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的本质(伯南克四讲美联储中英双语版)(精)》是一本由(美)本·伯南克|译者:巴曙松//陈剑著作,中信出版的354图书,本书定价:58.0,页数:2017-05-0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金融的本质(伯南克四讲美联储中英双语版)(精)》精选点评:
●看不太懂,只把中文的看了。看起来英文原文和翻译后的中文一样的内容,页数居然是中文的3倍。。。
●读过伯南克的《行动的勇气》,佩服他的勇敢和原则,以及清晰的思路,读各种次贷危机的书,都不如读伯南克的。
●Basic concepts about what Fed did and what tools it has when facing the recession. Easy to understand and good tutorial for public teaching.
●伯南克的思路真是清晰~
●内容还是不错的,值得一看,就是包装太好了,有点奢侈了
●入门好读物
●还不错,不过感觉叫《美联储与金融危机》更贴切
●不错,原是身为美联储主席的作者去大学所做讲座,这种解释货币政策寻求公众认可的勇气,赞
●伯南克用非常浅显易懂的语言阐述了美联储的成立 发展 使命 。本书可以帮我们梳理美联储的政策 背景 背后逻辑。#一个个人投资者的自我修养#
●央行的两个目标,金融稳定和经济稳定。前者通过最后贷款人的方式实现,后者通过财政政策实现。也就是说,经济并不包含金融。央行作为最重要的金融机构必须独立于政府,在民主国家还要独立于选民。因为政府会想各种方法发展经济。央行却要把好关。 great不是好东西,无论是大萧条,还是大保健great moderation,正所谓大有大的难处。Balance同样不能大。但是似乎big是个好东西。Too big to fail. 不会犯错不发生危机的经济体,未必是好的经济体。因为放弃了犯错的机会,也就放弃了成长。 虽然是伯南克讲美联储的内容,翻译这个哗众取宠的名字,倒也不算牵强。
《金融的本质(伯南克四讲美联储中英双语版)(精)》读后感(一):充满神秘色彩的金融行业需要更多的透明度
本书围绕着08年金融危机阐述美国的金融体系及其在金融危机中的一些反思,我们要学会正确的犯错误,面对08年的金融危机有很多值得我们反思的;首先明确的一点就是房地产的行业的危机远远超过了互联网公司的泡沫危机,因为他牵扯到了金融机构,房子影响着每一个人,房屋的上涨导致了一些金融机构对贷款人的审核松懈,加之经过华尔街对这些房屋贷款的层层包装,让投资者无法看清其底层资产,对于一些不符合资质的贷款者来说,在房价上涨的过程中通过再融资能够保证现金流可以偿还房屋抵押贷款,一旦房价下跌,那些原本不符合贷款资质的人无法获得再融资导致了断供从而又引发房屋价格的进一步下跌,市场的传染性随即体现出来,金融的连锁反应,各个类型的金融公司无一例外均受到牵连。
通过金融危机这一事件,有很多值得我们反思的,在监管方面一定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潮流,只有看清了每一个金融产品的底层逻辑才能更好的把握市场,在监管的专业度上要下功夫,还有就是监管的智能分工上也要有所侧重,各自为政式的监管是可以通过相互之间的竞争促进发展,但当遇到危机的时候其缺乏统一监管的弊端也就会显现出来,如何设定监管部门的监管范畴也是一个我们需要反思和学习的地方!
