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怀共读
因书明理,以慈怀道,慈怀共读选取慈怀读书+会员小程序“深读书房”栏目中的内容,7天共读一本经典好书。
今天我们读的是《孔子传》的第四部分:“五十知天命”:官至司寇,政治困局。
鲁定公九年,五十一岁的孔子出仕。先是任中都宰,继而升小司空、大司寇,直至助理国相。
“司寇”相当于司法部长、公安部长,是国家的最高司法长官,位同卿大夫。
一个出身寒微的人被擢升至卿大夫,在当时是不多见的。但孔子靠他个人的能力,威望和德行,获得了鲁国的国君以及“三桓”的信任。可谓才堪所任、实至名归。
孔子做了大司寇以后,社会风气面貌一新。那些胡作非为,违法乱纪的流氓分子都收敛了自己的行为,那些哄抬物价扰乱市场、牟取暴利的奸商也不再敢做不法的勾当了。
鲁国当时的政治分为四大部分,鲁国公室和季孙氏和叔孙氏、孟孙氏“三家”的力量,其中最有权力的是季孙氏。
孔子和执政贵族季桓子的关系一度颇为融洽。史籍称孔子“行乎季孙,三月不违”,说明他们最初合作得很不错。但“堕三都”一事,令季桓子警惕起来。
季桓子猛然醒悟到孔子采取的一系列政治措施,都是在抑“三家”以强公室,一心想要恢复周礼规定的政治秩序。
季桓子开始对孔子不满,以至孔子因为公务几次去见他时,他都表现冷淡。也在此时,孔子的弟子子路因谗言而失去了季氏家总管的职位,孔子在鲁国政坛开始陷入了困境。
同时,孔子从政,改变了鲁国政坛的混乱局面,使鲁国呈现出一派蒸蒸日上的景象,出现了走向强盛的势头,这引起了邻国齐国的担心。
齐国意识到,只要孔子在鲁国政坛,鲁国就一定会强大;鲁国强大,对齐国就一定会有威胁。而且,在夹谷之会上,齐国君臣又亲眼目睹了孔子那几乎无人匹敌的风采,危机感也就愈加深刻,愈加强烈了。
于是,齐国设计送来很多美女和良马,在城下连日歌舞,季桓子忍不住,便化妆成普通百姓,穿上便装去看。一连看了三次,馋涎欲滴,流连忘返。回来就怂恿鲁定公去看。鲁定公假装巡视,去看歌舞,“往观终日,怠於政事”。
不久,鲁国举行郊祭大典,按规定,郊祭结束以后,祭肉要分送给大夫们。如果国君照例把祭肉分给孔子,说明还把他当做大夫,也证明国君还愿意重用他,孔子还可以在这儿做事。
但是郊祭大典结束后,国君鲁定公没有给孔子分送祭肉。执政大臣季桓子又不愿意见孔子,现在的孔子,实际上是被鲁国的政坛抛弃了。
鲁定公十三年,孔子和弟子们不得不收拾行装,赶着马车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鲁国。
好了,亲爱的朋友们,我们今天分享《孔子传》的第四部分就到这里了。
-《孔子传》-
1.本书价值
2.“十五而志于学”:志存高远,敏而好学
3.“三十而立”:创办私学,杏坛至乐
4.“五十知天命”:官至司寇,政治困局
5.“六十耳顺”周游列国,避人救世
6.“七十从心所欲”:叶落归根,整理典籍
7.本书金句
▼
好书相伴的日子,
让你的生命闪闪发亮。
来慈怀书店逛逛吧~
愿你与我一起
在读书中遇到更好的自己
温馨提示:微信公众号系统已经改版,好多书友说,和慈怀读书失联了,如果大家还想第一时间看到慈怀读书,欢迎置顶“慈怀读书”,并点击【在看】我们每天在这里等你哦!
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