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花缘》是一本由李汝珍著作,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4.00元,页数:4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镜花缘》精选点评:
●少点纯学术讨论的话,我会很喜欢
●后来很爱把网络上的有些文字叫无肠国文字,已不知道是谁写的了,这人拿过来改一改发表了,那人又拿过来改一改到处说了,改到最后就是被消化了无数次的粪o(╯□╰)o
●不知道和Gulliver's travels有木有神马关系。游记体的讽刺小说还有哪些?以及还是前半部分比较好看。好像看到作者在书后有点得意滴炫自己的人脑数据库……
●前半部分,妙趣横生,幽默犀利;后半部分纯粹是掉书袋了,寡淡无味。就像《巨人传》,也是前两卷好看,后面三卷不好看。无疑,两作者都是极渊博的人。
●作者的炫技游戏
●后半部分真是没有看下去的欲望了,前半部分很有趣,有点像《格列夫游记》。我还记得,小时候看过一个电视剧叫《镜花缘传奇》,一个木偶剧《镜花缘》,同样是镜花缘,可是剧情为啥完全不同?这个问题从小纠结到现在。总算了结一桩心事了。
●唐敖、林之洋、多九公出海历险最精彩 以后百位才女似有强凑之嫌,其欢筵虽离题,却显李汝珍才华,仔细读来也有趣 举兵破四阵多雷同,结尾草草 但全书总不脱镜花水月 人生在世,醒作梦,死作睡,钱字多戈,莫为名利魇
●内容各种穿越,古人想象力也着实令人佩服,并不觉得女权,难为作者编出这么许多闺中女儿的名字
●頭五十回描寫唐敖遊海外的歷程既驚又奇,女兒國一節完全可充當論文研究文本,結合全書整理當時的女性觀。可惜到約六十回至九十幾回都寫得慘不忍睹,作者誤會了詩文與小說的體裁之別,花了二三十回舞文弄墨寫閨閣之樂,劇情毫無寸進。 另一方面,李氏生於樸學鼎盛的乾隆時代,寫的是武周的事。文中引典多取春秋漢晉,偶借玄宗典時則推說鬼神之兆,本無不可。但在譴詞、風俗、禮制上則似未有自覺,諸如紮腳之風、科舉之制云云;或時引《西廂》而非《鶯鶯傳》,有心者也可繼續研究。
●后半部分跳着看的
《镜花缘》读后感(一):才子書
從開始到結束,一百回,我看了兩個月。工作忙碌是一個原因,另外它也不是本容易通讀的書,頗有些地方要費神去看,不然就沒多大趣味了,像書中講的很多藥方,作詩詞,琴棋書畫,還有建築。從駁雜上來講,這書很有點紅樓夢的味道,但還是差紅樓夢很多,故事有點粗糙。
《镜花缘》读后感(二):简单评价
简单的说一两句 大概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让我回归名著的阅读中去 一个是之前对古典小说的非常热爱想看很多类似的书 沉醉其中 构建一个淳朴 奇幻自己的世界 但但但 前部分感觉写得还不错 情节设置铺垫还很细致 有点侠气 后面部分要差点 后来我就回去先看了四大名著 但真的很喜欢 很喜欢
《镜花缘》读后感(三):书到今生读已迟
即使李汝珍写作之前已经看过西游红楼又如何?依旧只能写到这种地步了,也难为作者了。可见有些事天定,非人力所能。建议把此书与红楼同时看,方可明白有些写作是需要宿慧的,苏轼说“书到今生读已迟”,作者之间固然有天赋差异,而出身世家对一个作者的先天影响又怎可忽视?曹雪芹尚幼年时家族已走向没落,但即使这点余晖都已是旁人世代难见的光芒,已足以照耀他悼红轩里十年的写作。
