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绿公司年会于9月28日-29日在海口举行。中国企业家俱乐部(CEC)主席、马云公益基金会创始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倡导者、阿里巴巴合伙人马云出席“数字时代的商业成长”论坛并演讲。以下为马云演讲全文: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CEC的企业家朋友们,下午好!
很高兴在海口能够看到大家。
经过疫情,我们都知道,其实见面显得是非常珍贵的事情。
这是绿公司年会第一次在海南召开,也是CEC那么多企业家第一次集体来到海南。我们这次来到海南,没有别的想法,就是想为自贸区、为自贸港来做支持,因为这时候的中国更需要开放,更需要与世界接轨!
2020年非常特殊,2020年一定是一段历史的分水岭;海南成为自贸港,也必定会是一个历史性的选择;我们希望CEC这次的海南会议,也能成为一个跨越时代的会议,在疫情之后,新的全球化开始之后,在整个数字时代到来的时候,我们CEC的企业家能够在这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创造独特的价值。
我昨天还在武汉,也和我们CEC的三十几位理事一起,到武汉去了一趟。几个月以前在电视里看到武汉,确实非常之难。这次到武汉,真的感受到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有英雄的气质。疫情是结束了,我们该考虑如何让经济重生,我们经济重生不是为了回到昨天、回到以前,而是在更高的水平上面,从疫情中间看到未来,看到趋势,把握机会。
这次从武汉来到海南,这里面感觉到巧合,但我也觉得里面有必然的东西。两年以前,习主席宣布了建设海南自贸港,全面开放的战略。两年过去了,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我依然相信,我们必须要坚持开放,必须要坚持全球化,特别是疫情之后,我相信全世界所有的门都是要靠自己去打开的,没有人的门是天然就是开着的。
这时候坚持全球化比任何时候都重要、都有意义。现在海南就站在一个新的历史的起点上。自贸港建设,不是简单的海南发展的机遇,更不仅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机遇,而是要担当起为世界探索新的全球化的历史责任。
我自己觉得,国际化和全球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国际化更偏向于中国人跟外国人做生意,是双边为主,而全球化是世界各国的大事情,世界国与国之间,是一个全局的问题。
今天很多人认为全球化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认为全球化应该是“寿终正寝”。而我并不这么认为:
第一,我认为今天是真正全球化开始的时候。
今天是昨天的、原来的、传统的、工业时代的全球化正在终结。新的、真正的数字时代的全球化才刚刚打开。
以前,全球化是发达国家和大企业主导;未来,全球化应该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走向世界;以前贸易是全球化的主力,未来科技将是全球化的主力;以前是人在流动、货在流动;未来是数据在流动、服务在流动;以前是传统企业的全球化,未来是用好互联网技术的企业的全球化;未来,任何一个人,只要有一部手机就可以做全球做生意,未来所有的中小企业都必须是跨国公司,过去三十年是6000家大企业决定了全球化,未来应该是6000万家小企业决定了全球化,地域的扩张就是业务的扩张,我认为这是世界给予我们巨大的机会。
这一轮全球化,我觉得尤其在海南的自贸港,我自己是这么理解的,以前WTO是别的国家制定了游戏规则,让我们参与,而这次海南自贸港是中国人制定游戏规则,邀请全世界来参与。
新一轮的全球化,中国将会从“卖卖卖”变成“买买买”。其实有时候,我大概在五、六年以前,对中国的全球化、全世界的全球化、中国的国际化有过担忧,我预判未来二十年是中国在全球中最难的二十年。
过去几年我们看到世界上有一个国家讲“你听不听我话”,有一个国家讲“你打不打”,还有一个国家讲“你卖不卖”。如果我们都是这种理念和思想,全球化一定会走向终结。
海南自由贸易港有自己的历史使命,海南未来留在历史当中将会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就是我们必须中国人,假设我们对贸易游戏规则不满意,今天给了我们一次机会,我们是否有这种胸怀、有这种格局、有这种担当,为世界未来数字的全球化,更多企业、更多国家、更多发展中国家全球化,我们来制定一个更加公平、可持续、绿色的贸易规则。
其实不用害怕,大家觉得从“卖卖卖”变成“买买买”,其实中国每一次大门打开,都是中国进步的象征,也是每一次大门打开,中国都进步了。
我们不断的要走出去,我记得我们以前的人走出去是找差距,我们觉得人家这个做得好、那个做得好。今天我们很多中国企业走出去,或者很多中国人走出去,我们在找感觉。我们觉得他们的政府,他们的市政府、省政府不如我们的县政府,他们的马路不如我们宽。当我们在找感觉的时候,其实我们正在退步。
上一次全球化,是美国3亿人消费驱动的;中国这次的全球化是14亿人的内需,会驱动下一轮真正的全球化,而来带动世界经济。我们应该对美国带动的过去的全球化表示感谢、表示感恩,但是我们今天需要的是更大的担当。
进口不是终点,进口最终是要倒逼国内中国产业提升、消费升级,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于企业家来说,未来的机会在于中国那些百万人口的小城镇。我不知道大家知道中国有多少城市过100万人口,我在2014年初步做了一个统计,美国大概在不到12个城市过100万人口,中国有167个城市过100万人口,而100万人口的基础建设、100万人口所诞生的巨大产业,我们远远没有发展好。
