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最后一个音符》观后感100字
日期:2020-10-20 07:24:2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最后一个音符》观后感100字

  《最后一个音符》是一部由Pantelis Voulgaris执导,Tasos Dimas / 安德烈·赫尼克 / Giorgos Karamalegos主演的一部剧情 / 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最后一个音符》精选点评:

  ●虽然整体平铺直叙,在舒缓的钢琴声中200人集体平淡的迎接死亡。永远不应该忘记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事。电影的钢琴配乐非常棒

  ●“我们会被遗忘吗?”当然不会!

  ●用翻译的视角也算不错,故事最后的结局还是比较震撼的,直接展示死亡场景有些简单,其实可以更艺术一点。此外,前面的故事稍觉平淡,群像故事也不太鲜明、动人。可贵的是影片能让观众感受死亡给人带来的思考。

  ●临刑开party是犹太习俗吗?

  ●水准确实不行

  ●与其像牲畜一样被宰杀,为何不拼命反抗一下?有尊严的被宰杀,还是有尊严的最后战斗?能多杀一个敌人也算值了。。即使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这样的拍摄方式也实在令人无法忍受。全片大部分时间都是人物对白,直到最后也是令人郁闷、愤怒、费解的“屠宰”戏。。差评!

  ●历史语境 国家叙事 小房间里跳舞那段很棒

  ●印象比较深得是影片的配乐,既现代又古典,将影片的宁静与肃穆的气氛渲染的十分成功。影片中的希腊人都好有尊严和气节,看完让人心生敬意。

  ●如何度过临死前的时间。以及希腊人拥有美的传统。

  ●这希腊导演没接触过多少德国人么?德国人有这么丰富的肢体语言?有这么话痨?

  《最后一个音符》观后感(一):信仰,死亡和尊严

  流了三次眼泪,第一次是行刑前夜被害者们的歌舞,那么优美,深情,却要被同类强行终止;第二次主人公拒绝偷生机会,英雄,一个人生命的意义就是他的信仰高于生命!三次是行刑,他们都像一个人尊严的死去!

  战犯该不该被处死?这是一个需要被问的问题吗?那些还在狡辩的人所属的民族不该感到羞耻吗?

  愿这世界不会再有战争,杀戮!

  《最后一个音符》观后感(二):残酷的战争

  大义凛然、无可选择的走向刑场。悲哉!

  第一次看希腊的电影。没有想到这么震撼,能把战争的残酷无情拍成这个样子。生命在刽子手面前,就象一只蚂蚁一样的脆弱。集中营就像一个屠宰场,被囚禁的平民就像动物一样,整齐有序的排队走向刑场,表现出对纳粹军人的不屑一顾。翻译宁愿和同胞一起去死,也不愿苟且偷生,虽死犹生!

  电影与《江姐》有得一拼。

  《最后一个音符》观后感(三):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

  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最后一个音符》

  刚过完节人有些慵懒,本来不想写什么,但是《最后一个音符》看到结束,200人从容就义的场面实在太过震憾,忍不住想说两句。

  这是一个关于二战集中营的片子,这类片子在世界电影史上是一个重要题材,相关的电影可谓数不胜数,实在是由于那一段历史太过于残酷,太过于不应忘却,所以就有了众多的影片去记念。

  《最后一个音符》也是这样。片子讲述的是二战德占希腊时期海达里集中营的一段故事。由于反抗军杀死了德军的一个军官及三个随从,作为报复,德军按50:1的比例从海德里集中营中提出200个囚犯执行枪决。行刑前夜,这200人得知了这一消息,皆做好了牺牲的心理准备,集中在一起随歌起舞互相鼓励和告别;行刑当天赴刑场时都面无惧色,泰然自若;每次枪决20人,后面的人把前面的20具尸体抬走安放好,再站列排好队接受枪决,慷慨赴死从容就义的场面非常震憾人心,视觉和感情的冲击让人忘却前面情节的平淡,深深的沉浸在历史的哀伤中……

  无需考究真实的历史是不是这样,作为电影,拍出了这样的效果,不失为成功之作。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最后一个音符》观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