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是一本由刘利 译注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 32开 简体横排图书,本书定价:16.00元,页数:3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左传》精选点评:
●不错的选本。左传刷一半刷不动了,后半就靠这选本了。
●不错,男人应该一读,虽然是说战争的,但道理是现在也能用到,人心的东西是不会改变的,至少规律不变
●诶。。竟然是节选本。。完整的在哪里
●1、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中严嵩教导胡宗宪让其必读、常读的书。2、书中讲得主要思想,用孟子的话说就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两千多年了,至今仍未实现。
●想看更全的。。。。
●全本最佳金句出自252页晋文子鄢陵之战:『唯圣人能外内无患,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盍释楚以为外惧乎?』
●拿着这种小本本读,然后被嘲笑了。。。所以,人家扫个盲都不行啊。。。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时代,大家都争着对道德做定义,并为自己和国家的行为占据道德制高点,也正因为如此才有很多值得大家去讨论的事件,如宋襄公,如晋楚的几次大战。可惜的是这本书的翻译有点糟糕,看的忒辛苦了。
●经典之作。
●为了写读书笔记
《左传》读后感(一):礼崩那又怎么样
看完左传,觉得先秦的人大没有之后的人死板和顽固,总的说来看重德行胜过看重礼,有时候通过礼来衡量一个人德,但是礼绝不是形式上的礼,而是能反应个人品德的行为。其实左传之中早有对王权权威性的挑战的例子,可以看出时代开始质疑王权的正当性了,这也是对礼的最大挑战。礼其实并非神圣到不可挑战,有些人对礼的过度崇拜,使立国之本从德变成了礼,这也是非常荒谬的,礼本身是趋附于德存在的,德之不存,王将安在,国将安在,道之所存,德之所存,与其成为礼的奴隶,不如去拥抱德成而畅于四肢的自由。
我相信旧乐坏,新律也会出。
《左传》读后感(二):宋国
郑败宋师获华元
宋国与郑国交战
oss宋文公(―公元前589年)
宋大夫狂狡见郑军一士兵掉入井中,
他将这个士兵救出后反被俘虏了。
违背战争法则,不果毅。妇人之仁,自取灭亡。
泓之战
宋国与郑国交战,楚国救援郑国。
oss宋襄公(?-前637年)
宋襄公见受伤的敌人不忍杀,见头发花白的老人也不忍杀,敌人没摆好阵势不进攻。
宋襄公(败仗) → 宋成公 → 公弟御 → 宋昭公 → 宋文公(败仗)
《左传》读后感(三):中华书局越来越不厚道了
节选本,但在书名上不写清楚。骗骗小孩子还可以……不过,中华书局的这套书的确就是出给小孩子看的,只能说我没有买对书。当然,大部头的十八万字的原文,我也是看不下来,暂且读读这个节选本……今后有时间再读全书。
简体,横排,版式设计比较傻,空白页有够多,注释尚可,但译文实在是问题多多,很考验读者的揣测能力。但是,这又是一套拿给小孩子看(明显低幼化的排版)的书,弄出这么个译文,实在不必要(通篇逐词翻译,没这个必要),还不如在注释里多说两句,省略掉译文好。
下午两个小时读了六分之一,开始恶心。在卓越亚马逊上买的书,一股子难以启齿的味道(不是墨香味儿),像是有毒塑料还是别的什么。本想今天读完,但看来是完不成了,太想吐。不晓得是卓越的问题是还是出版社或印刷单位的问题。
年龄较小的朋友,想要对春秋左传有一定了解的,可以看这本书。学古文的,想做学术的,或者是想放在书架上装B的暴发户们,还是老老实实买全本的吧。
今天全看完了,最后补充一下:选取的文本也有问题,印象中的好几个经典的段子没选上,可恶的篇幅和定价。后面的翻译要好很多,貌似是第二位译注者的功劳……
《左传》读后感(四):喜欢研究历史的书友,可以下载收藏一下pdf电子版的左传
喜欢研究历史的书友,可以下载收藏一下pdf电子版的左传 https://url.cn/5IOpokU
春秋左氏传》(Zuo’s Commentary),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汉代以后才多称为《左传》。该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它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
《左传》读后感(五):左传是孔儒吹抬孔丘而更改的,本名春秋!
左传本名春秋,为区别于孔氏春秋,也称为左氏春秋或左氏春秋经。后世孔儒出于嫉妒,贬低左丘明,抬高孔子,在后面阴悄悄地加了一个字,称之为左氏春秋传,即左传,至今许多学界书呆仍称之为左传。孔丘露出马脚了,为了保护儒家的颜面,至今还有书呆学者采用“弃帅保相法”,考证得出:子夏就是《左传》的作者,所以子夏就是左丘明。啊呸!孔氏春秋一出而孔丘老鼠尾巴毕露。
只要一打开《左氏春秋》和《孔氏春秋》这两书,谁是真实原创,谁是片段剽窃,孰优孰劣,一看便知。可见,孔儒惑乱历史,始于孔丘窃书篡典,历代昏庸君王为自身统治利益,虚吹孔丘。正如三国演义虚吹关羽、诸葛亮一样,后世代代虚吹,就变成了关帝、神了!!可见,孔儒是无耻的,而无知群众是没脑的。悲哉,天下蠢货毕竟居多,故谬误总是盛行也!
司马迁本人的史记命运也正如左丘明的左氏春秋,到了汉晋年间才流行起来。孔丘这个人天生脑袋凹陷,智力平庸,政治无能,曾被鲁君试用了三个月就下课,而后世孔儒吹嘘掩盖为“三月鲁国大治”。后来国人两千多年也多没醒过来,至今还在吹嘘崇拜这个为人极差、剽书篡典的教书匠、曾嫉杀教育家政治家少正卯的孔丘,岂不可笑!见怪不怪,毕竟天下奴性庸人居多,所以历史文化中的谬误反而有时占主流。要研究历史,澄清华夏本源,传承华夏文明,必须杜绝孔儒思维病毒污染。只要大脑一旦染上孔儒病毒,庸人们就会逐渐失去基本辨别力和思维分析能力,变得虚浮自大、伪善猥琐、神经恍惚,最终不是历史虚无主义,就是历史幻想主义;不是历史唯心主义,就是历史剽删主义;不是皇权等级主义,就是奴才犬儒主义。白痴永远是白痴,腐儒永远是腐儒!
左丘明是长辈,历代为鲁国史官,孔丘仅被鲁国试用了三个月,就下课滚蛋,生活没着落,只有到处求官,最终窃书篡典,教书收肉为生。左传是后世孔儒贬低左氏,抬高孔子的无耻伎俩。左氏春秋本名春秋,其地名、人物几乎都是真实的,参见谭其骧春秋地图。两千余年,庸俗孔儒就死脑筋,死读书,反应不过来。单凭你瘪三烂账般的孔氏春秋,谭其骧春秋地图就几乎空白了。孔丘天性伪善,嫉妒心强,从政无能,嫉杀教育家政治家少正卯,嫉恨鲁国政治家阳虎,因为孔丘智能不足以控制三桓,而阳虎控制住了。要不是当年阳虎送肉送官,孔丘连在鲁国的试用机会也没有!!孔儒窃书篡典,罪恶累累,无知无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