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盘游戏》是一部由Josh Kim执导,Toni Iera Rakkaen / Ingkarat Damrongsakkul / Thira主演的一部剧情 / 同性 / 家庭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棋盘游戏》观后感(一):哥哥很棒!
哥哥很棒!两兄弟的相处让人心底一片柔软,最舒服的相处,最自然的情感,因为是手足啊。
不了解泰国国情,在泰国观众看来,影片要表达的内涵也许要更复杂:腐败、入伍、贫富差距,因此有这样的结尾:长大后的弟弟有了与兄长截然相反的处世哲学,这样的结尾让人很不舒服。兄长代表一切本质的美好,弟弟则是对扭曲社会的顺应。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但触动人心的正是那些美好啊
《棋盘游戏》观后感(二):不择手段去赢
故事开头,弟弟长大后,早晨从梦中醒来,此时的他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十一岁的男孩,他懂得金钱的意义,他懂得如何不择手段去赢,此时他俯视低下繁华的一切。联系故事的结尾,这是他不择手段得来的吗?而故事的结尾他去征兵 ,抽到黑色签也是不择手段得到的吗?这个不择手段的尺子度有多大,我不能想也不敢想。当社会黑暗一面让我们遇上时,我们不择手段的尺度有多大。当贫富悬殊越来越大时,为了成功,你会用一些手段吗,我们的教育是否应该也让孩子们看看世界黑暗的一面。
《棋盘游戏》观后感(三):同性之间的爱
一部关于爱与罪的生存故事,深刻描绘泰国底层人民生活样貌的佳作。相依为命的兄弟随着哥哥伊科将服兵役,年幼的奥特面临沦为孤儿的命运。伊科试着去改变未来,跑去咖啡厅打工筹买通财,却因此卷入一连串勒索的谎言,生命中看似公平却有不公平。觉得特别好看。我很喜欢这种题材,很悲伤!!!!哥哥和心爱的男生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里,贫穷的哥哥只能活在社会的最底层,而他爱的人却衣食无忧。年幼的弟弟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他知道,如果哥哥被抽中服兵役,那么将不会有人再如哥哥般疼爱他。
《棋盘游戏》观后感(四):坑哥小能手的花样作死大赛,轻微剧透不喜误入
弟弟简直坑哥小能手,各种花样作死,让哥哥背锅,也算是印证好人好心办坏事的后果远比恶人作恶可怕的多。虽然哥哥的死亡早已命定,但假如没有弟弟以爱之名的干预他可能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能过的稍微舒心一些。
最后弟弟在全面搞砸哥哥人生后,像开了外挂一样一路规避命运中的各种雷点,走上人生巅峰,妥妥是拿哥哥的人生练手之后的经验谈啊,real心疼这个在苦难中挣扎的哥哥(无父无母,寄人篱下,自己还是个孩子还要养两个让人不省心的小的,唯一的爱人也不靠谱~),对弟弟这个角色设定我真的只能呵呵哒了~
《棋盘游戏》观后感(五):青春,犹如那一闪而过高悬的路灯。
毒品盛行,黑帮,军队腐败,同性卖淫,整部电影包络了泰国社会最最阴暗却又最最平常的角落,但又点到为止,只是这段兄弟情的背景或是故事发展的铺垫。但想冲击国际电影节,导演又不能仅仅于此,于是陷入两难中:过分的描写泰国社会阴暗角落害怕破坏纯洁而忧伤气氛,不描写整个电影又没法尖锐到吸引评委。于是整个电影就会有一种两难的观感,向下我看不到如《醉生梦死》一般的绝望和在阴暗中挣扎的生命,向上我看不到《暹罗之恋》的纯洁和清新如风般的清纯之恋。
先说的是不好的,现在该说点好的——好吧我承认缺乏逻辑。
