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C Live: Macbeth》是一部由Polly Findlay执导,Christopher Eccleston / Niamh Cusack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RSC Live: Macbeth》精选点评:
●惊悚 Bally帅 Luke可爱 超想看Laurence & Vivian!~…
●三星给这版麦克白,只能说还好,少于bug,是死亡倒计时起初以为是剧情时间,哈哈,三个小女孩
●星星啊,收起你们的光亮,不要照见我罪恶黑暗的欲望。
●女巫和守门人的角色表现我超喜欢!还喜欢各种设置:倒计时、像鬼片一样的灯光氛围设计、墙上的计数标记…九叔的表现风格真的适合舞台,非常喜欢惹。看完想再去玩sleep no more
●死亡倒计时这个设计太棒了。九叔真的好壮,有一幕穿着衬衫下面的扣子没扣,我竟然一直盯着盯着。。。
●麦克白夫人仍然是最复杂的角色,但最出彩的是看门人,对好演员来说真是没有小角色。
●呃,对夫妇俩都略有点失望……当然最失望还是新梅同学,真的有在“演”吗?!夫人从生育角度解读角色还挺有意思,可惜没在戏里体现出来。倒计时吸睛道具,三小女巫可爱!
●20190720二刷观感好很多,莫名从头哭到尾20181113这版感觉一般。麦克白夫人不行,这部剧的魂就没了,这位疯的太假太努力。舞台设计琐碎,倒计时与强调大字把戏剧现场自身的力量对冲消减了。三女巫粉色睡衣小朋友不太成立。麦克达夫发挥好,麦克白最后的独白还是让我喷泪了(⁎⁍̴̛ᴗ⁍̴̛⁎)
●with Kathy and 小明
●在影院观看了RSC live九叔版的麦克白。片前有各个版本的剧照,看到Ian和丹奇年轻的剧照差点泪目,费雯丽超美!还有简短的一位导演和女主麦克白夫人的采访(为什么不采访九叔!)对于进入角色很有帮助。这个版本是非常现代的演绎,运用了很多惊悚片元素来营造氛围,部分角色的设定和性别有更改。
《RSC Live: Macbeth》观后感(一):腐国观剧
麦克白带一点痞气,麦克白夫人缺了一丝冷气,还是挺精彩的。有些台词说得着急了一些,不过可能过段时间回味会觉得还是有道理的。守门人让人难忘,仿佛一个冷眼憨豆先生,让大家难得捧腹,在低气压中喘口气,但他其实也是施压担当之一了。MacDuff居然很有书卷气,戴黑框眼镜,还有一种温柔顾家的气质。他是先国后家的忠臣,却又强调了顾家的气质,这大概传达了导演对MacDuff的解读。MacDuff听说妻儿皆亡的消息,把 “All?”反反复复问了近二十遍,语气每次都有微妙的变化,悲恸一点点抽出来,听着像负伤低嚎的野兽。可能有这样一个温情绅士的形象在先,之后那句“Macduff was from his mother’s womb untimely ripped”才带给人绝地逢生的冲击。
看剧前听过讲座,研究莎剧的教授边分析,边声情并茂地背诵,听起来冷飕飕,让人起鸡皮疙瘩,感觉RST演员对台词的把握并没有赶上教授。之后还看过剑桥戏剧节期间在草地上演的《仲夏夜之梦》,领教了可以从台词中挖掘出多少舞台指导,比起RST,还是这种小幅制作更让我入戏。不过也可能是《麦克白》本来就难演。如果能看看草地版《麦克白》就更好比较了,遗憾的是那个时候我已经离开腐国了。
《RSC Live: Macbeth》观后感(二):现代装的改版有些太过政治正确
还没有读过原著,只跑了一趟Sleep no more, 看了RSC版的话剧和2015年法鲨的电影。就这版舞台话剧来说打6分。
这一定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在一个这么小的剧场里,让剧中人穿着现代的衣服做如此这般的演绎。英剧还是有魅力的。文字非常的美,很有深度,尤其是麦克白夫人去世之后麦克白的那段独白。一定会去找来原版英文来看看。
但是很遗憾啊,很多改编也许是因为时间限制,也许是因为都是要给老顾客看的,删掉了很多上下文的衔接,让人觉得有些突兀。尤其不喜欢三个女童版本的女巫形象以及那么多黑人演员的出现。连banquo都是黑人演员就太惊悚了。
对于熟悉宫斗的中国人来说麦克白夫妇其实是不够邪恶内心不够强大事事求诸于女巫的预言而不是既来之则安之。仅仅短暂的神经衰弱的握着不能结果的王仗。麦克达夫就那样抛妻弃子了实在也是个懦夫。但是三位演员的表演很不错。
最爱的一定是那段王后之死时麦克白的深情独白。穿越时空人间与地狱长长久久。
Tomorrow, and tomorrow, and tomorrow
Creeps in this petty pace from day to day
To the last syllable of recorded time;
And all our yesterdays have lighted fools
The way to dusty death. Out, out, brief candle!
