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野孩子乐队:真正的民谣是流传而不是流行
日期:2020-09-15 19:45:22 作者:白熊 来源:RollingStone大水花 阅读:

野孩子乐队:真正的民谣是流传而不是流行

  音乐Music#摇滚明星Rock Star

  By

  说实话,谁也没想到野孩子会去参加今年的#乐夏,但大家到野孩子出现乐队名单上时,里又是雀跃的,他们是一支太过朴素的乐队,朴素到离开节目后,他们说我们能唱歌给你们听就好了。

  等到五条人被再次淘汰,大又把关注更放在了乐队的改编赛上,继木马乐队改编的《后来》让人热泪盈眶后,重塑改编的《一生》又让人爱不释手,听上几遍都不过瘾

  木马乐队《后来》摇滚式抒情穿透人心

  #野孩子退好像已经是件很古早的事情了,这边网络上还在争执野孩子退赛的对错,那边乐队已经不声不响开始了今年的全国巡游计划

  我在9月初的成都和野孩子相遇。听他们的现场。5个有着丰富阅历的西北男人也是素简到极致,扎根于泥土缥缈云端歌声里,也听不出一丢丢矫情

  野孩子乐队主唱吉他佺©PH7摄影团队

  演出结束野孩子和观众合照©PH7摄影团队

  演出第二天,他们还登上了官方媒体中国日报》的专栏,这让大家颇感欣慰

  作为一支民间音乐的艺术团体,他们的音乐是具有想象空间的,而这种想象并非是去浩瀚的宇宙神游,而是就在黄河两岸静静地徘徊。

  野孩子登上《中国日报》

  我代表#Roll大水花在成都“地久天长”探访了野孩子乐队。张佺老师和马雪松老师作为代表,和我们聊了聊关于野孩子的故事

  1?

  兰州:野孩子的家

  扎根于泥土的野孩子 ©重返大理国

  去过西北的人一定见过戈壁滩上荒蛮茂盛野草饱经风霜,见过风沙席卷与黄土干裂,也欣赏朝霞满天落日西沉。

  野孩子乐队,就是这西北荒漠里的一株野草。无论风吹雨打生生不息始终带着最原始蓬勃的生命力向上生长

  “我们的音乐就是源于这里,我们的歌词描写了黄河、童年故乡,其实我们没有附加这些词汇更多的意义,我们生活在这里,从小感受到这些,自然而然就唱出来了。”佺哥告诉我。

  野孩子乐队©重返大理国

  和野孩子聊天,唯一的感受就是简单真实,就如同他们的音乐,没有过多华丽辞藻,以平铺直叙的民间音乐表现方式,就这么展现在观众眼前,直击内心

  张佺和马松老师接受Rolling Stone大水采访©点点

  巡演的第一站就在兰州。站在台上,佺哥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亲切,黄河的水不停地流,流过了家乡流过了兰州,流浪的人不停地唱,野孩子终于回家了。

  因为郭龙的时间问题,这次全国巡演他未能参加。巡演前,佺哥带着马雪松、武锐和小旭走了一遍兰州中山桥,铁桥上游人如织,但只有佺哥记得它最初的样子

  中山桥,是张佺兰州记忆的一部分 © 33gr

  “有一年冬天郭龙直接从这个桥上跳下去了,当时喝了点酒,佺哥就打趣问他敢不敢跳下去,没想到郭龙直接就跳下去了,”佺哥笑着说,“郭龙在这方面还是挺勇敢的,也是因为那时候年轻。”

  桥的不远处有个堤坝,佺哥说早年那里只是个缓坡,四周都是泥巴,野孩子就坐在这里喝酒,从这里能看到桥,于是便有了“月亮照在铁桥上”。

  二十几年前可不是这样 © 33gr

  《黄河谣》这首歌是乐队主唱张佺在20多年前创作的,他深切地热爱着黄河孕育出的当地文化。

  “当时我们就快回到兰州了,当一个人非常思念一处地方的时候,就会一直想着它,而当归乡之日越来越临近时,那种思念之情就会喷涌而出。”

  “我小时候生活过的很多地方都有一条或大或小的河,跟河流有关的场景占据了我对童年的大部分记忆。我觉得民间音乐也像是一条河流,穿越时间和空间。”佺哥回忆道。

  野孩子现场© PH7摄影团队

  马雪松最喜欢的一句歌词是:想起路边槐花香,想起我的好姑娘。“北京的夏天也有槐树,我一听这歌词就想到当时的北京了,太朴素了,这是一种多么真挚的情感啊。”

  如今,提到《黄河谣》就会想起野孩子,想起那苍凉萧索却又深沉的大西北。

  2?

