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枪声》是一部由萨姆·佩金帕执导,兰道夫·斯科特 / 乔尔·麦克雷 / 玛丽特·哈莉主演的一部冒险 / 剧情 / 爱情 / 西部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午后枪声》精选点评:
●这是我看过最无聊的萨姆派金帕电影,令人失望的枪战场面,不过叙事娴熟,主题明确,尚可一看。
●贾德这个人物的塑造带有很多佩金法父亲的影子,虽然这对父子过去其实并不那么亲密但是通过这部影片我们已经很显而易见的看出了父亲在佩金法心目中的地位,可惜影片还没有拍完他父亲就去世了。代表着旧时西部道德观的贾德走了,吉尔这个浪子回头的迷失者真的可以挑起这副继承过去美好的重担吗?
●老牛仔的尊严、正义与风骨。疯狂沉迷过《荒野大镖客》后,再看西部电影,我就觉得这些电影里的街景、金矿和群山我全都见过,这些手枪和狙击枪我全都拿过。只可惜电影里的角色没有自动辅助瞄准……
●片子可以,展示了淘金人的粗野,朋友的深刻释义, 最后,牛仔正面对决,和老牛仔垂死的镜头很经典,被赛季奥莱昂内在西部往事里翻拍。
●很一般很一般
●不火爆,不火爆。。
●所有的判决都需要经过法庭,所有的惩处都需要治安官,牛仔不过是维护这种关系的出场人物罢了。所以美国西部电影中的牛仔永远是正直、果敢和神勇,尤其是老牛仔,帅得掉渣。
●旧瓶新酒,受到Boetticher西部片特别是Comanche Station的影响。不过仍拍得挺有新意。
●据说是暴力美学开山鼻祖?!
●即使是在六十年代对这种灰色地带正义的探讨也确实并不新鲜了,但还是很正点地还原了西部片的flavor,或者换言之,其实比较不像正宗的西部片,而更贴近后来人关于牛仔淘金时代与西部片的梦,并正因如梦所似而亦更梦幻可亲。
《午后枪声》影评(一):酒色财气穿肠过 忠厚情义在心间
老牛仔接金镖重任
雇旧搭档及好斗儿
护送途中危机暗藏
年轻情人赌气惹祸
父子为金歹心渐显
内忧外患独力支撑
仁义两存感动父子
农场决战英勇牺牲
寓言式写实悲剧
淘金热背景下的善恶冲突
冲动贪婪对比世故老实
新老两代人 城乡两区别
教育与保护 生存与生活
公务与私情 内乱与外患 四线并行
演技好 配角在内角色典型 动作部分形式表演
取景用光基本自然唯美
场景典型丰富 小镇马戏 孤独农庄 华工餐厅 颓废矿场
8 C6 T7
《午后枪声》影评(二):老骥伏枥,志在心里
1962年,在拍摄了一系列成本低廉乃至粗制滥造的电视片后,《午后枪声》(《Ride the High Country》)成为了山姆-派金法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电影。或许是因为技法还不甚成熟的缘故,《午后枪声》中没有鲜血横飞、女体横陈,连派金法招牌式的花哨剪辑都不见踪影,单论动作与场面设计,许多西部片都胜它不止一个层级;然而,尽管仍是冒险家年代中气吞山河的英雄传奇,这部电影却少了鲁莽与戾气、多了沉稳与叹息,每一帧都蕴含着深厚的感情。年迈警探斯蒂芬-贾德曾经有过卓越功绩,如今业已退休的他受到银行雇佣,要将金子运送过某个劫匪丛生的边境。仅凭一个细节便足以体现派金法在剧作上的匠心独具:贾德淡定地要求找个私密的地方独自看看合同,对方当然同意;所以他走进了卫生间,拿出了老花镜,私底下的眼神疲惫又无力。接下来,他拉响并未使用过的水箱后才推门离去,假装自己仍然生龙活虎、神采奕奕,从未让岁月扰乱过心绪。一生的壮阔、唏嘘与无奈,全都浸透在了这寥寥几个镜头里。
贾德和他多年的老搭档吉尔,以及年轻的赫克结伴上路,然而另二人的真正目的其实是将金子据为己有——于是外有追兵,内有讧斗,打造了一个无比精妙的戏剧结构。一行人在途中遇到了女主角艾尔莎,她那虔诚的父亲禁止任何男性任何形式的靠近,只允许她在一成不变的农场生活中忧郁窒息;这个姑娘因此而试图逃离,不过她的眼神中唯有不驯而不见桀骜,仍然是个彻头彻尾的青涩少女,与一向风情万种且象征意味十足的西部片女性几乎属于两个体系。艾尔莎因无法忍受父亲的过度管教而加入了贾德一行人,打算偷偷逃到矿上与男友比利-哈蒙德成婚。
这个段落中毫无色情与暴力,却从内在散发出巨大的张力,若隐若现的强奸乃至轮奸暗示,似可作为派金法之后对女性的固定表达之雏形。派金法成熟期的许多作品常给人以厌女症的印象,他的女性角色尽管值得同情,但往往会陷入暴力性侵的困境,自身也与欲望纠缠不清。不过这位在他初出茅庐时期塑造出的艾尔莎,尚还不似《野帮伙》、《落水狗》等等代表作中的女性那样个性鲜明,大体上还是个涉世未深的小姑娘,派金法透过主角贾德的双眼,对她寄予了充分的同情。