Life's but a walking shadow, a poor player
That struts and frets his hour upon the stage,
And then is heard no more. It is a tale
Told by an idiot, full of sound and fury,
ignifying nothing.
《RSC Live: Macbeth》观后感(三):意外的亮点是麦克德夫
#今年第三场麦克白 〇.整体观感: 三星半到四星 这一版,和之前看的TNlive非常像(连主演形象气质都类似),内容忠实原作,表达中规中矩,现代化改编没滋没味(因为台词和说台词的方式基本都是传统的,使得仅限于服化道的现代化改编显得意义不大——除了麦克德夫一家遇难那段。) 主演略胜一筹,舞美设计稍逊。 但是!关于麦克德夫一家的设计和演绎非常好,堪称本剧最大贡献。 一.明显缺位的形式感 形式感的设计创新,有,但还不如刚刚说的TNlive那版亮点多,更比不上格鲁吉亚版的巧思迭出。整场下来,花样不多且浅,貌似导演在舞美呈现上就没怎么多想。一场戏动不动人,全靠演员干演[捂脸]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仿佛置身戏剧学院艺考现场,演员拼命秀自己无实物表演的功力,舞台给的没有提携全是考验。 幸亏演员都还可以。 二.选角
1,过关的男女主演 ——麦克白和TNlive版也太神似了,不过身材好很多,虽没到鲜肉级,起码没给人发福之感,整体观感OK。全程台词都飚得很亢奋,朋友觉得他缺少自己的思考,独白缺少回味,而我乐于理解为,这符合该版麦克白的人设:一介武夫,不愿探索内心,惯于用社会面具包装自己,内在真实欲求则一向通过妻子来确认、强化。 麦克白夫人除了长得不太好看,其他还行,尤其是没有像TN版那么用力过猛,“没疯之前已疯”。虽然也是很神经质了,全程蹦蹦跳跳哆哆嗦嗦,但可以理解为,有活力,麦克白喜欢的就是这么一个鸡血的老婆。两场戏下来,我看她宛如一个baseball coach,满场拍着手跳着脚鼓励球员加大进攻强度,come on !go go go!be a man!
