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顶商人》是一本由高阳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41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红顶商人》精选点评:
●地铁上 公交上 天天翻... 还不错 朴实的文字 精彩的人生 伟大的人格 了不起的成就
●前半部分基本在讲胡雪岩的情爱故事(阿巧再出场),后半部分进入大历史,显功力,从太平天国战争中的浙江到战争的善后,以左宗棠的西征借款做终结。保持水准,较前一部稍逊色。
●官商勾结的典范
●总体来看可以用tunnel vision 一词形容阅读体会,就是不够开阔过于狭促。作者喜欢以对话交代剧情,缺点是太过水。
●没想象中好看,与阿巧姐那段恩怨是个败笔
●经商必读“胡雪岩”
●看是三联出版的。觉得应该不错。胡雪岩,应该了解。
●世事洞明,人情熟透,入世而俗到一定地步,却也能为常人所不能为,做一番大事业,中国在老夫子们的表面文章外,靠的就是这种社会规则来运行
●2010.12.23.卓越。
●比第一部强,因为这一部的焦点在胡左交往上,而左是总督,小说就从之前的写市民小吏为主转向了国家中上层的铺叙,后者才是作者所擅长的。谈论传闻掌故,解读公文内涵,历史小说家里没人比得过高阳。
《红顶商人》读后感(一):不如前三册
看了前三册,虽然作者很善于编故事,不过正因为这点很多情节引人入胜,更让我在处世上感觉受益匪浅。可惜这一本的笔墨给我感觉更像敷衍读者,而且大篇幅的介绍胡雪岩如何料理感情事务,实在让人觉得有点失望。
《红顶商人》读后感(二):红顶商人
清朝末年的一代巨商的崛起之路的记载。虽然里面有原始的官商勾结,唯利是图。但是其中也不乏中国商人的一些交易原则:诚实信用最为突出。但是胡雪岩由于诞生与落后的中国,所接受的也是落后的农耕文明的教育,因而对科技进步的的错误认识,代表了古中国商人的近代没落的必然趋势。
高阳的历史小说文笔通俗,不拘泥于现实,但绝不离谱。并且在行文之间融合了自身对商人,对历史的看法。
《红顶商人》读后感(三):闲话胡雪岩
读到第四本,越发觉得难读了,因为有太多古文,而且有太多悲壮。
家河陷敌,至交殒命。哪里有比这还让痛彻心扉的事?然而无可奈何却又是更加悲哀的事情。
伴随着王有龄的殉国,胡雪岩的仕途无论如何受到了巨大的影响,然而影响最大的是这段友情,永远不可能从第二个人身上寻找得到。无论左宗棠对待胡雪岩多好多信任,也无非“君臣”“官商”之间的利益关系,再也没有过多的情感夹杂其中,因此也就显得冷淡。有些人在你的生命中出现过,那么别人都只能是其他。
阿巧也是一个悲哀的女子,不愿入门做妾,又不能在外独立门户,妄想胡雪岩能够体谅她,跟她站在同一条战线上吗?不可能,人家有妻在家,说难听了,你只是我一时兴起,玩弄一下罢了。
可见,糟糠之妻不下堂是一件多么可笑的事。
读罢此书,不得不可怜自己的历史知识,读下来真是困难,我要丰富史学知识呀。
虽已预见后期的悲凉,却又不得不继续后三本,有始有终。
看看到底是胡雪岩的晚年更悲怆,还是当年王有龄殒命浙江让热悲痛。
《红顶商人》读后感(四):胡雪岩成功的经验
红顶商人,亦即官商。典型代表人物即是清末著名商人胡雪岩。胡雪岩是晚清一位富可敌国的红顶商人,史称“商圣”,与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的陶朱公范蠡并称,“古有陶朱公,今有胡雪岩”。
胡雪岩没有很高的文化,出身也很平凡,但他却能取得成功,这终究离不开他的品德。一个人品德良好,一生就会稳固。胡雪岩在妈妈的教育之下慢慢成长为一个德行好的人,他勤俭讲信用,不跟别人比,帮人做事不求回报。我们说信用是一个人的第二生命,特别在商界,信用至上。一切都在变,只有人性没有变。胡雪岩在妈妈的教育下拥有一个良好的人格,为他今后的飞黄腾达奠定了很高的基础,可谓德行定终身。所以,为人之道,诚信为本。
机遇只光顾有准备的头脑,只光顾勤奋的人,有目标的人。一个人,当方向定了以后,你不要去管有没有机会,你先把自己该做的都做了,等你准备充足了,自然水到渠成。胡雪岩能够一步步抓住机会,更好的发展自己,从杂粮到阜康钱庄就是他一步步抓住机会往上发展的路径。这与胡雪岩的准备、勤奋、目标和努力是分不开的。想要抓住机会,抓得住机会,自己要时时刻刻充实自己,自己的本事才是最重要的,特别是像那些没有任何依靠的人,靠的是自己的奋斗,靠的是随机应变,时刻把握机会。
胡雪岩的成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但交友绝非易事。一个好朋友可以使你终身收益,一个坏朋友可能让你一败涂地,交友要慎重。一个人一辈子真正的朋友是极少的,真正的朋友之间是不存在利用关系的,真正的朋友,是当你终于走过风雨,突然发现他正站在你身边。现代社会里,没有朋友寸步难行,任何单打独斗都成不了气候,必须有自己的团队,有朋友的帮忙才能有所作为。
古为今用,历史是不断重复的。我们要吸取古人的教训,学习古人的经验,少走弯路。一个人可以没有才干,但是不能没有品德;一个人可以没有机会,但是不能没有做好准备;一个人可以自己生活平淡,但是不能没有知心朋友;一个人可以出身贫寒,但是不能不努力奋斗;一个人可以没有学历,但是不能不学习。所以,想要取得成功,就脚踏实地努力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吧!
