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历史决定论的贫困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0-09-16 16:0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历史决定论的贫困读后感锦集

  《历史决定论的贫困》是一本由[英] 卡尔·波普尔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14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历史决定论的贫困》精选点评:

  ●一直都觉得历史决定论不靠谱,看完深深的赞同

  ●我很同意作者的观点,历史的规律不能是完全是正确的; 历史的很多时候都是错误的,和随机的,表面的东西,暗藏着一些最基本的东西;动物性的和社会的东西,都是其中人参与的东西。马列真的只是古典物理学

  ●比另一个译本好多了,读来很顺畅。此书思想主要方法论(虽其论证逻辑有点经不住推敲)来自《科学发现的逻辑》,具体例证则形成了《开放社会》那本书。btw:大家不要批评序言了,这本书和《开放社会》(该书序言一个德性)曾一直无法通过SHEN查出版,不是找马院教授扣个批判帽子,此书中译本可能久久不会面市。

  ●啊喂 我一数学系的 涉猎面真广啊

  ●中文版序之无耻,叹为观止。

  ●五颗星给波普尔,零分给脑残序言。这位老师真是不知道怎么评上北大教授职称的,完全是井底之蛙,你这么牛你咋不上天呢

  ●稻草人

  ●从整体主义,渐进方法、社会发展规律;社会生活特征:新颖性、复杂性、有机性;1.实验条件的不可控性;2. 社会发展规律、趋势的有效性;3. 因果关系的存在与否

  ●很失望,看到一半甚至产生了“这帮翻译在通过玩弄语言把本来就复杂的逻辑论证直接搞到面目全非”的感觉。当然本书的推荐语、中文序在这么多年来都是难得一见的撕破脸皮——尽管如此,以我现在的知识基础,纯规范分析的东西我也只认同罗素、韦伯和孟德斯鸠了。

  ●太精彩了。

  《历史决定论的贫困》读后感(一):写点东西~让自己记得~期盼大家来批评指正

  这本书看着还是很累的

  断断续续看了近一个月

  说点自个认为波普尔是如何批判历史决定论的吧,期盼高人指点

  1、用自然科学做对比,但是认为将来未知的环境变化是人类无法控制的,所以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推断历史是不靠谱的。

  2、认为历史发展是有趋势的,但是趋势不是规律,绝对不可以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做出定律般的解释。

  3、理性判断问题,这个以前貌似自己也考虑过,历史决定论觉得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理性判断的结果,但肯定不是!于是无法做出定律般的推断。

  4、整体主义的控制思想肯定是不靠谱的,这个我之前读过致命的自负,算是非常深入的探讨。

  5、历史决定论的分析阶层分析方法,只是各种分析方法中的一种而已,就如物理的世界观、化学的世界观一般。都是正确的,但是都不全面。

  6、人性无法科学的控制,自私才是社会发展的本源。

  开读金观涛的兴盛与危机,貌似他是用的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问题的,也不知道是不是的!

  《历史决定论的贫困》读后感(二):历史决定论的贫困

  波普尔足够清晰了,开头的序真的是。。。何必呢。 波普尔意图打通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鸿沟,基于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将历史决定论分为亲自然主义和反自然主义。 反自然主义的历史决定论强调规律的阶段性 能动主义 反对实验方法 历史的螺旋上升 固守客观性的历史主义倾向 坚持整体主义 用直觉悟性考察社会 定性分析 坚持本质主义 归纳法。 自然主义的历史决定论 坚持大规模的社会预测 依据历史编年史 社会动力学 历史规律有阶段性 。技术性预言无效,主张整体性的历史预言。社会方案只有在符合历史规律的时候才能有效,因此要解释历史规律,在此基础上主张能动主义。社会变化带有巨大的必然性。道德上的未来主义。 对反自然主义的批判。通过渐进的修补和批判性分析是取得实际成果的主要办法。历史决定论的规划是整体主义的,但是执行只能是渐进的,社会整体不能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整体主义只能导致极权主义。应该将理论与实验结合,对理论进行证伪性批判。反对归纳法,在观察与实验中对普遍性规律进行修补。

  对自然主义的批判。所有规律都是假说,历史假说只能单称命题,不存在普遍性的规律,历史决定论存在对自然科学的误用。但趋势是存在的,但趋势不能作为预言的根据,趋势和规律都具有依赖性,并不是绝对的。自然与社会科学都可以使用演绎 证伪和假说。社会科学并不依赖于心理学的直觉感悟。历史学关注的是特定的事件,理论暗含在语言中,历史解释是多样的,历史的客观性并不可能。进步并不完全是社会建构,人是一个非理性因素,因此整体主义导致进步的结束。历史决定论具有前科学和神学性质。

  反自然主义的历史决定论问题在于对自然科学方法的拒斥,而自然主义的问题在于对自然科学概念的误用。

  《历史决定论的贫困》读后感(三):中文版序的贫困

  才刚看了序和译者序。写中文版序的人叫易杰雄,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这位马列主义老先生2009年写的序,给了读者一个穿越回到40年前的机会。

  为什么要读波普尔?马列老先生说了,因为波普尔是错的,“了解为评判”。那么,错误的东西多了去了,1+1=3还错了呢,怎么不研究、评判一把呢?马列老先生又说了,因为波普尔影响大。

  既然波普尔错了,为什么影响还那么大?马列老先生说了,因为众人对波普尔及波普尔批评的马克思都理解错了。那么,一众著名哲学家、科学家都理解错了,就这位马列主义老先生理解对了,马列主义老先生这么牛,怎么没写几本著作影响全世界呢?

