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托邦》是一本由[日] 湊佳苗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页数:2018-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乌托邦》精选点评:
●没有推理小说那种层层剥开的感觉,都不算是一本推理小说。三个女人的心理描写相当细腻,大概是我一边觉得凑佳苗烂作品好多,一边还是忍不住去看的原因。通俗好读不用动脑子的“推理小说”?
●人物心理刻画不错,但是结局崩了
●金子才是翅膀
●根本没有“乌托邦”,“只有把自己的不幸归咎于环境的人才会寻求理想国,寻找另一片新天地,就让那种人永远徘徊、永远寻找吧。”琐琐碎碎,迷迷糊糊看完。
●推理的部分太少了,主妇们的日常冗长无聊。两个孩子也没有什么亮眼的地方,平庸……
●一般般
●有点平淡吧…这不像是一本推理小说
●twists 结论—金子比什么都重要
●为啥它评分那么低,我觉得挺好看的呀
●和作者写的其他的书比起来,差的有点远
《乌托邦》读后感(一):乌托邦
故事的铺垫,赘述有点长了。从中半部才开始进入正题。每个人的心中都藏着各自的秘密~女人们的友谊,看似和谐,又各怀鬼胎。而围观的吃瓜群众更是不痛不痒的嘲笑着与自己无关的人与事。不论是孩子,大人,都可以随便,轻易的对自己看到的下判断,彩也子救了朋友留下疤痕却要被同学嘲笑是亚洲黑熊,一旦反击了反而成了施害者。久美香因为做轮椅需要同学帮忙去上厕所,可是呢~帮忙的同学反而成了监视她的人整天研究久美香花了多少时间上完厕所。
无论这些恶意是有心也好,无心也罢,恶意就是恶意,必定有人受伤。
《乌托邦》读后感(二):通读凑佳苗小说有感
没看懂故事想表达的主题,故事线凌乱,立意也不深刻,总之不好看,不精彩。快速翻完,没有值得回味的地方。
凑佳苗的小说,买了17本也全部看完了。虽然个人感觉写得精彩的不多,但是值得称赞的是,她写的故事,多以女性视角为主,情感足够细腻,由家常理短中娓娓道来,大部分小说主旨鲜明,刻画人物拿捏到位,特别是对女性心理的描写很有灵性,文字功底深厚。
但是关于这位作家,这里我个人想说另外一个问题:不知道是不是应该把她的作品归结到推理范畴。本着喜爱侦探推理小说、喜爱日系推理的情结,自己也买了很多凑佳苗的书。但是读完感觉困惑的是,她的大部分作品,称为日本通俗文学更合适,但不属于推理小说范畴。
首先肯定不是注重诡计和犯罪手法的本格派,虽然也有解谜和推理,但凑佳苗的小说核心应该更偏向对人物个性和心理的探寻,更注重动机背后想要表达的或温暖或复杂的人性。
可说是社会派也谈不上。社会派中的森村诚一、松本清张、东野圭吾、夏树静子、宫部美雪等作家,核心内容是通过犯罪事件里的案件展开,着重对杀人事件剖析调查,从而探究人物的悲剧性和社会的深层次问题。
凑佳苗的小说故事情节,主题很少是围绕案件进行详细描述,一个死亡事件只是引子,她的故事重心是放在以家庭和校园为主,通过挖掘人物的心理状态和细腻情感为核心。而对于案件的调查和凶手的抓捕,则不是叙事主线的重点。这也是凑佳苗的小说有别于社会派的地方。
所以我对于凑佳苗这位作家写的小说,褒贬参半。作为日本大众文学来读,主题鲜明,刻画人物有深度,故事性和文学性都还不错;作为推理小说来读,题材和格局较小,故事有悬念性和意外性,但构思布局、推理元素、复杂程度和传统推理有差距。
