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诗经原始(上下)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0-12-11 00:10:4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诗经原始(上下)读后感1000字

  《诗经原始(上下)》是一本由方玉润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4.00元,页数:655 页,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诗经原始(上下)》精选点评:

  ●权威读本,虽然一些观点带有旧见。

  ●不太原始哦

  ●古代爱情的纯美,令人向往,更令人羡慕……含蓄,真实,自然

  ●无需多言

  ●对于风的解释,多少仍失之迂。男女情诗而已,何必隐晦!熊十力释“诗无邪”曰:“都是人生的自然表现,贞淫美刺的各方面真情流露,不参一毫矫揉造作,合而观之,毕竟见得人生本来清净”,是谓得之。

  ●离“经”叛“道”之作。以文学眼光解诗,“自鸣天籁,一片好音”,极佳!要想领会《诗经》所写河山、草木、人情之美,就读此书吧

  ●读诗经的解读,此篇真性情最著。不读此篇,读诗经常不得其门而入。

  ●水平不够,不太理解,也没能静下心来

  ●繁体竖排版,值得收藏的一本好书

  ●一切皆是推想

  《诗经原始(上下)》读后感(一):繁体竖排版,值得收藏的一本好书

  非常难得的繁体竖排版,值得收藏的一本好书,用来了解诗经的历史与对部分诗的解读都不失为一本好书。由于本书为清人所著所以需要有一点文学的功底。不然读起来会有点吃力!印刷上还算可以,不过按高要求来讲印刷质量有点不到位。所以只是推荐不力荐了

  《诗经原始(上下)》读后感(二):別有風韻呢~

  至少從詩經原始來看,方玉潤是個奇才。非古文派非今文派(想起薛筱卿唱的彈詞開篇《秋江》里一句「既非俗女又非僧」 :D),跳出四家紛爭,時常蹦起來把前人「批判一番」,語氣沖動而大膽。叫囂背後,有時不過是別種荒誕;然而有些時候,卻解得新趣盎然,奪人一粲。習慣了正統的鄭箋毛詩與其他後起集注,翻翻這本,搭配以錢鍾書在管錐編里關于詩經的「信野」之解,作解頤之佐,真是別有風韻呢

  《诗经原始(上下)》读后感(三):“自鸣天籁,一片好音”

  在第191期的城市画报里看到安妮的推荐,便去图书馆借了上册。繁体。竖排版。那份欣喜,一如几年前尚年幼时读钱钟书先生编的《宋诗选注》。

  方玉润,應試凡十五次均不第。后投筆從戎,以軍工銓選隴西州同。有趣的是,最後讓方玉潤留名青史的還是他的文名。

  与錢鍾書寥寥數字的評注不同,方玉潤對詩經的評注是頗費了一番功伕的。原始,即『欲原詩人始意也』。覺得鴻濛子是個性情中人,他對詩的解釋多溫情、自然,讀來可親,愉悅。他不寫“誑語”,遇有自己尚不通透的詩文,亦誠實注上『未詳』。真正是難得的治學品性。

  這是一本安靜的書,在找尋一顆安靜寧和的心來認真翻閱。

  《诗经原始(上下)》读后感(四):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原诗经之始意。自汉儒说诗之后,诗经之真面目渐为所掩,至宋代乃以理拘诗,诗非但不再其活泼美丽,且生硬古板地有些可憎了。诗无达诂,前人作诗之意因年代久远已无法确知,于是后世聚讼纷纭。世之说诗者,多宗诗大序和集传,后者虽自称与大序有别,如释国风为闾巷歌谣之作,然而实则为大序流波余韵,解国风往往附会于后妃之德。

  读方玉润此作,不禁拍案而起,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历代文人,虽腐儒居多,然颖悟才子亦有不少。此前以为还诗经真面目是今人思想解放以后的事,不料在训诂学极盛的清代,有人便早已道破三昧。真有相见恨晚之叹。方玉润称,学究和考据家不得说诗,性情不相类,故一说便误。诗三百,寄意于言外,神会在有意无意之间,如若泥于一字一句,便落恶套,与诗人之原旨亦相去甚远。孟子有言,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以意逆志,或为接近诗人本心的最好办法。奈何说诗诸儒,众口哓哓,斤斤于训诂考据,流弊所及,自己恐怕始料未及。

