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草》是一本由[日]夏目漱石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路边草》精选点评:
●既没钱也不是伟人,惨就一个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的装帧总能奇葩的把一本正版书弄出一副盗版书的德行...
●2017.03.12 没感觉,几乎看不下去。但是健三的生活无奈,不如意,形形色色的人来到,想得到帮忙,无法给予支持却无法拒绝,抹不开面子,不知道如何拒绝,给了也不痛快的感受却是能深刻感受到。不爽却发泄不出,压抑又不痛快。--在这个世界上,能够真正解决的事几乎不存在。事情一旦发生了,就会一直延续下去,只是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呈现,使自己和别人都捉摸不透罢了。
●无从解决
●夏目漱石半自传体小说??太夏目了这本书,感同身受,那种对人生的无力感,以及复杂的上演独角戏的心态
●人间困苦
●细腻
●对嘛,问题就是解决不了的嘛!夏目漱石的故事好像总带有一种旧时代对新时代的疏离与不屑,但仔细看看吧,又觉得其实是一种无措,这种无措有时甚至会达到让人生厌的地步。
●看的时候觉得文字太琐碎,但也不至于看不下去,看完慢慢回味,又被文字中的无力所攫取,不由生起一种悲哀之感。
●比《我是猫》要好。自传性质的小说。
《路边草》读后感(一):超字
通篇充斥着令人疲倦的人情世故,夏目漱石构建出了一个丝毫没有温度的小圈子,无论是亲子还是兄弟姐妹还是夫妻之间,似乎都没有半点感情纽带,只靠着金钱与约定俗成的人情规则维持着关系,这种人与人间的孤独感令人心寒。夏目以旁观者的冰冷视角塑造了一个自传意味很强的角色,建三的心理勾勒地细致入微,纠结苦闷敏感脆弱,甚至有些神经衰弱,这些或许便是夏目自己的内心写照,说不定也是许多疲于人情的人的内心写照。
《路边草》读后感(二):命运终难叙
“在这个世界上,能够真正解决的事几乎是不存在的。事情一旦发生了,就会一直延续下去,只是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呈现,使自己和别人都捉摸不透罢了。”
健三的自傲和自我怀疑,都让他从这个世界上隔离。没有人去真正了解他的身体状况和想法,无论是妻子,姐姐,哥哥,还是养父母。他实在是太冷淡又够可怜,不断涌来的承担把他快压垮了,他也只能苦笑着说句,“命运真是个难以理清的东西啊。”
“人平素只为自己的前途而生存。可是,由于某一瞬间发生的危险,其前途突然被堵塞了,这时,他就会立即转过身回顾自己的过去。如此,过去的一切经历都会瞬间回到自己的意识里。”
这大概就是回忆的意义和作用所在。
《路边草》读后感(三):带着瑟缩秋色的故事
图书馆借读【2】
整个故事非常淡,里面的人物都带着些瑟缩的秋色,秋天的路边草,黄侵蚀了绿,可是绿总会再冒出来。文中形容健三夫妻关系,比喻成拉扯绷紧又会慢慢恢复的皮筋,韧性,生活里粘糊的韧性,这也是健三和他亲友的关系。
开头写小雨迷蒙时健三与一个男人的相遇,彼此熟识却擦肩而过,尴尬,按照狗血剧的发展,我首先猜到那是健三的父亲,猜到误解,猜到结尾会感人催泪大团圆,但其实只是没有多少亲情的养父,只有一些萦绕在健三心头的儿时陪伴。而这位养父出现在他面前,次次只为要钱。
衰老,贫穷,亲情的淡漠,生子的痛苦,夫妻间的难以沟通,有意无意的,这本书都写了。
日本作家好像都擅长写平常的琐事和看起来无关紧要的烦恼,夫妻争吵,亲人间氤氲不散的疏离和客气,无关地域,无关时代,甚至没有情节,没有个人英雄主义,反而多写人的窘迫,无奈,以及无能,而这恰恰又是生活的真相。
还是太淡了。
《路边草》读后感(四):书评| 躲过《少年的你》,却没躲过这份压抑
原创 瑭翎 89号公寓
2019-11-22
书名:《路边草》作者:[日] 夏目漱石这是夏目漱石的一本自传体小说。
这么吐槽,估计又要挨揍了……
但,
作家将书交给读者后,故事便是读者的了。
这正是——“我读到的故事”。
【冷静的妻子】
什么话都不说,不懂得关心。
悄无声息站着,不发表太多看法。
这样的妻子让他觉得生硬,没有人类温度。
【唠叨的姐姐】
姐姐喜欢送礼物。
男主不理解。
他在这方面和国际友人谢尔顿·李·库珀博士十分相似。
他认为,送礼物这种人情往来的繁琐事,是生活中最不靠谱的,自当列入《21世纪人类行为迷惑大赏》。
【抠门的养母】
吃饭很简朴,导致男主后来被生父领回家,看到饭后还有甜点,竟然当场呆住。
“啊,原来饭还能这样吃。”他觉得不可思议。
这位长辈的抠门,甚至让男主怀疑生父来访时,肯定是吃养母从别人家要来的荞麦面。
在男主眼里,养母的抠门程度堪比刘邦他嫂嫂,实为“抠门二代目”,该是C位出道的那种。
【洗脑CP·魔性夫妻】
这对养父母,仿佛是营销组织头目,每天给幼年男主洗脑。
手法幼稚可笑。
是的,在一个孩子面前,他们显得幼稚可笑。
他们会在吃饭时,好端端突然发问,谁你的父母,谁给你买的衣服,谁送你的玩具……
每当这时,男主便陷入十万个为什么。
他倒没有十万个问题,
但在内心却能瞬间喷发十万次吼声:
“想好好玩个玩具咋就这么难!!!”
