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八三年 第一季》是一部由爱德华·贝尔格 / Samira Radsi执导,亚历山大·拜尔 / 桑雅·杰哈特 / 西尔维斯特·格罗特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德国八三年 第一季》影评(一):观“德国八三年”之感思
窃取情报过于顺利,自由世界的监管防备显得极差。对许多细节未予详细交代,比如主角的意识形态倾向,也未多加刻画心理。最后一集结尾潦草。很厌恶天真信奉正统主义而忠诚害人的怀孕女友,也讨厌放荡又追求所谓的和平——对于他们而言,和平就是成日沉迷于性交与毒品吧!——的嬉皮士。西方人真是放纵,动不动就拈花惹草,你吻我床。大体上对待东西敌对很客观。彼之危世显人性之贵贱,今之平世不免平庸鄙俗。真是受不了没有自知之明与客观之智的人想当然地自以为是!
《德国八三年 第一季》影评(二):德国的分裂
这也是一个小人物拯救世界的主题。没有台太多的爱国主义情怀与教育,更多的是展现了人性中的那样一股恶。
二战给德国带来最大的影响就是分裂,原来那么一个统一的国家就这么分裂了,互相仇恨,不再是同胞,只是不共戴天的仇人。
本剧的主人公也只是一个小人物,被强迫的,也是被自己身边的亲人强迫的去当了一个间谍。他没有太多的政治正确,只是想早些完成任务早些回到家里而已。
不过里面的史塔西真是强大,可以说是西德被渗透的体无完肤,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人被安插进一个将军的身边居然没有被发现。但是史塔西也一直充满着政治正确,相信会爆发世界大战,差点开了第一枪,可见当时苏联与东德才是最恐惧的一方!
《德国八三年 第一季》影评(三):历史学家Klaas Voss
该剧由美国小说家安娜·温格和德国电视制片人乔尔格·温格的夫妻团队共同创作,他们把它写成了三部曲。Anna Winger说,他们与来自德国双方的专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汉堡社会研究所的历史学家Klaas Voss在提供历史信息方面非常重要。
扮演Martin的Jonas Nay说,他从军事顾问/北约专家Steffen Meier那里获得了技术援助。
是在德国柏林的各处拍摄的。东柏林的一个郊区被用来描绘东德时期,斯塔西总部,并且制作可以在斯塔西博物馆拍摄,这是原总部的实际地点。然而,hva的实际总部在戈森位于柏林电视塔东南部约28公里(17英里),距离柏林市东南部不到1公里(0.6英里),距离埃尔克纳市南部约4.5英里(7.5公里)。hva总部的后备地堡也在那里。
《德国八三年 第一季》影评(四):饭后写的
这部剧最打动我的地方并不是谍战冷战剧本纰漏主角光环等等… 而是其取材的角度,这部戏更多的展现了“平凡人们”在极端历史背景下的生存状态及心理变化,包括军人政治家阴谋者。很真实,不偏不倚不煽情,却又平静表述了人们对战争的厌恶和及对和平的渴望,这才是战争片应有的中心思想。在此过程中也有吸引人的肉体和情欲描写,我并不想在这里扯什么人性之类的话题,在生死面前没有谁比谁更高尚。能在荧幕中平淡、赤裸的表达平凡,这才是对渴望美好生活最真实的展现… 战争不止疼痛也有温暖与希望。
如果说战争是获取和平的手段,但代价也是牺牲和平本身。内战是可耻的,德国人民反思反抗,但他们依旧有着德意志民族的骄傲… 这些国家性民族性的体现真的值得国内战争历史剧借鉴。播出一部历史背景剧最重要目的是什么?我想国内的导演没几个能阐述明白。历史剧战争片的政治宣传性质被文化教育部门简单粗暴化了,没完没了粗制滥造的手撕鬼子,除了成为口水笑料,剩不下什么。
此外,ost棒呆。
《德国八三年 第一季》影评(五):时代的悲剧中,没有赢家
《德国八三年》是一部剧作工整、内容严肃甚至可以说压抑的谍战片。1983年,冷战进入最后的狂欢,面对咄咄逼人的里根,已然处于劣势的苏联阵营开始了最后的反击。而作为冷战最前线的东德国家安全局(Stasi)自然责无旁贷,在西德各界培养安插了无数忠心耿耿、技巧高超的间谍——他们有波恩大学久负盛名的法律教授,有联邦国防军一脸忠诚、呆萌的副官,他们一边从事着外表光鲜的职业,一边在暗中窃取着北约的情报。然而,这些冷战大局中的棋子,却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情感,更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快乐和伤悲,但却都无奈沦为了国家博弈的牺牲品。有趣的是,在这部剧中,自由世界里的每一个人似乎并没有比柏林墙另一边的人活得更好——色厉内茬的北约将军在指挥部里呼风唤雨,却没办法在自己的家里构建一个正常的秩序,最终饮弹自尽;在自由意志里纵情狂欢的同性恋都染上了无法治愈的艾滋;敢爱敢恨的将军女儿最终也险些遭到仇杀……相对于墙那边价值观相对单一、生活清贫却足以温饱的东德人民,究竟谁更幸福呢?7、8年后,柏林墙被应声而倒,锤子镰刀从红场缓缓降下,可在这场时代的悲剧中,谁又是真正的赢家?
