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徐霞客山河异志2》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0-08-14 23:04: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徐霞客山河异志2》经典读后感有感

  《徐霞客山河异志2》是一本由茶弦著作,紫焰传媒 /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页数:3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徐霞客山河异志2》读后感(一):书中178页的一处错误

  

卷二的样书一到,我就寄给了东篱老师斧正。今日一早,便有了下面一些对话

现在书已经印好了,这处错误暂时无法在书中纠正,所以发在这里大伙看下。这事究其本源,是因为我的粗心。当时写到此处时,因为不会编挽联,便跑去刻墓碑的作坊看。结果就看到了这两联一左一右的斜竖在墙边。“一生”与“半世”是同刻在一块方石碑上的,“慈竹”与“晚萱”也是如此,所以我就将两联误以为是一联,也没仔细琢磨,匆匆抄写后,用在了小说里。后来小说大修了几遍,结果每次修到此处时,我都给跳过了,(当时天真的以为不会有问题)若是稍微琢磨下对仗,这种错误也不会出现,惭愧。

最后,感谢东篱兄的斧正,并向各位读者致歉,下次我会反思,努力做到不出现类似的错误。

  《徐霞客山河异志2》读后感(二):浅谈徐振之的面圣表现

  

古典小说的中心思想离不开忠、义二字。在《徐霞客山河异志2》中,我们深切感受到茶弦对此的钟意。 《斩龙袍》中,徐振之的独白很有大局感,敢于牺牲,却未必是轻率之举。他在三言两语中抬高了叶阁老与朱常洛的地位,前者是国之栋梁,后者是国之根本,而自己却有自知之明。由他去与圣上对话,显然是舍卒保车、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行径。他之所以敢于面圣,一方面是对于圣上性格、心理的把握,能够站在维护统治的角度去讲道理,摆事实,另一方面他确实是当事人,与石主宣抚使马千乘交好多年,既能有理有据,也能有情有义。对于这等高难度操作,要说徐振之一点惧意没有那也是不现实的,但是能挺身而出、舍生取义,仍然是可圈可点。 龙袍,表面上看是一件衣服,但实质代表着权力。当权力与民愿发生背离时,是求得民意原谅,还是置之不顾,确实是一件两难之事。不过,万历帝没有出场,沾染凡尘,在某种程度上仍然保持神秘感,徐振之的说服巧妙地让万历帝有了台阶可下,但是万历帝并非真的释然了,不过是让徐振之逢场作XI而已。 秦良玉,作为马夫人,是深谙此道的。以许蝉的视角,以为秦良玉是焦虑自己的安危,其实她可以算得上近朱者赤,传承了马将军刚正不阿的品性,她确实是留了一手。只见马将军旧疤新创遍布,胸口的箭痕是那年远征朝鲜与敌作战留下的,这腰腹的刀疤是平叛时造成的。 正是“这一手”让她面对“狡诈”的徐振之,没有半点退缩,告诉对于所谓的功名,她是看淡的,但是对于此中的忠诚与正义,却有着独特的理解。 圣上敢于舍弃一件龙袍,是再容易不过的事情了,但目的仍然是彰显的,无非是为了春秋万世,可是真正的作恶者,如果不得到惩治,舍弃十件、百件龙袍也是与事无补的。徐振之的面圣,只是暂缓了主角之间的矛盾,但无法解决圣上的家务事,毕竟作恶者是自己骨肉时,大义灭亲是多么单薄呢!说情者有之、施压者有之,但是真正拿主意的必须保持清醒,只要有一丝一毫的可能,那么讨价还价并不可耻。

  《徐霞客山河异志2》读后感(三):五脉汇聚:徐霞客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导语

历史上的徐霞客,应该是一个比较神秘的人。

在那个什么都比较落后的年代,硬是靠自己的学识以及坚持不懈的决心,用双脚丈量着世界。光看这个故事的时候觉得还没什么,毕竟人家心怀大志,愿意去探索祖国的大好河山,也愿意给后人留下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但如果细想想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他之所以决定游遍祖国,那肯定是从小就有人在耳边给他灌输“祖国无限好,去看看更好”的知识,也有人在潜移默化的给他一些山河地理的知识,等等。而且他在这个过程中到底遇到了些什么事情,陪伴在身边的有哪些人,看到了什么别人没看过的景色,以及认识了多少陌生人?

