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蒋介石日记揭秘》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2-04-12 03:06:4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蒋介石日记揭秘》读后感1000字

  《蒋介石日记揭秘》是一本由张秀章著作,团结出版社出版的782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2007-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蒋介石日记揭秘》精选点评:

  ●狗屎东西,不值一读。

  ●一知半解比懵然无知危险。看到32年从2月直接跳到12月只能苦笑

  ●假的

  ●这是我见过错别字最多最多的书,简直惨不忍读,作者和编辑你们一点面子都不要吗?只能抱着管窥一斑的心态看了。

  ●真实的历史

  ●也许是因为我们一天生日才对他感兴趣的,看了他的日记,觉得其实他挺有人格魅力的,不知道如果历史倒转,他赢了那场内战,现在的中国有是什么样子呢?

  ●校长,人民想念你

  ●还是很有才的。

  ●我欣赏的男人

  《蒋介石日记揭秘》读后感(一):受骗上当

  蒋方智安2006年将日记交给胡佛研究所,而本书1999年即完稿。内容非蒋的日记原文,一是有大量删减,比如1927年前半年只有3篇,二是有时作者的评判被夹入原文中。如此,全然无法了解思想的来龙去脉。

  《蒋介石日记揭秘》读后感(二):蒋的日记

  蒋写日记,怕是出于修身的角度。总想着他也算是个人物,不会不料到后人会翻阅他流传下来的记录的,会不会偶尔有意识的作秀一下呢?出于各种考虑,也不会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全部抖露出来的。弗洛伊德的理论,人在做梦的时候是自我压抑最轻的时候,那个时候也不会赤裸裸的展现自己的,梦境中以大量的象征符号宣泄自己的欲望。带着一颗窥探的心,想从蒋的日记里搜罗到自己想要的种种隐私,嘿嘿,做梦。曾国藩的日记、胡适的日记,皆是这个道理。不过,蒋的日记虽不能让我们尽触所有的隐事,却不妨碍我们勾画一个血肉丰满的蒋介石。

  《蒋介石日记揭秘》读后感(三):伪书!!!!抄袭!!!!

  我家有黄仁宇的《从大历史角度读蒋介石日记》,还有这本书,而这本书有很多内容都是抄袭从大历史角度读蒋介石日记,并且是一个字都没更改~~~好了,就说这么多~~~大家千万别上当~~~~~~~~~~~~~~~~~~~~~~~~~~~~~~~~~~~~~~~~~~~~~~~~~~~~~~~~~~~~~~~~~~~~~~~~~~~~~~~~~~~~~~~~~~~~~~~~~~~~~~~~~~~~~~~~~~~~~~~~~~~~~~~~~~~~~~~~~~~~~~~~~~~~~~~~~~~~~~~~~~~

  《蒋介石日记揭秘》读后感(四):蒋介石日记首度在中国出版 被指内容作伪

  转

  北京团结出版社2007年初出版《蒋介石日记揭秘》(下文称《揭密》)一书,号称这是蒋介石日记首度在中国出版。不过,中国国民党史研究者杨天石近日发表文章表示,这本书是篡改蒋介石秘书毛思诚所编《民国十五年前之蒋介石先生》等书拼凑而成,是“大胆作伪的欺世之作”。《揭秘》编著者张秀章对上述质疑不以为然。

  据中央社报道,蒋介石孙媳蒋方智怡2004年底将蒋介石与蒋经国日记交给美国史丹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暂时保存,使得海内外一片愕然。胡佛研究所2006年3月公开1917到1931年的蒋介石日记内容。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杨天石、张海鹏特别前往美国,阅读这些对外开放的日记内容。

  因此,《揭秘》出版后,引起杨天石关注。杨天石阅读这本书后,不久前在上海《文汇读书周报》上发表文章,痛批《揭秘》一书中记录的日记内容,与胡佛研究所保存的原稿内容南辕北辙。

  杨天石在文章中说,《揭秘》一书宣称,该书辑录蒋介石自1915到1949年的一千多则日记,“‘揭露了蒋介石日记的真实面目’云云。但是本书实在是一本伪书,许多条目并非来自蒋介石日记。”

  他表示,以1919年爆发五四运动当天为例,《揭秘》本记载,“北京学生团三千余人,要求取消中日各项秘约,为外交示威运动。”原稿内容则为“写仲元信,未发。致觉民、冶诚、瑞霖各函。看曾书。”两者大不相同。

  杨天石指出,关于五四运动,《揭秘》本有北京现场的简单纪录,原稿则一字全无,这点可以理解。当时,蒋介石身在福建军中,没有现代这么发达的通讯工具,他当天的日记没有相关记载是必然的。如果有记载,反倒值得怀疑。

  他表示,与蒋介石秘书毛思诚所编的《民国十五年前之蒋介石先生》对照,两者许多内容雷同。作者连篇累牍地大抄特抄,大都来自毛思诚著作和蒋介石的文集,看不到平素难以见到的珍贵资料。

  杨天石说,近年来,中国出版业投机取巧、粗制滥造之风很严重,愈是这类书,炒作也愈加厉害,其真正目的,在于金钱和利润。此前,中国舆论对虚假的医药广告大张挞伐,对于这种虚妄不实的图书炒作是否也应该采取同样的措施?

