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时代的荷兰共和国》是一本由马尔滕·波拉著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7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黄金时代的荷兰共和国》精选点评:
●虽然学术性太强,语言干涩,但是不失为最好的荷兰历史入门读物之一,简短,覆盖面广
●面面俱到但比较啰嗦,资料罗列多于原因分析
●好玩的研究感觉在财政上,看看很有意思..比如我以前一直以为奥兰治派没有下手杀掉大议长(de witt 一众),结果看起来还是很残酷的,相形之下アメリカ建国真是光辉灿烂啊..
●联省共和国,简直是人类历史的奇迹。
●与中国站在政治/组织谱系两个极端的共和国,自然有大把的值得研究的素材。这一段时间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截面均有所呈现,可惜就此止步,失之深刻。不过思考的事情也不需要都有先人代劳,自己再了解了解吧。
●从1609年与西班牙签订《十二年停战协定》,到1672年法国入侵荷兰,属于荷兰的黄金时代不足百年。在荷兰崛起的过程中,可以看到欧洲贸易重心从地中海到大西洋的转移,期间恰逢欧洲三十年战争和英国内战,这是历史给与荷兰的机遇。从荷兰自身来讲,松散的国家结构,发达的运河系统,都为商业发展提供了理想的环境。
●奇迹的时代
●因为《伦勃朗和他的时代》而找来看的书,有点收获
●严肃的历史著作,从战争,经济,政治,社会四个角度详细介绍1555-1715年的荷兰共和国
●优点:比较全面的一本介绍黄金时代的书;缺点:不是按照时间顺序,而是按照政治、社会和文化来分类展开的,对欧洲历史不熟悉的话读起来会有点懵
《黄金时代的荷兰共和国》读后感(一):《黄金时代的荷兰共和国》——黄金生与斯,亡于斯
一个能赚来黄金的经济,才能撑起一个黄金的国度,才能延续一段黄金的时代。在这段黄金时代里,还会出现最好的精神文明产物。这就是荷兰这个国家的黄金时代留给人们最宝贵的财富。这笔财富一直延续至今,没有人会不艳羡荷兰这个国家在那段时间的壮美。
荷兰的成功,归根结底还是制度和成功。可是制度并不是人愿意设计成什么样就会变成什么样的,而是最好由一个文化和社会的根基自己生长出来。荷兰的制度根基,就在于那片狭小而繁荣的沃土。这一片沃土,一旦被允许在一个变化复杂的世界里自己生长,最终一定会长成让人刮目相看的参天大树。今天人类的商业文明成果几乎就是荷兰一支独大发明出来的。荷兰的独立当然也是有着诸多的历史巧合啦,不过荷兰作为一个自由的商业文明,从西班牙这种垂垂老矣的宗主国手里脱离也不过是早晚的事。散碎的地方势力、孱弱的中央政府、发达的信贷产业,这一切都是荷兰所以能够崛起的原因。可是历史之耐人寻味就在这里,如果荷兰的八十年战争没有坚持到底,而是被西班牙占了便宜,究竟一切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今天的会计、商业会不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谁也说不清楚。英国能不能凭借这种类似的财富积累方式完成称霸全球的转型,也是个大问题。那美国接替的是英美文化还是法国文化就也说不清了。今天的历史学家们,真的到时候还会说英美文化构成了现代世界文明的主体吗?我想也是未必的。所以荷兰对今天世界的贡献之大,绝对不止足球场上的橘子军团一个而已。
然而所有创生了美妙事物的发明者都要面对一个巨大的难题:他们究竟能把这个壁垒维持多久?如果有体量更庞大的竞争者加入了争斗,他们一定会用先进的发明武装自己,然后把微不足道的发明者赶出去。商业上这样的例子最是层出不穷,政治上也是如此。不待荷兰人自己明白过来这是怎么回事,英国人就已经应用了他们的技术,开始出发征服星辰和大海了。荷兰的崛起是地理赋予的必然,荷兰的衰落自然也是自己的禀赋赋予的必然。她的繁荣、鼎盛、让世界侧目的形象,也是渐渐消散在历史的烟云里了。那些发明、制度、艺术、宗教,留给人们的是一个真正充满光荣与梦想——虽然今天已经不太为人所知——的黄金时代。