2蜜汁邓肯。
T版是个君主气象很足的仁君。格鲁吉亚版是个邪魅大叔。这一版则很迷,看了半天也确定不了导演对他究竟是咋定位的。仁君还是已经病傻了的猥琐老头?哦,原来是仁君啊,那...演员表演也没显出来啊。生了个公主是黑人又想说啥,没觉得这个剧有汉密尔顿的气质啊。就很迷。
3.强行黑人 黑人演男二号班柯,常规操作,无功无过。
白邓肯生的黑公主。这个角色也太可有可无了,服务于流于形式的“多样化”,设计得一点也不走心,算她是完成政治正确的任务吧。 俩都是黑人的街头混混杀手。这处不仅谈不上政治正确,对剧情的服务也是反效果。台词里都交代了,这俩人沦于落魄的境地,是因为被班柯或者麦克白(这俩人可都是王公贵族啊)给坑了。用俩街头质感的黑人,给人直观感觉就是,那是因为他们生在贫民窟,长在街头,没办法,只能这样度日。所以这个选角很不过脑子,从政治正确到艺术表达,双料失败。相比之下NT塑造的垃圾白人就好多了,丰乳肥臀慵懒发音+破洞渔网袜什么的,要的就是这种堕落感+愤世嫉俗。 三.亮点汇总 为数不多的亮点包括 1,闪灵一般的小女孩版三女巫;(很套路,但有效,一开场我就惊悚了。不过并没有比NT版的黄白黑更惊艳,和格鲁吉亚版比,则弱于表现力,强在没抢戏...格鲁吉亚版把巫师改成主角了,导演无罪,编剧有锅,虽然很可能是同一个人) 2,颇有书生气的麦克德夫;(这个角色,是这一版最大亮点,从设计到表现,极佳) 3,乱说话被干掉的侍者;(淡淡的,贱贱的,有点意思) 4,冤亲债主们作为女巫主人预言者出现;(效果还行吧,算有点新鲜)杀人一刻开始倒计时(也是那种...虽然很浅很套路,但好在新鲜,所以算是亮点) 5,麦克德夫妻儿遇害的那一场 (现代化演绎形神兼备,虽然台词也没啥变化,但就是有很强的当代感,小油嘴儿不再怪异而更像当今早熟早慧的孩子与妈妈的真实互动,杀手进门查水表也颇有压迫感,确实做到了如导演所说的,促使人对强权进行反思); 6,对麦克白夫妇之间紧密联结的呈现: 这一版中,能明显体会到,麦克白是如何一个被礼教束缚着的人,又如何习惯性地,把他的真实欲求都投射在他夫人身上。 他常年累月地背负荣誉,行止合规,但他又是那么发自内心地爱着那个蹦蹦跳跳泼猴一样的老婆,认真竖起耳朵听她每一句在别人听来都未免失之夸张的激烈言辞。 他不只是听从,更是渴求着那些怂恿。 最后,通过“麦克白打赢了麦克德夫却还是送死”,把他“听到妻子死讯便已丧失求生意志”这一点坐实了。生命不过是愚人妄语,麦克白已经活够了。后面的一切都是色厉内荏,嘴上说着谁敢杀我,心里狂热地期待着解脱。 结尾与麦克德夫的漫长打斗在其他版本从未见过。令人想起《一代宗师》里马三和宫二在大雪纷飞的火车站那一战。实力演绎什么叫“一边打一边百般犹豫之后还是控制不住决定放水”。一边战斗,一边求死,是麦克白。 四.完美君主? 最后说说王子。 有篇文章说,这个马尔康王子来之不易,莎士比亚写了这么多历史剧,总算塑造出来了个完美君主。能文能武,能谋能断。但是这一版,王子身上还是有一丝弱弱的“望之不似人君”气息,参考班柯儿子最后拿刀出现的一幕,也许是故意?
回家路上和朋友聊起“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寡人有疾,寡人好货”那一段,笑了半天。 麦克德夫可不是和孟夫子一样殷切着吗:没关系,没关系,您这些都是小毛病!不耽误您做个明君! 然而帝王的心事总是相似的,不是寡人真觉得自己哪里不好,是夫子您还不能赢得我的信任啊。滴,先给自己发张渣男卡。 行吧。只见的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除了麦克德夫式的书生们,会有人真心信奉,民为贵,君为轻吗。不知莎士比亚究竟是怎么想的呢,他写下麦克白结局的时候,是否能够相信自己笔下这个“完美的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