你问我在电影里感到了什么,我会说幻灭,如花般灿烂的青春和生命转瞬间的幻灭。ek载着弟弟穿行在霓虹闪烁的城市,高悬的路灯一个一个闪过像是看见这蓬勃的生命而陡然放出的光芒,ek躺在男友身上手指上旋转的玩具,每一米阳光照耀青春的面庞。这一切一切仿佛生命就是这般美好,就像果子熟了就该落向地面,太阳落了总会下一次在东方升起。但谁都知道,不是这样,青春就像头顶高悬的路灯,一闪而过,谁也永无法真正拥有——ek最终在疾驰的摩托车上被别人爆头。摩托车在整个电影中不断的穿插,象征意义明显。摩托车来自于父亲,象征ek和oat的血脉和亲情,后来ek死后oat卖了那辆摩托车寓意oat失去了兄弟也失去了在世界上的唯一的亲人,最后成年的oat骑着崭新的摩托车在同一个隧道中飞驰象征他接过哥哥衣钵学会如何在社会上生存,这也是ek在入伍前带他去自己工作地方的原因。电影中,ek抽签前后对待弟弟的方式也从摩托车中得以窥见,之前ek不让oat碰摩托车甚至不愿载着他驶出院子,当ek知道自己将要服役后带着oat在夜色中穿行并教他骑摩托车,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表明ek本想保护oat不愿让他接触外面的肮脏世界,但知道自己即将离开无法提供庇护,他宁愿在离开前让他见识这个世界的险恶,学会保护自己,学会生存。
小混混在肮脏的窄巷中吸食冰毒,寺庙里入伍抽签中堂而皇之的腐败,电视里播放制作冰毒的新式方法,生日那天ek带着弟弟吃芝士汉堡包,用瓶盖子做棋子兄弟俩玩跳棋,入伍前ek履行诺言带弟弟去自己工作的地方并教他学习骑摩托车。随处可见的阴暗和随时明灭的温暖在电影中不断闪现仿佛青春、爱情、纯洁就该和罪恶、丑陋、背叛并行,或许ek的悲剧也是每个人的宿命——青春终将逝去,美好终将被罪恶掩埋。
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我想这部电影做到了。
《棋盘游戏》观后感(六):如果有群人在游戏中稳赢,那一定是社会背后的不公平
棋盘游戏去柏林影展时的名字很长,叫How to Win at Checkers(Every Time),这是一本在电影里出现了的教人棋类技巧的书的名字,也因为这本书男主角第一次在棋盘游戏中击败了自己的哥哥,它几乎完美的比喻出创作者想要传递的内容,如果我们社会中的竞争与选拔是一场游戏,而一群人可以每一次都胜利,那么这种实力绝不是技巧性的而是游戏背后资源与权利分配的不公平。
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是有点矛盾的,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神奇又有点大杂烩的混合体,它是男主角的少年成长故事,是男主角哥哥与他社会阶层悬殊的同性爱人的小情歌,也是这一个家庭不断挣扎甚至不择手段努力走出贫穷的过程。它有点青春喜剧,也有大柔光特写的小清新凄美式爱情,描绘了一个官商与黑帮勾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复杂世界,棋盘规则更像是生存法则,但最主要的是对泰国社会中最普通人和性少数族群这样的边缘群体的注视。
它的混合也在于一种观影体验的粗糙与精致的混合,很多碎片化的没有后续交代的叙事让人觉得编导似乎想塞进来的内容太多,但再仔细看,这个编导捕捉与建造的世界中又充满了精 心布置的细节,比如镜头中人物背后的电视新闻,也在播报着与整个故事主题和人物命运息息相关的边境冲突,毒品走私、滥用等问题,这种看似漫不经心的精确带来了格外真实的观影体验,就像我们很多人回到家打开电视让播报声变成背景白噪音一样,而很多事在真的降临到自身之前也都像背景音一样无关紧要。