《金融的本质(伯南克四讲美联储中英双语版)(精)》读后感(二):提纲挈领,思路清晰
思路非常清晰
接下来,回顾了二战前后,美联储的各种经历,包括了:大萧条前后的不作为(违背职能二)、抗击通货膨胀(职能一,采用高利率)和大缓和时代;
然后,重头戏来了,金融危机;
美联储首先果断行使了职能二,包括:1)对各家对金融系统起到至关重要影响的机构(贝尔斯登、华盛顿互惠、AIG)进行贷款;2)对重要市场(如货币基金)引入流动性 —— 书中举了一个里满兄弟 房地产不良贷款,通过证券化,进入金融系统各个部分,在雷曼兄弟破产时,引起了恐慌、抛售、挤兑和扩散;同时,财政部也对两房实行接管;
最后,稳住了金融系统,开始回到货币政策工具,传统货币工具(短期利率)已捉襟见肘,开始通过 LSAP 降低长期利率;同时,加强与市场的沟通(2%的通货膨胀目标)、压力测试、加强监管;当然,由于次贷危机触及到了以下三个方面,恢复相当缓慢:1)房地产回复过于缓慢(去库存),导致其相关产业恢复都慢;2)紧缩的房地产信贷;3)房地产低价带来的财富缩水,引发消费下降;
这本书的思路真的是太清晰了!!!简直是写作的典范!!!
《金融的本质(伯南克四讲美联储中英双语版)(精)》读后感(三):金融业必读书单丨《金融的本质》伯南克谈美联储与金融危机
近期的中美经贸摩擦,在一些评论者看来,其产生背景可追溯到2008年金融危机。我由此对在那次危机中各类经济实体的表现,渐生兴趣,陆续找些资料来看,愈发感觉有必要对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加深了解与反思。而美国应对金融危机时的货币政策与决策逻辑,没有人比时任美联储主席的伯南克讲的更清楚。
作为经济史学家,伯南克对大萧条(The Great Depression)时代有着深刻研究,并贯穿了其整个学术生涯。而他在2006年2月接替格林斯潘出任美联储主席后,很快就要面对复杂的金融海啸冲击,他也将理论研究应用到危机应对中去,可谓学以致用的典范。
《金融的本质》是根据伯南克2012年在乔治·华盛顿大学的四次讲座内容整理而成,原书题为The Federal Reserve and the Financial Crisis。作者首先讲述了美联储设立的背景与使命,回顾了美国战后的货币政策变化,之后重点讨论了本次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美联储的应对措施。
这本书以中英双语出版,实际内容不长,逻辑架构清晰,是极佳的普及教材。四次讲座的全套视频,可在网易公开课等平台上播放,把复杂的经济问题讲得通俗易懂,实有学术大家风范,非常推荐!
1.中央银行有两个主要职能:一是经济稳定,避免大幅波动,并维持低通胀水平;二是金融稳定,防止金融恐慌和金融危机。
为实现这两大职能,中央银行主要有两套基本工具:稳定经济方面主要靠货币政策(降息或升息);应对金融危机主要靠流动性供给,即央行充当“最后贷款人”为金融机构提供短期信贷平息市场情绪。
2.美国财政部与美联储在1951年签署协议,第一次明确承认美联储应被允许独立运行。当今世界各国已经形成普遍共识:央行独立运行可以采取一些立足长远的举措并且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特别是央行可以不去理会短期的政治压力,例如为了选举而被迫刺激经济。
3.本次金融危机的导火索是房价暴跌和住房抵押贷款受损。有意思的是,房价下跌导致的资产价值缩水,其实与2000~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导致的资产减值很相近,但本次危机对经济下行的影响远超过2000年,主要是因为在经济和金融体系存在以下漏洞。
在私人部门:
1)许多人举债过多,杠杆过度。
2)近年来金融交易日益复杂化,但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监控、计量和管理风险的能力却没能跟上步伐。
3)金融机构偏爱使用商业票据等进行短期融资,容易遭到债权人的挤兑。
4)运用大量复杂衍生品、奇异金融工具(exotic financial instrument),如AIG集团所使用的信用违约掉期(CDS)。
在公共部门:
2)美联储在监管银行时,对风险的计量做的不够。很多银行对其所面临的风险缺乏了解,监管者应限制其进行风险投资。
