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弗朗西斯·培根:暴力画笔》经典影评1000字
日期:2020-12-19 23:28:28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弗朗西斯·培根:暴力画笔》经典影评1000字

  《弗朗西斯·培根:暴力画笔》是一部由理查德·柯森·史密斯执导,Francis Bacon / Garech Browne / 玛丽安娜·菲斯福尔主演的一部传记 / 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弗朗西斯·培根:暴力画笔》精选点评:

  ●较简单的人物传,基本没有对作品的深度鉴赏。

  ●野路子出身 没受过正统的绘画训练 画不出精准的人体结构 那就扭曲他吧 艺术家混圈跟作品开创性辨识度比实力更重要 明眼人都可以看出 林奇受培根影响多深 培根要是玩电影 那真没林奇什么事了

  ●两次在画展开幕日失去同性爱人,晚年依赖于年轻的灵魂,哪怕是非肉体关系,画出如此暴力扭曲的画的人始终有一双清澈的眼睛脆弱的面对镜头和生活。印象最深的两句:He is ready to be taken advantage of because he is a gambler & the gay relationship depends on beauty.

  ●too much gossip

  ●黑魂的美术设计肯定很喜欢培根的作品,培根还是个男M

  ●有人认为生平讲太多了,变成了为画做注。但这显然是一种幻觉,恰恰是画风的转变拓写了生活。“流逝的脸”

  ●一个艺术家、赌徒、同性恋、受虐狂、殉道者。对疼痛上瘾,对心碎着迷。不断恋爱,不断创作,一场存在主义的人生。

  ●八卦

  ●我要怎么讲?我一直以为培根是很阴郁的人,没想到其实这么有魅力(GAY圈名媛???)不过如果他不是非常活泼的人应该也不会有那么多“缪斯”和知心好友吧?

  ●片子倒是普普通通的电视专题片,但培根这传奇的一生看的倒是令人感动。

  《弗朗西斯·培根:暴力画笔》影评(一):精神病毒

  以前,我对英国著名画家弗朗西斯•培根的印象全从作品而来:扭曲恐怖、痉挛残忍的形象,让人如陷入噩梦一般。看了纪录片《培根:暴力画笔》,终于有机会稍稍理解了一个这样的画家:充满冰冷灰暗童年、深具心灵阴影、独辟蹊径地寻求自我表达方式、在作品中毫无保留地表达撕裂痛苦的存在状态的一个孤独痛苦的灵魂。三段同性恋情有喜有悲,给他的作品主题以重要的影响。以前虽然知道他的作品受立体派影响,也略微知道和存在主义的关联,但没有深入探究阻碍了对培根创作的理解。现在了解了作品暴虐痛苦的部分来源(他的个人经历和情感世界)。就像他自己所说:我表现暴力,因为它是存在的一部分。 再回过头来看他的画,完全变了一个立场:虽然扑面而来的仍然是感官撞击的扭曲可怖,但激起隐秘而刺激的恐惧的同时,也更明白——我们精神的黑暗和惨痛最终都是‘’自己的‘’,象深入肌体的病毒,蔓延和侵蚀。我们都是,世界的孤儿。

  《弗朗西斯·培根:暴力画笔》影评(二):个人感觉成年的培根是快乐的

  虽然童年的不幸决定了他后来获得快感的途径和性向,但成年的他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极力追寻并以此滋养自己的灵感和画作。看了他的画真的很震撼,有种所画即是他眼中世界的错觉。。想象即便我有钱,真的也没有勇气收集他的画,总觉得他的作品是通向未知世界入口的错觉。就像我可以看恐怖电影的浆血镜头而不动声色,却不敢看监控器录像里的事故场景,因为这些画作不是创作出的异像,而是培根鲜活生命的记录与其当时能量的释放。

