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徒然草》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0-10-20 02:10:2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徒然草》经典读后感有感

  《徒然草》是一本由(日)吉田兼好 | 著 / (日)西川祐信 | 绘著作,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徒然草》精选点评:

  ●虽然是名篇,但现在读来只能当做对那个时代剪影的回望,偶有几篇极妙,其余看过笑笑即可

  ●偶有佳句,可惜说教色彩偏浓。 「有一位遁世者说:“在这世上已没有任何事物可以束缚我的心灵。对于我来说,难以舍弃和忘怀的,只是斗转星移,世事变迁。”我也有切身之感。」需极静的心境。

  ●感觉比《枕草子》好一些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两方面都没做到。

  ●在书店里读完。有禅意。有趣。

  ●这本书有自己独特的气质,可以使人心沉静

  ●很像日本版的心灵鸡汤。最有名的选段想必就是:“人心是朵不待风吹而自落的花。”句子写得很美。但是部分观点我无法认同,甚至少部分让我觉得生理不适。我阅读的时候总觉得观点十分陈旧,没有新意。可以用来消遣,但是别认真考究。文章中我最喜欢的一句是:“樱花的花期,是从冬至数起第一百五十天为止,或者到时正后第七天,立春后七十五天。”

  ●来到这里9999天。

  ●人心是不待风吹而自落的花。 心中常念来世,平居不远佛道,是最令我心思神往的态度。 算一算在平常日子里做的事情,顺利与不顺利的次数,和赤舌日相比较不过是半斤八两。因为世间万物本来就变化无常,各种可能都存在。人做事的时候,心中所想的不断在变化,事情的结果也就不能确定,随着想法的改变而改变着。这个道理,很多人总想不明白。古人常说:吉日行恶必凶,恶日行善必吉。吉凶是由人而生,而不是由日期而定的。 曾向双六名手请教获胜的秘诀。他说:“每走一步不要总想着一定要赢,而是想着怎样能不输。想到了怎么下会输,然后不去那样下。每一步都要想着缓败。”这是悟透了道之后才会懂的道理。修身、治国也是同样的道理。

  ●接连着读了好些天,基本都晚上读的,基本都睡前读的(不知为何,hhh),读来觉得些许有趣,些许有意,更有其中些许美景甚是美丽,析理,抒情,写意,画景之中,更喜欢那描绘的零碎画幅,最喜欢那句,“庭院池边散落着红叶,白霜尽染的早晨,流水之上白雾缭绕,风景煞是好看。”(徒然草,徒然之意我做偶然释,偶然之事偶然遇偶然记偶然成集,似那新草偶然萌芽,聚之也为一我喜的画幅(个人曲解,曲解^-^))(后有空再读,随时间之隙,随意翻开只读上一两段便可)(有些也是如毒鸡汤一般,不喜不喜,四扣半)

  《徒然草》读后感(一):#9月 《徒然草》#

  其实在高中就特别特别想看这本书了,一直拖到了现在。

  还记得我是被它其中一句“心是不待风吹而自落的话”击中,当时也似乎懵懵懂懂不知道什么意思,就算是现在也难以表达它所有完全的意思,就觉得好美,突然很想哭也不知道为什么。

  认真看了这本书,其实觉得吉田兼好也就像我们现在写日记一样,随随便便写些自己的感悟,听到的故事。它的历史地位之所以高我觉得可能不是因为文学功底?(或许是翻译不能让我体味到也有可能,但是觉得应该本身就比较平叙)而是作为很久以前的日本文学作品,在其中体现了很多当时日本的风俗和文化,有一定的历史意义。而且其实有些观点我认为是可能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那种吧,我也不加以评论,只是说可以去了解和理解,但是每个人毕竟还是有不同的看法,可能到了五六十岁看这本书又会不一样的感觉,吉田还是修道法修得太佛系了感觉,而我其实还是希望自己能再有动力一点吧...

