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第1册》是一本由朱东润著作,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5.80元,页数:41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第1册》精选点评:
●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材 。
●其实我还是没有耐心把一篇《七发》或《子虚》、《上林》读完。
●地摊上卖萝卜价,学校给卖给我们要原价,搞不懂为什么不然我们自己去买一套···
●基础扫盲本。中学阶段就该学完的。里面的选本、注释都灰常权威。五蠹太长了长得人想吐血。七发子虚赋上林赋那些简直是学习生僻字的范本。乐府诗的时代人们活得太惨了,还是社会主义新时代好啊(。
●一篇篇重读,一篇篇背诵,本科四年在眼前一晃而过,恍惚间泛起一种“乡愁”,忽然好想要回到那年的文选课堂,回到那个因为忘记查资料而说不出“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的尴尬的开头。然后呢,然后就这样从头开始,再听你们讲一遍,那些已经被讲了几千年的故事。爱与恨终究都会尘埃落定,而文学却缓缓地在回忆的瘢痕中闪耀出它们的光辉,其实我很幸运,因为我还能记忆这一切。
●与袁行霈先生的教材结合读,似乎汉赋入选偏少
●这本书暗含着政治倾向,读时需要警惕不思考的读书
●终于走上正道……
●我亲爱的王庆生先生。
●文学史搭配读的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第1册》读后感(一):再谈韩昌黎
袁行霈版《中国文学史》值得拥有自己的配套文选,就是这套《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第一册的文选涵盖先秦和秦汉两个时期的文学作品,每个时期再以文学体裁划分,一般是诗歌、散文、辞赋三个部分,包括先秦的诗歌散文辞赋和秦汉的辞赋和诗歌,秦汉的散文放到了第二册。这册书对我而言它的注释价值高于文本价值,《诗》和《春秋左氏传》的选篇数量居然还不及王力版的《古代汉语》,诸子百家中老子居然没有姓名?唯一值得欣慰的是有全篇荀卿的《劝学篇》、屈原的《离骚》《九歌》、司马长卿的《子虚赋》和《上林赋》,以备我心血来潮时通读抄写吟诵。
以下我只想再谈谈韩昌黎,这个唐代古文运动的领头人,愤愤然地在以道教为宗的中唐独尊儒术反对道佛两家,未透彻理解《道德经》并不辨佛经真伪引用伪经就开始大谈特谈他所理解的“仁义道德”,钢铁直男韩愈啊,真是又刚又直,并不令人讨厌,反而有一种真实的可爱在。这个在元和十四年上了一封奏表《谏迎佛骨表》的钢铁直男,随即就“夕贬潮州路八千”了,他果真是位很痛恨佛教的人么?在他以文为诗的诗篇《山石》中的第二句就是“黄昏到寺蝙蝠飞”,第五六句更是“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如果投宿古寺只是偶然,那么一首《听颖师弹琴》足见他不仅去寺庙,还与僧人交好。多亏这套选本的注释,注释详尽外,在有歧义处还会引用两种不同的前人说法。这便是注释给我们的佐证史料:颖师是何人?颖师是一位来自天竺的僧人,于元和二年间来到大唐,因精于琴闻名长安。这位韩昌黎,又要匡复古文,又要一举式微的儒家,又要在无人好为师的时候写出《师说》尊师重道,看起来就像一个爱刷存在感中二又热血的杠精,在听他喜欢的颖师弹琴时会“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哭着向他的朋友埋怨一句“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夜宿古寺、与僧人为友的昌黎先生,在他的散文中引用《孟子》最多,究其他“谏迎佛骨”、提议“遣散僧人,将寺院的屋舍给战乱流离的黎庶居住”的因由,不过出于“仁之端”的恻隐之心,与当时佛寺众多,藩镇割据,赋敛繁重却要养着大批僧众的背景不无关系。当然从其他角度也可以讨论,比如他是为了巩固士大夫阶级的地位。在传统的士农工商社会阶层组成之外,又多了两个道和僧,况且这道和僧还是“治人”的“劳心者”,原先的社会阶层构造是一食于三,现在变为三食于三,这不是跟士大夫来抢口粮的吗?不打击怎成?