《德国八三年 第一季》影评(六):历史大流下,无奈的每一个人...
用音乐来做一个比喻的话,这不会是经久不衰的古典乐,却会是很招人喜欢的流行乐。
全局以Martin为主线,带我们回到了处于分裂冷战时期的德国。Martin作为东德的间谍被派去潜伏于西德军方中,设法获取NATO的行动情报。之所以说这部剧招人喜欢,是因为看完了整部剧,竟然没有找到一个绝对可恶的角色。每一个角色在自己所设的背景下都是无奈地在作出最好的选择。
男主为了让母亲有接受治疗的机会,被迫参与了间谍计划。女一放弃自由,为承诺去照顾男主妈妈,并在单身状态下怀着男主的孩子。女秘书在追求爱情,但即使是在爱情冲昏头脑的时候,也依然坚持着自己的原则。分析师尽管受到了敌方的要挟,也是尽管自杀也没有妥协。男主尽管是受命去爱上女秘书,但可以看出,他是真的喜欢她的;在已经决定要让她淹死的情况下,还是出手相救。男二做了很多白痴的事,但是的确是每一件事都是发自内心对和平的向往。男主最后冒着危险将女二送回了西德,尽管他完全没有必要这么做。太多这样的细节,每个人都在这个大环境下尽着自己角色的职责,可是,似乎每一个人都是痛苦的。
此剧另外一个优点就是对八三年的流行乐挑选很棒!
最后,男主似乎是没事儿了。我当然也希望这个高颜值,高技能,心底善良的男主从此能和家人过上安定幸福的日子。可是,他要是安好了,我的第二季谁来拍呢!
在油管上看到这个剧准备接着拍德国八六年和德国八九年。可是第二季要等到2018年才播啊。追剧的人上辈子都是折翼的天使啊!
《德国八三年 第一季》影评(七):无关爱情
德国有很多知名的二战和冷战相关主题的电影,如《窃听风暴》、《浪潮》,但以此为主题的电视剧为人所知的并不多,这部《德国83年》无论从主角颜值、背景音乐、画面感色调而言,都可圈可点。 冷战主题非常宏大,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难得的是,这部电影从小人物入手,一个被派到西德当间谍的东德小帅哥,东德领导故意断章取义,认为西方的演习是真的要进攻,所以和苏联一起先发制人,小帅哥为了制止这样不讲理的行为,不惜暴露自己的身份。其中还涉及了东德禁书、西德反战、绿党崛起等情节,是一部了解德国历史的入门剧集。
个人感觉,本剧中男主的情感戏很有看头。他原本在东德有女朋友,而且后来她还怀孕了。虽然自身非常不愿意做情报工作,但为了给母亲治病,只有答应这个条件。在西德工作的时候,Martin和Nato官员的秘书琳达扯上了关系。神奇的是,那晚他们初识,Martin还没有接收到上级的指示,两人就有些互生情愫,让人很难判断真假。当Martin看到琳达被杀害后,应该是他第一次爆发想要逃离的情绪,也是第一次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有多么不近人情。后来,Martin又和自己西德领导的女儿在一起了,影片也没有特地安排他的这项任务,个人感觉是他在那个妹子身上看到西德反战人士的影子,有一种共鸣,这也是为什么后来他逃回东德,看到妹子被自己未婚妻绑在角落里,反而帮助她逃到西德使馆的原因,能下狠心把怀有身孕的未婚妻绑在椅子上,也是一种“舍小家”的情怀吧。(又或许,这个孩子到底是不是Martin的?貌似女主和那个看禁书的男教师也有关系?Martin的爸爸是东德那个招募他的人?不只这些在姐妹篇《德国86年》里有没有讲述)
据了解,本片有很多当时的音乐作为BGM,年代感很强,一季下来,篇首的歌曲越听越好听,Peter Schilling的Major Tom (Coming Home),如果你也喜欢的话。
《德国八三年 第一季》影评(八):「德国83年」——烂番茄年度十佳中的唯一非英语剧
本文首发于知乎专栏“剧荒人就慌”。本文不含剧透,可放心阅读。
一剧一世界值得看的英美剧推荐与烂剧避雷,欢迎关注本专栏「剧荒人就慌」。我们有个追剧群,进群方式见文末。
本期推荐:德剧「德国八三年」
@陆小鸟 按:剧荒大多数写英美剧为主,但也曾因为“觉得特别值得看”推荐过意剧《格莫拉》和西剧《3%》,今天,在德国读博的@小奚 决定推荐一部在中国知名度不高、但烂番茄评价极高的德语剧——「德国八三年」(Deutschland 83)。
《德国八三年 第一季》影评(九):Kolibri
(以下内容无重大剧透)
前四集一口气看下来 各种紧张得内心翻江倒海 根本收不住