如果前面这些影展式优势都无法吸引到想要更通俗的商业片快感的观众,这部电影还有一个值得带着猎奇心去窥视,并且其实也是奠定了整个故事情节的内容,那就是它带着你用一种情绪饱满几乎到了戏精式起伏的视角去了解泰国独有的非常特别的兵役抽签制,作为泰国之外的观众,看着一种角色尤其是哥哥的命运在几乎有点儿戏感的抽签中被决定,一种黑色幽默的讽刺感格外强烈。
因为哥哥兵役年龄的到来,少年男主角第一次意识到这个家庭即将在哥哥离开之后陷入更深的贫困,自己的命运似乎也不可避免的将要复制相同的路径;也因为哥哥家庭富有的恋人, 男主角明白了只要有钱就可以把本来命运选择的兵役抽签变成稳赢的游戏,哪怕铤而走险; 哥哥与其恋人完全不同的人生走向,也让男主角辍学的哥哥为了家庭的生存走入了性工作者掩埋在夜色下纠缠着毒品滥用与艾滋恐慌的光怪世界。
这些题材可能真的是非常讨巧影展的,但棋盘游戏的编导让我很爱也可以很投入的巧妙在于, 用生活一样平淡的叙事手法去叙述这样无奇的生活故事时,却安插了超级多看似不经意但支撑起整个故事发展的结构,比如对男主角成长这一贯穿影片的大主题的刻画,两次男主角在成年人聚集交谈的环境中吵着去上厕所,这种真的很小孩子也再平常不过的情节里,他却意外目击了用钱买到抽中黑签的出路,又窥探到哥哥工作背后真实的交易;两次透过模糊鱼缸里的面容特写,是同父亲一起赢来的鱼苗的长大,也是父亲永远离去;两次学摩托,从够不
到挡板到加速前行;两次外出从哥哥身后到身前的驾驶;两次棋盘游戏从永远赢不了的哥哥到一击必杀,哥哥的放手中充满了对自己未来的无力适从和对男主逼迫式成长的责任移交; 事实上,影片在视觉上使用了很多这样透过缝隙、表面窥探或偷听的镜头,那些不能拿出来讨论的交易或不愿透露给亲密的人的困境就这样传递给观众,而剧中男主所学会的不仅是一招棋类技巧或如何驾驶,而是如同绑在一列脱轨的车无法回头的撞进成长后残酷与不择手段的世界。
也许是影片所采取的由男主角的视角进入回忆,影像中都渗入一种无所适从的宿命感,结局已定,额定机会下有人稳赢那就一定有人要去填补失败的空位,梦境、记忆交织下突然引爆的肢体,反射面里爱人躲闪却不能说出真相的脸,影片停止在一种劫后余生与迈步向前的揉杂中,男主角在回忆中缅怀输掉游戏的哥哥,也在面临自己人生的棋盘游戏中选择成为了可以在背后操纵棋盘的胜利者,作为一部泰国电影,不论是大热的《天才枪手》里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还是本片中的官僚社会,制度腐败,这些问题对于一个中国观众都不会陌生,正如画外音最后道出棋盘游戏规则四,就是要不择手段的赢,哪怕别人要付出代价的输掉。
《棋盘游戏》观后感(七):《戀戀棋盤》:走向世界的非單一主題的同志電影
奧斯卡已經進入第八十八屆,觀看提名名單就發現同志片特別的吃香,特別是《卡露的情人》(Carol)、丹麥女孩(The Danish Girl)都得到男主角、女主角與女配角的提名。難道是十年一覺揚州夢?不禁令人想起十年前《斷背山》(Brokeback Mountain)的片段,當屆奧斯卡(第七十八屆)一直傳言是最佳影片的大熱,結果大熱倒灶。而李安獲得最佳導演就是一種肯定,他的名言是「每個人心裡面都有一座斷背山」,在華人圈子變成潮語。十年前的美國更沒有同性婚姻,當時的同志電影停留在獨立的小本製作,更往往把跨性別人士誤當成同性戀。隨著日子的進步,同志爭取到應該有的權益,而電影業界也在性小眾的素材上有更多的發展。且看單是一年內出現的《愛是最大權利》(Freeheld)、《愛很怪》(Love is Strange)、還有《跨性那話兒》(Tangerine)有如雨後春筍的出現。
