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帝国的兴亡(共三册)》是一本由[美] 威廉·夏伊勒著作,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15(三册),页数:17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第三帝国的兴亡(共三册)》精选点评:
●Poor Hitler! 悲剧一桩。可恶的犹太人金融骗子
●在二战类书籍里面算是不错的。初中时候除了武侠以外没事主要翻这套
●简直就是希特勒的个人传记
●被历史忽略的悲情英雄
●因为这本书,我曾经想成为纳粹直到大学毕业
●边幅超长的一部巨著!文中若干结论或偶有偏颇,但不能否认作者推论过程的严谨。
●资料很详实连私通都有,但是感觉作者个人色彩太浓...
●看得最早的一本纪实类书籍
●最喜欢上册,可惜被别人弄丢了。上册中纳粹上台之前的部分最精彩。后来刺杀希特勒的部分也非常地好。
●资料详尽,有充分观点,可读性强,虽然被很多历史学学者认为“不专业”,不过我不是专业人士,管不了那么多。
《第三帝国的兴亡(共三册)》读后感(一):看完上册的感想
刚刚看完上册。
作者写的很严谨,所有的资料都列出了出处,翻译的也很棒。
看完第一册给我的感觉是希特勒是一个有坚毅的意志的人。
而同时期的其他的“大国”的领导人则缺乏长远的眼光,有效执行力,总是在自己维护自己目前的那些微不足道的利益。
可以说希特勒的暴行之所以能够成功,凑效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他的对手的纵容造成的。
《第三帝国的兴亡(共三册)》读后感(二):第三帝国——战争和政治交织的那段历史
小时候读二战史,偏重于各大战场战役的描写,可以说小时候是个军事迷,当时一直不能理解“战争是政治的延续”。长大后渐渐对政治感兴趣后,特别是读到夏伊勒的这本书,对二战乃至一战都有了寻根溯源的感觉。就史学角度来说,作者在纳粹德国的亲身经历及对卷帙浩繁的珍贵资料的发掘努力及态度都使这本书成为少有的具有观察家和史学家两种矛盾身份的视角,颇具辩证气息;从政治学角度来看,又较为深刻的揭露了德国的政治环境及历史渊薮。总体感觉,虽然这本书单从政治角度来看仅仅触及皮毛,但结合那段特殊的历史,实在是一本可读耐读之书。
《第三帝国的兴亡(共三册)》读后感(三):不适合我~
三本书,每本都长的要死,也只有见习那无聊的3个月可以一口气看完了。
实在觉得除了续写希特勒自我奋斗的那一部分有启发外,其他没什么值得记住的地方。
毕竟一个记者能得到的信息有限,写出来的东西不应该是这种一个帝国兴亡的大内容。而且明显感觉有偏向性。
看样子我不是读这类书的人啊~
《第三帝国的兴亡(共三册)》读后感(四):对于本书的评价
作者作为美国记者,在1940前亲历了很多重大事件,拥有很多其他作品不具备的亲历者体会。
按作者的说法,历史应该放置一段时间,让尘埃落定后,拥有了详尽的历史研究才可以写史书。但作者又提出纳粹德国的不同,由于缴获了大量未经销毁的重要文件,使得在同时代书写历史成为可能。
一方面这会是史书拥有后世所不具备的亲历性描写,但另一方面,虽然作者努力的力求客观理性,就如作者在自序中所说的,他很难达到这一点。全书中冲充斥着大量对纳粹分子,德国陆军,甚至盟军的不中肯评价。站在事后的角度,进行宏观叙事时,作者没有考虑他们的时代局限性,这是本书的一个遗憾。
但本书仍然是一本好书,详尽的记录了第三帝国的兴亡,也带有不少作者本身对于德国历史的思辨,夹叙夹议,读来不枯燥。章节选派合理,逻辑清晰,有轻重缓急的选择,比如作者对于密谋分子史陶芬堡的起事过程描写详尽,文学性较强,在客观的同时读起来情节跌宕起伏,让人不忍掩卷。
最后对于阅读的建议,本书对于军事方面的描写略有欠缺,毕竟作者是记者出身,书的侧重点也不在于此,军事方面的描写偏流水账,前因后果不清晰,因为没有配图(这一版就只有两幅地图),可以配合一本欧洲地图册阅读,或选择军事史方面的著作配合阅读。
2020.8.10
《第三帝国的兴亡(共三册)》读后感(五):第三帝国的兴亡
记得第一次看此书时实在太失望了,看了有八百页竟然还没有开始打仗,这种历史书太“无趣”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喜欢起此类的书籍,特别是书前半部份的纳粹德国的来源分析以及德国逐渐纳粹化的过程,委实非常精彩。此书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非历史学家也能写出杰出的历史著作。
历史事件的形成具有必然性和偶然性两个方面。作者以纳粹德国的档案(这方面也是德国的高效率的代表)为材料,从两方面阐述了第三帝国的历史。从书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极端保守的德国政权上台也许是必然的(这点可以从日本意大利二战时政府得以证明),但由于希特勒这个偶然性,这段历史才成为人类最丑恶最黑暗的历史。但也正因为此,不能完全把责任推给希特勒以及他的纳粹党,每个德国人都或多或少要担负起责任(这点是日本人迫切需要明白的)。
作者前半部份从德意志国家以及文明的起源和希特勒个人的成长两条线阐述了纳粹党上台执政以及德国完全纳粹化的过程,并且指出,大多数德国人以及德国的权力集团(军队、教会、工会以及贵族、资产者)都没有实质上抵制纳粹党。他们都满心欢喜地接受着希特勒政权(有少量政敌但这是所有政治家的必然)。普通人高兴着有工作,军人们全力武装重振军备,资产者们赚大钱。甚至到战争爆发都“享受”着开端的“成功”。这种事可能吗?从德意志的历史根源来看这是必然的,所以每个德国人都要承担起历史责任。当然同时代的其他人也并不是完美地,美英法俄都是如此,他们或多或少地纵容了纳粹,也早早晚晚地负出了代价,但甚至是现在依旧没有完全汲取历史教训。人类是在进步吗?
(写于2007年1月5日)此书可以说是我第一次接触到的非马列主义历史作品,当然第一次阅读时一头雾水而且不喜欢,对作品中战争描写非常失望。如今回想真是太肤浅了。这次阅读收获颇多,由于对人和事的了解多了,认识也多了。加上这类作品也读了许多,非常喜欢这类作品了。一件历史事件它的先决条件比历史事件本身更有价值甚至更吸引人,从中也可得到更多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