  不过,今年七十岁的《蒋介石日记揭秘》编著者张秀章对上述质疑表示不以为然。

  张秀章说,他策画、编着这本书的时间长达十三年,蒋介石日记原稿当时根本尚未公开。另外,日记原稿历经战乱与长途迁徙,内容甚多缺漏,因此,1927年之后的日记,相当部分经过蒋介石文胆陈布雷修补,胡佛研究所藏本原本就不全,且许多内容并非原貌。

  但张秀章说,《揭秘》一书确实是他参考美国学者黄仁宇《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毛思诚著作与日本著作《蒋介石秘录》等资料中零散的蒋介石日记内容“拼凑”而成。不过,学术可以探讨研究,杨天石无需坚持蒋介石日记研究“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揭秘》一书的责任编辑宋庆光表示,出版这本着作是为了满足中国读者进一步了解蒋介石的需求。张秀章是个历史草根研究者,无法获得与杨天石相同的研究条件,但创作态度非常严肃、认真,他们欢迎学者针对《揭秘》内容缺失之处提出意见,但杨天石批评出版社与编著者连手造假的说法,让他们感到遗憾。

  《蒋介石日记揭秘》读后感(五):评论蒋介石日记揭秘-(全2册)

  《蒋介石日记揭秘》大胆作伪的欺世之作

  http://2006.chinataiwan.org/web/webportal/W4503031/Uliyuan/A428400.html

  我说张秀章先生“作伪”,张先生可能觉得委屈:“我是有所本的呀!”是的,张先生的“伪造”,和当年伪造《石达开日记》的人不同,他确实有所“本”,这个“本”,就是蒋介石的老师和秘书毛思诚所编《民国十五年前之蒋介石先生》,此书档案出版社于1992年根据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藏原稿再版,更名为《蒋介石年谱初稿》。张先生《揭秘本》的许多部分就是篡改该书而成。不妨再作比较:

  1、1916年5月18日

  《揭秘本》:“未时,陈其美被袁探刺死于日侨山田家中,余哭之哀,收其尸以归,并为经纪丧葬,自撰文祭之。”

  毛思诚编《年谱》:“未时,陈其美被袁探刺死于日侨山田家中,公哭之哀,收其尸以归,并为经纪丧葬,自撰文祭之。”

  2、1918年3月20日

  《揭秘本》:“撰上《今后南北两军行动之判断》。”

  毛思诚编《年谱》:“公撰上《今后南北两军行动之判断》。”

  3、1918年7月25日

  《揭秘本》:“撰上《粤军第二期作战计划》。”

  毛思诚编《年谱》:“公撰上《粤军第二期作战计划》。”

  4、1918年8月1日

  《揭秘本》:“陈总司令派陈其尤斋函挽留余,遇子潮安东次。”

  毛思诚《年谱》:“陈总司令派陈其尤斋函挽留公,遇于潮安车次。”

  5、1919年1月13日

  《揭秘本》:“报告进攻永泰始末情形,并请准陈总司令调回永春、安溪梁、邱两部队至长泰,亲自督操训讲,以图日有进步。一面条陈本支队根本改良办法,及全军编配整理方式,陈总司令不尽采用。”

  毛思诚编《年谱》:“公报告进攻永泰始末情形,并请准陈总司令调回永春、安溪梁、邱两部队至长泰,亲自督操训讲,以图日有进步。一面条陈本支队根本改良办法,及全军编配整理方式,陈总司令不尽采用。”

  够了,也不用再引了。从上例可见,张先生只将毛思诚所编蒋介石的《年谱》的相关条文更动一二字,例如,删去“公”字,或将“公”字改为“余”字,或者加上一个“余”字,《年谱》条文就变成蒋的《日记》了。《揭秘本》大量使用这种手法。真是何其大胆乃尔!

  毛思诚为蒋介石编《年谱》时,确曾参阅蒋介石的日记,但是,毛并没有照抄日记。在编辑过程中,毛参考了大量资料,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提炼为相关条文,这些条文绝不能等同于蒋的日记,毛也没有在任何地方声明过这些条文就是蒋的日记。而且令人遗憾的是,张先生在篡改《年谱》时也并没有认真思考过。例如《揭秘本》1916年5月18日条:“未时,陈其美被袁探刺死于日侨山田家中,余哭之哀。”旧时,对所敬之人只能称其字号,不能直呼其名。陈其美,字英士,蒋介石的日记中,凡涉及陈其美时,均称之为“英士”或“陈英士”,绝对不会称其为“陈其美”。还须要指出的是,张先生照抄时,连原来的排版错误都照抄了。如上引《揭秘本》1918年8月1日条:“陈总司令派陈其尤斋函挽留余,遇子潮安东次。”其中的“斋”字,应为“赍”字,这是原书之误。至于将原书的“遇于潮安车次”,误排为“遇子潮安东次”,这一错误是怎样造成的,这只能由张先生来回答了。

  《揭秘本》材料大量取自毛编《年谱》,本应如实说明,以示征引有据,并使读者知其所本,然而《揭秘本》一书引录却无一条注明来历。何以如此?一想,张先生实在不能说;一说,作伪与篡改的痕迹立即暴露,所以实在不能说也。

  蒋介石的日记,1915年至1917年三年,已在1918年年底福建永泰作战,兵败出逃时丢失。其1924年全年,也早已丢失。这4年的日记连毛思诚在为蒋介石编写《年谱》时都没有见到过,所以只能根据其他材料补缀。然而张先生的《揭秘本》却能根据毛思诚的这些补缀就宣称他”补阙”了蒋介石日记已经“遗失”的部分。这真是奇谈怪论。从《揭秘本》一书看,可以存疑张先生没有读过任何一本真正意义上的蒋介石日记,“原稿本”既未看过,分存海峡两岸的部分“仿抄本”、“类抄本”也未看过,却居然敢编著《揭秘本》一书,我们不能不佩服其勇气。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蒋介石日记揭秘》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