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流浪记》是一部由徐景达 / 朱康林执导,丁建华 / 毕克主演的一部动画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三毛流浪记》精选点评:
●这部作品远不如徐景达同时其他几部片有艺术价值,首先在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时期拍摄这样一部反映旧社会有明显阶级立场已不合时宜,沦为一场苦情戏,其次徐景达没有对白的特点在这部作品并不合适,能找到只有四集还不完整
●这真的是经典,而且挺惨的,觉得挺虐的,小时候的童年阴影了。其实记得小时候是既想看又害怕看的,感觉到最后都不是那么幸福。有时候想让小孩子看这个真的好吗,但是也觉得挺好的,要认清现实。
●三毛流浪记,吃饭打狗屁
●只有四集,而且由3《到上海去》直接跳到5《见义勇为》,不知道背后发生了什么故事。没有台词,但金复载的配乐很容易让人感同身受。在那样一个动荡的时代,最理所应当的是非曲直判断全然失效。不只是一个孩子的苦,更含有一种民族的悲。回想起儿时睡前看漫画版的点滴,那种心疼的情绪卷土重来。
●小时候看真的没觉得三毛可怜。从小就没有同情心的混蛋!
●真的一去不返了吗
●小时候觉得好看,长大反而不敢面对。
●小时候看这个,看到收留三毛的老爷爷死的时候都看哭了。民国乱世底层人民的沉浮。
●画的超级好
《三毛流浪记》观后感(一):简单,直触人心
动画里没有一句语言,可我却感受到了千言万语,一切尽在不言中。明明没有一句话,可我确却感到了三毛被人欺负时的悲伤,感到三毛被老人救时的快乐,感到老人去捕鱼三毛以为不会回来却又回来的喜悦,感到老人被日本鬼子杀死时的痛不欲生,感到三毛救了落水孩子先生给他一个家的善意。敏感,脆弱,而又怀揣着善良的一颗心,这样的人谁又不会爱他呢?谁又不想去温暖一下这个孤苦伶仃的孩子?
《三毛流浪记》观后感(二):流浪流浪
记得那时还是用黑白电视看的,每天晚上都在等着头上只有三根毛的小孩。 无家可归的三毛遇到老伯,本以为从此他能有个避风的港湾,老伯被杀,他又开始了流浪。 从三毛的视角看到三四十年代战争的残酷,资本家发着国难财。小人物们每天操心着吃穿,甚至是否能看见明天的太阳。他们在资本家剥削和战争中夹缝生存。
多希望三毛不再流浪,他一生已经够悲惨了。
《三毛流浪记》观后感(三):三毛流浪记
主人公三毛,一个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孤儿,从小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他头上顶着三根头发,瘦小的身子,“年龄说不清是大还是小”。三毛睡过大街上,桥洞里,为了维持生计,他擦过皮鞋、卖过报纸,还给人家拉过车。不仅如此,还有许多人昧着良心欺负三毛。 比起三毛,我们的生活不知要幸福多少倍!看到这儿,我不禁这样想。现在有许多孩子都是家中的小皇帝,他们浪费粮食、不努力读书,身在福中不知福。而三毛,能吃的饱饭,上得起学,就是他最大的心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