《乌托邦》读后感(三):最后一章精彩,前面的部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怎么说呢,我看前面都是分3次看完的,看到最后一章才觉得是这本书里面写的最好的部分,前面的日常我觉得写的太多了也有点无聊,当然不排除是作者想在日常琐碎中穿插三个主妇的心理活动,循序渐进的体现她们是表面姐妹的问题。我觉得看的时候她们渐渐互生嫌隙这个走向没有让我觉得惊讶,开头就感觉的她们都是自我评价高过社会评价的人,又是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去思考和行动的,这样的心理再结合上日本人克制又礼貌的社交规则,我就觉得她们仨最后肯定得拜拜。商店街和艺术村的群众也不是什么好人,不过就是日剧中那种脸谱化的路人形象,没那么坏,跟你有说有笑聊些家长里短和八卦,但是只要涉及到自身利益就会很刻薄,总是客套很多但是真的有事了就原形毕露。感觉这种心理活动在现实里还挺常见的。三位主妇也都是和他人交往时不断要求自己要往好的方向想,又忍不住,自己一个人时始终对别人怀着恶意的揣度,然后又要进行一番心理斗争,这种表里不一简单来说就是爱装。日本人相处时的那种客气”会让他们心理和态度对比很显眼,大概作者也只是想设定成全员恶人罢了。
因为不是推理爱好者,我很少一边看着小说一边推理谁是凶手,后来慢慢猜到是健吾还挺惊讶的。最后我最没想到的是我以为菜菜子只是一个小地方的原住民,温柔寡言小心谨慎,虽然对家乡也没有很满足但至少家庭幸福。光希和澄玲还能说是离开这个地方,也算是和过去再见有了个不那么happy但也还行的ending。倒是菜菜子家里面虽然女儿站来了,但是你不知道她在学校里会不会被人暗中嘲笑原来之前是装的啊嘻嘻嘻,老公以前因为女儿腿脚不便受到厂里许多照顾,现在工作变辛苦了许多让他觉得难以接受,对妻子的态度也变得差起来。这种结局搞得像菜菜子一家本来看上去是最和谐的家庭结果还得受到冲击,我感觉菜菜子一家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是工作生活学习上的种种变数和压力。而且我发现原来菜菜子也不是什么好人,她最后梦想自己通往理想国的路居然是以后健吾回来找金子和他一起私奔???看到这儿我居然觉得光希的遭遇和结局是最好的。至于书封上的恶童我觉得只体现在了周围的孩子在日常对彩也子和久美香的恶意,以及书的最后一句“我会保守这个秘密,直到我们友谊的象征——我头上的疤痕消失”。疤痕是一定会淡化的,最后的彩也子的独白给我一种孩子天真但也残忍的感觉,作者大概也是给书里可能是唯一美好的东西,两个孩子的友谊加了一个结局吧,最后也还是一个阴暗的整体,感觉作者对人性还是消极的。我觉得关于这个部分没必要在书封上给读者这么强的引导,还结合告白,告白的主题就是那种纯粹的孩子的恶,综合起这两个信号读者再预设的话就很容易跑偏。
整体上我觉得不如告白给我的冲击大,当时告白我是小说电影一起熬夜看完的。而且看告白的时候我整个人的情绪是被调动起来的,非常好奇接下来的故事发展。但是看乌托邦前面几章我等剧情高潮点等得都累了,两次火灾都没能让我激动起来。多视角讲述故事的写作手法我也不讨厌,用不同人物的角度讲故事可以更容易感受到她们的心理活动,这个方面大家见仁见智,有的读者就觉得很啰嗦。最后一章我觉得不错,其他的部分就是日本小说带给我的正常感受。想给一个普通推荐的程度,书荒可看的那种。
《乌托邦》读后感(四):人间并无理想国,诗和远方挥起翅膀,掉落一地鸡毛——凑佳苗《乌托邦》