3)美联储在消费者保护上也做得不够好。如果最初向住房抵押贷款人提供一些保护,至少可以减少一部分的贷款违约。
4)监管机关各管一种类型的企业,缺少对整个系统的关注。
4. 2008~2009年的危机是一次典型的金融恐慌,但与此前相比,这一次的恐慌不局限于银行部门,而是扩大到了整个金融市场。当房价下跌时,越来越多的人拖欠贷款、出现违约,给金融机构和AIG等保险公司带来了巨额损失。然而,最严重的问题不是这些公司蒙受的损失,而在于这些住房抵押贷款分布于不同证券之中,并在不同的市场上流动,没有人真正知道这些证券在哪儿、谁会遭受损失。这给金融市场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5. 在吸取了大萧条时代的教训后,美联储与联邦政府、其他国内机构、外国央行等开展合作,采取了强有力的政策行动来阻止这次金融危机。
一方面,作为“最后贷款人”,为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
对于银行出现的资金短缺,美联储通过贴现窗口工具提供短期融资;对于证券公司等非银机构,美联储通过抵押贷款提供现金或短期流动性支持(《联邦储备法案》中允许,在非常时期和紧急情况下,美联储可以为银行以外的实体提供贷款)。
另一方面,调整货币政策:
2007年,随着次级抵押市场出现问题,美联储开始下调利率。到了2008年12月,联邦储备基金利率基本下降到0,传统货币政策已用尽。美联储转向了创新性的货币政策——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即通常所说的量化宽松(QE)。为了影响长期利率,美联储开始大规模购买国债或政府担保证券。两轮QE共为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增加了两万多亿美元。根据米尔顿·弗里德曼和其他货币学派学者的观点,市场中可供应的债券少了,如果投资者想持有这些债券,就必须接受较低的收益率,从而有效的降低市场利率(事实证明是成功的)。
值得指出的是,美联储购买债券的资金,并非新闻上所说,通过印钞票来支付,而是使用各家银行在美联储中持有的准备金(银行的资产、央行的负债)来支付,而这部分准备金不属于广义货币供给的一部分。
生而远行(shengeryuanxing),金融投资类新书评论、从业随笔,欢迎订阅和交流。原文链接
微信公众号:生而远行(shengeryuanxing)《金融的本质(伯南克四讲美联储中英双语版)(精)》读后感(四):了解次贷危机和美联储行动
一、书及作者简介
《金融的本质》一书由美国次贷危机时期时任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所著,其用四篇文章讲述了美联储及金融危机。伯南克是有“经济沙皇”之称的艾伦·格林斯潘后一任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在美联储主席位置上任职长达二十年之久,并在其任职期间保持了美国低通胀率(尽管其卸任后以及金融危机爆发后,有观点质疑其长期的低利率政策是美国次贷危机的温床),伯南克作为继任者在美联储主席的位置上本来就是非常有挑战的事情,因为他需要在当时看来极其成功的前任之后承担众人的关注与给予的压力,更何况在2007年后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让伯南克身上的责任倍增。伯南克任期内的一系列举措平息了次贷危机,避免危机演化成为更大的金融危机,但同时也使得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数倍膨胀,作为世界货币美元在期间保持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世界其他经济体承担了一部分的后果。伯南克在美联储任职两期,继任者是珍妮特·耶伦、杰罗姆·鲍威尔。耶伦在她任期一期四年中开启了美联储缩表进程,该进程被继任者鲍威尔提前结束,并且鲍威尔在2020年美股暴跌和美元流动性不足时,重新开启了量化宽松行动。在《金融的本质》一书中,伯南克坚持了其对大萧条研究后的结论,即为了防止金融恐慌和通缩风险,美联储不应当采取“清算主义理论”,而是应当更加积极的实行宽松货币政策以及在市场危机时充当最后贷款人角色,这也是伯南克在美联储任职期间所做的。而可以看到在伯南克之后美联储依旧保持着这样的观点,作为独立于政府机构的中央银行更加积极的参与到金融管理之中,摒弃“清算主义理论”,2020年初QE4的推出即是最好的例证。然而作为市场经济发展最顶级形态的美国金融市场,如今却有着监管者大力干预的影子,是否在另一层面说明了美元金融体系的“大而不倒”,作为美元国以外的金融体该如何应对和未雨绸缪,是非常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