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第1册》读后感(二):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第一册》个人短评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第一册》,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6月新1版,斩!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这一套书,和郭锡良的《古代汉语》一样,我都是本科毕业十余年后,才开始重新从头到尾、逐字逐句读完的。这感觉就像高考结束后,某个高三毕业生收拾东西时又翻出了一堆全新空白的模拟卷,本着“这都是花钱买的,不做要浪费了”的精神,再做了一遍。不同的是,以前有老师盯着你——而现在只有你自己了。 这套书常见的配套课程是中国文学史,古代文论和文学鉴赏也常有提及,古代汉语的文选部分多有重叠,其他还有一些专题课程、作家作品研究等也会用得上。不少课程使用文选基本是依照内容各取所需,使用专题文选或者断代文选更相得益彰;即便是文学史课程,其授课重点和教师个人喜好不同,讲解的详略和作品偏好也就不同。 这就形成了一个现象:朱本这种综合性文选,“所选以各时期各种题材的重要作家代表作品为主,以思想性、艺术性统一为选择标准,同时注意作品题材的广泛性和风格的多样性”,时间跨度长,作家作品选取相对较多,但教师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基本都是选取代表性篇目讲解,其他篇目作为课外学习阅读之用,有时教师想讲解的篇目没有,那就得另行补充。文选做不到尽善尽美,读者众口难调,朱本文选一方面广泛吸收有所折衷,另一方面还要承担检索工具或文本呈现工具书的作用。单纯说读这一套书来鉴赏,似乎就差了点意思。 大体可以套用亨德里克·房龙《人类的艺术》里的一个比喻来形容文选的作用:读文学作品选,就像坐着飞机飞掠群山上空,你指着一座高耸的山峰说:那就是屈原。飞过群山不过五分钟,可是真正攀越他们可能需要五十年。所以怎么阅读怎么使用都是无可厚非的,有的人就爱坐飞机,有的人就爱爬山,有的人就爱坐缆车,有的人就爱PS作图说自己已经去过了…… 本册有一些作品是基础教育阶段就学过抑或课外阅读常常接触的,比如诗经、神话、历史散文、诸子散文、楚辞、古诗、乐府等节选、散篇等,此不赘述。此外个人觉得读起来有趣的,比如庄子《胠箧》,韩非《五蠹》(此篇尤其好,酣畅纵横,雄文劲采),吕览《察今》等;乐府的《妇病行》、《孤儿行》,摧人肝肠;古诗十九首这里,个人觉得相较选编的乐府民歌来说,略有些工。 如果说阅读难度的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看法——就像我在看注释时常会觉得“不认识的字词你不注音,认识的字词你解释到死”,个人经验积累不同,不必过分强求。本书采用繁体字排印,保留所选原著古体字,这固然是为了“培养读者直接阅读原著的能力”,有的人甘之若饴,有的人则叫苦连天。起码从入门角度或者对非专业读者而言,阅读门槛就要高一些。在这一点上,中华书局有一套“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做得相当基础友好。这可能是因为定位不同,中华书局这套本来就是普及用的。 千万别说什么“繁体字都不会读你还学什么汉语言文学”,对大部分刚升入大学的汉语言文学学生来说,之前接受的十二年教育,古代语言文学知识做不到太深积累,充其量了解一些常识,能利用基础工具书减少阅读障碍进行下一步学习。且就这上编第一册来讲,年代越久远的作品越不好读,就那几篇汉大赋,即便都是简体字,读起来也让人觉得自己变成了文盲。 从注释校对上看,注释扼要丰富,对近人研究整理注释的成果颇多吸收采用”,是相对严谨和极为不易的,对有争议和订正的部分也会做出一定说明。由于成书较早,有一些对作品的解析和描述,可能更接近阶级史观的描述。本书其单纯编校错误相当之少,这点要优于中华书局那套。 PS:如果想要入手一套,我并不推荐囊中羞涩的学生直接买新书。如果有空,去学校周围的二手书摊或者直接朝学长学姐们收购旧书就好了。一般来说,舍得卖这套书的,其品相通常都还不错,除了几篇重点篇目,基本跟新的一样;而不舍得卖的,其实在以后,也很少有时间再去翻阅了……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第1册》读后感(三):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第一册》个人短评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这一套书,和郭锡良的《古代汉语》一样,我都是本科毕业十余年后,才开始重新从头到尾、逐字逐句读完的。这感觉就像高考结束后,某个高三毕业生收拾东西时又翻出了一堆全新空白的模拟卷,本着“这都是花钱买的,不做要浪费了”的精神,再做了一遍。不同的是,以前有老师盯着你——而现在只有你自己了。