这些问题如果真的深追的话,就远不是现在关于徐霞客的寥寥几句介绍能够说清楚的了。对于我们来说,历史的魅力就在于此,在于我们对当初人物心情的揣摩中,在于我们对他们行为的研究中,在于我们对当初历史的恢复中。不过幸运的是,茶弦大大的《徐霞客山河异志2》如约而至,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更精彩的,有关于徐霞客的故事。

这一次的故事从五脉开始

故事中的五脉相承于古文化“金木水火土”。

金,代表着器宗;木,代表着林隐;水,代表着龙魁;火,代表着炎尊;土,代表着地师,而徐霞客呢,正是这一代地师的传人,和其他四宗传人,由五脉的故事聚集在了一起。

这一集继续延续朱常洛和朱常洵的皇位争夺战。

说实话,皇位争夺是历史小说中最精彩的部分了,原因很简单,对战的双方都是有着大能量的人,过程自然就能够超出常人的想象了。朱常洛宅心仁厚,能够以诚待人,把自己也很有能力,并且有像徐霞客这样的奇人异士为他效命;朱常洵呢,虽然说人很混蛋,经常仗着自己妈妈受皇上宠爱,干出一些无法无天的事情。

特别是上一集,直接想着要割让大明的江山,说实话开心爸爸一个读者都觉得看不下去了,这哪里有一个皇子的样子啊,真要是让这家伙当朝为政了,指不定会出什么大事情了。这一集中,朱常洵更是花样百出,各种挑逗朱常洛的底线,甚至弄得朱常洛差点要将他手刃与身前......

那么在这一场龙争虎斗中,徐霞客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了呢?这就需要大家从书中寻找答案了。相比较上一部,这一部的情节明显更加紧张了一些,而且随着出场人物的增加,故事就显得更加饱满,更加生动有趣了。

最后

如果说有些不足的话,也还是有的。

第二部对于徐霞客的丈量河山着墨甚少,这点算是一个小小的不足吧!毕竟在大家的心目中,徐霞客是一个地理学家,而不是一个出名的政客,更不是一个醉心于小发明小创造的发明家。希望第三部茶弦大大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个,更加生动在地理方面有着突出能力的徐霞客。

  《徐霞客山河异志2》读后感(四):山河无恙 蓄势待发

沾作者的光,《徐霞客山河异志》第二部“大明暗卫”我读到的是“抢先版”。

读完第一部的时候,曾写了一点点阅读后的随感,没想到居然被作者看到,并因此相识。于是,这次出版社刚刚把第二部的样书送到茶兄手中,他便将这本热气腾腾的作品转手相赠。

从来没有想过,会有这样一天,与自己所读书的作者有如此“亲密”的接触,作为读者,这实在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

《犟龟》里说:上了路,就天天走,总会遇见隆重的庆典。

阅读,想来也是如此。

图:茶弦

如果说第一部主要看“疑”的话,那第二部的看点是“奇”。

奇人。汤显祖这个老顽童自不必说,在本册故事里,他将会有更多精彩的戏码上演。这一本里出现的几个角色也很新奇:要和女婿拜把子的许学夷,能驾驭鼠群的程五奎,入错了行的朱由校,尊号长达四十多个字的虎墩兔……都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奇事。都说“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可偏偏有人将老鼠当作神仙一样供奉;明明已经一本正经地做好了决斗准备,突然喊出的却是“娘子救我”;戏曲里的经典桥段“斩龙袍”移花接木到故事中,不仅前因后果清楚明了,更成为本册几个重要催泪场景之一。

奇物。可以安装轮毂的移动大木屋,套上骏马便成了最早的“房车”;可以像自行车一样用脚蹬的“桨轮船”;徐霞客版高仿热气球的“无虞伞”;杀伤力惊人的“霹雳弹”;粪便可以入药的鼯鼠……各种稀奇古怪,足以让人眼花缭乱。

奇景。北京城的“三大市”“燕京八景”,天台山、国清寺、雁荡山……有美景,自然少不了美食,刀鱼混沌、黑杜酒、金陵片皮鸭,无不让人垂涎欲滴,而旅行鼻祖徐振之,终于开始了他的职业自觉,写下了游记的第一行字,并打算坚持到底出版成书。

看来,看完这一本,想不涨点姿势都不行了。

看第一部的时候曾经猜测,许蝉身世之谜和五脉传人之谜将会贯穿整个系列,没想到才到第二部,作者就很快揭示了谜底。这只能说明,作者还有“大招”在后面,而整个故事的格局,将远比我们预想的更加宏大。

所以,这一部的故事虽然看起来略显平缓,但却是蓄势之作,很多可能预示后面故事走向的线索,在这一部都已经初显端倪。

朝堂上风雨欲来。“皇储之争”终于尘埃落定,郑贵妃和福王虽然暂告失败,但并不意味着就此死心。争不到皇储,目光干脆直接瞄准皇位,尤其全书以郑贵妃咬牙切齿的“兄终弟及”四个字结尾,再想想历史上朱常洛只当了一个月的皇帝,接下来将要上演怎样的血雨腥风?