迎合大人,
无疑是他童年最大的阴影之一。
【阅读20%の突然发现·别扭的男主】
显然,
前书中男主担任着受气包的角色。
随着后面故事展开,你会发现这哪里是受气包,明明是个闷葫芦。
有想法,却不说,总想让身边人猜。
别人又不是他肚里蛔虫投胎,哪里能猜的透。
别说猜不透他想什么。
就连他希望别人去猜他,这份心思,别人也猜不透啊。
总之,大家想跟他交流,全都得靠猜。
在家里,男主的怪癖,愣是把妻子培训成了周厉王时代的公民:
眼神交流,能不说话坚决不张嘴。
大家顺他的意,都不开口,他又生出怨言。
生病回家,不吭声躺下,嫌弃妻子不闻不问。
其实是他病的糊涂,妻子问他什么也不答话。
他平日在家绷着脸,责怪妻子不多话。
他一定是忘记了。
每次妻子开口安慰,他的反应令人心寒,总不等话人说完,理都不理掉头就走。
不只是对妻子,对旁人也有类似“恶行”。
平日跟谁爱搭不理,对方当然以为他又哪根筋不对,独自闹别扭。
对于这份冷漠,男主倒嘴硬的很,说什么是“控制内心热情”。
简直是鬼话。
在他印象里,养父母各种不好。
其实也不过吃上有些抠门,给男主买衣服可十分豪气。
什么料子贵就看什么,什么款式新就买什么。
出门之后的买买买,哪一次都不手软。
幼年男主还是个熊孩子体质。
若是哪桩事不依他,撒泼打滚满地哭。
遇到这样的娃都没揍,养父母也算仁义。
话说回来,
尽管对他这么好,男主心里想什么,养父母永远猜不透。
【80%后の感悟·男主并不是完人,但他是个人】
看到百分之八十,活生生的男主已经立于纸上。
他嫌弃这个自私那个讨厌,可其实他自己才最自私。
比如,地震时只顾着自己跑。
然而,自私的他又不全然是自私的。
面对亲友们的求助,男主总是倾囊相助。
“只有五块钱了,那就都给他吧。”
即使最困难的时候,他这样想便也这样做了。
书里的男主,或许不是个讨人喜欢的家伙,但他足以是个拥有灵魂的人类。
试问谁不是“被讨厌”和“被喜欢”的综合体呢?
【看到别人的好,是对他们的感恩,也是对自己的救赎】
全书以男主救助旁人为主线,展开描述他的身世之谜。
中年危机的压抑,让这个故事“咀嚼艰难”。
结尾处,男主对未来仍是一筹莫展。
可他对亲朋的爱,
正是苦难岁月里,对自己的一丝救赎。
【结尾】
前几日去看了《少年的你》,本以为很久才能出戏。
没想到读两页书反倒转移注意。
更没想到,这书更压抑。
或许人生本就没有“幸福”二字。
伏尔泰说:快乐不过是梦,忧伤却是现实的。
叔本华更直白。
他认为“生活幸福”,是指“生活不那么幸福”。
即度过一段可以容忍的生活。
因为苦难,平静才显得珍贵。
幸福,便是如此。
人生不过百年,早想开,早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