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ULU
来源:LULU画报()
就是这样一位一眼望去
▼
然后钻孔;
再一点点细致地凿;
一块普通的木头就通过折叠
▼
摸透了鲁班凳,
同样一块普通的木头,在他手中,
一个将军案就变化出来了,
活脱脱一个古代小童子;
▼
要说阿木爷爷做过的
他耗费了五天的时间才做好;
42个榫卯棱、4个榫卯柱、1个榫卯基,
最后27道锁,
一个中国馆也做好了,
真是让人不得不服啊;
就是阿木爷爷的这些木艺,
让他在国外突然爆火,
其实这是
中国从古代传承至今2600多年的
这项古老的技艺在阿木爷爷手中,
但对于阿木爷爷来说,
别的小孩有的,只要孙子想要,
他就动手做一个。
▼
阿木爷爷一出手就做一个高级的;
直接用木头做了一个手摇木头泡泡机,
轻轻一摇,泡泡就络绎不绝地出来了。
▼
为了让小孙子开心,
他便照着网上搜出的图,
用一块块木头做了一个;
没有电池,没有机械,
便让佩奇惟妙惟肖地动了起来;
▼
▼
能漂在水上的精美小船;
▼
▼
看着这些花钱都买不到的
独一无二的玩具,
“爷爷您还缺孙子吗?我想当您的孙子!”
俗话说,没有什么成功是偶然的,
阿木爷爷的技艺也不是突然习得的。
阿木爷爷本名王德文,
小时候家里穷,
他从十三岁便开始给村里的老木匠打下手,
跟着师傅四处给别人做家具。
本来是为了生计而选择的工作,
他却渐渐爱上了这项手艺。
一边跟着经验丰富的老木匠做木工,
一边认真观察和研究。
干一行,爱一行,就这样多年以后,
他的木匠功力也越发精湛和熟练。
每一个让人赞叹的木制品背后,
都是他五十年如一日的钻研和坚守。
在得知自己成了网红后,
阿木爷爷却不觉得有什么值得骄傲炫耀的。
他说,
自己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农民,
做了一件热爱且干了一辈子的事。
但人生最动人的便是,
择一事,终一生,
专注做事,踏实做人。
看到阿木爷爷,
我想起了因为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
而被人称为“故宫男神”的王津老师。
如今快60岁的钟表修复师王津老师,
从1977年,16岁时进入故宫钟表室当学徒,
至今已在故宫工作了43年。
让一只古钟表转动,
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至少要花费几个月,甚至一年的工夫。
这一件乾隆年间,
历经一百多年,破损比较严重的
铜镀金乡村音乐水法钟,
极具艺术和观赏价值。
这个钟的顶部是一个农场,
如果各部件动起来十分震撼和美妙。
但它出厂时已残破不堪,
修复起来十分困难。
有时候,修好了一个部件,
总会因为房间湿度等原因再出问题,
又得重新来过,
钟表的修复就是这样反反复复,
好像永远没有尽头。
王津师傅就每天戴着放大镜,
坐在修复桌前,
一点一点地寻找问题,调整齿轮,
试图让钟表上的物件全部动起来。
历经八个月的时间,
这副古钟表终于活灵活现地动起来了,
100多年前的历史仿佛在眼前复原。
40多年的时间,
每天待在60平方米的工作间,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做着同一件事,
想想都觉得烦闷和枯燥,
但王津老师做到了,
因为喜欢,所以耐得住寂寞。
这40年间,他就在这一方天地,
修复了两三百座古钟表,
经手的每一座钟,他都记得清清楚楚。
故宫有上千的钟表,
一个人的一生是修不完的,
但他决定一直干,直到自己干不动了为止。
其实如果跳槽到高级钟表店,
收入可翻好几倍,
但他却愿意守着这些破旧的钟。
每天穿着一身简朴的工作服,
乘着公交或骑着单车,来这上班,
仿佛于时间的长河里,
心无旁骛地把自己也活成了一座钟,
任尔斗转星移,我自岿然不动,
为的就是那份热爱和初心。
木心曾说:
从前的日子过得慢,
慢到一辈子只够爱一个人,
一生只能做一件事。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没什么不可,
把自己热爱的事做到极致,
不但是情趣,亦能活出自己的价值。
正如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一样,
或平凡或一辈子碌碌而过,
只要认真做好一件事,踏实做好一个人,
就是一种成功。
愿你这一生,如他们这般,
莫慌张,莫焦虑,只管随心往前走。
作者:LULU,来源:LULU画报(),认真生活,才能读懂生活,转载请联系LULU画报。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点赞、在看
拥抱美好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