江湖中暗流涌动。题为“大明暗卫”,这一册的故事主要围绕“五脉”展开,从匆匆聚首到风流云散,五脉已损其二,马千乘固然死得轰轰烈烈,但炎尊赵士祯之死却是疑点重重,并且,在下册的“精彩预告”里说到五脉中“出现了奸细的身影”,会是谁呢?大胆揣测“伍有德”嫌疑最大——炎尊死时他在现场,而且这名字明显“无有德”。

天下间群雄并起。“虎墩兔憨”虽然看起来傻头傻脑,但毕竟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之后,本册中蒙古军已与明军擦枪走火,看起来实力相当,他会不会想要痛快地解一解灭国之恨?在关外已经锋芒毕露的努尔哈赤,悄悄潜入中原,难道仅仅只是祝寿这么简单?还有民间的各股势力也在蠢蠢欲动……这天下,怎一个乱字了得!

图:茶弦

这一本里,依然少不了那些与作者心有戚戚的情怀——或许,这也是自己一直很喜欢这个系列的原因所在。

如武侠情怀。读上一本的时候,曾揣测作者应该也是武侠小说的拥虿,并寻找了书中的不少细节,这一部里同样也有些似曾相识的地方。如五脉聚首时,徐振之和俞百川等人对阵时所使的“逍遥纵”,与段誉的“凌波微步”非常神似;又如徐振之与虎墩兔“结安答”的情节,不禁让人想到郭靖和拖雷(尽管虎墩兔这个安答有些搞笑);此外,汤显祖那只小宠物,原型莫非是钟灵的闪电貂?

如志向取舍。朱常洛和许蝉二人的对比就极为明显,客印月曾说朱常洛“并非是无情,只是不敢用情,儿女情长,就会英雄气短”,而许蝉第一次入宫便觉得美则美矣,却“冷冰冰的,缺了些烟火气”,最后,她终于问出——“那家国天下,就那么重要吗?重要得连自己的亲人、爱人都可以抛之不顾吗?”

还有作者的真诚。阅读完这本书后,对书中提到的挽联心存疑惑,便私聊了作者询问。个人觉得,作为一个行业里的大神,对于这样的问题,要么会故作高深碾压过去——此中深意,你一小读者懂个屁?要么就含糊其辞忽悠过去——呃,这东西,向来是有争议的,别纠结这些细枝末节……没想到,茶弦兄当即表示“的确是错了”,并立刻在豆瓣里发文提醒读者。

这样的作者,这样的作品,你难道、不想赶紧一睹为快吗?

我已经无比期待第三部了。

2020.7.29

  《徐霞客山河异志2》读后感(五):分享一些小说里的梗,算是注脚

尺五小庙:相传是源于明初洪武年间,因太祖立国前曾于陈友谅大战,死亡的士兵太多。一次朱元璋梦见死去的士兵要讨封赏,遂下令让百姓以村为单位,建二尺五寸高的小庙,阵亡军士以“五人为伍”,得享烟火供奉,这便是江南的“五猖会”的起源,也有称“五通神庙”“五圣堂”的。文中的鼠将军庙,就是受此启发。另外,洪武年间还制定了“申明亭”制度,要每个村都建“申明亭”“旌善亭”,村民的好人好事,或是行为有过,皆要分别书于亭中明榜上,用以“申明教化”“不敢为恶”。因此种种制度,眼下各地还有不少以“五庙”“申明亭”为名的村庄,大抵皆为明时所传。

明代铜币:因缺铜等种种原因,明初曾按元制,用钞不用钱。洪武七年,朝廷颁布“钞法”,设宝钞提举司,其下再设抄纸、印钞二局和宝钞、行用二库。洪武八年便发行了“大明宝钞”。后来随着时局稳定,朝廷也开始大量制作铜币,一般是年号钱,如“洪武通宝”“宣德通宝”等等。历来,铜币有“通宝”“重宝”“元宝”之分。在货币史上,元朝才正式将金银称作“元宝”。之前,如唐时的“顺天元宝”和宋时的“祥符元宝”等,皆为铜币。然明为避讳太祖朱元璋的名字,将所有铜钱定名为“通宝”,不称“元宝”。