而且畫面都超美 色調我的愛 水洗過的回憶一般 无论是室內室外白天夜晚都停不下截圖的手 音乐也是80s风 炫酷 歌单必须走一个
男主martin第一次走进西德的超市 第一次听随身听 都让我想到神作再见列宁(又名德国好儿子)
尤為喜歡ep2和ep3裡偷情报的那个小酒店 白色係磚木結構 有圓形的露台和大塊的落地玻璃
还有善于煽动人心的教授的住宅 一共三层还是二层 玻璃门和庭院很妙 周围似乎也没有很邻近的房子 kinda like my dream house
ep3 研究软盘那个眼镜男笑死我惹 一直觊觎着西德领先的计算机技术又不好意思说 跟他领导的对话也是冷到不行23333 终于拿到走私来的IBM电脑 眼睛男说
- cool
- don't say cool
- okay
- don't say okay
ep4 北约的分析师 看了看女儿照片 稍微整理了一下桌面然后... 很震惊 不知道说什么好 哎
ep5 没前面的刺激 不过也感觉到了martin的成长 第一集他还敢在将军家里打电话给东德呢 现在敢毫不犹豫地追杀炸弹客 66666
将军的儿子神烦 那点情商就别闹革命了 看到他就快进
----------------与剧情无关の分割线---------------
总觉得多一字其实嘴上说着国土分离有多痛苦 Stasi又有多恐怖 但其实内心都暗搓搓地无可救药地缅怀着那个年代吧
人们也是白天一本正经高傲矜持 夜晚疯狂泡吧吸毒搞破坏
真是个矛盾的国家~
(ps.这个剧让我的尷尬癌自looking之後又得到了進一步的治療(虽然会忍不住快进先看他的行动有没有被发现hhh
的ps. Kolibri是德语里蜂鸟的意思 也是主角在剧中的行动代号 好形象~可以灵巧穿梭四处刺探 又可以随时抛弃so expensable)
《德国八三年 第一季》影评(十):是做爪牙,还是做清醒的旁观者。
:以下分析之针对本剧,与历史实情无关。
很喜欢小间谍的妈妈。不喜欢小间谍的怀孕女友。
他妈妈知道什么叫值得和不值得。也许有些时候你不得不做一些事情,但你要把事情看清。
怀孕女友有些傻白甜,不能说她完全就是个天真女人,但也是一个了解的信息不够多的女人。
两个人是如何变得分歧越来越大的,就是这样,可能是因为对于信息了解程度的不对等,也可能就是因为个人原因,造成的价值观的差异,且是比较大的价值观差异。这里面本来是有一个挽救的方法的,如果当事人心态开放,即使自己不了解,但愿意去思考去了解,还有补救的可能。
如果连最基本的沟通都不能了,两个人其实就失去了在一起的必要。只靠好感是没用的。
可以说这个间谍小女友蠢,但蠢是有原因的,她了解的不多,也没有听到过不同的声音,可能就想当然地觉得这唯一的就是正确的。把自己的朋友送进了监狱,因为觉得朋友在运输禁书,觉得这样不对。
苏联和西德工作人员一起工作,但他们各自有各自的想法。苏联的工作人员已经先入为主,认为美国就是要打他们,所以在向西德上级报告文件内容时,把一些非利他的文字省略掉了。上交的是一个删减版本的报告,报告的主要内容是美国要发动战争。但其实完整报告里表达的是,美国不会轻易发动战争,因为这对谁都没有好处。
西德那边的情况,上级官员不断开会讨论到底该如何行动。下面的百姓坚决抵制发动战争,游戏示威倡导和平,在和平倡导队伍里,有来自东德的间谍,潜伏于此。
最后自杀的应该是东德军官,他貌似进入了一个人生的困境。无论是动荡不安的国家与状况百出的工作,还是分崩离析的家庭各成员,几个维度的合力,让他陷入了某种无望的困境里。
家庭成员间的激励是很重要的,大家互相坦诚,一起聊天,是可以化解很多内心困境的。冷漠是杀敌的方式,而不是杀亲。
军官儿子挺善良的,但只有善良是会被利用的,只有善良就相当于蠢。因为这世界上有坏人(我不是说潜伏在反战团体的东德间谍是坏人,在不同立场下,对坏人有不同的定义),你要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和身边爱的人,而不只是善良,要有脑子。
军官女儿本来可能有点喜欢东德小间谍,最后一集看那样子是有点失望吧,挺喜欢军官女儿的,但的确警惕心不高,可以理解,可能和生活环境有关。
小间谍妈妈的妹妹,最后去第三世界国家了?可能是寻求自保,去一个安全的地方吧。可以理解。
个人觉得,虽然在很多方面都不完美,也能看出一些比较明显的漏洞,但至少让我看到了复杂性,看到了各个维度,觉得这点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