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是一本由曾国藩著作,线装书局出版的313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008-1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只可畏天知命不可怨天尤人。
●南怀瑾老师说曾国藩有十三门学问,只有一门传下来,都在他的家书里。手头有一本台湾版的。这书要反复研读,甚至有必要对其中关于修身,读书,写字,药理,养生,处世等等做分类整理。单单看还不够,还得一点一点实践。
●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但此非普世之理。曾这个人很“坤”,而本非其类之人,强行套用学习,反成困象。更遑论如今尚乾之世,以乾心修坤道,大误矣。以上为读此书兼观曾国藩贴吧之感。
●很温暖,对弟弟们的谆谆善诱,对长辈的切切思念;很有思想,对军事政要的分析,对为人处世的见解。有些地方稍显无聊,因为家书中肯定会有些许琐碎事,不过不影响是本好书。 _念念有恒
●心理探視
●家书抵万金啊~从家中琐事到世界变革,有囊括在其中了。从27岁进入仕途,但后来担任两江总督。天津教案的后悔莫及。短短62年,极尽世界沉浮。大写的服。
曾国藩果真名不虚传!一生修心忍性,刚正弘毅,几近于圣人!一封封家书,多少做人做事,治家治国的道理都在其中,一代伟人的成长,锤炼过程也都在其中。读的时候很是遗憾怎么没有在十年以前读到,但也知道,可能十年前读不一定有今天的体悟。这或许就是人生吧,待到明白了,参透了,也到头了。所以夫子才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吧。
真正的传世之作,值得放在手头,反复读,修心修炼,不断激励自己,提醒自己!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二):有恒 & 耐烦
有恒:要说曾国藩的过人之处,“有恒”乃是其最突出的一点。他在家书中说只要有恒,虽中等之资,亦当有所成就,他的一生就为这句名言提供了一个极具说服力的例子。
耐烦:有的人处理一件烦事还可以,处理两件烦事也还凑合,但三件或三件以上的烦事就耐不住了,做出一些不符合理性的事情来,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好的后果。因此,曾国藩认为,耐烦,第一件事就是训练自己处事不急不躁,无怨,清醒。头脑清醒才能保持安静,保持安静才能稳住部下,稳住部下才能做出决断。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三):如海边拾贝
读《曾国藩家书》有二得。一得,为其从字里行间透出的严谨、认真、踏实的人生态度所感;二得,恰如海边拾贝,有用、有识之句段可不断拾到。拾完海贝,到家捡捡,大致可分成四类:一、修身养身;二、治家;三、用兵;四、为官。
一、修身养身。修身以读书为基。曾国藩晚年身心交瘁,不读书心不能平静。其把读书与科考分开,认为科考之事,不可毕全身之力为之,更重要的是修身之读书。在生活中,修身以省、耐、恒、专、勤、敬、俭、强字为决。 养身则有劳身、早起、泡脚、疏医、平气、健行等。
二、治家。曾国藩一家父辈兄弟即不曾分家,大小人口少说也有几十人。这么大的家庭,如何治家关系家运之兴衰。曾国藩家书中对兄弟子侄读书、写字之关注,可谓用心良苦。其力主勤、俭家风。处顺势不忘劣境,享富贵不忘贫贱。常行早、扫、宝、考、书、蔬、鱼、猪八字。如今三口家,独以孩子“科考”为重,父母则以经营关系网、挣钱权为能。此种风气究竟来自何处?
三、用兵。呆兵、活兵说;用兵凭自力,不依赖援兵;出兵不相约等即使不用兵,对为人处事也有启发。
四、为官。按说曾国藩是官场的幸运儿,然其对官场尚多抱怨。如此自强之人,晚年甚至有早得一闭目箱子以求甘寝之牢骚。其处官场之耐烦、谨慎,通圆以及用人之道均为上品。
翻阅这些拾得的海贝可谨身养性。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四):曾国藩家书有用吗?
以下来自知乎
有用,教你做个好人,但实际意义不大,与曾国藩自己的成功之道完全无关。
现实中的曾国藩完全不是这样:
他杀人不眨眼,对降兵许下活命的承诺,但随后背信杀死对方,丝毫不以为耻;
为了打败太平军,他可以毫不犹豫地与正在攻打大清皇帝的英法侵略者搞亲善合作,同僚骂他毫无羞耻感,他表示无所谓;
战略眼光非常准,实行战略非常狠,行动果断,不顾天下物议,看准水军的重要性,不惜代价砸水军;看准安庆的重要性,就瞄准安庆猛打,甚至不管老友胡林翼的安全。
战争成功后,看到士兵都发了财,就知道军心不可用,乃退下来乖乖当忠臣,相当知进退。
曾国藩成功靠的本领是什么?是狠,胆,眼光,无耻,实事求是。
但是曾国藩为啥教儿子那些迂腐不堪的东西?
很简单,曾国藩家族已经富贵以极了,他儿子需要的是保全性命、享受富贵的乖顺,而不是枭雄的才能,所以才会教儿子们这些道德文章。
苏轼有句话说得很好,但愿我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就是这个道理。
+++++++++
隋代杨智积备受皇帝打压,所以他深恐惹祸、子孙受难。杨有五个儿子,他只教他们读《论语》《孝经》这些用来洗脑的经书,不容许其读帝王史、方志和兵法,且只让他们进学堂当上课,不容许他们交往豪杰宾客。
有人问他为何如此作为,他道:“如果孩子读书广泛了,就会增加才识,如果他们多与豪杰交往,就会滋生志向。人一旦才识多了,志向大了,就可能引来杀生的祸患。”后来,杨家上下果然得以保全性命,别人都很佩服他这种见识。
其实曾国藩的处境也是这样,他给儿子看的东西,也只能是这些东西。现代人与曾国藩家书的初衷完全不同,盲目模仿,只会误人不浅。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五):事功本于学问,善以礼运。时举先世耕读之训,教诫其家!
每次读到书的后半段,都会汗流不止。深觉自己的卑微。
包括曾国藩说到,自己要下定决心来戒掉不能“恒”这个问题。每日读书,写字以及作文。
在养生时又说到一点是:饭后行走3000步。让我想起自己也有过这样的想法,但是不了了之。
尤其在25岁左右,这个血气方刚的年纪大了,刚应该深刻体会这本书。
在自身方面,应该做到对自的刚强,既修炼自己。在强于别人时候,应该宽松,谦逊。而我们这个年纪,恰恰是,我要强于你,才行。
何为运,何为命!书中说到最触动的一点就是,月满则亏!重点是,在别人让你亏之前应该自己学会让自己亏损。胸中在“悔”。
书中有很多我们可以跟着一起来进行。仅仅是书评不足以来表达。
最后,希望你也可以来看看这本书!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