丁兰尺:为一种风水工具,度量阴宅之用,长一尺二寸八分,尺身上刻有“财、失、兴、死、官、义、苦、旺、害、丁”十个字,使用时以吉字为宜。

撼龙经:是唐代风水大师杨筠松所著,文中“大率行龙有真星,星峰磊落是音身”等句,皆出于此。

车船:也叫桨轮船,船两侧设计有桨轮,人坐在里面像踩自行车一样,今日游乐场里的“鸭子船”就是这个原理。史料中有明确记载的,是《旧唐书》,说是唐代李皋发明,“挟二轮蹈之,翔风鼓浪,疾若挂帆席。”

徐家万卷楼:徐霞客祖上,与明代“四大才子”皆有直接或间接的交际。文征明的祖父文洪,曾是徐家的私塾先生,其子文林,也曾在徐家随父读书。徐家十三世祖徐经,与文征明、唐伯虎、祝枝山等人相交甚厚,每年都在江阴梧塍里会诗。徐家的藏书楼称“万卷”,唐伯虎还在万卷楼的四扇屏风上绘了侍女图,成为万卷楼的镇楼之宝。在徐霞客小儿子李寄的《天香阁随笔》中,皆有记载。

鼯鼠:《尔雅·释鸟》中的夷由飞生。其粪尿结晶,则是中药中的“五灵脂”。身上生着“飞膜”,可于林间滑翔,现在的“翼装飞行”,或许就是由此仿生。

刀鱼馄饨:江阴农谚有“七九见河豚,八九见刀鱼”“河豚来看灯,刀鱼来踏青”等语,据记载,徐霞客对这道家乡名吃也十分推崇,每次外出,心心念的都是那碗刀鱼馄饨。像“黑杜酒”等江阴物产,文中已有介绍,这里不再赘言。

许学夷诗文:许学夷与徐霞客翁婿情深,时常一起游玩。曾为徐霞客作诗,像《同徐振之登惠山》《雨夜宿徐振之宅中》等,全诗分别为“宿雨溪流急,扁舟向晚移。山因泉得胜,松以石为奇。楼阁高卑称,园林映带宜。幽探殊不尽,策杖自忘疲。”“相思成契阔,相见即绸缪。短榻陪云卧,高斋听雨留。 初蛩鸣渐晓,庭树响先秋。赖尔无同调,清吟足唱酬。”

钱谦益:明万历三十八年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同年,父亲钱世杨去世,回乡丁忧守制。天启年间入朝为官,为东林党的领袖之一,官至礼部侍郎。迎娶过名妓柳如是,后降清,闹出“头太热剃发”“水太凉不下”等笑话,晚年醒悟过来,也曾暗中反清复明。与徐霞客相交甚厚,为其作《徐霞客传》。

紫柏大师与汤显祖:汤显祖在《答邹宾川》一笺中写道,“弟一生疏脱,然幼得于明德师,壮得于可上人,时一在念……”这里的明德师,即王阳明心学第四代传人罗汝芳,而可上人即真可禅师。真可,字达观,号紫柏,为晚明四大高僧之一。隆庆四年,二十一岁的汤显祖中江西乡试第八名举人,为称谢主考官张岳,他赴南昌西山云峰寺之会。“晚过池上,照影搔首,坠一莲簪”,汤显祖遂题诗壁上,为《莲池坠簪题壁二首》,全诗是“搔首向东林,遗簪跃复沉。虽为头上物,终是水云心。”“桥影下西夕,遗簪秋水中。或是投簪处,因缘莲叶东。”后来达观禅师游方至此,见汤诗,知题诗者未出仕即有归隐之心,以为有宿缘,可以度之出世。故于二十年后,即万历十八年冬与汤显祖初会于南京刑部邹元标家时,即诵前诗,曰:“吾望子久矣!” 自南京一晤,汤显祖与达观一见莫逆,汤遂礼观为师,法名“寸虚”,达观认为汤显祖“赋性精奇,必自宿植”,许约曰:“十年后,定当打破寸虚馆也”。达观并且劝汤显祖出家,汤显祖不许。后来,达观要入京时,汤显祖曾劝拦,致书说“自是精灵爱出家,钵头何必向京华。”达观回“我当断发时,已如断头,第求有威智人可与言天下事者。”最后,因“妖书案”,达观身死,汤显祖闻讯大恸,作《西哭三首》悼之,“ 一自去长安,无心拍马鞍。只应师在处,时复向西看。”“大笠覆无影,枯藤杖不萌。定知非狱苦,何得向天生。”“三年江上别,病余秋气凄。万物随黄落,伤心紫柏西。”还作了《念可公》一首,为“王法无心足自知,大臣断事可能迟。无边佛血消详出,大好人天打缚时。”