《黄金时代的荷兰共和国》读后感(二):读后感
《黄金时代的荷兰共和国》一书已看完,最先要提的一点就是本书的翻译质量让人满意,虽然会有大段的长句按照英式的习惯进行表述,看起来很复杂,但是只要耐心去读,会发现翻译的确实相当到位。翻译质量是国内译制作品的一大痛点,大量粗制滥造的翻译书籍让像我这样没有原版阅读能力的人在选择时举步维艰,读起来也经常事倍功半,但大家可以放心的购买这本书,在此必须要谢谢译者老师的倾力工作。
回到书籍本身,这本书并没有单纯的按年表对这段历史进行流水式记录,而是按照政治制度、军事、商业、宗教、文化、社区以及最终的衰落为主题,分别进行了细致的解读。书中插图不多,但是我认为都恰到好处。但是相应的,本书对读者的基础知识要求就比入门历史书籍或是网红历史书籍的要求高一些。尤其是在奥兰治家族这一块,书中并没有详尽的罗列这个家族的谱系,同时对某几位执政的描写也没有特别细致,导致对这段历史不是特别熟悉的读者在阅读时可能对莫里斯、腓特烈等执政的身份没有概念,会有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在军事方面,本书也没有进行过多的描写,虽然书中不停强调1672年对这个国家的重要性,但是却没有详尽的描写这场战争的过程,无论是德勒伊特的传奇一生、还是威廉三世一生之敌路易十四的举动、甚至连最终让路易十四撤军的哈布斯堡王朝的介入都只是一笔带过—尤其是在本书前期一直强调荷兰自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之下独立的前提下,哈布斯堡能够摈弃前嫌支持荷兰这听起来不可思议的事情居然没有详细描述实在是让读者感到可惜(本书中基本没有描述外交方面,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在商业方面,可以说是本书的精华所在,作者通过详尽的数据和背景介绍,向读者剖析了东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新尼德兰公司的成败原因,虽然对南非地区的殖民开发过程没有过多涉及,不过已经解读了很多我在购买本书时想要了解的问题。尤其是对利率、资本与国家发展的联系解析的相当到位。荷兰在当时能够以全世界最低的借贷成本募集资金并以此获得巨额利润,“利率体现着资本的信任程度”,直到今天仍然可以对应到现实之中。在对共和国内各省自治制度的解读也十分详尽,作者并没有一味突出描述自治制度的优越性,而是在肯定自治制度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推力的同时,指出了因为地缘、发展程度、文化、宗教的区别造成的各自治政府之间互相掣肘以及中央政府的无力。作者并没有单纯的赞美共和国内高度发达的资本自由,还指出正是因为这一点导致共和国在面对长达200年的经济滞涨期时没有如其他周边君主制国家一样通过专制集权手段加以控制,导致竞争力不足,留不住自由的资本,最终导致了共和国的衰落。
在阅读本书时,我的阅读感受和之前一本书可以说是天壤之别。那本书里最恶心人的一点就是莫名其妙的给你突然来一段屁股言论,甚至用现代的政治观点去批判过去的人和事,而在本书里,读者看不到这些极度主观的叙述,可以说是一本非常客观的好书。
《黄金时代的荷兰共和国》读后感(三):介于威尼斯和美利坚之间的联合省制度
8省联合 :泽兰 荷兰 乌德勒支 海尔德兰 上艾瑟尔 德伦特 弗里斯兰 格罗宁根
1650- 1713 : 荷兰的黄金时代
独立战争:
1477 勃艮第公爵大胆查理战死,低地国家名义上归于哈布斯堡的马克西米利安一世。
1548 尼德兰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个单独行政区。次年查理五世颁布国事诏书,保证尼德兰统一性。
1555 奥格斯堡和约,新教路德宗同天主教在德意志权利平等,在谁的领地跟谁的信仰