二、内容摘要
《金融的本质》全书分为四讲,分别是美联储的起源与使命、“二战”后的美联储、美联储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反应和危机后遗症。
第一讲:美联储的起源与使命。
央行的职责是维护宏观经济稳定和维护金融稳定,其用到的工具是货币政策工具和流动性供给(组后贷款人)以及金融监管工具。金融恐慌会带来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中负债部分被急剧挤兑,而资产负债期限不匹配造成了流动性恐慌,因此央行作为最后贷款人很有必要,可以消除金融恐慌。金本位的问题在于通货开采成本与增长速度有限,容易在经济强劲时造成通缩,而通缩会损害生产者从而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此外金本位还导致了固定汇率,让一国货币政策失效;金本位也无法防范投机冲击。然而金本位的优势在于币值稳定。金本位的诸多问题推动了美联储成立,然而在大萧条时期,由于美联储坚信清算主义理论,在金融恐慌之时仍然提高利率以打压股票市场投机、维护与黄金挂钩的美元企图吸引资金流入,但物价下跌明显是通货紧缩的信号,加息会让产出受到更多打击;同时也并未对倒闭银行进行最后贷款。也正是因为如此,伯南克相信在2008-2009年金融危机之时美联储应当迅速降低利率并组织金融机构的并购,财政部和美联储注资金融机构。在伯南克与学生的对话录中,学生提及到在应对大萧条前股票市场过度投机,相比于加息,是否通过提高保证金比例来管制更加有效,伯南克回答确实如此,这正是通过“针对性”解决办法来解决特定问题。
第二讲:“二战”后的美联储。
二战后美国经历了快速经济发展时期,但七十年代前历经了高通胀,通过时任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克尔的强有力措施结束了通胀,在沃克尔下任格林斯潘时代迎来了经济大缓和时期(产出稳定增长、通胀稳定),但同时也潜伏着金融危机的前奏。科技股泡沫的乐观开始传染了房地产市场,更为重要的是住房抵押贷款质量越来越低,非优质贷款比例越来越高,这注定房地产市场将会有大的泡沫。当房价上涨结束时,借款人房产可能变为负资产而债务人可能失去抵押品房产,这对债权人来讲会遭受损失。与互联网泡沫不同的是,由于与房地产抵押贷款有关的衍生品数量庞大和系统漏洞的存在,这次房地产价格下跌带来了金融危机。
第三讲:美联储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反应。
系统的漏洞在于:私人部门过度自信、举债过多杠杆过度,加上机构风险管理水平未能跟上步伐,并且私人部门偏爱短期融资方式容易遭到挤兑,奇异金融工具和复杂衍生品使用;公共部门监管未及时到位,美联储监管机构风险计量不到位、保护投资者不到位、监管机构之间交集少。这些漏洞使得次贷危机爆发成为可能,而并不仅仅是房价下跌这么简单,尤其是两房的有毒资产与过低的资本充足率、金融衍生品泛滥以及拆分打包后产品评级的不可靠、CDS又将风险传导至AIG,最终美国监管机构接管两房、组织收购美林证券、为AIG提供流动性,充当了最终贷款人的角色。在货币政策方面,除去与七国集团联合声明表示将会采取措施避免金融机构破产,美联储在危机期间保持了充足流动性和低利率,恢复由于危机爆发冻结的市场流动性和挤兑出现的流动性枯竭。伯南克在面对清算主义的质疑“为什么不让那些公司倒闭?它们可以走破产程序但为什么不让破产”时强调,美联储阻止了一场金融系统的全面崩溃,美国在危机后的衰退有限,然而依赖国际贸易的国家历经了更严重的经济下滑。如果说2008年-2009年的次贷危机是由于非担保充足的资产数量膨胀引起的,那么2020年我们再次见到了美联储在大宗商品和美股下跌后迅速降息并重启QE4这样熟悉的画面,这次的导火索又是什么?有一种声音是,因为国际油价暴跌击穿了美股中页岩油公司的BREAKEVEN点,进而造成了页岩油产业链的股价下跌,而恰逢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使得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美股迎来了暴跌而美元流动性也出现了问题。站在见证历史时期的我们也应当从每一次的危机中学习。