  北京:河酒吧是曾经的乌托邦

  2002年的河酒吧 ©安娜

  提到河酒吧,几乎每个人都感慨万千,这里是中国民谣最早的发源地之一,也是早期L的雏形,是一代独立音乐人的摇篮。

  在这里演出的主要为野孩子乐队,万晓利,小河,王娟等民谣音乐人,而左小祖咒,舌头乐队、废墟乐队等也经常在这里演出。

  2002年的河酒吧 ©安娜

  可以说“河酒吧”就是中国当代民谣的“母亲河”。不仅如此,这里也是诗人、乐评人、艺术家和外国友人的汇聚地。

  在新世纪的最初那几年,人们没有过多的压力与欲望,享受音乐、啤酒与爱才是每天生活的主题,一片小小的河酒吧,就像一个小小的乌托邦。

  那时候的野孩子,还只有佺哥和小索,但正因为他俩,让那时候来这里的人都一致有这样一种认同:北京不是我的家,但河酒吧是我的家。

  河酒吧门前的野孩子© 安娜

  这是乌托邦的概念,大家都是河酒吧的主人,张佺和小索也尽到了主人的责任,会给大家“开仓放粮”、放啤酒,白天给大家提供排练空间。

  2002年的河酒吧© 安娜

  这些人按不同的星期天数,不同风格排演出。安娜·伊思(法国籍摄影师)也一直混迹在这里,她带来了好多波西米亚风格的民歌,像东欧电影《桥》、库斯图里卡《黑猫白猫》里面经常会有的一些民歌,比如《游击队之歌》《啊朋友,再见》。

  这些精神独立、从各自地方流浪来的人,在这里短暂地聚集,又在这个互相聚集的过程中,几何式地互相碰撞出大量作品。

  这也是野孩子的音乐,作为“杰作”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他们就像一个活跃的分子对撞出了一个庞大的世界。

  张佺和小索在河酒吧演出©安娜

  直到2003年,小索去世,野孩子解散,河酒吧转让,佺哥离开了北京。关于野孩子乐队,对佺哥来说是他音乐生活最重要的经历。

  生活还会继续,音乐也会继续。有谁会怀抱着昨天的果实在虚无的荣耀里迷失道路,还是捡起那些被掮客们踩在脚下的的种子吧,深埋于心田或者播撒在需要它们的地方,那样才会有再次生长的可能。

  3?

  大理:这里就是生活

  野孩子在大理© 重返大理国

  提到大理,佺哥说这这是一次正确的决定。“没有雾霾没有粉尘,只有蓝天白云和阳光,夏天很舒服,季还能看见天空上挂着的巨幅彩虹。我们就是单纯地喜欢这个地方,这里天时地利人和。”

  小索去世后,佺哥一个人背着冬不拉,从兰州出发去西藏,再从西藏到云南。路上他写了首歌,唱着“北风抽打在身体和心上,远行吧远行”。

  佺哥就这么山高水远地独行着,直到来到大理,他决定就在这里生活,于是之后有了一个家庭,两个可爱的孩子,把那些拧巴的、不愉快的事情都捋顺了。

  小索的离开对张佺影响特别大 ©重返大理国

  2009年的一天,在北京的张玮玮去大理看佺哥,乐队解散了这么多年,再次见到佺哥时,他感觉他们的关系好像不像当初的野孩子那么紧密了。

  后来他走到去二楼的楼梯口,瞬间感觉像被雷劈了一下:从第一个台阶到上面,贴满了野孩子当年演出的照片。

  一下子,野孩子的感情全部被呼唤而来,在乐队中,佺哥一直都不是一个善于表达自己的人,但这么多年,他的心里依然为野孩子留了一片位置。

  张佺在大理© 重返大理国

  2011年,佺哥、郭龙和张玮玮重组了野孩子,13年,马雪松加入,14年武锐加入。(现鼓手是小旭)

  他们在大理安了家,每年除了巡演,其它时间可以录新的唱片,和家人在一起,或者去民间学习一些民歌和乐器,去喜欢的地方旅行、卖唱。关于音乐创作,也是选择比较自然的方式。

  野孩子日常排练©重返大理国

  “其实标签这个东西对于野孩子来说是没意义的事情,很多媒体会把我们描述为殿堂级的音乐团体,隐居在大理,跟世俗不沾边….但我们就是很普通的普通人,有自己的生活,热爱着音乐。”马雪松老师很无奈。

  马雪松老师在休息室接受采访©点点

  “我们绝对不是殿堂里的盆景。我们就是戈壁上自由生长的野草,不需要任何陪衬。”佺哥又强调了下。

  流过了家,流过了兰州与北京,流过的不仅是河,还有那些不可捉摸的时光和难以忘怀的事情,野孩子最终留在了大理,将生活和音乐完整地统一起来。

  4?