新一代的青年人說實話並不想當兵,台灣的募兵制一年比一年少人加入,國防部要提供好處。而在梁智強執導的新加坡電影《新兵正傳》也看到青年人對國家服務還是逼於無奈的接受。片裡的泰國徵兵制說起來是不公平的,投過抽籤決定自身的命運,並不是用其他的客觀條件去看待。除非是變性人或身體殘障、身材不合格,否則正常男子都要在二十一歲參加抽籤。要脫離當兵就必要有「潛規則」,主角EK與男友JAI的命運就因為這樣而改寫。電影裡EK的家人並沒有否定同性戀,只是輕描淡寫地說這樣不會得到幸福。對於EK與JAI來說,家庭背景與階級已經造成了他們之間的缺口,根本別無選擇。JAI有父母的照顧,可以用錢疏通。EK每晚外出原來是暪著家人做「不道德的交易」。JAI的免兵役從來都沒有說出口,明知道有關係也不想與男友分享,已經對這段關係造成傷害。
這部電影有意思的地方在於講到人生的抉擇,哥哥讓弟弟意識到得到的東西並不是必然,眼前的東西就是賭注。世界並不美好,要自己決定未來。哥哥沒法得到愛情,就只有把愛留給親情,只有親情就不會出賣。生命既有公平又有不公平,漸漸學會與世界妥協,哥哥沒有什麼可以留給他就只有用生命來教育弟弟。兩兄弟的感情真摯,互相的牽絆為對方設想。每個社會都是有問題的社會,而面對問題電影用宏觀的態度去看當中的人與事,並沒有深刻的批判。要去談的問題實在太多,若每點都要疏理就會變得複雜與政治化,到時更難解釋。哥哥無條件的保護弟弟才是電影的宗旨,相反愛情都只是虛幻。電影用到留白的方式引伸到愛情關係的破損。除了同性關係外,也帶出了第三性人士的底層生活作為襯托。
至於電影還帶出了當地的毒品泛濫,街道辦與軍隊的互通、權力的傾斜。這幾年泰國發生政變、英拉政權被推翻再加上泰皇身體欠佳,在爭民主建法制方面尚有很大的改善空間。電影最主要帶出徵兵的兒戲與對命運的妥協,即使戲中人父母雙亡,也得要送上戰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而電影也帶出了同志電影也有很多面,並不是集中在相愛,而是可以有其他的面向。這部電影的命題並不是傳統的禁戀,而是討論社會與家庭。從07年《曼谷之戀》成為第一部在當地上映的同志電影,到現在這部電影去過柏林影展更代表參與奧斯卡,泰國電影與世界接軌中。
文/Dorothy
《棋盘游戏》观后感(八):再不会有人爱我如你
2015年是泰国的一个BL电影爆发年,就我所知道的涉及男同题材的泰国电影2015年有10部,还有朋友在微博上做了专门的整理,写了一条微博。那条微博当然我也看过,《棋盘游戏》这部片也在其中,但是因为《棋盘游戏》的主演在中国并没有什么有影响的角色和作品,所以对于这部作品一开始也并没有太多期待,而是对另外几部比较有舆论基础的作品比较急切的期待。
泰国的电影怎么说呢?非常有特点,泰国电影相当类型化,导演和观众们最钟爱的电影类型就是恐怖惊悚片、同志片和动作片。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一部将这三种类型完美的融合的泰国曾经的一部好片——《致命切割》。虽然有些抄袭韩国电影《假面》的嫌疑,但是拍得很有泰国的味道,还是值得一看的。
泰国电影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管是什么类型片,都极度两极分化,就跟泰国的贫富差距一样。细致认真的作品就是完全不输世界任何国家的艺术品,但更多的作品为了凑时长凑故事,可以完全无视掉逻辑,剧情,还有一切的服化道。而且是不分名导和普通导演,总都会有这样两极的表现,根本就没有中间的过渡。
《棋盘游戏》因为前期宣传和演员的原因,在中国一直都没有什么影响力和舆论基础,但是这绝对不影响《棋盘游戏》成为一部好作品,不影响《棋盘游戏》是那个两极分化中好的那一极。
今年春节也是天府泰剧君放福利,连着译了好几部作品给我们打发过年的时间。呃,某些完全是可以当做GV来看的作品我就不多说了。昨天刷B站的时候刷出了《棋盘游戏》,抱着打发时间的态度点开了这部作品,看完之后却觉得幸运如此。片头的弹幕里有旁友说,看这部电影特别的虐,而且是不带眼泪的那种虐;我就在心里暗想,这是什么样的一部作品呢?后来缓缓的看完了,心里的感觉,怎么说呢?倒不是虐,就是,疼。