《红顶商人》读后感(五):做人、做事都要漂亮
一口气读完了《红顶商人》前三卷书,胡雪岩一生坎坷,跌宕起伏,人生充满戏剧性色彩,虽然结局凄凉,令人扼腕叹息,但他的处世方法也给了我几点启示:
1.投资的意识。首先要说的是胡雪岩投于与人的眼光,如果不是一开始将宝押在王有龄身上,可能他接下来的生意不会这么轻易上道。包括接下来的稽鹤龄、刘庆生、陈世龙、尤五、郁四、刘不才等,胡雪岩不计回报地帮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难处,其实也是一种投资于人的表现,这些人死心塌地、心无二主,对他经商的成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经商投资的意思。从经营钱庄、丝与军火买卖到开药房、设当铺,无不体现出其投资与品牌意识。乱世出人才,有敏锐意识、灵活头脑的商人才能危中看到机。
2.不人云亦云的独特想法。用胡本人的话说:做事千万要漂亮。一个人做事的方法体现了他的思想,胡的想法总结起来有几点:1.花花轿儿人抬人。这句话可以算是他的口头禅了,每次朋友受其帮忙表示谢意时,他总是这句话不离口,这是胡处理人际关系的宗旨,其实帮别人就是帮自己,宁愿散尽千金,也不要去得罪一个人。他对朋友的以心换心,急人之所急。胡说:人缘也是靠自己,自己是个半吊子,哪里来的朋友?所以他身边总是围绕着几个随时待命的好友,走到各处都有替他接应的人,令人无不佩服起识人、用人、待人的智慧。2.无事不可生事,有事不要怕事。胡雪岩这一生跌宕起伏,潮涨潮落,哪种场面没有见过,他遇事很少胆小畏缩,他想得比别人透彻深入,计划比别人巧妙,做事比别人圆滑,力求利己又能利人。3. 做大生意的眼光,一定要看大局。你的眼光看得到一个省,就能做一个省的生意,看得到天下,就能做天下的生意,看得到国外,就能做国外的生意。这个想法在那时是很超前的,当时的国人对于洋人都有敬畏之心,点头哈腰、俯首帖耳的不在少数,而胡雪岩在洋人面前不卑不亢,将其当做生意伙伴平等对待,并追求利益最大化,在气场上就不输于人,也向夷人展示了一个大清子民的骨气。
胡雪岩的这些想法与其出生和生活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没有正式上过学,身上少了书卷气,同时也少了“学而优则仕”、封建礼教等的想法,所以他说:光是高官厚禄,不见得能出人才,只出旗人对皇上自称的‘奴才’!”这番见解让饱读诗书的稽鹤龄也拍手称快,就是现在很多人也逃不出“官本位”的思想,总是巴望着一口“铁饭碗”,而胡雪岩看得透彻:象洋人那样,不会埋没你的好处,做事就有劲了,才气也容易发挥了。凡是有才气的人,都是喜欢做事的,不一定为自己打算。这其实也是“美国梦”的一个侧面,任何人只要依靠自己的双手和汗水,不懈努力,总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这些想法放在现在仍有积极意义:成才的道路千万条,何苦在求取功名这一条独木桥上执着厮杀。诚然,读书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改变命运的一条路,但是,我们也不能以成绩论英雄,任何依靠自己头脑和努力、辛勤劳作的人都值得我们尊重。
3.善于抓住对方心理,说话有理有据、有礼有节。这是胡雪岩能收服人心的关键,他善于在谈话之中摸清对方心理,无法晓之以理的就动之以情,有些人吃软不吃硬,胡雪岩利用这一点给对方抬抬身价、戴戴高帽,耳根子一软,便万事好商量。所以,谈话之中,胡雪岩既没有富商的暴发户气息,也没有做官的不可一世,更多的是协商讨论后的通情达理与一团和气。
后半部读完接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