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世心语》是一本由季羡林著作,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30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阅世心语》精选点评:
●我其实不怎么知道怎样评论这位几近被神化的大师,我也从来没有机缘能当面聆听,我甚至没有认真研究过他的学术成就和人生经历,就单从我看这本书来讲,他的文章很浅很清淡。
●听说多看看老人的回忆录,有助于戒骄戒躁,看完后我只记得每篇文章里都有许多重复的话语,看来人老了果然很絮叨啊...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没有看完。他的散文曾经很让我感动,但这本书里的文字却这样平乏无味,甚至还很有些倚老卖老,也许他真的老了
●季老絮叨的人生金句
●节选看 这类型的文章有点看不下去
●季老辞国学大师,辞国宝,辞学术界泰斗,哀悼一众大师的文章,读来很想哭。
●对于禅与佛,我一直无法参透。对于辞掉各种帽子,我认为这是姿态。但我却欣赏陶潜的诗句:纵化大浪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尊敬。
●因为那一辈人中只剩他了,所以只要写就能出版,这样的文字会好吗,太过粗糙又多有重复,比较不幸的是有些地方有误导嫌疑,人老了难免糊涂
《阅世心语》读后感(一):阅世心语
季羡林先生怀着赤子之情,一心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望百老人治学一生,笔耕不辍,令人敬佩。读后,一学其治学严谨,二学其勤奋敏思,三学其坦荡为人。
《阅世心语》读后感(二):幽默谦恭而博学
读季先生的书,有一种很亲切的感觉,谈的话题虽不轻松,但字里行间却始终散发着一种惬意与舒适。
这部《阅世心语》,选了季新生的散文作品较多,未涉及其学术的东西,读来不会感觉枯燥。如果从未读过季先生作品的读者,不妨一读,读之便可知季先生的风格,接近了解季先生这位学贯东西,博通古今的90多岁的老人的大师风骨。
《阅世心语》读后感(三):9分钱购买《阅世心语》(仅限一天)
本周一至周五,云中书城城店中店每天中午12:00推出一本畅销特价书,今天是《阅世心语》只需9分钱,云中书城可以购买,24小时以后恢复原价。
《阅世心语》读后感(四):又一种理解
书仅仅看了100页,真的对季老非常崇敬。一本季老九十多年的阅世心语。
昨天刚看到谈《成功》:"王静安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 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默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第一境写的是预期,第二境写的是勤奋,第三境写的是成功。
我想到我回到我的生活,现在需要的是“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奋斗,是否还要众里寻他千百度,何时能够在灯火阑珊之处找到那兰?
我的理解好像变成了“白字”解读了,算了也许看完了《阅世心语》能慢慢的感悟了解。
《阅世心语》读后感(五):体现了对于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追寻
最近,正在读季羡林先生的《阅世心语》,此书收集了先生从上世纪90年代至2005年的散文。我喜欢读季羡林先生的作品,不仅仅因为他是学贯中西的大师,更重要的是,他以谦逊朴实的人格魅力,赢得世人仰慕;他真是一个和蔼可亲的好老人,读他的文章给人一种亲切感。
在此书的“流年碎影”部分,季先生写了许多悼念回忆文章,对他逝去的老友深切怀念:
有悼念考据学大师陈寅恪先生的几篇,还专门谈到“陈寅恪先生一家三代的爱国主义”;
有悼念“晚节善终大节不亏”的冯友兰先生的,
回忆朱光潜先生为人与为学的,
记张岱年先生的,
为中国近现代史上有争议的人物胡适说话的,
泪眼回忆“一生忠诚于祖国,忠诚于人民”,却不幸自沉的老舍先生的,
回忆梁实秋先生的,
悼念巴金老人的,
悼念沈从文先生的,
悼念诗人臧克家的,
怀念胡乔木的,
悼念与季老有六十多年友谊的老友吴组缃祥先生的,
悼念中国佛协的领导人、书法家赵朴初老人的,
也有悼念自己的母亲、老祖(季先生的婶母,一直和他们一起生活)、夫人的……
这些季老的好友,都是著名的学者、作家,他们又都是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好人,季老的悼念回忆文章,情真意切,体现了他对逝者的人生、治学、生活等诸方面的正确评价,也体现了季老的人生感悟、对于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追寻。至于季老对于自己亲人的怀念,又是那么让人感到温馨……
《阅世心语》是一本好书,真希望朋友们,尤其是年轻的朋友们读一读,一定会受益匪浅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