  不过不管怎样,我还是很喜欢那句话

  心是不待风吹而自落的花

  《徒然草》读后感(二):治病不开药的先生

  “徒然索味,闲坐砚前,心中感悟颇多,随笔写来,有些事想起来觉得既怪又狂。”这句是《徒然草》这本书的序。

  这则短序已经将作者写本书的心境和内容完美的表述出来。作者吉田兼好前半生入朝为官,后半生与青灯古佛相伴,书中的字里行间都蕴藏着佛理和禅意。

  本书不仅有作者亲身经历的感悟,也有听友人讲述的故事。内容涉及为人处事、世俗风貌和奇闻趣事等。

  当你畅游在这长短不一的243段文字里,不仅收获世间真理,还会遇见易经、庄子、孔子和孟子的句子。可见,智者对世间万物的理解都有着相同的见解。

  查理芒格曾说 :“如果我知道自己会在哪里死去 , 我就永远都不去那儿”。而在本书中我也看到了相同的理念,“每走一步不要总想着一定要赢,而是想着怎样能不输。” 时隔600年智慧依然能够给世人警醒。

  最近不管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上都有些迷茫,翻开此书可谓是句句扎心扎肺。

  “人总是对与自己本行不太想干的行当感兴趣。比如,法师爱好习武,武士不勤于拉弓射箭却喜欢谈论佛法、作连歌、热衷于管弦。然而本行尚且不精,这些外行爱好就更被人看不上眼了。”这些话语简直就是说给我听,爱好左一个右一个,专业的事情总是提不起精神做,搞得自己很被动。

  为了关心我的人,我得快点好起来。我就问老先生,我这病有得治没?老先生说,你听我给你讲个故事。

  “有人学习射箭,一手拿着两只箭瞄准箭靶。师傅说:“初学者不要一次拿两只箭。因为想到后面还有一箭的机会,第一箭就会用心不专。不要总想着忠得忠失,第一只箭就要志在必得。”

  老先生果然医术高超,药方开得恰到好处。

  想想这些年自己走过的路,总认为自己的时间多,机会多,这次不成还有下次。报班学习的课都给自己报个管3年的,这不正像那位一下拿着两只箭射靶的人吗?我好像比这个人更厉害,我相当于拿了三只箭来射靶。简直快要病入膏肓了,多亏遇见高人点拨,现在努力为时不晚。

  拜谢过老先生,刚要起身离开。老先生说,你且慢,看你诚心改过,我再送你一剂良药。忙起身作揖行礼,请老先生赐教。

  “手里拿笔时就会想要书写,手持乐器时就会想拨弄出声,拿起酒杯时就会想要喝酒,手碰骰子时就想着赌博。人的心思都是由外界触发而起的。所以,不要存在伐幸心理去学习不良爱好。”

  老先生话落,我脑瓜子飞转,寻思着老先生又看到我哪一处不良爱好?思来想去,实在未想到。只好请老先生直言。

  老先生面露微笑着说,你看你现在手中拿得是什么?我恍然大悟,再次谢过老先生。

  如果各位有哪里不舒服,就去找这位老先生,他的“家”叫《徒然草》,包你药到病除。

  《徒然草》读后感(三):在纷然的尘世边走边悟

  人生如一趟没有返程的旅途。初则欢喜,左顾右盼,新奇不已。继则心生疲倦,无所用心。行不半程,便颓然无味,再美的景色也熟视无睹。匆匆的行旅,落寞的人间,所见多是不完美的遗憾人生。人生原本应更美好,如果能够边走边悟。六百年前的日本兼好法师留给世人一部《徒然草》,充满了对俗世红尘的深刻感悟,文字大抵不多,长能数百字,短则十数字,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大多率意为之,却颇多警醒之语。

  《徒然草》是一部随笔,名列日本三大随笔之一,另二种分别是《枕草子》和《方丈记》。作者吉田兼好是一位法师,因为居于京都吉田,而被称为吉田兼好。在这本生动有趣、满含哲理的随笔集中,这样的名字随处可见。兼好法师身处动乱不断的南北朝时代,对于人生有极为深刻的感悟。我们从《徒然草》的名字可以大致看出作者写作的态度,这三个字大概可以意译为“排忧解闷录”。兼好法师写作此书的目的本非著述留名。因为据说书中的内容有些被贴在墙上,有些写在经卷背面,颇为随意。我们再看那简短的序,也是世上少有:徒然索味,闲坐砚前,心中感悟颇多,随笔写来,有些事情想起来觉得既怪又狂。即使是怪诞、狂妄的故事,兼好法师也无所顾忌,照样诉诸笔端,不置一语,呈现原汁原味的一则则故事。多么有趣的一位法师,他不板着面孔说教。他只是复述世上的怪诞与狂妄,留一些消遣与世人。

