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一本由[日] 夏目漱石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0.68元,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心》精选点评:
●人是世上最会纠结的动物
●太拧巴了。
●先生的遗书,震撼。
●<Nostalgia for the Absolute>
●这肯定不是至高杰作《心》的最佳译本,但读后还是自觉内心沉重。“先生”的负罪感产生表面上是由于好友K的自杀与其相关,实则是他认为自己到最后居然也成了他所厌恶的那类人(叔父等)。而K的痛苦,深陷于对“道”的坚守与对“小姐”的爱意的此消彼长的折磨之中,只能脆弱孤独高傲的煎熬自虐。而在得知无望的结果之后,似乎也唯剩死之一途了。至于“我”,在读完“先生”的这封长信之后,相信也就读懂了心。
●今天早上在地铁上看到两个拿kindle的小伙子,很欣慰诶
●非常喜欢,想起以前看《三四郎》时的感觉。
●我觉得就是愧怍。嵌入人心的,对于知识分子而言难以启齿的公德和纯粹内心之间的矛盾。
●男人之間的關係有點曖昧 日本式的
●自高中读了夏目漱石的若干小说后,一直心存好感,念念不忘至今。最近重新读起,文笔与想象中并不存在落差,只是所感淡了很多。果然相见不如怀念。
《心》读后感(一):偶尔会想起这本书
小时候从中国书店淘的,囫囵读了下去,挥之不去的,是那种悲凉.充满全书.时常在眼前浮现着深秋初冬,枯枝摇曳,海边,黄昏,那样的意象......
《心》读后感(二):人,自私无疑
在读日本小说的时候,他们揭露的人性,就好像是一件一件的在扒开我的衣服,让我裸露的站在作者面前。这样的阅读经历常常让人感到不安。而且我无法在他们面前否定,也无法在他们面前狡辩,我只能沉默着,隔着时空,接受他们尖利的道德审判。
人,自私无疑。但凡是还有点羞愧心的人,读这本书的时候就会自动被良心尖锐的进行批评,小心。
《心》读后感(三):记忆的深处
在读过此书之后,不由的联想起的是鲁迅先生的文章,夏目漱石先生有着同樣尖銳、敏感、同樣的眾人皆醉我獨醒,冷眼看著世間的一切。
所謂難得糊涂,究竟應該是開始還是結束呢?
所謂放下,究竟是過去還是現在呢?
《心》读后感(四):最细腻的人才会感受到最深的孤独吧
如同标题一样,看完夏目的书,文字节奏很慢,叙事总是娓娓道来,像没有波澜的河水一样,初看会觉得有些乏味冗长,但是看到后面却越来越刺激人心起来,直到最后看到老师的死,才恍然大悟原来用了整本书来写自己的遗言。
夏目真的是个细腻的人,大抵也只有这样的细腻的人会感受到这么深的孤独吧。对于自我和人性的剖析,让人唏嘘不已。无关乎爱情友情,只是对于自己的内心有了更深的认识,才会害怕矛盾起来。我想每个人亦如此。
《心》读后感(五):心事
第一次读夏目漱石的书,大概就是从图书馆找到这本《 心 》。读完觉得文字非常亲切,如同作者坐在对面,将故事娓娓道来。又没有一丝的夸张与华丽,往事的细节与心灵微妙的变化呈现出逝去的时光、此刻的记忆和当下的生活。整个格调忏悔而悲伤,使人感受到那些轻轻浮起的念头:内心亲近的愿望与不可消弭的隔阂。友情爱情亲情交错,让人动容。译者周大勇,没有找到其他译作,本人也没有看过其他译者的版本,但觉得这本译作非常到位,平静下蕴藏动荡,如海底浪涌,心之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