《午后枪声》昂扬浑厚的男子汉气概并非体现在日落黄沙、战马嘶鸣、拔枪扫射、纵酒狂欢这类粗浅的表象,它将符号化、程式性的元素降至最低,以两个老牌男主演的人格魅力带动全片。饰演贾德的鲁道夫-斯考特和饰演吉尔的乔尔-麦克雷,虽系一生征战西部片的老戏骨,却一直不是万众瞩目的大明星;特别是斯考特是在经过了长期的挣扎、做过了各式工作后,才终于在业界享有了一席之地。这样的人生经历,堪称片中两位历经无数坎坷的老警探之翻版;特别是这部有关人生谢幕之战的电影,也是斯考特的最后一部、麦克雷的倒数第二部作品。
当年只有36岁的派金法,传神地讲述了一个衰老与死亡的故事,思绪与二位主演平坐平起,厚实稳重得不符合他那滥用药物的暴戾品性。真正由岁月积淀下来的智慧,并非是所谓的老谋深算,而是一种博大、淡然的父性胸怀,原原本本地投射于贾德那慈祥和蔼的面容。他穿着老旧的破靴,但甘之如饴;当过去的光辉与其时的落魄形成鲜明对比,他或许遗憾,却从不叹息。他因享受美好的阳光而遭致年轻人的嘲笑,只好略有气恼地应一句:“再过三十年,你也会这样!”这样的贾德坚守着他的价值观,所以他拒绝私吞本该由他押送的金子,言行举止也极为侠义、绅士。
作为西部片的《午后枪声》本该无所谓对错,何况相较于污浊城市,野蛮的矿山或许还要来得更纯粹一些;吉尔的私心与狡猾也不过是一种生存手段罢了。然而结尾处二人并肩作战,默契不减当年分毫;但当贾德中弹濒死、吉尔出手相救时,贾德却只是说,我只想一个人死去——于是吉尔就放弃了,并改变初衷,决意帮贾德把金子运送下去——因为这是真正属于男人的理解和友情,取胜者拥有最强大的人格魅力。无需哭喊、煽情、音乐与慢镜,画面中仍是原本那片天地,只是背负了时间的重量后,悲壮到极致的死亡往往波澜不惊。每个导演的一生都在拍一部电影,如果说《午后枪声》书写了还算是易于表达的警探荣耀,这磅礴的气概最终在《野帮伙》中演进为了盗贼荣耀的荡气回肠;而友情的延续与背叛,一直到1984年派金法的最后一作《周末大行动》中还在继续。对女性、荣耀与友情这三者复杂内涵的探索,构成了派金法电影的母题。
派金法素以画面灰暗压抑著称,但《午后枪声》却色调明丽。电影在加州伊尼欧国家森林公园取景,相较于寸草不生的荒凉沙漠,大部分情节都发生在风景秀丽的矿山里。多年来《午后枪声》所获评价始终呈两极分化状态,不过它却在当年的比利时影展上击败《八部半》夺得头名,在欧洲影迷心目中享有良好口碑,被认为是派金法最受低估的作品,并可算作戈达尔的挚爱之选。这部只有94分钟的电影稳扎稳打,以最简单的情节、最朴实的影像承载了史诗的气魄——或许《午后枪声》超脱、淡漠的气质早就注定了它的命运:不会令人血脉喷张,却会悄悄潜藏在心底,在多年后的午后,恍然回想起老警探一点也不孤独的独自死去。
《午后枪声》影评(三):壮士暮年,风骨依然----西部老炮儿
年迈的史蒂芬·贾德来到雇佣他运金矿过边界的一家银行,虽然穿着西装,与银行家儿子握手时露出了他满是毛边破旧的衬衫袖口,看来他与路上遇到的街边摆摊只能挣几美分的老搭档一样穷困,银行家谈起押运的危险,已死过六个矿工,因为在金矿里人们不遵守法律,法律已形同虚设,他希望是个年轻点的人来押运,但比起年龄,更重视的是名声(押送的人会携款潜逃的),因为老一辈都认为当代的年轻人没荣耀感、没自尊、满腹牢骚、不做实事。
两位银行家父(坐者)子(带帽者)与史蒂夫(右)衬衫袖口跟我儿时的差不多,几次想遮起来可总是在不想暴露的时候露出来史蒂芬·贾德雇佣了老搭档吉尔·沃斯特姆和他的孩子赫克来帮助他,史蒂芬并不知道吉尔和赫克的目的是偷金矿。
一对父子在路过小农场时,信奉上帝的农场主与史蒂芬上演了一份精彩的辩论,这份绅士般的优雅与礼貌是在我所生长的农村土地上无法领略到的。“原谅他们抵挡不住利益的诱惑来到这里”,“财富让生活充满恐惧、欲望,给生活带来忧伤”,“圣经说运送金子的人金子必定成为他们的绊脚石,愚蠢的人就会上当”,“好名声是上帝的挑选而不是来自财富,是上帝的恩惠,不是金银所能代替的”.....
这位农场主(其实只是个农夫)虽然餐巾毛边很多,但不失风雅一行人到了矿上,和未婚夫结婚的娥莎却发现原来婚礼是在妓院举行,未婚夫和一群矿工只想把她当成妓女对待,怀揣正义的史蒂芬三人仗义出手。
主持正义的史蒂芬而已无法律可言的矿上却还要通过法院来裁定这是宗合法夫妻结婚案。老搭档吉尔在此事上显示出了智慧,找到醉醺醺的证婚人,拿走了证明他可以证婚的法律文书,打赢了官司。
吉尔(左)证婚人(右)带着娥莎和金子回程的史蒂芬三人必然遭遇这位未婚夫和矿工的追杀。一场厮杀.......
正面战场史蒂芬在中枪倒下后不想让人看到他死去的样子,只想自己一个人静悄悄的走........
悄悄离去在不经意间,年轻的后浪已与苍老的前浪并排前行,并走在了前头。
小后浪当年我们都被认为是毁掉的一代,是一代不如一代的一代,可当年的前浪们不也是被前前浪们如此认为的么?同在浪潮中,何必分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