这套书常见的配套课程是中国文学史,古代文论和文学鉴赏也常有提及,古代汉语的文选部分多有重叠,其他还有一些专题课程、作家作品研究等也会用得上。不少课程使用文选基本是依照内容各取所需,使用专题文选或者断代文选更相得益彰;即便是文学史课程,其授课重点和教师个人喜好不同,讲解的详略和作品偏好也就不同。
这就形成了一个现象:朱本这种综合性文选,“所选以各时期各种题材的重要作家代表作品为主,以思想性、艺术性统一为选择标准,同时注意作品题材的广泛性和风格的多样性”,时间跨度长,作家作品选取相对较多,但教师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基本都是选取代表性篇目讲解,其他篇目作为课外学习阅读之用,有时教师想讲解的篇目没有,那就得另行补充。文选做不到尽善尽美,读者众口难调,朱本文选一方面广泛吸收有所折衷,另一方面还要承担检索工具或文本呈现工具书的作用。单纯说读这一套书来鉴赏,似乎就差了点意思。
大体可以套用亨德里克·房龙《人类的艺术》里的一个比喻来形容文选的作用:读文学作品选,就像坐着飞机飞掠群山上空,你指着一座高耸的山峰说:那就是屈原。飞过群山不过五分钟,可是真正攀越他们可能需要五十年。所以怎么阅读怎么使用都是无可厚非的,有的人就爱坐飞机,有的人就爱爬山,有的人就爱坐缆车,有的人就爱PS作图说自己已经去过了……
本册有一些作品是基础教育阶段就学过抑或课外阅读常常接触的,比如诗经、神话、历史散文、诸子散文、楚辞、古诗、乐府等节选、散篇等,此不赘述。此外个人觉得读起来有趣的,比如庄子《胠箧》,韩非《五蠹》(此篇尤其好,酣畅纵横,雄文劲采),吕览《察今》等;乐府的《妇病行》、《孤儿行》,摧人肝肠;古诗十九首这里,个人觉得相较选编的乐府民歌来说,略有些工。
如果说阅读难度的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看法——就像我在看注释时常会觉得“不认识的字词你不注音,认识的字词你解释到死”,个人经验积累不同,不必过分强求。本书采用繁体字排印,保留所选原著古体字,这固然是为了“培养读者直接阅读原著的能力”,有的人甘之若饴,有的人则叫苦连天。起码从入门角度或者对非专业读者而言,阅读门槛就要高一些。在这一点上,中华书局有一套“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做得相当基础友好。这可能是因为定位不同,中华书局这套本来就是普及用的。
千万别说什么“繁体字都不会读你还学什么汉语言文学”,对大部分刚升入大学的汉语言文学学生来说,之前接受的十二年教育,古代语言文学知识做不到太深积累,充其量了解一些常识,能利用基础工具书减少阅读障碍进行下一步学习。且就这上编第一册来讲,年代越久远的作品越不好读,就那几篇汉大赋,即便都是简体字,读起来也让人觉得自己变成了文盲。
从注释校对上看,注释扼要丰富,对近人研究整理注释的成果颇多吸收采用”,是相对严谨和极为不易的,对有争议和订正的部分也会做出一定说明。由于成书较早,有一些对作品的解析和描述,可能更接近阶级史观的描述。本书其单纯编校错误相当之少,这点要优于中华书局那套。
PS:如果想要入手一套,我并不推荐囊中羞涩的学生直接买新书。如果有空,去学校周围的二手书摊或者直接朝学长学姐们收购旧书就好了。一般来说,舍得卖这套书的,其品相通常都还不错,除了几篇重点篇目,基本跟新的一样;而不舍得卖的,其实在步入社会以后,也很少有时间再去翻阅了。“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第1册》读后感(四):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基础背诵篇目 (先秦-两宋)
《诗经》
1.国风
关雎
氓
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嫡)为容?
