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袖子·鹤止步》是一本由虹影著作,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209图书,本书定价:14.00元,页数:2006-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绿袖子·鹤止步》精选点评:
●《鶴止步》一篇冷静超然文学性极强的耽美文学。仅十章写尽了残酷乱世,彼此的唯一,相互的守候,以一种无关立场超越世俗的方式暗暗发光,杨世荣和谭因之间维系的是比爱情更深的孤寂,故事很虐心,但每读一次都感动一次
●20110730 读库切的书很疲累,遂顺手换了这本。书名很喜欢,只可惜两个故事都无法打动我。绿袖子相比好些,满映对我来说十分陌生,借由此书多一些了解,玉子和小罗反反复复往返东京与长春的追寻与错过像极了从前读过的一本书,想了很久却全无线索。虹影本人所说对民族边缘人的关怀,我并未留意到。
●不可回避的一点,虹影的书写得挺露骨的,但是读来却很酣畅淋漓。还有因为她是老乡吧,所以对她有好感,她的书也看得不少
●绿袖子背景是长春围城,之前在大江大海里看过。单从小说的字面表达来说,这个故事早于虹影出生年份,主人公与虹影的生活状态也完全没有交集,写成这样也还不错了。 写作痕迹有点重,以及,每个年代的作者是不是都有一点叙述共性
●呵呵= =...后面讨论男女恋爱到底差多少比较好真是笑死我了!!!
●《绿袖子》中执著于爱情的人儿令人心生敬意,即使是虚构的。《鹤止步》令人深思。
●编吧编吧,离奇的性
●发生在长春的爱情。跟日本有关。
●飞远的鹤濡湿了翅膀
●浪漫过头了
《绿袖子·鹤止步》读后感(一):绿袖子
偶然的机会读到虹影的<绿袖子>,偶然的机会听到林志炫的<蜘蛛>,偶然的机会又听到了民谣<绿袖子>,当三者重叠的时候,有火山喷发的惊喜.越发爱了就.
跟音乐有关的故事总是美的,跟爱情有关的故事总是俗的,美俗的世界让我欲罢不能.沉睡时享受梦境的暧昧,醒时享受清醒的凛冽.
《绿袖子·鹤止步》读后感(二):爱情啊
《绿袖子》这名字让我喜欢,因为那首吉他曲子是我练习的不多成果之一。
那个时代的故事也总让我喜欢,因为它们不太远也不太近,刚刚好在视线尽头。
寻找的故事让我喜欢,因为轻易就能得到的不必负责任的心碎谁都会喜欢。
爱情的故事也让我喜欢,因为我相信爱情。
结论是虹影是个太聪明的人。
鹤止步的简介说是两个男人吻颈之交的故事,似乎偏的太远,断袖之谊倒还近些。能把一个不相干的古代笔记小说附会成这样,佩服之极。
这故事太传奇,不必相信,可不渝的爱情始终不会被诬为虚假,即使男子为男子,女子为女子。
每个时代都有殉情而去的,变相众多,终为一体。
《绿袖子·鹤止步》读后感(三):单词量不同的人怎么可以谈恋爱?
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把这两个毫无关系的短篇放在一起出版,仅仅以为是名字放在一起很有趣,今天写书评,才发现通篇,包括,绿袖子和鹤止步,反驳了这句话——单词量不同的人怎么可以谈恋爱?