赵士桢:字常吉,号后湖,温州乐清人,明代火器专家。早年是太学生,在京师游学。他能写一手好字,书法号称“骨腾肉飞,声施当世”,时人争相买他所题的诗扇。有个宦官也十分喜欢赵士桢的书法,买了一把诗扇带入宫中,结果被明神宗看见,大为赏识,赵士桢平步青云,以布衣身份被召入朝,任鸿胪寺主簿。著有《神器谱》《神器杂说》《神器谱或问》《防虏车铳议》等作品,发明“迅雷铳”“掣电铳”“火箭溜”“鲁密铳”“鹰扬炮”等火器。后因“妖书案”失官,逝于万历三十九年。

俞百川先祖俞通海:俞通海,字碧泉,明代开国武将,擅水战。至正二十三年,参与鄱阳湖水战,解救朱元璋,焚烧陈友谅舟船,立下首功。至正二十六年,随军攻打张士诚,并于至正二十七年参与了包围平江的战斗,在进捣桃花坞时中流矢,伤势严重,不日身亡,年三十八岁。赠光禄大夫,追封其为豫国公,侑享太庙,肖像功臣庙。朱元璋亲自率百官为他发哀,并前往祭奠。因俞通海没有子嗣,由其弟俞通源承袭官位。洪武三年,改封虢国公,谥忠烈。

王恭妃:生子朱常洛,为明光宗。女皇四女云梦公主朱轩嫄,早夭。后半生为万历帝幽禁,逝于万历三十九年九月。她死后,明神宗要按明世宗皇贵妃沈氏(未生育子女)的规格办理,一再拖延。 最后还是按前朝未生育子女的沈皇贵妃的礼仪办理了。当时正值八月,天气炎热,棺椁又经十个月的停放,尸体早已腐烂不堪。一个月后,礼部左侍郎翁正春上疏请示王恭妃的安葬事宜,过了两天,明神宗才命人到天寿山卜地,选得了东井左侧的平岗地,经他同意,在那里正式营建了坟园。

童谣:明代童谣不少,出名的有《盘却盘》《金打铁银打铁》《倭倭来》《东屋点灯西屋亮》等,王恭妃王恭妃临死前唱的童谣,就是笔者用《东屋点灯西屋亮》与《摇篮曲》改编过的。

林丹汗:孛儿只斤氏,名林丹巴图尔,汗号为呼图克图汗。明人按音译成“虎墩兔憨”。十三岁继承汗位,统辖蒙古察哈尔部。万历四十年,曾率军三万掠明边,后又数次带兵来袭,明臣上书称其“虎墩兔憨为虏中名王,尤称桀骜”。再后来,林丹汗送还了掳掠的明朝人口,并获得了与明朝互市的权利。上尊号“神中之神全智成吉思隆盛汗”“林丹呼图克图圣武成吉思大明薛禅战无不胜无比伟大恰克剌瓦尔迪太宗上天之天宇宙之玉皇转金轮法王”等。万历四十五年,林丹汗在西藏萨迦派僧侣沙尔呼图克图的劝说下,由黄教改宗花教(萨迦派),引起不少蒙古贵族不满。与明朝结盟之后,林丹汗派遣康喀尔拜虎携国书出使后金,该国书“词意骄悖”,林丹汗以“四十万蒙古国之主巴图鲁成吉思汗”自居,蔑称努尔哈赤为“水滨三万女真之主”,警告努尔哈赤不得进犯广宁。最后,后金皇太极发兵攻打,林丹汗战败后逃亡青海,不久病故。

便宜坊:始创于明代永乐十四年,因是从南京跟着迁来的,所以当时匾额上冠有“金陵”二字。其店名题额,相传是明代嘉靖年间,兵部员外郎杨继盛所书。杨继盛当时在朝堂之上严词弹劾奸相严嵩,反被严党诬陷。下得朝来,内心苦闷,饥肠辘辘,路过米市胡同,忽闻香气四溢,便见了一家烤鸭店。入店后,他点了烤鸭,大快朵颐,心情也好了不少。得知此店名为便宜坊,又见待客周到,叹道“此店真乃方便宜人,物超所值。”遂要了笔墨,亲笔题写“便宜坊”三字。后来杨继盛遭严嵩构陷致死,严党让便宜坊的老板把匾额摘下,老板不肯。严党便派人强行摘除匾额,老板以身护匾,遭殴打致吐血,严党因此作罢。便宜坊由此,声名远播。