凑佳苗 (凑 かなえ,1973年-),本名金户美苗,日本著名推理小说家,出生于日本广岛县因岛市中庄町(现在的尾道市因岛中庄町)。 童年时就喜欢幻想,小学、中学时期在学校的图书馆熟读了江户川乱步、赤川次郎等。考上广岛县立因岛高校后毕业于武库川女子大学家政学部,从事服装行业。后作为青年海外协力队员赶赴南太平洋汤加岛两年,最后在兵库县淡路岛的高校中担任家庭科的科外聘讲师。结婚后以“想挑战在形式上留下些什么”为契机开始了创作生涯。2005年获第2届日本新人剧本奖,2007年以短篇推理作《圣职者》拿下了第35届原创广播剧大奖和第29届小说推理新人奖。之后,她将这部推理处女作扩充成长篇推理小说《告白》。 《告白》于2010年被拍成电影搬上银幕。之后的作品《为了N》、《赎罪》、《白雪公主杀人事件》、《夜行摩天轮》、《少女》、《花之锁》等亦被一部部搬上荧幕,凑佳苗堪称影视剧改编的宠儿。 代表作品:《告白》、《夜行观览车》、《往复简书》、《山女日记》、《赎罪》喜欢凑佳苗,是从《告白》一书开始,非常惊艳的一本描写校园暴力的小说。凑佳苗的文字简洁干净不罗嗦,书主要以故事情节为主,主要角色以女人居多。
据说《告白》一书是凑佳苗身为家庭主妇,在晚上宝宝睡着之后伏在饭桌上写成的。哈哈,有没有给各位宝妈们一点信心,咱抓紧也写本,万一火了呢。之后出的几本书大多也都看过,属于水平发挥稳定,每本都好看,没有大雷大坑的作家,不像某畅销君,沉迷滑雪不能自拔,如今作品质量一言难尽。
凑佳苗笔下的故事生活感情节感强,语言简洁流畅又不失日本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感,把各种难以言说的微妙细小感受一一道明。
《乌托邦》是凑佳苗的最新力作,摘取第29届山本周五郎桂冠。 山本周五郎奖,是日本主要的文学奖项之一,由新潮社赞助的新潮文艺振兴会为纪念日本著名作家山本周五郎而于1988年创立。山本周五郎,是唯一拒绝了直木奖的作家。山本奖作品往往是直木奖不便处理的题材,正因为迥异于直木奖的评选标准,该奖被称为“有先见之明倾向的奖”。大家熟悉的宫部美雪、吉本芭娜娜、吉田修一、江国香织、伊坂幸太郎等都曾获得此奖。
《乌托邦》此作属于社会派推理范畴。和本格推理相对,社会派推理的重点不在于解谜破案,通常也没有复杂的诡计或是杀人手法。更多反应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剖析人性、折射社会现象为主。
故事发生的小镇叫做鼻崎町,名字听起来土土的,但却是一个风景很美的小镇,人口不多,最大的企业是八海水产。小镇一度曾很繁华,节日里观光的游客比肩接踵,可是随着水产厂的规模缩小,游客越来越少,小镇的繁华不复存在,街道变得冷冷清清,商铺也一家家都撤离了曾经的购物主街。
外来的艺术家惊叹这里的美丽,小镇的居民却对小镇的美习以为常甚至嗤之以鼻,被外来的艺术家暗嘲审美水平低,美而不自知。几个艺术家在小镇的高处建了房子,在那努力寻找创作灵感。
星川澄玲受到大学时男友宫原健吾的邀请,两年前辞职来到了鼻崎町,专门从事自己热爱的陶艺创作。
相场光稀与其他相识的太太们合开了一家卖二手童装以及流行杂货的店,出于善意,几个艺术家把自己的原创作品放到店里售卖。
堂场菜菜子的女儿久美香在一场车祸中受伤瘫痪,书中用的词是双腿 “不良于行 ”,捎带说一句,我是第一次见到这个词,觉得有些新奇,大概是日语翻译过来的原因吧。
各种机缘推动下,三个女人成立了”克拉拉的翅膀“,帮助同久美香一样的轮椅族。
或许心底里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乌托邦,一个柔软的,不一样的诗与远方的世界,这许是她们成立“克拉拉的翅膀”的缘由之一。但同时,每个人心里也放着秘密和不能说的阴暗想法。
比如菜菜子,直到后来在纷纷质疑中,菜菜子才告诉朋友们久美香的腿不良于行是心因性而不是生理性。
又比如星川澄玲,在网上销售时,把小镇的名字美化为花咲町,比起鼻崎町,花咲町听起来更符合人们对于美衍生的幻想。受欢迎大卖之后竟然完全没有把翅膀吊坠的收入捐给任何慈善团体,直到光稀和菊乃问起,澄玲才不情不愿道出这点。之后才把一百万捐出。如果光稀和菊不曾疑心,那么,星川澄玲会怎样呢?