  波普尔到底哪儿错了呢?马列老先生说了,错在批评马克思主义。这意思是,马克思主义是绝对真理,谁批评谁就是错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正确,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同义词。

  为什么民众和名人都认可波普尔对马克思主义的批评、不认可马克思主义?马列老先生说了,因为众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没有遵从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使得“不明真相的群众”厌恶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对的,各地的实践错了。既然在该理论的指导下,几乎所有时候、所有地方的实践都错了,至少说明这个理论没有可操作性,就是一空想,怎么能说明理论是对的呢?

  马列老先生还说了,因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很高深,难以理解。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历史哲学,如果艰深到让所有人,包括哲学家、历史学家都不能理解,这种没人能理解的历史哲学有什么存在的意义?

  不过马列老先生还是很诚实的,说早听说波普尔很有名,但是一直没有系统地了解过。当然,为马列主义唱赞歌还来不及,哪有空了解批评马克思的波普尔呢?没有系统地了解,就知道波普尔一定是错的,这才叫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

  《历史决定论的贫困》读后感(四):实为零散笔记的书评

  第三章

  波普尔开始批判历史决定论。似乎认为,历史决定论眼中社会生活齐一性的缺乏是因为观察的时空跨度不足所导致的。只要将时空跨度拉长,就能去掉细枝末节型的干扰项,找到一般性规律。然而,问题在于人类社会的存在本身无法和自然(宇宙)存在的时空维度相比拟,相比之下太过微不足道。有限的人类社会史也许不足以支撑这种极宏达跨度上的观测。他进行了类比,认为原子虽然活跃,但无法摆脱物理规律的束缚。此处同时还涉及到整体主义与还原论的内容。本人联想到,所有国政领域的体系理论按照波普尔的观点看,只能是静态的,采取大时空跨度的考察,摒弃中微观层次,否则无法形成、找到真正意义上的一般性规律。

  第四章

  解答了困惑我已久的问题。在读休谟的《人性论》时,发现其进行因果关系论述时,关于原因的定义没有厘清。举例,一条能够承受一磅重的绳子,悬挂了两磅重的物品,发生断裂。那么绳子断裂的原因是1.作为属性的绳子的承重还是2.物品重两磅。休谟似乎对此类问题表示困惑。

  波普尔科普道:前者是具有自然规律性质的全称命题,后者是特定情况的特定命题,为原始条件。谈论因果关系时,这两者应该同时具备。

  进而他指出,社会科学要寻找的所谓规律被以往的社会科学家误解为绝对趋势,即不带有原始条件,一味追求在社会科学中找到类似自然界中可以摆脱原始条件的全称命题式的一般性规律。进而进行预言而非预测。【在上一章中,巧妙地铺垫了对预言预测两词的区分。预言的对象为不可抗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必然发生的事务。预测则允许能动性。在第一章中认为这种行为本身可能引发社会现象(俄狄浦斯效应,自我实现的预言——此处预言为约定俗成的用法)。】

  第四章

  历史学的研究应当是包含对普遍规律的追求(全称命题),同时找到触发结果的特定事件(单称命题)。进而才能形成完整的因果机制。

  历史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给出的假说是无法被检验的。因而,即使有再多了的例子来证明它的正确性,也是无效的。因此,只能形成解释而无法形成理论。

  《历史决定论的贫困》读后感(五):想象力的贫困

  “历史决定论”是探讨社会科学的一种方法,它假定历史预测是社会科学的主要目的,并且假定可以通过发现隐藏在历史演变下面的“节律”或“模式”,“规律”或“倾向”来达到这个目的。

  “泛自然主义”赞成把物理学的方法应用于社会科学,“反自然主义”反对把物理学的方法应用于社会科学。两种方法都是错误的,错误在于对物理学方法的一些十分常见的误解,错误起源于对物理学理论的逻辑形式、检验这些理论的方法、以及观察和实验的逻辑功能的错误解释。

  历史决定论者在被称为历史的那些事件连续中所看到的“方向”或“倾向”并不是“规律”,而只是趋势。规律不依赖原始条件,但趋势是有条件的,在某一条件下它接近规律,一旦条件改变趋势就会消失。历史决定论的贫困是想象力的贫困,不能想象变化所依赖的条件也会发生变化。

  波普尔提出对历史决定论反驳的五个论题: (1)人类历史的进程受人类知识增长的强烈影响。 (2)我们不可能用合理的或科学的方法来预测我们的科学知识的增长。 (3)所以,我们不能预测人类历史的未来进程。 (4)这就是说,我们必须摈弃理论历史学的可能性,即摈弃与理论物理学相当的历史社会科学的可能性。没有一种科学的历史发展理论能作为预测历史的根据。 (5)所以历史决定论方法的基本目的是错误的;历史决定论不能成立。

  科学知识的增长,也就是对趋势因果愈发准确的掌握。未来严格不可预测,原因包括: (1)社会整体由个人组成,社会趋势由个人行为加总而成。由于个人的思想和行为由个人主观决定,因此社会趋势发生的条件千变万化,无从用科学方法掌握。 (2)由于无法对社会趋势的各种条件人工隔离,因此不可能在条件重复的情况下进行大规模社会实验对条件进行分析。 (3)无法对连续历史进程的结果进行精确的分离和观测。 (4)预测本身会影响被预测事件的结果。

  因此知识的增长以及历史的进程,从条件到结果都无法用科学方法进行观测、预测和检验。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尽量完善地解释趋势,尽可能精确地判明趋势持续所需要的条件。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历史决定论的贫困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