有朋友说这部片这节奏缓慢,我觉得还好,无论是线索,节奏还是剧情什么的,都铺成得很有脉络。片中的演员不知道怎么,觉得两个男主在表演上稍弱了一些,反衬得所有的配角都鲜活了起来。但这部片的确是讲了一个好故事,一个好的真实的让人忍不住联想到自身从而心疼不已的故事。
这部作品是了解泰国当前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的一个很好的窗口与媒介,而要真的读懂这部作品,也需要对泰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有所了解。这部作品讲到了很多方方面面的东西,泰国的宗教、政治、军队,经济还有各种人群的生活生存方式。可能新人导演不想做得太尖锐,所以许多方面导演也处理得比较平和,比较模糊,没有花费很大篇幅深入的去讲,但正是因为这样的留白,给了能够读懂这作品的观众更多思考的空间。
本片名叫《棋盘游戏》,还有一个译名叫《我的哥哥,我的英雄》,涉及的方面很多,但是主线剧情就是两个男主的兄弟情。这里我要郑重声明一下,虽然我是个腐女,片中的哥哥演的是个GAY,但本片中的兄弟情绝对不带任何暧昧的成分,而是绝对真正的触人心弦的兄弟亲情。大致的故事情节就是两个男主在失去了父母之后相依为命,哥哥用心照顾自己弟弟,但最后在生活压迫下哥哥又不幸离去的故事。大故事脉络其实挺俗套的,蛮像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颁奖词,但是导演却用数不清的细节,满满的诚意让整个故事鲜活了起来。
片中的兄弟俩在失去了父亲之后的生活并不凄凉,相反依然十分温馨有爱,当然这一切都止于给哥哥的征兵通知到来之前。泰国的征兵非常有意思,政府会给所有在征兵当年年满21岁的在出生时为男性公民发送征兵通知,绝对是所有人,不管你是残疾人,重病患者,和尚,又或者是人妖,甚至已经做了变性手术,你都会收到一张通知单。然后你就必须在规定的日子赶赴征兵现场,在现场军方会先进行初筛,把身体条件明显不符合的比如人妖啊,变性人,又或者是数百斤的大胖子剔除掉。然后留下来的人会进行抽签,抽中红色签就必须要去当兵,抽中黑色签就平安无事。不得不说,泰国在这一点看上去很公平,但只是看上去而已。这其中可以做的手脚实在太多,详情我也不赘述了,大家自己去看电影自然就会知道了。而我不得不说一点,那就是抽签的场地;泰国的国家信仰是佛教,泰国的军队和政府又一直因为腐败问题享誉国际。泰国人为了表示自己对抽签征兵这件事的郑重和谨慎,所以把抽签的场地都定在寺庙里,可是即使在寺庙里,在他们信仰的神佛面前,腐败依然在滋生,各种不光彩的勾当依然会发生,导演把镜头定格在这个抽签的过程,这种看似不经意的讽刺和高级黑真是只能让我们讪然一笑,然后想到自己的生活,又会觉得很心酸。
像这样的小细节还有很多,包括对于毒品的处理,也是很见导演的功力。哥哥的毒品第一次出场的时候就很让人惊讶,像这样敏感的东西,即使自己常用照理来说都是应该束之高阁的,可哥哥竟然不加任何保护措施的放在衣柜上,而姑姑也在看到那个没有任何标签的小玻璃瓶之后就立刻识破了这东西的丑恶面目,足见这些东西在泰国的泛滥以及对人们的生活印象之深。还有弟弟在经过那条丑恶的小巷的时候,路边那几个吸食冰毒的配角,他们手中的吸毒工具竟然只是随处可见的塑料袋,连这些可以说牵连到生命与“享受”的东西都可以简陋至此的生活,除了感觉疼之外应该也没有别的感觉了。