  同样是随笔,《菜根谭》、《小窗幽记》之类精辟倒是精辟,深刻也足够深刻,只是说教意味稍嫌浓厚。文章长短也多是整齐划一,缺少变化,容易引发审美疲劳。兼好法师的《徒然草》却别具一格,文字多少都有,长短兼具,有故事,有情节,有人物,灵活生动,读来颇为有趣,同时翻看书中根据文字绘制的浮世绘插图,绝对是一种享受。犹如牛奶加面包,天人合一。书中更颇多警语,令人读后难忘。

  这本书中的第十三段正好说到:独坐灯下,与书中古人为伴,是一件格外慰藉心灵的事。我们倒不必独坐灯下,择一静处,甚至身居闹市也无妨,手捧一册《独然草》,与书中古人为伴,足矣!

  最让人喜欢的也许是这一句:人生是不待风吹而自落的花。多美的文字!人生的遗憾,人生的残缺,都蕴于这一句短短的文字中。花开虽美,却难长久。所以我们常常感动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的文字,人生原本是充满遗憾的啊!不待风吹,而芳华自落,委然于地。美好的总不长久,只有留驻心间,才值得珍视。日本人对于樱花的迷恋和痴爱,大约也是这种情怀吧!

  “世上的事,最令人回味的,是始和终这两端。”这句妙极!我们常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原来古人早就参透了人生的真味。万丈红尘,凡夫俗子难免迷失于红尘之中,忘却初心,看不到来路和去路。最初的誓言不管多雄壮,然而当下你心中是否还存留那一份雄心呢?自问常常令人汗颜。

  “保留某种不完善会使事物显得有趣,并使人感觉到还有一点发展的空间。”不要事事追求完美,因为人生本身就是残缺的。凡事要做到尽善尽美,不但心累,还容易产生自我怀疑,是不是能力不够?徒生烦恼。断臂维纳斯的美,正是因为残缺。人生不可能做到事事完美,做事留点余地,尽力而为,却不追求水中月、镜中花,完美无法捕捉。凡事尽心顺意就好。

  《徒然草》可以说是一部校正我们人生方向的书。在轻松快意中阅读,在恍然中醒悟,在时光的流逝中谛听生命,领会意味,校正方向。生活看似平凡,却到处充满了哲理。生活不是缺少美,缺少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同样,人生旅途不是缺少美好的风景,缺少的是一颗感悟的心灵。

  碧月清风

  2018.08.18

  《徒然草》读后感(四):一朝芳草碧连天

作者: (日)吉田兼好 | 著 / (日)西川祐信 | 绘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原作名: つれづれぐさ译者: 尤冬梅 出版年: 2018-6

  文/栗一白

  当《天空之城》的音乐响起,当《枕草子》的芳香还在,加之《徒然草》的温润,觉得生活之美,沁人心脾了。日本的音乐和文学在某一刻相遇时,会让你有如水的包围,漂浮而舒展。

  吉田兼好在《徒然草》里漫然书之,读者随手看之,随翻随停,随接随续,并不觉缺失,也无时空隔离之感,随时停留某处,便宛若与亲朋好友对谈, 600年前和今天并无二致,极为轻松愉悦。

  这本在旅途中所写的随笔集锦,大抵用和歌辞句,记掌故仪式,正世俗之谬误,慨叹生死无常,朴实亲切,趣味盎然,好象与自己博弈,对立而统一。所以从某方面来说,《徒然草》堪称日本的《道德经》。他说:“独坐灯下,与书中古人为伴,是一件格外慰藉心灵的事。”而我面对这些文字时,又何尝不是这种感觉呢?