绿袖子,恶俗的来讲,包括了姐弟恋,种族恋,敌我恋。也许没有看过这本书的人看到这样的评论就不再想看了,以为这本书就是以此为噱头吸引眼球。但是,当你真正看完了之后,在心悸于他们的跨世爱情时,你已经没有意识到他们有这么多令你感觉恶俗的噱头。
鹤止步,这是一个很好听的名字。至于这里为什么说是鹤,我很邪恶的想到了“控鹤府”。我一向很讨厌男同,特别是包括太详细的肉体描写的男同故事。但是,我喜欢兄弟情义深重的几个男生在一起,就像,Westlife他们在my love的mv中走在一起的感觉。鹤止步里面确是描述男同,确实有描述男同之间的肢体动作,但是后面的那种若有若无的情义但又坚定无悔的心态吸引了我。一切都是淡淡的,我只想你好过一些。我想鹤止步时,他亦是开心的。
单词量不同的人怎么可以谈恋爱?这么个问题的答案不是很明显了么?一切自己觉得感觉幸福,自己认为值得就是最好的。当然,故事是故事,故事是有背景的,倘若现实实际和故事的背景是相同的,我们身边我们身上也会发生这样那样的故事,只是世易时移,我们所有人只得好自为之了。
《绿袖子·鹤止步》读后感(四):《鹤止步》:向《色戒》致敬之作?(
虹影的《鹤止步》因为题材敏感,是其被关注最多的几个中短篇之一。《鹤止步》原本为明代王同轨《耳谈》中的一则故事。
王同轨是湖北黄冈人,嘉靖、万历、天启年间人,有才而不遇,一生不曾入进士正途,捐资得“上林丞”,终于江宁县知县。王同轨之不遇,与蒲松龄类似,不过王同轨家境尚好,而蒲松龄文笔有佳处。《耳谈》中诸多狐仙鬼怪故事,与《聊斋志异》有类,而止于笔记丛谈,不能如《聊斋志异》般得传奇之妙。究其原因,与两者家境、对文字之抱负之差异或者有关。
回到《鹤止步》。这部小说在张爱玲《色戒》之后,文章中一再提到胡兰成、张爱玲,而从文字看并无太大的必要,因此,我们不能排除聪明如虹影,早就看出电影《色戒》中表现出的痴缠。从这一角度看,《鹤止步》或者是向张爱玲《色戒》的致敬之作,只不过她将男女之爱换做了男男之爱。
相同之处的确不少。首先故事的大背景是民国特务斗争最激烈的时候,其次,谭因去色诱被软禁的贺家麟也和《色戒》中的美人计有相似之处。而故事结尾的处理,《鹤止步》也是反转型的,使故事在结束时进入高潮。
致敬之外,《鹤止步》和《色戒》又是完全不同的。《鹤止步》的肉欲,或者因为虹影并非同性恋,因此其描述停留在《聊斋志异》的情欲模式中。故事的发展中,杨世荣和谭因的情感看起来才是虹影的主题。虽然杨世荣和谭因以性欲为开始走到一起,但是他们之间的关系到后来说是爱情还不如说是义气,缺乏《色戒》中情欲斗争的激烈辩证。
人物设置上,张爱玲的《色戒》非常短,但是人物形象却很鲜明,人物的身份、行事合情合理,最终导向故事的大高潮。《鹤止步》中的人物背景设计显得粗糙了些,谭因的女性美与杨世荣的粗犷、贺家麟的儒雅,彼此独立存在不能形成激烈的冲突,均不能必然导出故事最后高潮。
单纯从讲故事的角度看,《色戒》千锤百炼,你几乎找不到与其主题无关的枝蔓。而《鹤止步》中,不同段落之间文字的稠密度有差异,侧重点也有些摇摆不定。第一段笔法细密叫人想到王安忆或者是麦家,第二部分文字松软些,此后的部分集中精力写当时时局斗争,又仿佛是社会故事小说的写法,这种感觉仿佛发出的箭不断转变方向和速度,读者有些无所适从,也影响了其主题最终所能达到的力度。
虹影没说《鹤止步》与《色戒》的关系,而说与王同轨的《耳谈》的关系,不知道是否别有深意。就《耳谈》与《鹤止步》来说,《鹤止步》的改编可以说相当出色。民国时特务工作的大背景中小人物的隐秘情欲,可以是特别的隐喻,故事本身也有很多可以展开的关节由读者自行填充——简直是上好的影视故事大纲。
《色戒》也好,《耳谈》也好,《鹤止步》也好,最后的反转均是重中之重。《色戒》之所以能引起争论是因为其中纠缠着性欲、爱情、政治,《耳谈》说的是一种有是非感、需要被成全的情感,《鹤止步》中说的则是一种暧昧状态中的彼此成全。相比之下,《鹤止步》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是这篇小说的最后一句。我很怀疑,《鹤止步》只是为了要写出这一句话。
“那个倒在这片潮湿草地上的头脑,最后一眼看见的是从湖心里腾起的鹤。鹤欲飞,升起的腿却突然静止不动。”
附录:王同轨《耳谈》
一市儿色慕兵子而无地与狎。兵子夜司直通州仓。凡司直出入门者,必籍记之甚严。市儿因代未到者名,入与狎。其夜月明,复有一美者玩月。市儿语兵子曰:“吾姑往调之。”兵子曰“可。”往而美者大怒,盖百夫长之也。语斗不已,市儿逐殴美者死。弃尸井中。兵子曰:“君为我至,义不可忘。我当代坐。”死囚二年,食自市儿所馈,后忽不继,为私期招之,又不至,恚恨之久之,诉于司刑者。司刑出兵子入市儿。俞年行刑。兵子复出曰:“渠虽负义,非我初心,我终不令渠独死。”亦触木死尸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