《奥菲利娅的影子剧院》是一本由(德)米切尔·恩德 / (德)弗里德利希·海西尔曼 图著作,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4,页数:28 页,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奥菲利娅的影子剧院》精选点评:
●【114】
●最喜欢的童话之一。奥菲利娅的平和,善良是我一生追逐的梦想。
●虽然记不大清内容,但是被打动,是真的
●很早之前在《我为歌狂》里看过的故事,很短很美好。
●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影子都有主人。有一些影子是多余的,他们不属于任何人,谁也不要他们。可是,却有一位在剧院担任提词员的老小姐奥菲利娅好心地收留了很多没人要的影子。
●当年我还很小,还很喜欢童话。
●影子们首次演出的一幕,很震撼
●太美了
●记得最初是在豆瓣上看到的,后来儿童文学课上又听了一遍。生命如烟火,很短暂,若温暖停留在你心底,愿用一生祝愿。
●最喜欢的故事
《奥菲利娅的影子剧院》读后感(一):寂寞
要有一件自始至终的事情做,你就不会感到寂寞。
他人的认同,很重要,因为,除“我”之外,还有太多的身份,让精神分裂开去。如果世界里只剩下自己,才有可能成为老小姐一样的奥菲利亚,有影随行,就够了,其实,没有也可以,“有”是恩赐。
那样的情形,或许只在童话里,才出现。
联想到:人的每一种身份都是一种自我绑架,唯有失去是通往自由之途。
然,何谓自由?
《奥菲利娅的影子剧院》读后感(二):最温暖我的童话
读了老太太奥菲利娅的故事
恍然觉得 生活的卑微其实并不足惧
真正可怕的是人格上的卑微
外在的困扰
负累了肉身上的沉重
可终归不过是
一个个轻薄的影子
而已
“奥菲丽娅小姐不喜欢听别人吵架,但是如果这种争吵是用诗人那伟大的语言在舞台上说出来,则是另外一回事儿。”
我多喜欢这句话啊
因为
我们活在
垃圾场与乱坟岗
《奥菲利娅的影子剧院》读后感(三):善良的奥菲利亚
生命是残缺的
所以更容易体会孤独的味道
无助的境况
她有机会遇到没人要的影子
收留他们
教他们领略戏剧的魅力
当她由于和众人不同而被排挤
是影子们
给她带来继续生活的勇气和欢乐
奥菲利亚遇到的最后一个影子
名叫死神
她知道他是死神
但还是答应收留他
被他裹挟
进入天堂
那里
曾经收留的影子们幸福地欢迎她
奥菲利亚
也不再老眼昏花
奥菲利亚的影子剧院
在天堂里更加豪华热闹
没有信仰
道德就没有了根基
奥菲利亚也许没想过天堂的剧院
但如果不相信有末日的审判
恶之花是不是会尽情绽放?
《奥菲利娅的影子剧院》读后感(四):小书不小
有些儿童文学,并非只给儿童读的。起码,《奥菲利娅的影子剧院》就不是。
故事中,奥菲利娅是一个不幸的人,又是一个幸运的人。不幸的是,她登不了舞台,只能在卑微的木箱里给人家提示台词;幸运的是,她虽然生活艰辛,却一直有颗爱心和虔诚的期待;她将上帝赐予她那微不足道的力量发挥到了极至,终有一天幸福悄然降临。整个故事轻逸飘忽,传达给人的感觉却是非常厚重,
如卡尔维诺所说,轻逸,的确是文学的重要品性,轻的确是一种价值,而非缺陷。这一品性在儿童文学中尤为明显。《奥菲利娅的影子剧院》不仅成功地减轻了故事的沉重感、语言的沉重感,还减轻了故事人物的沉重感。故事中,一切都是那么轻逸,故事中的影子剧院简直就是一种轻的价值织体,但其却能负载传达出足够沉重的命题。这个世界,仅有太阳的光的确是不够的,还要有心灵的光。
《奥菲利娅的影子剧院》读后感(五):也谈悲剧
世界上最可悲的事情不是我们遇到了不幸。不幸的是我们不知道自己的不幸。感觉这个奥菲利亚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是一个大写的人。其实,人生都可以说是一处悲剧,我们爱着,追寻着,然后一切得到的东西又一一从我们的手中溜走。这不是一出彻底的悲剧么?既然是这样,为什么我们不能像奥菲利亚那样静静地去关注,去爱,去生活呢?总是希望自己能够轰轰烈烈的生活,总是渴望自己成为这个世界的焦点。然而,当我们化作一抔黄土,化作一缕微风的时候,我们还会在意被人的赞美和批评么?
所以,让我们还是学习奥菲利亚的人生观吧。把爱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然后我们就会获得整个世界的关注和热爱。生活,最大的意义其实就是一种面带微笑的付出,一种心甘情愿的牺牲。我们做到了,就找到了生活的真谛。
书的基调似乎很低沉,但我们要发掘出于自己的人生有营养的滋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