  对于诗经流传历史中的几段公案,方玉润也于诗旨中一一论及。孔子论诗,细读论语,可一一明了。孔子删诗,思无邪,正乐,郑声淫等。

  总之,诗人之诗,言外别有会心,不可以迹相求。方玉润的注解,不但很好地还诗人之真性情,原诗之真面目,且其文字本身才情颇高,几与诗歌本身互为掩映。眉批中精彩之处亦令人应接不暇,常令人不禁击节叫好。

  第一次读抛开了诗序的诗经版本,作者仿汉乐府体例,在题下以一言点题,以明诗旨。且不似以往说诗惯例,章句而析,方玉润认为诗之妙处便在于通篇一贯,一气读之方得其神韵。故可以吟咏整首诗之后,再看作者注解,既不影响对全诗的诵读,亦可以根据所需查看注解与眉批。本来就短短一首诗,硬是割裂开来,中间塞满长篇大论,诗之清新活泼面目顿失。

  开篇诗旨一章,资料翔实,论辩得力,对于了解诗经的传播与阅读史很有帮助与启发。读过十三经注疏程俊英编的诗经译注,还有清代钱澄之的田间诗学,程本过于浅显,钱本承诗序与集传的流俗,无甚新意。至此读诗经原始,方有深得我心之感。

  《诗经原始(上下)》读后感(五):【诗经美读(10)】勇士捕虎,豪气干云——《周南·兔罝》解

  原诗及注释

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肃肃(suō):整饬貌,密密。

  罝(jū):捕兽的网。此处之兔,今人解为老虎。

  椓(zhuó):打击。

  丁丁(zhēnɡ):击打声。布网捕兽,必先在地上打桩。

  赳赳:威武雄健的样子。

  公侯:周封列国爵位(公、侯、伯、子、男)之尊者,泛指统制者。

  干:盾牌。城:城池。干城,比喻捍卫者。

肃肃兔罝,施于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逵(kuí):九达之道曰“逵”。中逵,即四通八达的路叉口。

  仇(qiú):通“逑”。

肃肃兔罝,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林:牧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中林,林中。

  腹心:比喻最可信赖而不可缺少之人。

  直译

  捕猎老虎的网,打桩安在地上。威武雄健的武士,是公侯好护卫。

  捕猎老虎的网,安放在叉路口。威武雄健的武士,是公侯好帮手。

  捕猎老虎的网,安放在树林中。威武雄健的武士,是公侯好心腹。

  解读

  《毛诗序》认为:“《兔罝》,后妃之化也。《关雎》之化行,则莫不好德,贤人众多也。”《正义》进一步解释:由于后妃德化流行,连打猎的武夫都能恭恭敬敬。《诗集传》基本采取这个说法:“化行俗美,贤才众多,虽是罝兔之野人,而其才之可用犹如此。”

  方玉润对《毛诗序》和《诗集传》忍无可忍,批评非常直白:“不知武夫于后妃何舆?章章涉后妃,此尤无理可厌。”朱熹的集传也被批为:“亦属虚衍附会,毫无征实。”

  方玉润认为此篇“美猎士为王气所特钟也”。诗中描写赳赳武夫为王侯的“干城”“好仇”“腹心”,层层递进。他对此篇评价:“落落数语,可赅《上林》《羽猎》《长杨》诸赋。”对此后世学者均无异议。

  诗人看到这些做捕猎准备的武士们,豪气干云,不由感慨此地人才济济。《中国诗史》认为本篇是《二南》中较次一等的诗篇。

  不过,如果捕猎对象是兔子的话,那是小孩都可以做的事,实在不足以体现武士的勇猛。闻一多先生在《诗经通义》中考证,《兔罝》之“兔”不是兔子,而是老虎。他说:“《释文》本作菟(tú)。案古本《毛诗》疑当作菟。菟即於(wū)菟,谓虎也。《左传·宣四年》曰‘楚人……谓虎於菟’……”“然则楚谓虎为菟,乃方言之混同,非名物之借用益明。呼虎为菟,既为荆楚之方音,而二南之地,适当楚境,则《兔罝》之诗,字作菟(兔)而义实为虎,非不可能矣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诗经原始(上下)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