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0-10-04 16:4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读后感锦集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是一本由李泽厚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3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精选点评:

  ●讀的1985年版。李澤厚的論述也是八十年代學者的氣息,德國哲學術語氾濫其中是顯而易見的特點。化西之路,今天的學者已經能做得更漂亮——有時候是在姿態上。所謂“中西會通”,總是有點無可奈何。

  ●严格来说这是个论文集,但他把编成了一个脉络体系,而且他文笔确实很好,足以见得他真的读了不少书,各个时代都能领悟出来点自己的东西,只是他意识形态方面还是重了一些,不过把酒以后也去了美国,说明还是有是非的。禅宗一节写的最好。

  ●是要不断再读的

  ●这是有史以来读得最困难的书之一了,主要原因在于我对西方研究方法学习不够深入。李泽厚在书中非常擅于运用二律背反和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进行问题的分析和研究。这本书擅于从发生点上来讨论问题,对古典哲学的讨论也始终贯以友浅入深,并探其根本。如”仁“、”礼“之发;如”中庸“之发,如孟、荀的本质区别等。书中,泽厚通过归纳法,而得出了孔学的实质是“礼”,但“仁”是方法并最终成为核心。而墨子思想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而成为“交相利”和“兼相爱”的“大同”之源。书中还把孙子和老子、韩非子并未一章,观点新颖,并且十分有见解和条理。在荀子上,突破不多,但引用了《易》中的“天”字说法,来总结荀子的建树(所以易中天的名字是这么来的么?)。董仲舒则和《黄帝内经》关联,以阴阳为导。庄子和禅学关联没什么新意。理学上阐述为主。

  ●受益匪浅,眼界大开,中学所传授之课何其浅显,由此方才稍望及学术之伟殿。

  ● 用我们都熟悉的语境来解读古代哲学思想,看得进去。

  ●与其说孔子的“仁学”,不如说是李泽厚的仁学

  ●这么好的书我读了一学期还没读完,怎么能不给五星。从孔子孟子荀易到秦汉宇宙论,旁及中医。太精彩了吧,条分缕析又四通八达,中西互证。都想转投中国文论了(今天这么浮夸是咖啡喝多了)。我爱厚厚!

  ●孔分八家

  ●李泽厚的东西回味起来总是让人感动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读后感(一):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那个年代能够静下心来读书做学问,本身就值得尊敬。而李泽厚在书中表现出的对先哲的尊敬更是令人感动,对孔子学说的解释有令人耳目一新,豁然开朗的感觉。天不生仲尼,万世如长夜。古之人或不予欺。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读后感(二):逻辑的游戏不会凭空产生,它的真实基础是历史。

  2019.11.17开始读,用了近两个月读完《中国古代思想史论》。这是自《美的历程》以来看的第二本宁乡老乡李泽厚先生的著作。两本书都是从宏观层面论述思想发展历程,格局大气,篇幅短小,文笔流畅,意味深长。读起来比较吃力,但我还是有一种浅显的感觉,湖南人毛泽东和李泽厚,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李泽厚则使中国古代思想、中国美学现代化或者说是大众化了。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读后感(三):倒数第二章“试谈中国的智慧”四点备忘

  一,血缘根基

  二,实用理性

  三,乐(le)感文化

  四,天人合一

  对第二和第三点最有感触。

  一,血缘根基

  二,实用理性

  三,乐(le)感文化

  四,天人合一

  对第二和第三点最有感触。一,血缘根基

  二,实用理性

  三,乐(le)感文化

  四,天人合一

  对第二和第三点最有感触。

  一,血缘根基

  二,实用理性

  三,乐(le)感文化

  四,天人合一

  对第二和第三点最有感触。

  一,血缘根基

  二,实用理性

  三,乐(le)感文化

  四,天人合一

  对第二和第三点最有感触。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读后感(四):存误一处

  18页

  引论语句:“伤人乎?不问焉”

  下注为《论语·乡党10·17》

  疑为: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论语·乡党10·12》《论语译注》金良年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读后感(五):他年气定神闲日,必是读书写作时

  历经一月,断断续续读完了。

  李泽厚先生在文史领域涉猎极广,笔下行云流水,文采飞扬,尽显学人本色。

  对数千年思想史脉络的整体把握,绝非易事,李先生却做到了,但他的目的又不是写作一本中国思想史,而是对每个时期的一些重要的思潮、学派、演变勾勒其形态,引发人思考。书中虽未作详尽的考证,但“乐感文化”、“实用理性”、“中国的哲学史美学”等提法均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作为一个中国人,如若未能对从古至今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做一番审察,立即钻入西方近代资本主义启蒙的框框里,就容易变得愤激、甚至偏激。李的著作可以起到一个索引的作用,如欲深入,循此路径,必有所得。

  此外,听闻李先生日常生活由读书与写作两部分构成,甚为钦佩,以至于自惭形秽,时感不安。

  他年气定神闲日,必是读书写作时。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