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惜别》是一部由Navid Mahmoudi执导,Reza Ahmadi / Behrang Alavi / Nazanin Bayati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依依惜别》精选点评:
●大数据一样精准的剧情 各种冲突一应俱全 情节发展似曾相识 奔着拿奖去的
●男女主全程眉头紧皱,背景音全程混杂刹车鸣笛,观影全程情绪焦虑,但蛮喜欢结局的处理方式。从电影中了解到各种各样不算美满的人生,有点唏嘘无力,祝大家最终都得尝所愿吧。
●#SIFF#又双叒在电影院里体验了一回晕车感
●全片透露出一种深深的无力感,爱情在现实面前被痛击得面目全非。感恩自己人生的美好,终不用生活在恐惧和绝望之中。
●选它是想看看阿富汗,伊朗这种国家的生活环境到底是什么样的。和伊朗的电影类似的是,它的故事很简单,但是情感却很真挚
●电影非常好,深受启发。就是上海电影节专用app淘票票非常垃圾,建议下一届换一个合作方,不要影响了电影节的用户体验
●导演兼编剧是移民二代,选题不可谓不沉重。政治乱局、族群矛盾,还有虽未明显渲染却客观存在的极端宗教主义和恐怖主义,仿佛是对捧着爆米花安坐在银屏前的我们鸣响的警钟。影片多用长镜头,让观众焦急之余也能些许体会到偷渡者内心的煎熬。片名译为“依依惜别”略显做作,我觉得译作“分别”即可。
●所有的故事都集中表现在一天里 大量的手持大量的空镜 喧嚣的汽车声响 有种纪录片的错觉 最后的分别是必然 他们甚至没能一起好好的吃一顿饭 想到《追随》只从拍摄技巧来说 我总觉得这故事如果换诺兰来拍 会很不一样
●最好的爱情,是拥有你。就算,只能在心里。最无奈的爱情,只能在心里拥有你。我们在一起时,我在跑开。我爱你的途径,只能是我跑开。———依依惜别我给8分。 (你们没看《海边的生与死》就不知道这部电影多好看)
●得而复失,最终还是回到日常生活的轨迹中,只是拐了个锐角尖。
《依依惜别》观后感(一):不太好看
或许是白天参加了运动会,或许是对影片的语言太陌生,看得我几度昏昏欲睡。男主太脏,全场恶心缺乏同情,反倒使我对国产电影高颜值的鲜肉鲜花有了另一番认同。或许是文化和生活环境的巨大差距,对为了在一起还要再次偷渡去欧洲的两位穷困潦倒主演很是鄙夷。唯一的好印象是片头片尾的海浪声,可全程没有看到大海,败笔。
《依依惜别》观后感(二):短小精悍
短小精悍!!!对这部电影无需吝啬任何溢美之词。看了这么多场电影,第一次正片大家不是为了彩蛋留下来,看着简单的字幕伴随着希腊海浪声,也第一次大家为一部小成本电影鼓掌。所以以为中国观众审美不高,用各种特技狂轰滥炸外加各种恶心人植入就可以光明正大骗钱的烂片们,对!说的就是你-变形金刚5。你们应该惭愧,你们有资源和技术,但你们没有心,所以你们拍出了广告片,除了浪费资源以外没有任何意义。推荐大家都去看看这部电影,会感动,会叹息,会深思
《依依惜别》观后感(三):一生中的某一天
依依惜别,一对情侣要从伊朗移民,说是移民,更像是逃难。
男主从阿富汗来到伊朗,他想带上喜欢的姑娘一起离开灾难,穿过大海去欧洲。带上女友的男主保护欲特别强,与人交流也特别不卑不亢。可他们路上遇到很多困难,他们坐车离去时,司机要求男主去窝在后备箱,而女友坐在副驾驶,男主勉为其难答应,但终究在半路上忍受不了司机与女主搭讪,要求下车,差点与司机在高速路上拼命。除此之外,他们被欺诈,没钱,遇到蛮横之徒…但这些都没有动摇他们。
最后,男主在&城市寻找朋友向他借4百万,朋友显得很热情,让他上摩托车去一个地方,他真诚的相信对方,而留女友在喧嚷的马路边等他,他跨上摩托车与马路对面的女友用眼睛和手语表达“我很快就回来!”没成想他被朋友骗进火车隧道里丢弃,一群人把他打倒在地,头破血流。
伊朗的一天可真长,一天之内他们发生了很多事情,等男主拖着残腿回来原地找女友,她还在东张西望的焦虑着。他躲在铁架子后面喘气,转头凝望女友,拿手绢擦头上的血。我猜他心里肯定在想,“要不要让她看见我这样子?她要等待依靠的人,现在像个过街狗一样。”男主内心的堤坝终于崩溃。
他转头看了几眼正在迫切等他出现的女友,咬牙离开,一个人。他要逃离这个凶恶地,他狼狈地又回去找原来的司机老板,百般无奈地求说“我要坐车离开这里,不过没有钱,求你帮帮我,我以后一定会报答你。”求了两遍,他原来是可以很低声下气的。
高速公路上灯火通明,眼睛顺着街灯一直蜿蜒到尽头,一辆车在高速路上行驶,后备箱的破洞处有一只眼睛在盯着城市的灯火通明,他即将要舍弃的地方。
依依惜别,正如影片的名字,电影的结束字幕出来了,观众也要惜别电影,可是没有人走,大家在听最后大海的声音。有人鼓掌了,接着都鼓掌了。直到音乐放完,影院灯被打亮,我们才不得不从这气氛里走出来,离去。
感触最深的是影片最后的一句话:谨以此片纪念我移民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