君子于役
蒹葭
2.小雅
采薇
《左传》
曹刿论战
齐高固入晋师
《国语》
邵公谏弭谤
《战国策》
苏秦始将连横: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滕履跷,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黎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纫,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邹忌讽齐王纳谏(熟读)
冯谖客孟尝君:
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谓惠王曰:“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冯谖先驱,诫孟尝君曰:“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齐其闻之矣。”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
齐王闻之,君臣恐惧,遣太傅赍黄金千斤、文车二驷,服剑一,封书,谢孟尝君曰:“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寡人不足为也;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冯谖诫孟尝君曰:“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庙成,还报孟尝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鲁仲连义不帝秦:
鲁连见辛垣衍而无言。辛垣衍曰:“吾视居此围城之中者,皆有求于平原君者也。今吾视先生之玉貌,非有求于平原君者,曷为久居此围城中而不去也?”鲁连曰:“世以鲍焦无从容而死者,皆非也。今众人不知,则为一身。彼秦,弃礼义,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彼则肆然而为帝,过而遂正于天下,则连有赴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所为见将军者,欲以助赵也。”辛垣衍曰:“先生助之奈何?”鲁连曰:“吾将使梁及燕助之,齐楚则固助之矣。”辛垣衍曰:“燕则吾请以从矣;若乃梁,则吾梁人也,先生恶能使梁助之耶?”鲁连曰:“梁未睹秦称帝之害故也;使梁睹秦称帝之害,则必助赵矣。”辛垣衍曰:“秦称帝之害将奈何?”鲁仲连曰:“昔齐威王尝为仁义矣,率天下诸侯而朝周。周贫且微,诸侯莫朝,而齐独朝之。居岁余,周烈王崩,诸侯皆吊,齐后往。周怒,赴于齐曰:‘天崩地坼,天子下席,东藩之臣田婴齐后至,则斮之!’威王勃然怒曰:‘叱嗟!而母,婢也!’卒为天下笑。故生则朝周,死则叱之,诚不忍其求也。彼天子固然,其无足怪。”
触龙说赵太后(熟读)
《论语》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先进)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鱼)【鲁国祭天求雨的场所】,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楚狂接舆章(微子)
长沮桀溺耦而耕章
子路从而后章
《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章(公孙丑下)
鱼我所欲也(告子上)
民为贵章(尽心下)
离娄(*)
荀子
劝学篇
庄子
逍遥游
北冥有鱼——圣人无名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韩非子
内储说上
外储说左上
难一
屈原赋
帝高阳之苗裔兮——岂余心之可惩
九歌——《山鬼》
山海经
夸父逐日
鲧禹治水
淮南子
女娲补天
共工怒触不周山
艺文类聚 盘古开天
乐府民歌
战城南: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有所思:有所思,乃在大海南……相思与君绝!
上邪
江南
陌上桑
东门行
饮马长城窟行
白头吟: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十五从军征
上山采蘼芜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辛延年诗(羽林郎)
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
涉江采芙蓉
迢迢牵牛星
明月何皎皎
古诗
长歌行
史记
项羽本纪: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廉颇蔺相如传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李将军列传: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时,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报任安书
人固有一死……用之所趋异也。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曹操
蒿里行: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短歌行
步出夏门行其一(东临碣石)
步出夏门行其二(神龟虽寿)
陈琳
饮马长城窟(熟读)
徐干:
室思: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王粲:
七哀诗: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刘桢:赠从弟
蔡琰:悲愤诗 念别无会期,存亡永乖隔。
曹丕
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曹植
七哀(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野田黄雀行(高数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杂诗 其二 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赠白马王彪: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白马篇: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在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阮籍
咏怀诗(夜中不能寐)
其二 (嘉树下成蹊)
张华
情诗:(游目四野外)
左思
咏史(其二):(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陶渊明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其三(种豆南山下)
移居(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先师有遗训)
饮酒(其二)
杂诗
读山海经 群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其二 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
谢灵运
登池上楼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韵。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鲍照