第四讲:危机的后遗症。
伯南克强调,在扑灭大火之后更重要的是努力增强银行和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在危机之后美联储多次对金融机构采取了压力测试。因此在今天我们可以看到美联储以半年为周期发布的金融稳定报告,我国央行也自2015年开始发布年度的金融稳定报告。美联储在处理危机期间,除去快速降低利率,还有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其通过购买中长期国债和担保债券压低了市场中长期收益率,从而压低了中长期的利率,进而达到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伯南克强调购买资产的支付是贷记金融机构银行账户,形成金融机构的储备,该行为并不影响流通中的美联储票据,因此可以看到尽管是美联储在扩表购买资产,但期间美国通胀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在美联储政策对公众指引方面,伯南克与其前任格林斯潘讲话语意暖昧、模棱两可的风格截然不同,他在实施其货币政策时会清晰地向公众传达政策目标和计划行为,因此告诉了市场未来美联储认为的利率走向。在次贷危机之后美国走上了缓慢的复苏,美国金融监管也从危机中吸取教训进行了改变。
三、精彩书摘
“在金本位制下,当经济表现强劲的时候,货币供给就会增加并导致利率下跌,这与今天同样情况下中央银行的做法刚好相反。”
“(在大萧条期间)它(美联储)没能积极运用货币政策来防止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因此没能履行好维持经济稳定的智能。同样,它也没有很好地行使最后贷款人职能。”
“众所周知,价格是经济的温控器,是经济赖以运行的机制。所以,管制工资和物价意味着整个经济体系存在短缺及其他各种问题。”
“房价暴跌和住房抵押贷款受损点燃了导火索,但星星之火想要燎原还需‘借东风’,而这借的‘东风’就是经济和金融体系的漏洞。也就是说,正是金融体系的漏洞,才使得原本可能只是温和的衰退演变成了严重的危机。”
“……某个机构……通常只负责监管一种类型的企业,比如储蓄管理局只负责监管储蓄机构和类似机构。不幸的是,此次危机中出现的问题牵涉的范围很广泛,不仅仅是一家或者几家企业,而是整个系统出了问题。”
“把利率政策与泡沫和资产价格捆绑在一起实在是小题大做,问题就在于房地产业只是经济的一部分,而利率是用来维持经济稳定的。”
“人们对此(通胀常年保持在低水平)已经习惯了,在通胀率年复一年持续较低时,人们也就越来越相信中央银行有能力保持地通胀率。”
“显然,一个体系中若有一些企业‘大而不倒’(too big to fail),那么这个体系一定存在某些根本性缺陷……金融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就破除‘大而不倒’的怪圈,因为它的存在对整个金融体系不利,也对这些机构本身不利。”
“……美国的衰退幅度还只能算是一般水平。许多国家,尤其是那些依赖国际贸易的国家,经历了更严重的经济下滑。”
“但是,提供短期流动性以阻止恐慌的基本理念,仍然停留在白芝浩1873年所著的《伦巴第街》中所设想的阶段。”
四、推荐理由
美国作为世界的超级发达国家,其经济发展和金融体系的先进程度毋庸置疑。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美国仍然在经历着金融危机。通过研习亲自处理危机的美联储前任主席伯南克的历史视角和逻辑脉络,可以对庞杂的美国金融体系管窥蠡测。学习是进步的前提,知己知彼能更好的发展自己。本书内容简明扼要,视角宏观全面,不失为一本了解次贷危机历史的佳作,同时也是进行学习的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