  吉田兼好是日本镰仓时代末期至南北朝时代的歌人、随笔家。精通儒、佛、道学与老庄思想,文学造诣深厚,书中孔孟之说时而可见,更深谙《尚书》、《三国志》,一些中国典故也是随手拈来,如“凌云白头”。甚至于,大唐文化对他影响也颇深,可以说是如影随形。

  关于四季变幻、风云流转、山川自然、草木花虫、家畜走兽、身边琐物,以及男女之情、赏心悦目之事、个人好恶之性、日常生活中的所闻所感、世间动人的风情在他笔下流转。那些风物,在风中摇摆,裹挟着香气,不浓烈,不疏淡,若隠若现。明月、清风、花朵浸润人心,这大概是舒服二字的体现吧。

  内有情致的小趣味,饱满的石榴籽一般,晶莹透亮,除言之一些黄菊、牵牛、紫苑、桔梗等众多美丽的植物外, 对樱、梅、柳、松、桂和橘树皆有描述。人间草木,空气与光线,青苔与流水,月光与琴声,流泉与飞瀑,犹如文字的清溪,顺流而下时,会忍不住望向湛蓝的天空。云卷云舒,是非曲直都不在意,如碎玉,盘根错节。 “庭院池边散落着红叶,白霜尽染的早晨,流水之上白雾缭绕,风景煞是好看。”这与清少纳言《枕草子》里面的四时描写有相映之趣,画面之鲜活,跃然纸上。

  有指尖微凉、轻轻抽离之感。稀疏而清凉的星子,以及,胸口的寒月光。薄薄的夜色,时而让人清醒,时而让人神迷。“只有盛开的樱花和月光如洗的景色是值得欣赏的吗?阴雨天气中思慕月亮,垂帘自闭不知春去何处,都是别有一番情趣的事情。” 这也是唯美的通幽之处了,在流火的七月读之,权当消夏饮品自带清凉。

  有暗香幽幽、孤独清冷之觉。让寂静发散,让云朵低垂,让心如井。仿佛置身于阴天的河流,云层低得可做衣,道是无常,意会而不可言传:“人心是不待风吹而自落的花。昔日的恋人,虽然还记得在一起时的温柔时光,但人已离我而去,形同路人。这种生离的痛,比死别还要更让人感到悲伤。”在蓝色的梦境中,“遍观有生,唯人最长生。蜉蝣及夕而死,夏蝉不知春秋。倘若悠游度日,则一岁的光阴也就很是长闲了。如不知餍足,那么虽过千年也不过一夜的梦罢了。”

  有可甜可盐、内心回响的禅意。美学与哲学融为一体,在你的灵魂里注入心水:“我不明白为什么有的人会感到无聊和苦闷。不被外界纷扰,一人独处,才是最好。一旦随世逐流,心就难免会被外界所迷惑。比如和人聊天时,总想着附和对方看法,就做不到言为心声了。”读于此,不仅会心莞尔。

  诸如这些,不胜枚举。2018全新译本特别收录于1740年出版的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馆藏精品、日本著名浮世绘画师西川祐信全本《徒然草》原画,50余幅精美浮世绘插画穿插其中,领略日文原版古书之美。让人惊异的是,画风颇有敦煌飞天壁画及大唐遗风,且插画文字完全就是汉字草书的感觉。

  《徒然草》与清少纳言的《枕草子》并称日本随笔文学的双璧,二者的写法大致相同,均是日记式章段的文字,长短不一。《枕草子》323节,《徒然草》243节,连后面的注释的排版也都大致相同,说是《徒然草》仿写《枕草子》也不为过。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有喜哲思理知者,有喜语言文美者。然,单就文字的美感来说,我更偏好清少纳言的《枕草子》(林文月译本),自然蕴含禅意,格调清新,简劲清朗,语美之极。我想,这更得益于译者林文月的语感吧。随手摘取一例,便是经典,也以此结尾,余韵品之:

春,曙为最。逐渐转白的山顶,开始稍露光明,泛紫的细云轻飘其上。夏则夜。有月的时候自不待言,无月的黯夜,也有群萤交飞。若是下场雨甚么的,那就更有情味了。秋则黄昏。夕日照耀,近映山际,乌鸦反巢,三只、四只、两只地飞过,平添感伤。又有时见雁影小小,列队飞过远空,尤饶风情。而况,日入以后,尚有风声虫鸣。冬则晨朝。降雪时不消说,有时霜色皑皑,即使无雪亦无霜,寒气凛冽,连忙生一盆火,搬运炭火跑过走廊,也挺合时宜;只可惜响午时分,火盆里头炭木渐蒙白灰,便无甚可赏了。”

  2018年7月16日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徒然草》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