代出自蓟北门行: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梅花落:(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
拟行路难(其五)
沈约
别范安成
谢朓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乐府民歌
西洲曲
木兰诗
诸葛亮
出师表
陶渊明
桃花源记 五柳先生传
陶弘景
答谢中书书
丘迟
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吴均
与朱元思书
郦道元
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猿啼三声泪沾裳
薛道衡
人日思归: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王绩:
野望
杜审言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骆宾王:
在狱咏蝉
杨炯:
从军行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沈佺期
独不见
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张九龄
感遇
孟浩然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过故人庄
春晓
王维
山居秋暝
终南山(不熟)
观猎(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使至塞上
鸟鸣涧(人闲桂花落)
辛夷坞
鹿柴
竹里馆
送元二使安西
王之涣
登鹳雀楼
凉州词
王昌龄
从军行(其一 其二)
西宫春怨(*)
长信宫词
闺怨
高适
燕歌行(汉家烟尘在东北)
岑参
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李白
蜀道难
梦游天姥吟留别
将进酒
行路难
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
秋浦歌(其二) 白发……
赠汪伦
渡荆门送别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望庐山瀑布
望天门山
早发白帝城
杜甫
望岳
房兵曹胡马(不熟)
兵车行
五百字(选)
月夜
春望
哀江头(不熟)
羌村其一
石壕吏
春夜喜雨
江畔独步寻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
登高
蜀相
登岳阳楼
赠卫八处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旅夜抒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韦应物
滁州西涧
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孟郊
游子吟
韩愈
山石 升堂坐阶新雨足 芭蕉叶大栀子肥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柳宗元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城上高楼接大荒)
江雪
刘禹锡
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
西塞山怀古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白居易
观刈麦
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长恨歌(选)
琵琶行
赋得古原草送别
钱塘湖春行
李贺
李凭箜篌引(*)
雁门太守行
南国(其一)男儿何不带吴钩
杜牧
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
早雁(*)
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
泊秦淮
山行
李商隐
安定城楼(迢递城高百尺楼)
贾生
无题
夜雨寄北
锦瑟
嫦娥
板桥晓别(水仙欲上鲤鱼去)
王勃
滕王阁序
韩愈
杂说
师说
柳宗元
小石潭记
杜牧
阿房宫赋
唐五代词
李白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忆秦娥
张志和
渔歌子
白居易
忆江南
温庭筠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梦江南(梳洗罢)
韦庄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思帝乡(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冯延巳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谒金门(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李璟
拟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李煜
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虞美人(春花秋月知多少)
无名氏
望江南(莫攀我,攀我太心偏)
范仲淹
渔家傲(塞下秋来)
苏幕遮(碧云天)
晏殊
浣溪沙(一曲新词)
蝶恋花(槛菊愁烟)
破阵子(燕子来时)
张先
天仙子(水调数声)
木兰花(龙头鲊艋)
欧阳修
踏莎行(候馆梅残)
蝶恋花(庭院深深)
采桑子(群芳过后)
晏几道
临江仙(梦后楼台)
鹧鸪天(彩袖殷勤)
柳永
雨霖铃(寒蝉凄切)
望海潮(东南形胜)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
王安石
桂枝香[登临送目]
苏轼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十年生死两茫茫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念奴娇[大江东去]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秦观
鹊桥仙[纤云弄巧]
踏莎行[雾失楼台]
贺铸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周邦彦
苏幕遮[燎沉香]
李清照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声声慢[寻寻觅觅]
渔家傲
如梦令
永遇乐
陆游
钗头凤(红酥手)
卜算子(驿外断桥边)
辛弃疾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菩萨蛮(郁孤台下)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清平乐(茅檐低小)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永遇乐(千古江山)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
姜夔
扬州慢[淮左名都]
吴文英
风入松
蒋捷
虞美人(少年听雨)
一剪梅(流光容易)
王禹偁
村行
林逋
山园小梅
梅尧臣
鲁山山行
欧阳修
戏答元稹(春风疑不到天涯)
王安石
北陂杏花
泊船瓜洲
苏轼
望湖楼醉书
饮湖上初晴后雨
题西林壁
惠崇春江晚景
黄庭坚
登快阁
寄黄几复
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昼初耘田夜绩麻
陆游
游山西村
书愤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
沈园(*)
示儿
林升
题临安邸
苏轼
赤壁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