金钱鼠尾:清初期的发式是金钱鼠尾,就是留的发辫要比小拇指还细,要能穿过铜钱中的方孔才算合格,且有上下两条,如对比图。

东歌:叶赫第一美女。出生时,萨满曾预言说:“此女可兴天下,可亡天下”。后来努尔哈赤“七大恨”告天时,说“明越境以兵助叶赫,俾我已聘之女,改适蒙古,此恨四也。”这“已聘之女”,便是指东歌。“东歌”属于满语音译,意思为一种生长在水边的美丽小草。东歌一生凄惨,沦为了政治的牺牲品,而《满文老档》中却评价,说她“一生七嫁”、“一女亡四国”。

皇太极名字的由来:皇太极,是满语音译。这个写法,是清代乾隆年间才定的。最初,他的名字被明人译作“洪太吉”“洪佗始”“黄台吉”等,真实的发音是“hongtaiji”。“台吉”在满语中,是“阿哥”“贝勒”等意。俄国汉学家戈尔斯基以为,皇太极真名为“阿巴海”(Abakhai),但这个叫法从未在文献中出现,可能是对其称号“天聪汗”的误用。明代陈仁锡的《山海纪闻》中,皇太极以“喝竿”的名字出现。《朝鲜王朝实录》中,他却以“黑还勃烈”的名字出现。日本学者三田村泰助,根据这两则史料,研究出皇太极的本名大致读作“Hekan”,即“黑还”(Hekan)。勃烈(beile),即“贝勒”。小说中以“hongtaiji”为参考,所以定音译为“洪台吉”。还有,乾隆朝之前若出现“皇太极”这种写法,其实是不严谨的。另,我见很多历史小说中,不少角色会自称“我后金”或是“我后唐”,或是在现有皇帝在世时,叫他什么宗的,皆是常识性错误。后金、后唐仅是后世人为区别而称的,当时的国君不会叫自己的朝廷是后金,而是大金。还有,像神宗、世宗等,皆为帝王死后庙号,本人活着的时候不会出现。

徐霞客游记中的化用:现存的《徐霞客游记》中,开篇《游天台山日记》里第一句为“癸丑(万历四十一年)之三月晦”。徐霞客于是年,先后游了天台山、雁宕(荡)山等地。在《游雁宕(荡)山日记》最后一句,为“遂从岐度四十九盘,一路遵海而南,逾窑岙岭,往乐清。”而赵士桢便是温州乐清人,故而小说中,便将剧情安排成徐振之一行,于是年前往乐清,祭拜炎尊赵士桢。

黑瓶摄魂大法:据《明史·叶向高传》记载,“锦衣百户王曰乾者,京师奸人也,入皇城放炮上疏,讦奏郑妃内侍姜严山与(孔)学等及妖人王三诏用厌胜术诅咒皇太后、皇太子死,拥立福王。帝震怒,绕殿行半日。内侍即跪上向高奏。奏言:‘此事大类往年妖书,陛下当静处之,稍张皇,则中外大扰。’帝读竟太息曰:‘吾父子兄弟全矣’。”王曰乾、孔学、王三诏等人,本是福王一党,文中的厌胜术便是那黑瓶摄魂大法,利用黑瓷瓶、纸人等物,诅咒李太后、太子朱常洛等人。后来王曰乾怕事情闹得太大,便入宫告发,为了引起注意,便于皇城中点燃了爆竹,这就是“王曰乾案”和“诅咒案”。

马千乘之死:万历四十一年,石砫土司马千乘染上了暑疫,又因接待不恭,得罪了明朝派来监军的太监邱乘云,被邱乘云诬陷入牢,最后瘐死狱中。瘐死便是在牢里饿病而死。小说中化用了这段典故,安排了邱乘云在福王的授意下,害死了马千乘。

斩龙袍:秦良玉为马千乘之妻,也是中国古代唯一一位被记于正史的女将军。在不少地方戏曲中,都有秦良玉怒斩御袍的桥段,小说中将其化用,为秦良玉斩龙袍的事件,设计了前因后果。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徐霞客山河异志2》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