还有一个镜头是我印象特别深刻的,弟弟买了跳棋书在回家的路上走着看,那个小流氓头子跑出来把弟弟的书抢走扔进垃圾桶,看着弟弟懊恼的样子放声狂笑。这一处,让小流氓头子这个人物猛然就跃然纸上,活了过来。其实好多观众对于此处这个人物的评价就是,幼稚;为什么这么幼稚呢?小流氓头子的家境并不差,他的父亲掌握着男主家那一片的黑道,还和军方、政府有所牵连,如果放在中国,或是其他别的什么地方。就算称不上黑色贵族,至少也是个能挥金如土的暴发户了吧。可小流氓头子的生活呢?他竟然要靠捉弄一个小孩子来获取乐趣,嗯,捉弄,只是捉弄,不是恶劣的凌辱践踏,不是小流氓头子的人格上有什么缺陷,小流氓头子呈现为片中形象的原因只是,他的生活太过匮乏。其实小流氓头子状态很像我们小时候身边那些自以为屌屌的少年,他们喜欢做些不同的事来博取别人的关注,他们以捉弄别人为取乐之事,只是因为他们的世界单调匮乏的除此之外就别无其他了。他们只是无知小孩,怎么都没有学会长大的小孩。导演这样对于小流氓头子的刻画,就从侧面映射出了整个泰国社会的浅薄和无知,到处所充斥的,都是像小流氓头子一样心智根本就没有长大的“孩子”。这样的用心,在读懂之后,还是只有疼。
回归正题,全片最需要说的,还是兄弟俩的亲情。哥哥在父亲死后用心照顾弟弟,一样有很多小细节,比如不用弟弟说出口就知道弟弟想吃起司汉堡;比如吃汉堡的时候哥哥说自己已经吃过了;比如在最后的时候,哥哥的同事逗弄弟弟的时候会说到起司汉堡,证明哥哥是经常把弟弟挂在嘴边的,所以哥哥的同事才能对弟弟如此熟悉。还有诸如弟弟为了贿赂黑道头子而做了傻事之后,哥哥此处完全是被弟弟的愚蠢冲动连累了,但是哥哥也没有过多的责怪弟弟,而是教导他偷窃不是好事。还有哥哥教弟弟骑摩托的小细节,每一处都特别的动人。
本片没有什么跌宕的情节,整体情节其实就只是哥哥到了征兵的年纪,需要去参加征兵抽签这样而已。而且本片从一开始显露出的悲剧基调,就已经在很多暗处显露出哥哥抽签之后必然会入伍的结局,从而让哥哥弟弟所做的一切努力,以及哥哥抽签的过程都充满了一种宿命的悲怆之感。但是这部片的魅力就是在于即使你看到了看头,就已经猜到了结局,你还是不忍心错过每一分钟,即使里头的每一分钟都会让你感觉心疼。
哥哥的征兵抽签在整个故事中也是一个分水岭,在哥哥征兵抽签之前,哥哥弟弟还有所有人都还能够粉饰太平的自我欺骗,到哥哥结束征兵抽签,终于迎来自己悲怆的宿命的之后,所有那些假面就全部都被扯下,只剩了赤裸裸的令人疼痛的现实。就像和哥哥一起去参加征兵抽签的哥哥的男朋友,结束抽签之后两人没有说话,分头回家。当晚,弟弟终于在跳棋上能够跟哥哥打成平手,而哥哥终于也不再给弟弟看一个虚幻而美好的世界,而是选择在自己离开之前让弟弟看清这个世界的丑恶与黑暗。抽签之前的部分与抽签之后的部分对比来看,哥哥对弟弟的爱显得更加真实用心。抽签之前,哥哥还能够张开手臂保护弟弟,所以给弟弟的应该都是美好的;抽签之后,必须要离开了,就要教弟弟去独自面对黑暗与丑恶。
没法再说太多了,说得太多心会越疼,写这篇影评的时候自己的思绪也因为一些事有些混乱。但这的确是部很好的作品,不失为2015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因为这部作品的所有小细节都值得咀嚼。就连出场不多的那个人妖,人物形象和大环境也特别饱满,尤其是最后人妖也在哥哥的场所出现并且告诉弟弟自己也在那里工作的时候,更加是直接射了整个泰国社会一脸;虽然可能在他们自己看来,这也是很平常的事。
最后哥哥死去之后,弟弟卖掉了了摩托,彻底改变了自己,变了很多,很多很多小细节。我也没有那样清晰的思绪一一去整理了,大致说一说吧。弹幕里有朋友说最后看到弟弟卖摩托那一截最虐,但在我看来最真实最积极。因为哥哥死去了,如果哥哥只是入伍还有回来的时间,可哥哥死去就再也回不来了。那么对弟弟而言,这个世界,就再也没有任何人是会那么无条件的爱他了,再也没有了;没有谁会在自己放学之后骑着摩托等着,没有谁会带自己去吃起司汉堡,没有谁会在自己闯祸之后为自己承担一切;没有谁会在自己哭着问他吃这样的苦是不是因为我的时候,还要努力安慰自己“不是所有的的事都和你有关”。对弟弟而言,这个世界,再也没有谁会爱我如你。他只有努力强大起来,自己强大起来,强大到即使只是自己一个人,也能抗住世界的丑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