  正是因为我们遵守规则,所以我们选择退赛

  野孩子乐队2015工体音乐会

  因为今年疫情的缘故,导致所有乐队的巡演计划都陷入了停滞,等到“乐夏2”即将开播,节目组去邀请野孩子,乐队几个人商量了一下,决定去看一看。

  五个人空着手上台,背景是大漠的一轮圆月,一开口,清朗的阿卡贝拉和声瞬间震慑住全场。没有任何乐器伴奏,只有混沌恒古的黄河水,携着大漠千年的烟尘,流淌在每个人心上。

  演唱完毕后,全场一片寂静无声,底下的周迅红了眼眶,悄悄抹着眼泪。

  周迅被野孩子乐队唱哭了,这首《黄河谣》好感人

  后来佺哥告诉我说他也没想到大家当时会有这种反应。“可能就是因为情感的共鸣吧,因为音乐是真实的。”他想了想说。

  节目里佺哥说:“真正的民谣是流传而不是流行。”我到现在都记忆深刻。有时候,摇滚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张牙舞爪,内敛克制也是非常摇滚的一种力量。

  野孩子现场©PH7摄影团队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野孩子能够顺利晋级的时候,他们居然退赛了。

  但网上关于此话题的争议一直没有停过,有些人表示支持,尊重国风,但也有些人指责野孩子为“熊孩子”。太任性,不尊重节目规则。

  野孩子退赛在网上引起讨论

  我问野孩子是怎么看待这些不同评论的,佺哥和马雪松老师都笑了,“我们肯定不会在意这些。有争议是好事,充当了茶余饭后的话题嘛。”马雪松老师说。

  “我们在台上的一举一动其实都会被观众所放大,对我们来说,退出比赛,就是我们在遵守规则。”佺哥又说明了下。

  5?

  献给挚爱的美好

  野孩子乐队现场©PH7摄影

  8月底,野孩子《兰州行》纪录片上线,郭龙老师在片头说道:“多年来,野孩子的音乐经历了时间的洗礼,我们在舞台上,面对着来自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乐迷,外界的变化对乐队的影响微乎其微,我们还在按照自己的方式歌唱,曾经或未来的标签并不是我们在意的事情。”

  这次巡演,野孩子从兰州出发,最后一站是上海。演出结束后,他们将进行乐队多元化的改变,保留固定模式,但会尝试一些电子氛围的音乐,以及特别简单的民歌翻唱,并融入古诗词。

  人声合唱部分将会继续延伸,这是野孩子特别注重的一个内容,这也是民间音乐的一个重要艺术展现形式。

  2018年野孩子乐队©重返大理国

  “用不太多的演出收入维持我们的日常生活,让野孩子能平稳地发展下去,至于我们,能唱多久就唱多久,因为真正的情感永远都在歌声里。”他们是这么计划的。

  而随着文化的日益丰富,音乐风格的多样,野孩子也会调整自己,就像成都站当晚的巡演嘉宾欧珈源说过的一句话,这个时代有好有坏,但重要的是找到一块适合自己,自己也舒服的空间。

  欧师说他是野孩子乐队的第六个成员© 点点

  参加乐夏,除了感受到效果极棒的音响设备与舞美设计外,野孩子也认识了很多的新生乐队。“他们在台上放得开,敢表现自己,哪像我们那会,站在台上连话都说不出来。”佺哥感叹说。

  “这是他们的时代。”他说,但作为一个优秀的民间艺术团体,在这个时代都不会改变的是,是野孩子,也是唯一的野孩子。

  ❤️

  (点击图片查阅)

  2020年的杭州,继续#爱的艺术

  为什么伟大的爱情故事都发生在杭州?

  翠西·艾敏的告白书

  程序员对阿布拉莫维奇的爱

  专访:不被定义的少年易烊千玺

  “爱的艺术”杭州站开幕现场

  专访陈碧舸:关于爱的21个答案

  全球音乐文化媒体

  ·

  出品 | @宁大大

  编辑 | @白熊;设计 | @刚叔

  ?@ytmedia.com

  ❤️阅读原文

  #爱的艺术 杭州站展览购票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野孩子乐队:真正的民谣是流传而不是流行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