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庄园》是一本由乔治·奥威尔 (George Orwell)著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9.80元,页数:42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animal farm—pathetic 1984—creepy,desperate and disgusting
●然而那头老驴Benjamin早已看穿了一切。
●几乎一样的把戏,时空变换,依旧可以蒙蔽另一群动物。内心不断涌出的疑惑,一个接一个的谎言把它们封堵。我们就是这样,沿着与真相截然相反的方向,无知无觉地走下去。
●一开始像是部政治讽刺喜剧,然后一点点地变成一部政治恐怖小说。奥威尔如同先知一般预言着今天我们的生存状态。权力通过扭曲历史、混淆记忆来构建人们对自身处境的虚假认识,为自己的存在提供合理性。在已经忘记过去的时代,更加需要回到历史之中。或许只有明白了这片土地上的人曾经是为什么而战斗,才能看清现实与理想偏离了多远。
●你想看的都有。。
《动物庄园》读后感(一):关于这本书
买这本书是因为想看《1984》的英文原版。本书前面是《动物庄园》,后面是《1984》,字体还是挺符合阅读习惯的。
才入手了几天,看了十多页。现在才知道,英文水平还是有些欠缺,不认识的单词挺多,幸好有刘绍铭翻译的中文《1984》在身边,可以对照着看看。不得不说,翻译本的韵味与原著相差很远。像这种经典的值得多看几遍的书,看英文原版,可能更有收获。
英文也是种不错的语言,早先看英文圣经、英国文学的时候就发现,然来英语可以写的这样美妙。
不知道是不是原本就这样,温斯顿写的第一篇日记那段结尾,貌似有些问题。
这里说的话不算是书评,关于《1984》和《动物庄园》两本书,有无数的人评论,这里就不赘言了。只是想说一句,每一个有独立人格和思想的人,都应该看看这两本书。
这里也想说,本书包装还是不错的,价格也不高,想看奥威尔这两本书英文原版的人,大可以入手。
《动物庄园》读后感(二):我们无能为力
在看第一章的时候,便猜到了最后的结局,但并不是因为情节老套,而是因为这本政治寓言,又或者说是预言,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深深地印证着历史……
读了很多关于动物庄园的书评,但没有任何一篇让我觉得写得好,因为任何的书评都不足以讲述这本书的内容,因为它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值得细细咀嚼,慢慢回味。它简洁到不能再简洁的语言,又让本应比原著更简洁的书评,显得冗长乏味。
那群赶走人类的动物们,那个由动物自己经营的农场,那一条一条被修改的七诫,对斯诺鲍的污蔑,那匹直到累死了还依然坚信革命的老马,那一次又一次企图兴建的风车,猪的享乐化,阶级的建设,直到最后戳破一切谎言的最后一诫————“所有动物生来平等,但有些动物比其他动物更平等。”
无知的动物,被蛊惑,忘记了曾经的眼见为实。
有知的动物,利用其他动物的无知,温水煮青蛙般地创造了阶级,创造了暴政,而逐渐走向腐化。
我感到最压抑的不是看着猪一步一步走向腐化,看着动物们被一点一点的压榨,分出明显的阶级。而让我最压抑的,是那种明明看破,却没有勇气说出来,没有办法说出来的窒息感。那种窒息的感觉,是因为我们看得到这一切,却无能为力。说出真相,就会被杀掉吧。
我的孩子是受害者,当我说出真相时,我被关进了监狱……
我们,无能为力……
《动物庄园》读后感(三):民主是否是瞎扯淡
以下评论全是我在看书的过程中零零碎碎写的,所以不具有连贯性。 政治本身就是一场游戏。人有智力高下之分。智力高的少部分人执政,可能促使社会与生产的进步,也可能导致腐败的滋生。智力高下不同的全民参与执政,很可能演变成一场游说的竞赛,而且依旧可能导致贪腐的滋生。 为了影射而影射的寓言,除了让故事更加通俗易懂,还有什么别的意义呢?我觉得如果能纯粹客观公正地纪实,附以大量可靠数据,或者提出自己的改进观点,才比较有意义吧。(不过突然觉得我这想法有点狭隘,毕竟要尊重每一种文学体裁。。) 我们的诉求不是每个人都拥有影响这个世界的平等权利(选票),我们的诉求应该是每个人都有成为决策集团中一员的平等机会。用这本书的影射来反驳他自己:这本书建立在一种狗永远是狗(群众),无法成为猪(决策者)的逻辑上。然而现实生活中,我最初是一只狗,如果我想成为猪的话,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猪啊? 对于雪球的被驱逐,那就无可奈何了。(两党相争只能靠武啊(闭嘴.jpg)) 看到一个中肯的评论说:群体是没有智商的,民主都是瞎扯淡。如何让精英治理国家却不沦为专制主义是很困难的。 我想给这评论加上一点点:民主是否是瞎扯淡,取决于对民主的定义。精英治理国家也可以是一种民主,只要保证人人都有变成精英的机会。 就书本身(所处的年代背景)而言,是本有前瞻性的好书。然而就书的部分想都不想就被牵着鼻子走的评论而言,真的让人很讨厌!