这些近百万城市的人口,也许我们将来会有三百个,这些地方会迸发出巨大的消费潜力,内需绝对不是有钱人的拉动,内需应该是满足每一个普通百姓的需求,有人讲中国的内需其实并不大,我认为穷人的内需,没钱人的内需拉动,对于没钱的人,普通人带动巨大的价值,才是真正可以持续发展的内需价值。
第三,新的全球化是一种服务世界的能力。
全球化的核心是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就是创造价值,创造就业,去做当地做不到的事情。如果说过去中国走出去,必须是要人出去、机器出去、资金出去;今天的中国走出去需要信息出去、服务出去、价值出去。
全球化是一种服务世界的能力,不是在赚世界钱的能力。中国企业应当坚定的走向全球,而不是去征服全球,很多人爬山,把自己认为征服自然,自然不是去征服的,自然是去臣服的。对于世界真正的价值,不是远征,而是去创造价值。我们走出去要赢回来的不仅仅是利润,更应该赢回来的是尊重;我们要展示的不是一个强大的国家,而是一个善良、美好的国家,我们不想去转移过剩的产能,而是要到当地去创造价值,去当地创造新的、不同的价值,尊重当地的文化、尊重当地的价值观、尊重当地的宗教和信仰、尊重每个国家不同的机制和体制。我们要相信这个世界因为不同而美好,都像你一样,也不行,都像别人一样,也不行。
2020年应该说是一个转折之年,我跟很多企业家探讨,发现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些焦虑,谁都有焦虑。任何时代、任何企业、任何人都有焦虑,只是有的人敏感一些,有的人不敏感。
我对未来的判断:远期一定好,近期很困难,中期更困难。飞机正在穿过云层的颠簸期,所以大家要把握好方向盘,系好安全带,但是最重要的是要有未来观,当你从未来看今天的时候,今天的困难不是啥困难,当你只看着今天,跟昨天比较的时候,你的沮丧会越来越大。
所以我们要有面向未来,用未来的方法来解决今天的问题,而不要用昨天的方法来解决今天的问题。很多人非常乐观,很多人又非常悲观,我认为过度乐观、过度悲观都是因为没有看清楚未来。
昨天的看法和行动决定了你企业的今天,而今天的看法和思考又决定了你企业的明天。未来不是指两年以后你会什么样,未来是指二十年以后、三十年以后,你的企业会变成怎么样,在座每个企业,你们今天的规模、你们今天的成就,我们今天所取得的一切不是今天做的,都是二十年以前,我们相信中国会有今天。
我相信当你从今天去判断二十年以后,这个世界会变成怎么样,社会会变成怎么样,去为未来的人解决,相信年轻人,你一定会有前途。
在今天所有巨大的不确定当中,我认为数字化是确定的,数字化一定会全面改造所有的行业。不是每个企业都要转型,但是每个企业都必须升级,完成数字化升级。现在你不要担心跟你竞争了二十年、十年的隔壁,你要担心的是那些你完全不认识的、没见到过的那些小李,这批人从来就没有出现过,他们没有包袱,他们采用新的技术,敢于创新,敢于用互联网。
而这些年轻人就是中国的希望,而在座每个大部分的企业家,你们碰上最大的压力就是他们有可能打败你们。最后打败各位的不是互联网企业,而是用好互联网技术的企业。
我希望所有的企业今天一定要思考,要利用数据化来进行升级自己的管理、升级自己的组织、升级自己的产品。
未来十年是传统企业数字化的最后十年,我这几天不断在讲这点,其实我在二十年前,几乎我去过很多的省份,我不断在讲互联网对于零售行业的冲击、对制造行业的冲击,大家并没有当回事情,直到淘宝、天猫、阿里巴巴、百度这些企业、腾讯这些企业起来以后,大家突然觉得狼来了,其实狼一直都在。
如果今天不准备变革,十年后我相信你一定是数字脱贫的对象。直到今天很遗憾,还有很多企业家依然在讲数字革命是一场危言耸听,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只是简单的工具。我想告诉大家,数字技术将重新定义生产制造,重新定义零售,重新定义技术,重新定义生产资料和一切,甚至很快这个技术将会引发全社会的所有生产关系的变革,政府的变革。
今天早上我跟大使们交流过程中,也提醒各国要高度重视疫情以后,中小企业的生存。中小企业的生存不解决,加上数字经济不起来,整个世界很有可能由一场技术革命演变成为一场社会革命。
其实未来距离技术越远的行业,越是没有被技术改造的行业,机会越大。很多企业其实只要投入更多技术,在人才,在理念上多一点点,所获得的收益和价值是非常确定的。今天你纯粹做一家互联网公司,你未必有回报。但是你今天把自己传统企业变成数字化,你的回报是肯定的。
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关键在于观念、关键在于理念,责任一定在一把手身上,责任不在技术部门,一把手不改变的企业一定不是一家有远见,有担当的企业。
疫情总会结束,但是新冠这种疾病我认为它会伴随人类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现在这个病毒恐怕会比我们谁都活得长,我们要学会适应,我们的防疫也要学会从常规防疫,变成常态防疫,也许以后绝大部分的医院都有一个新冠科,长期共存这是基本出现的情况。
2020年注定是改变历史的一年,在武汉的时候,我们CEC的企业家们给自己提了这样的要求,我也看到群里面很多企业家写了这样的话:企业家不等于有钱人,有钱人更不一定是企业家,企业家是国家、民族的优质资产,国难当头,企业家们无须命令,自觉自愿,挺身而出。疫情是突发的灾难,我们必须主动担当;疫情结束以后的经济恢复,企业家更是责无旁贷。
所有的企业,在座的企业家们,如果你的企业在十年、二十年内没有经历过三次、五次的灾难,你这个企业永远是经不起打击的,任何企业都有过或多或少的打击。越是在世界剧变的时候,越是在历史的转折点上,企业家越要担当,我们做这些事情,不是为了赢得掌声,不是为了赢得肯定,不是为了赢得一些政策的支持,而是我们内心相信,我们喜欢、我们认定。用未来的眼光,用战略的眼光,与世界去沟通,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让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好。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