1588 英法援助尼德兰,西班牙舰队远征英国失败。1596年西班牙王室破产。
1609 尼德兰与西班牙签署《十二年停战协定》,得到英法和威尼斯承认。
1618 三十年战争爆发,尼德兰北方省份偏向奥兰治,南方偏向西班牙
1648 三十年战争结束,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明斯特和约确认尼德兰独立。
经济:
(1)贸易:
葡萄牙开辟新航路后,贸易中心转向安特卫普。西班牙对安特卫普的劫掠之后,贸易中心转向阿姆斯特丹。
荷兰的商船队规模是威尼斯的两倍。
阿姆斯特丹通过西部连接葡萄牙的香料,北部连接波罗的海的谷物,南部通过德国境内的自由市(法兰克福,乌尔姆等)连接威尼斯。
贸易拉动了对国内工厂生产的需求。烟草业,钻石工业,丝纺业与丝织业,棉布印花业等依赖进口原料的产业都得到了发展。
东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
美洲负责生产原材料(贵金属和糖),东亚负责用香料,丝绸,棉花和瓷器消化美洲的金银。
荷兰逐渐在东南亚地区垄断香料作物的生产。
1700年之前西方并不能确立对东亚国家的军事优势。
(2)资源
风能的利用:风车促进造船效率提升
泥炭提供燃料
(3)人口
17世纪初共和国人口大概有100万人,到世纪末已接近200万人。
政治与社会阶层:
(1)社会阶层及其财富
1600年,莱顿最富有的1%人口占有全部资本的1/5,1623年达到1/3,1700年左右达到1/2。
第一阶层:大商人,政府官员。通常是大家族控制。
泛中产阶级:牧师,拉丁语学校教师,内科医生(外科医生地位较低),市政管理,小商人,书商,军官,律师
1682年大商人的财产清单:总额85万盾,20万投资房地产,25.5投资债券,11.5投资东印度公司股票,10.1万用于贸易,一船5万盾胡椒,他人欠债3.3万盾。
牧师一年的收入从乡村牧师的450盾,到阿姆斯特丹的2000盾不等。
穷人通过贫困救济每年可以获得市议会的20盾和教会的10盾,每周的家庭收入大概有1个盾。
1625-1700,财产在1000-10000盾之间的人数,几乎保持不变,在17世纪中期以后他们的平均财产下降10%。
而财产在30000盾以上的人,平均财产增加了40%。
在1580-1620间工资增长了3倍,刨去物价增长,实际工资增加了20-40%,1640年以后开始了接近200年的工资停滞。
(2)政治
下层组织:
市民:市民权利(选举权),民兵职责和缴税义务
民兵组织:维持治安,军官由市议会任命
行会:行会董事会成员的任命需要经过市议会许可。
邻里组织:由没有市民权的人组织,有和行会一致的董事会头衔
上层组织:
市级:
1-市民代表会议
行政部门和市民代表,来自4个街区的48名市民代表选举行政部门官员,市民代表是终身制。
行政部门既是行政也是司法机构,市长任期只有1个月。
2-行会选举
3-市议会(荷兰)
市议会议员终身制,地方行政长官和市长每年更换一次。
省级:
每个城市拥有平等的选票数量 。荷兰省议会采用多数票通过。上艾瑟尔省采用一致同意通过。
乡绅在省议会中的投票数量不等。
城市享有很高的自治权力。
中央政府:
三级会议:每个省有一票,重要问题需要全部同意。会议主席由各省轮流担任,每周更换。
海牙是荷兰以及整个联合省的行政中心。
议会,法院,审计局,三级会议,国务委员会。
执政:奥兰治家族
摄政:家族在各个市的官员
荷兰省与其他各个省,以及执政之间相互角力。
对法战争:1672-1713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结束,乌德勒支和约,西班牙在伊比利亚半岛之外的领地被瓜分。
尽管荷兰属于战胜方,但利益归于英国,留给荷兰的是庞大的债务。
1715:联合省无法支付政府债券利息被迫关闭,黄金时代结束
1795:荷兰被拿破仑法国占领。
《黄金时代的荷兰共和国》读后感(四):游荡在二元冲突间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