  同一作画的不同版本,老年的扭曲与液态程度也能多少反应出暮年培根的心境,是一个矛盾、压抑、欲求不满的培根的心理蜕变。

  认为M才是最吃得开的,知道自己要什么,可以在脑中以S的角度构思自己受虐的情形,天下的M完全是一试二角的有才。

  半路出家未经专业培训没成为培根的短板,却成就了他的风格。不幸的人到处有,却不是所有人都能把不幸转化成具有张力的不朽杰作。

  《弗朗西斯·培根:暴力画笔》影评(三):讲解细致能启发观众的艺术纪录片

  看了短评,我很不认同大家的看法。一个是只在意弗朗西斯是受虐狂的。还有的是认为生平讲太多,画讲少的。

  这部纪录片多维度剖析弗朗西斯和他的生活圈艺术圈,不仅仅带我们了解了那个时代的艺术家的欲望,生存,有趣的灵魂,肆无忌惮消耗自我的状态,也给被艺术一直深深感染的观众一个突破自我,突破思维的启发。

  首先这个纪录片生平讲得多,画的分析也同样多,并且都很正确。创作型艺术家每一个作品都是有艺术家人生轨迹的铺垫和生活情感的表达,这部纪录片把弗朗西斯几乎每个时期的作品创作的动机,风格,相关人物,其中蕴含的思考,哲学各个脉络都细致的挖掘出来。让观众先从压抑到想爆发的直观作品风格,慢慢了解到弗朗西斯的画作依然有着对爱人,自我探索式的情感表达,画作的思想其实非常深邃,并且艺术家本身海经过了漫长的绘画风格与技法的探索,每一时期又有不同。

  很多人说大多数都在说他的生活,没怎么说画作,这种说法非常不负责任。

  纪录片团队请到的每一个弗朗西斯的艺术家朋友对他的画作,情感,性格,从小到大的生活细节的描述和评价,都至关重要。而每一个弗朗西斯的朋友讲诉一段后,配的画作,都是与讲诉内容相对应的。这让观众可以了解到每一幅画作的灵魂,了解到弗朗西斯作为复杂又果敢做自我的一个人,他的画作不仅有大胆的画风,而且有时是探索精神的画下各个人物的特征,有时是抒发思想的创作出类似行为艺术的画,而对爱人,大胆的画风中涵盖了柔情和孤独。

  我理解有很多人是想详细了解纪录片说他的画线条,色彩,运笔等方面,毕竟现代艺术是抽象的,可这部纪录片说的这些很少。对此我想说,本身愿意看完全篇纪录片的人一定是有艺术感悟力的人吧,尤其弗朗西斯的画相比毕加索完整好懂多了。他的画作冷色暖色用意明确,模糊的画面和清晰的线条也是各有情景,还有什么需要多说的呢?需要讨论的不就是纪录片展示的每一幅画作的创作过程和艺术家的心情吗?!而且纪录片的创作团队幕后一步步从艺术家的那群艺术家朋友们挖掘出每个时期每幅画背后发生的感情,事件,故事,把这些资料逻辑清晰的编辑出来一个完整的纪录片,是多么复杂的工程?!

  其次,弗朗西斯不是只有受虐狂一个标签。他知道自己想得到的是什么,勇敢的追寻真正的自我。他的童年和可能存在在身体的基因让他有受虐倾向,但他对每一个爱的人投入情感,精力,耐心,甚至金钱,最后因为一个卑鄙的男人的欺骗和自己对性爱关系的执着而丧命。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的艺术家,当那些看完纪录片,还敢三言两语评价他的人,你们有用心看这个片子了吗?!

  这部纪录片同样现实的展现弗朗西斯如何从别的大师中脱离,拥有自己的风格,展现了那个时代的艺术家既潇洒又堕落,既不负责任又感性的矛盾体,所以不光是弗朗西斯,他的朋友们都是那么的跌宕起伏的度过生命,但每个人都拥有非常有趣的灵魂。所以出现在纪录片里的每一个艺术家都是那么的值得尊敬。艺术作品来源于艺术家本身。这部纪录片每个人的每句话,对应的每幅画所展现的每一缕思想,不仅仅是针对弗朗西斯,其实对弗朗西斯的画作深有感触的人,甚至对纪录片本身展示的那种人生理念倍感敬佩的人都有启发意义。

  当然,本片还有很多相关内容没有详细展开,但是影片中涉及到很多弗朗西斯的画展名称,节目访谈名称,可以去很多的了解。这部纪录片对弗朗西斯的思想感情,创作目的把握的很正确,还能启发到有艺术修养的观众,总体来说,是非常不错的。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弗朗西斯·培根:暴力画笔》经典影评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