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古都》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0-11-30 02:13:58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古都》读后感摘抄

  《古都》是一本由[日]川端康成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0.72元,页数:190页,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古都》精选点评:

  ●京都的节日真多

  ●川端康成作品中,我最喜欢的作品,作为诺贝尔获奖作品的一部分,这本书有着无可替代的意义,这本书中阐述的美,是一种丰富内涵的美,让人内心宁静却又浮想联翩的美,让人久久回味却挥之不去的美,美是有味道的,这句话可以在这本书里有很强的体现。川端康成的本事,我觉得通俗来讲,就是能把平凡写得不平凡,把有写成无,却能让人迷失沉浸于一种无限的有中,这是他的伟大之处,和村上春树在精神层面略有不同。

  ●再读《古都》,还是觉得川端康成笔下的京都很美,“整个市街也还在沉睡着”的结尾意犹未尽

  ●那种安静的古老的气味,弥漫着全书。千重子与身俱来的忧伤在四季里来回。喜欢这种起伏和缓的故事。那些古老的古都的风俗,喧嚣热闹的祭奠,以及幽静的森林都让我爱上了京都。

  ●绝美的故事绝美的译笔可以想见绝美的原文!最喜欢也是最痛心秀男和苗子,以及苗子和千重子的篇章。读着这让人揪心。

  ●与二手书的两三事

  ●淘來的,可惜送人了,哎,其實是不好意思要回來。

  ●美

  ●这就是一本京都旅游指南嘛。

  ●除了《伊豆的舞女》,这部应该说是川端最好的作品了。很早看的就是这个单行版本,一直搜寻不得,差点误买了山东版的。封面为吴建兴设计,既突出了作品的主题,又显示了日本风格。虽然两个建筑很有京都风格,但是如果能再加上“北山杉村”,就更能显示千重子和姐姐苗子的距离……

  《古都》读后感(一):心境清凉的闷热夏天

  如自己的想象一般美好的千重子和苗子。

  如自己想象的不紧不慢的生活。

  如自己想象的人和人之间那种淡淡的距离。

  如自己想象的苗子对于幻影的看法。

  有些东西是与生俱来的吧,比如有些人喜欢紫色,有些人则畏惧紫色,有些人喜欢一个人呆着,有些人则承受不了独身一人的孤独。

  而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就像从错综复杂的小土路来到了一条干干净净的石子路。

  而这个闷热的夏天,也因此变得清凉。

  《古都》读后感(二):纯净少女

  在旧书市场觅到这本堪称古旧的老书,每次翻开那柔和绯红的封面都不免小心翼翼,里面收藏的有川端的故事,也有非常奇妙的纯澈心境。

  《古都》并非一个精彩的故事,也没有太多爱情成分,弥漫全书的有散文式的生活写实,还有古都风物的幽雅描写。文开始时千重子观察虫子那一幕让人印象深刻,后来失散多年的姐妹重逢的情境描写也很真挚。

  《古都》是一本让人心情平静的好书,每次重温,都能体会到浓茶般的清澈味道。

  《古都》读后感(三):双生

  感觉是个未写完的故事,不知说什么好。

  也许凡人都是弃儿,因为出生本身仿佛就是上帝把你遗弃到这个人世间回来的,人世间很难说没有失落的珍珠。所以,人仅仅是上帝的儿子,先遗弃再来拯救。

  古都西山柔和的暮色,几乎把京都的半边天染上了一层淡淡的霞光。

  《古都》读后感(四):病态美

  读书笔记264:古都

  川端康成一贯病态唯美的风格,走向没落的布料批发商,捡来的嫡长女,青梅竹马长大的男孩,日子一天天的过去,父亲的才思已经枯竭,老的客户逐渐离去,招个上门女婿继承家业,是老两口的想法。

  千重子偶然遇见在大山里生活的孪生姐妹,平静的生活顿时波澜。

  几个年轻人的爱情,战后日本纺织业的不景气交织在一起,两个不同环境生长的女子,两个嫡长子的不同选择,不知道秀男喜欢的是千重子还是苗子,到底苗子是千重子的幻影,还是千重子是苗子的替身呢?

  故事没有结局,两个姐妹一起相拥而眠后分手,千重子相比嫁给了大批发商的长子,而秀男娶苗子或许会困难很多。不过比起雪国来,故事的基调算是明快了很多。

  《古都》读后感(五):图书馆上静静躺着的书

  泛黄而脆的书页,让人掀动时不免要小心翼翼——这就是《古都》,学校图书馆里静默的《古都》。那时候学校没有现在的电脑设备,只有老旧的签条(不知道该怎么讲),记录着某某人某某年月曾经借过这本书云云。记得我不仅在统统用条形码借书的年代找到了这张签条,还发现了这本书只曾被一个人借过,那竟是一位约摸是一九九四年时读高二的学姐。

  时光总是不厌其烦地在世间万物身上增添她的痕迹。我无法透过这残破的书页联想到这些年来它不断沉默的情景。像一位隐忍的学者,苦苦地守着她的文字——她的一切。

  千重子看到遍地满目的紫丁地花时,说,这些花瓣朝阳的、美丽的一面,是否永远也看不到那朝向大地、晦暗的对方呢?

  令闻者不禁愀然,明明是同一体的,却无法相见。明明是触手可及、甚至是心连心的,却在相反的环境里生存着,一方是明媚的阳光,另一方则是毕生恒久的晦暗。

  这是巧妙而引人入胜的主线。在这淡淡的日本背景里,我们缓缓乘舟荡漾而过。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古都》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