镜花缘里小门小户的人能想到的致富路径无非就是养鸡养猪,红楼中钟鸣鼎食之家想的却是早抽身早退步,在祖坟附近置田产,为家族传承留根,对冲官场风险。
看看金瓶梅里西门庆们吃喝的内容,再看看红楼梦中眼花缭乱的各种宴席,一个“茄鲞”就足以把刘姥姥们听傻,是的,跟红楼相比,西游记镜花缘金瓶梅闲情偶寄都是刘姥姥,甚至普鲁斯特也是,似水年华里苦苦追忆的不过是一块玛德琳蛋糕。
但,生机勃勃的刘姥姥们的存在依旧是有意义的,无论是花团锦簇风流富贵的文章风采,还是奇思妙想前后呼应经纬编织的文章结构,即使三两句写一人便足以让人过目不忘,都需要刘姥姥们的映衬才更显伟大。
任何领域,同样努力,拼到最后,其实拼的是文化,拼的是交游,拼的是家学熏陶,拼的是童子功。
《镜花缘》读后感(四):镜花缘后感
看完了一本很早以前就想看的书,其实是小时候香港有部同名改编的剧就叫《镜花缘》,现在想来巨雷!终于看了原著,前面的部分挺好的,暗喻讥讽,但是古人眼界毕竟有限,所有的海外国家都不脱中国原型,就是社会形态也只是投射中国社会弊端而已。再有就是故人思想局限,作者虽口口声声缠足弊病但是提到的女子无一不是三寸金莲,就连林之洋在女儿国也要变成所谓“缠足大仙”。可见思想并没有先进多少。前半部相比还比较有趣一些些,后半部就是各种女儿家的游戏了,懒得看囫囵吞枣快速的翻了下。后面就是一大群真的是一大群女人,100位转世花仙嘛,各种游园啊聚会啊玩古代的游戏,什么打牌啊弹琴啊作诗啊斗草啊,对这些我不感兴趣,又麻烦又文邹邹的,直接跳。而且觉得唐遨也觉得开头就贱贱的,自私,这种人还能得道呢!总之算是见识过了,好点就是稍稍披露下古代弊端但是思想相形还是偏的厉害。比如女人就算中了才女开了女试,不过封个才女然后一大帮女人凑在一起过家家而已。又不能进官场有所作为不过是为自己家门添点光镀点金。武则天就算开了女试也就是娱乐一下,并没有当真让女人进入社会。而且里面还描写的女人斤斤计较,女人的小心机,彼此有点小间隙。拜托,下凡前都是百花洞仙女何必呢?而且阴若花这么容易就变成女人又因为是牡丹一定做回花王成了国王,还是我之前就看好的亭亭眼光好,知道要为官做宰才能有建树,空有才女之名也不过浪费。好了,就酱。
《镜花缘》读后感(五):人生若只如初见
只是缘于小时候模糊的记忆 圆圆的一面黄澄澄的镜子 船头 布绒绒的“果然” 。。。。气息, 就铺天盖地 袭面而来。
可能是受了儿时记忆的影响 脑袋里满满的 是对各个国度神秘的向往
可看完全书 实话说是耐着性子的
着实的失落了半天
记忆里的那些奇幻 怎么都变成文邹邹的群芳赋诗赏月图了呢
虽说红楼里也是仙草木石
可活脱脱是个耐人寻味的百科啊
这本也是 也是百科全书 只不过更不对我这沙发土豆的口味
冤枉他了有点 知识因为先入为主的记忆
期待与现实的落差
如果只是最初的那个相遇该有多好
淑士 伯虑 君子 女儿 交胫 无肠。。。。
好一个东方的马可波罗!
只可惜
后半部 大部是炫技 或者是炫作者那满满一肚子憋了一辈子又不为人知的杂学 从音韵到中医 从璇玑到百草 。。。丰富是铺天盖地 失落也是
原以为会有儿时的憧憬 却在璇玑图里那二百多首诗里找不到出路
又在喋喋荡荡一百多个稀奇古怪的人名里东闯西撞 人物关系大起大落 大喜大悲
毫无章法 一头雾水
不由得为这许久的期盼 有点伤心
人生如之如初见 多好
找到结局了
不知所措 好像反而弄丢了一个梦
像极了小时候的我
弄破了一个彩色的泡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