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史》是一本由[英] 迈克尔·格兰特著作,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出版的平图书,本书定价:46.00元,页数:51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罗马史》精选点评:
●罗马史是军国主义经济兴衰的一个缩影。国民经济由战争推动,借以长期虚伪的对外友好换得一时撕破脸后强取的巨大利益,用民主收买民心掩盖独裁的本质。当战争脚步停滞不前时,内部的民族压力和高层对权力的贪婪将脆弱的帝国瓜分得一丝不剩。
●1、公共精神的兴衰与一个国家的存亡是吻合的。 2、请让我向两位译者致敬。 3、一想到个位数价格抢购的经历就忍不住暗自偷笑~
●印象模糊。
●买到了。
●看的艰辛,对很多历史缺乏基本概念,所有读的有点乏味,准备过几年再读一遍
●随便翻翻。
●翻译的是垃圾!
●东西就怕比较,一开始并不喜欢,看了其他几种后,发现这其实是世面上一本不错的入门书,
●作为市面上不多见的全面阐述罗马历史的通史作品,这本书的缺点在于正文内容太少,乍一看很厚,但有一半都是参考书目和注释。
●翻得经常很有趣儿,比如p.376“当听说迦太基城必须拆毁后,他们才下决心投入战斗”,大概是翻译时正赶上哪儿钉子户的新闻比较多吧?
《罗马史》读后感(一):王乃新先生所译部分的一处翻译问题
格兰特《罗马史》p316:
“瓦伦提尼安……嫉妒心强,残忍易怒和胆小怕事以及经常对文官的审判感到茫然,”
查原文,此句后半部分作:
quot;Nor was he a reliable judge of the civilians."
王译似不确。这里是说,瓦伦提尼安在挑选文官时没有眼光。
《罗马史》读后感(二):罗马史
迈克尔-格兰特的《罗马史》是众多关于罗马史中较为通俗的著作,但对于自己来说,这通俗也只能是看得懂而已。
通过阅读,对古罗马历史有了个大概的了解,看到了罗马帝国从零开始,成长,壮大,辉煌到最后的败落,消亡的全过程.但一千多年的时间跨度,地中海世界和三个大陆的广袤地域,多达几百人的历史人物...对于我这样的业余阅读者来说,太专业了.感觉这更适合专业研究.毕竟对于那些发生在两千年前后欧洲大陆的历史,了解太少,但是,他的影响又是如此是深远,包括我们现实的生活,政治、法律、教会、文学、艺术依然随处可寻古罗马的影子。
虽然个人更喜欢《希腊精神》的写法,但《罗马史》本来就不是一本通俗小说,更非"戏说",也许是日常生活离严肃太远,有点不适应了.
晚上闲下来时,甚至是刚放下《南方周末》,因为读《罗马史》瞬间把思路带到两千多年前那个遥远的地方,这种感觉真的很不错.
接下来该看什么...
《罗马史》读后感(三):读罗马史
《罗马史》读后感(四):罗马进行曲——读格兰特《罗马史》
共和之谜
在君主专制笼罩的古代世界,独西域之希腊、罗马祛除独裁、走上了或民主或共和之路,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把玩的问题,虽然无论是希腊的民主还是罗马的共和都远非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政治,而且他们也只能在一部分人当中遴选当权者,但用选票和言说而不是用暴力和世袭来选择执政者,这已经大大超出了专制横行的古代世界的政治水准,想想2500年后的今天仍然有数以亿计的人生活在专制体制之下,你就不得不佩服希腊人、罗马人在政治上的伟大成就。
在和平中斗争
帝国的伤害
公元前一世纪,在罗马军团横扫地中海、罗马成为超级强权之时,罗马本身却深陷共和与专制的斗争之中,在苏拉、凯撒、屋大维推进帝国事业之时,小加图、西塞罗、布鲁图斯则在遏力维护作为“人民的事业”的共和国,凯撒的霸业节节胜利之日,布鲁图斯们则以刺杀暴君相抗争,“我布鲁图斯对凯撒的爱,比诸君对凯撒的爱,要胜过百倍!如果有人问我:那么你为什么要刺死你亲爱的凯撒呢?我必定回答说,因为我布鲁图斯对罗马的爱,比我对凯撒的爱,又胜过百倍!万倍!凯撒活一天,我和诸君就要做奴隶一天;凯撒早死一天,我和诸君就能早一天做自由的国民。诸君愿意做奴隶呢?还是愿意做自由国民?请诸君自己想想吧!我向着凯撒哭,因为凯撒爱我;我替凯撒欢喜,因为他可以趁着好机会依靠上帝;我看重凯撒,因为他有拔山盖世的气力;我刺杀凯撒,因为他怀着野心,剥夺罗马国民的自由权,自己想做大王。”罗马共和之魂西塞罗也在反复告诫罗马人,“国家是人民的事务”,而不是国王的事务。然而500年的共和大业仍不幸倒在了独裁者的军刀之下,罗马最终驶入了帝国的快车道。
罗马走向帝制在许多人看来是势所必然,因为古典的共和体制已无法容纳和调度日益庞大的帝国身躯,但必然并不等于善好,历史与道德之间总是充满矛盾,帝国时代的罗马虽然一度维护了地中海世界的和平和秩序,但帝国就是帝国,专制就是专制,它给罗马治下的地中海和罗马本身都带来了深深的伤害,罗马已不复有人民的事业和利益,有的只是皇帝们的暴虐、特权者的淫威,一切专制政治所有的暴政与杀戮、阴谋与背叛、腐败与灾难罗马帝国也都有,这里有尼禄的疯狂、卡里古拉的独断,当然,也会有像奥勒留那样的哲学家皇帝以及其他较为温和的帝王,人民遂可获得片刻安宁,但这种片刻的安宁完全依赖于运气,与人民的作为已毫无关系,帝国始终是普通民众的炼狱。
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