甚至是久美香,也出于部分希望父母和好的愿望,在身体康复后,依旧假装不能走路。
曾经三人的美好,在时间和现实的力量下,渐渐生了间隙,一地鸡毛,回不到最初的乌托邦,最后分崩离析。
书的最后一段,通过小孩子的视角道出了三人之间的友情矛盾。令人唏嘘。
“妈妈向久美香的妈妈和澄玲阿姨道别,说希望以后再见面,但是,我觉得妈妈和她们不会再见面了。虽然她们三个人曾经很好,但每个人心里都有不满,所以看起来不像是好朋友。 但是,我和久美香是好朋友,我们约定,以后一定要再见面。因为我们之间的关系牢不可破,所以,无论遇到任何事,我都不会说出我们之间的秘密。”鼻崎町——这个偏远人烟稀少但风景绝佳的小镇,是这三个女人曾经向往的乌托邦,也是居住在本地的居民眼中想摆脱又无法逃离的衰落小镇。
女人们的友谊美好又脆弱,书里每个人心里都有不能言说的秘密和不被理解的痛苦,表面的和谐之下是波涛汹涌的暗流,随时都可能淹没自己和别人。
好多人说这本书的推理太弱,剧情缓慢,内心戏分太多,他们忽略了这书是社会派推理小说,泛推理小说,内容更接近生活的本身,而生活本就是缓慢平淡又琐碎不堪。
抱着看传统本格推理的要求,必然会失望,书里没有吊人口味的凶犯作案手法,没有严密的推理,甚至对于罪案本身也只是匆匆带过,有的只是生活的一地鸡毛,人和人之间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没有单纯的好人,也没有不可赦的坏人,她与她并没有多大不同,都被意难平的欲望追逐着吞噬着。
凑佳苗把普通人压抑的生活、情感欲望描写的很真实,不痛不痒平平淡淡之间道出了赤裸裸的人性。她们就像刺猬,无法互相拥抱,靠的太近就可能被刺伤,作为群居动物,却又抑制不住的想被其他人理解和拥抱。每个人都希冀美好与解救,可感同身受这件事情是不存在的,别人看到的都只有那狭小的一点真相。
以为穷困或者偏远小地方的人就淳朴善良,就会是诗与远方的想法实在太过天真孩童。越是小的地方,人与人的关系就越紧密,逛个超市都能碰上一两个自己或者朋友、父母认识的人。这种紧密的人际关系带来的不仅是亲切感,也有压抑感,所谓逃无可逃。
乌托邦是人心中对于美好的向往,也只能是求而不得的向往。
有人的地方就有扯不清的关系,人性是复杂的,在哪里都一样,即使在偏远的小镇上,有人的地方就不存在真正的乌托邦。所谓诗和远方,远方只是美好的幻想,世界再大,每一处皆是某人的苟且现实,皆是他人的远方。 就像乌托邦(utopia)的本意,是指“不可能出现的理想社会和事物“。
人间不存在理想国。
“只有把自己的不幸归咎于环境的人才会寻求理想国,寻找另一片新天地,就让那种人永远徘徊,永远寻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