《动物庄园》读后感(四):反专制的寓言
都说这是一本寓言小说,读完以后到网上搜它对苏联的影射,里面的动物角色与历史人物的对应关系令人叹为观止,小说的设计如此精巧,不得不服。
“ 老少校–列宁(宣讲完理想就死了,被放在水晶棺里祭拜) 拿破仑–斯大林(毋庸置疑) 雪球–托洛茨基(政变出逃那一段贼生动,在政治局会议上奋力脱逃,几条狗狂追雪球,差点咬掉它的尾巴,此后所有的失败或灾害都是逃亡的雪球的阴谋) 吱嘎–莫洛托夫(跟屁虫和洗脑机器负责人) 四头被处死的猪–布哈林等人(大清洗那一段也很生动)狗–克格勃 母马莫莉–资产阶级流亡者 马–任劳任怨的工人阶级(以拳击手为代表) 羊–少先队或共青团(最容易被洗脑,始终高喊口号,随时跟着领袖改变立场) 乌鸦–东正教(留着利用之) 驴–长寿的沙俄遗民(淡定寡言) 母鸡–农业集体化时反抗的农民(鸡蛋被收缴公有化) 风车–工业化的负担(还被纳粹摧毁过)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964206/answer/7593969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以上引自知乎。
奥威尔对专制的反思非常深刻,刚开始读起来平平无奇,越往后越让人陷入对独裁和专制的恐惧。印象最深的是那匹老马的命运,BOXER任劳任怨,时刻不忘勤奋工作,绝对效忠领袖,却在年老体衰,憧憬着退休生活时被无情的抛弃,偷偷摸摸卖给了屠马场。同伴们发现苗头不对呼喊他跳出运载它的车厢时,只能听到它咚咚地竭尽最后一丝气力敲打内壁的声音,无希望的垂死挣扎。拉车的也是马,它的同类。何其悲惨。再想想,一个人如果身处这样的世道,如果没有清晰的头脑独立的思考,只知勤奋干活,只唯上,不明就里,摆脱不了悲惨的命运。北平无战事里面那个曾可达,难道不就是这匹老马吗,没有利用价值的结局只有一个。
这部小说篇幅不长,作为英语阅读的初级读物十分合适。刚开始读还是有很多生词,后面慢慢就加快了速度。总的来说,可以体会到英文用词的准确性,仿佛用在这个地方只有这个词最合适。跟中文的模糊性有很大的区别,当然中文也可以用的很准确。
《动物庄园》读后感(五):让你后背发凉的一本书
我们这一代80后,和90后最大的不同在于,我们完整经历了中国在二十世纪最后一次变革的浪潮,我们有从小到大眼看着国家由相对困难落后直至相对富裕强大的完整记忆,我们的童年和物资短缺相伴,小时候去买米买面还需要粮本,冬天还要囤积大白菜,当然我们的童年也没有高科技的围绕,简单却充实,很多生活在大杂院的孩子如我还赶上了小时候单纯的没事就可以串串门的和谐的邻里街坊关系。当然80后也是第一批站在信息新时代前沿接触新生事物、彰显个性的青少年,我们所受的教育决定了在成年后不可不思考民族荣誉国家前途,不能不对社会有所担当。
有人都说大学的教育是瞎扯,而基础教育特别是中学教育才是一个人一辈子安身立命的基础所在。这个观点值得商榷,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青春期的时候所受到的教育对一个人的一生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那时候的政治课本里面写道美国社会贫富差距很大,青年吸毒成风,整个社会还弥漫着自杀的消极情绪。枪杀事件层出不穷。美国社会看起来“民主”,其实那只不过是资产阶级内部的“民主”,对劳动人民来说,则是虚伪的“民主”。当然,今天中国很多拆迁户自焚,很多女孩子从宾馆和公安局跳楼,很多监狱躲猫猫和盖被窝死,相对于政治课本里面对美国政治制度的诋毁而言,我们的现状也并不高明多少。且不论政治课本里面对于资本主义罪恶本质的发掘,对于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鼓吹孰是孰非,中学的政治课都对我们进行了相对完整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和马列主义的教育,结合当下的社会现状,我想,这些接受了相对完整的马列主义教育的人,肯定会是最先质疑目前中国政治制度和社会现状的人。当然,用马克思的话来说,资本主义蓬勃发展造成了无产阶级的壮大,是资本主义为自己培养了掘墓人。眼前,当下,如今,这句话也尤为适用。不说了,再说就被和谐了。
《动物庄园》的作者乔治奥威尔是著名的英国人道主义作家,他的另一部小说《1984》非常有名,是相当犀利的西方反乌托邦三部曲之一,另外两部是扎米亚京的 《我们》和赫胥黎的 《美丽新世界》,扎米亚京的书不好找,但是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或称美妙的新世界)却大为刊行。
小时候牛津书虫系列里也有《动物庄园》,但从未读懂。大学再读起来只觉得后背发凉。这本书精确的预言了二十世纪的共产主义运动的命运。不管共运的初衷如何,只要掌握分配权的集团的根本利益在于维系自身的统治地位,无论形式上有着什么样的诉求,多么天花乱坠的说辞,最终结果都会与维护社会公平背道而驰。最好的社会制度不是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而应该是避免权利的过分集中,极权是任何制度都会可能导致的东西,因为贪婪是人的本性,追逐权利和金钱是天然的。很多所谓的革命者,在革命的初期利用美丽的谎言来蒙蔽,骗取群众的信任,一旦夺取政权,所有民主和自由的承诺自然被抛在脑后,取而代之的是维护自己的统治,如何享乐,当然不缺乏真正的具有信仰的革命者,但是这些人往往头脑简单,在尔虞我诈的权力斗争中大多被清洗,或最终屈服于所谓的领袖,成为领袖股掌之间的玩物或者唯命是从的走狗。最早背叛革命的往往是这些所谓的革命者们。
这本1945年出版的书预测了前苏联的命运。从十月革命到斯大林大清洗到苏共高层腐化,直至最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这本书都给出了精准的预测。当然,我们也知道为何中国人也喜欢这本书了。历史经常会重演,悲剧从不谢幕,只会翻来覆去的上演。似乎早就应该有人知道结局,但大家都很老实,在自己的小角色的位置上集体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