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诃德》是一本由[西] 塞万提斯·萨维德拉著作,理想国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28.00元,页数:10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翻译得很像明清话本子,容易读。字数在78万字不到79万。名著,再多的评价都是对它的赞美。有一位名人这样评价这本书:“它的美德在于使一切个人的痛苦变得微不足道,并因此而使之成为笑柄,令你发出最为自发的笑声。所有充斥人类心灵的情感和价值其实都是堂吉诃德疯。”
●翻译很棒。我只想做自己的堂吉诃德!
●译文方面不多说了。 装帧确实需要吐槽一下,五百多页厚的书,无法平摊在书桌上阅读,阅读体验不好。
●早想看了 拖拖拉拉 也是由于没有选择到喜欢的译文跟装帧 终于等到了理想国新出的这版 前前后后花了一个月的样子才读完 如果以它为第一本小说来讲的话 我想此后的小说 都像是堂吉诃德第三部 第n部那样 是一种模仿 但我觉得 人们好像太追捧 太认可初始的 唯一的东西了 开创性理所应当被正视 模仿也绝对不是没有价值 我并不觉得加上最高级的东西便是最好的 诸如最强 最先 最好 最高最矮 关于模仿的话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里头我想已经讲的很明白了 作为第一本小说来说 最让我觉得弥足珍贵的是 故事就是故事 叙事性始终占着主导 评价与分析是交给读者的 甚至 像是这样的作品 我敢说许多读者也无从评判的 说不定塞万提斯创作这种东西出来 小说 是不轻易发表判断和意见的 哪怕是读者 观察与体会可能要比下判断来的重要些吧
●这版的译文超级出彩,理想国出品,必属精品
《堂吉诃德》读后感(一):刚看完前半部的一点点感受
每天睡前看两章《堂吉诃德》,直接导致我最近入睡时间大大拖后,因为太好看了……
不仅好看,这次初读《堂吉诃德》全本,还修正了我对这本书的固有印象。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的堂吉诃德大战风车,堂吉诃德与羊群作战,这些情节其实都发生在全书的前十分之一处,而且着墨也就两三页的篇幅,以至于我很怀疑当年总结这本书精华(并误导了我们)的人是否真的通读了《堂吉诃德》全本。
在上半部里作者真的对这对主仆着墨不多,全书最主要的构架是以堂吉诃德和桑丘的旁观视角,讲述了几件当地普通民众与贵族们发生的离奇事件,进而描绘了400年前欧洲大陆底层民众的社会状况。从这个角度来说,仅仅把《堂吉诃德》当做一部讴歌纯真骑士精神的英雄史诗,太低估这本书的历史价值了。它更像是薄伽丘的《十日谈》,全方位的描绘了当时底层人民的生活现状和精神世界。
通过这本书,我才猛然发现,自己所向往的那个拥有璀璨文明的文艺复兴欧洲,只是当时精英阶层的文艺复兴。当时绝大多数的普通人,一如既往地深陷在世俗的泥淖中无法自拔,这本书里描绘了以真爱为名勾引贫女的贵族,而被玷污的贫女之后又顺水推舟的对贵族进行道德绑架;家有爱女的老农对孩子百般呵护,其目的竟是防止女儿被人染指,而他好在诸多追求者面前,怀揣爱女的玉体待价而沽……
这本书里描述了太多诸如此类的不堪故事,以荒腔走板的方式敲醒了我对文艺复兴时代的浅薄向往,原来在那光彩浮华背后的,是一片依旧黑暗荒芜的愚昧时代。而就是在这片黑暗大路上,依稀闪过一道明亮星光,那是一个疯癫老头儿为了自己幻想出的天真理想,对着周围的荒凉披荆斩棘——这,才是堂吉诃德精神真正可贵的地方。
《堂吉诃德》读后感(二):凑了篇儿长的……
以虛幻的遊俠騎士之道還世界以公正,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沉迷於遊俠騎士的世界,妄想建功立業。 “老天把我生在黑铁时代,就是要我恢复金子时代,一般都叫黄金时代。我生来就是要玩命冒险,建功立业的。告诉你吧,我到这个世界上来,就是要让圆桌骑士、法兰西十二骑士和世界九大英雄的事业再现辉煌。我要超过普拉蒂尔、塔布兰特、奥利万特、蒂兰特、太阳骑士、贝利亚尼斯以及所有的古代著名游侠骑士。我要在今生今世,轰轰烈烈,创出一番事业,让他们个个望尘莫及、黯然无光。” 聽來難免顯得荒誕……令人覺得瘋癲,然而卻在很多問題上又有著自己的一番精妙獨到的見解,在演戲上: “戏本来就是假的,戏装干吗要用真货呢?意思意思就行了。桑丘,这戏虽是编的,但它很有意义,对国家有好处,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咱们的本来面目,同时,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做人行事。这戏的作用,别的玩意儿还真没法比,所以,我希望你不要小瞧人家,要尊重他们,不管是演员还是编剧,咱们都要敬重人家。不过,这些演员在台上是一回事,在台下又是一回事。在台上,他们是皇上、国王、教皇、骑士、贵妇,老鸨、无赖骗子、恶棍、商人、大兵,还有聪明的傻瓜和一位情深的白痴。总之,什么人他们都能演,可等演完了,卸了妆,又都变成了戏子。” 進而由演戲談到了人生: “人生也是一个戏台,有当皇帝的,也有做教皇的,戏里有啥角色,人生也有啥角色。可等他们活到了头儿,死神扒掉他们身上的衣服,送进坟堆里的时候,大伙儿又都变成一个模样了。” 在面對著一個想成為詩人的年輕人時又口吐良言: “做诗人要想成名,就得多听听别人的批评,少固执己见。做爹妈的没一个觉得自己生的孩子难看,作文写诗的更没一个认为自己写的东西不行。” 因為瘋癲愚笨叫人戲弄的人心腸不壞,然而覺得自己高人一等處心積慮尋人開心拿人找樂的人,他的心理可想而知,就是變態…… 有過三次“雲遊”的堂吉訶德最後“榮歸故里”,高燒一場的他彷彿醍醐灌頂,大夢方覺:自己就因為多讀了幾本騎士小說,就妄圖將夢想照進現實,融入生活,終歸是不那麽實際的……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可,誰心裏還沒有個堂吉訶德呢。 你終於閃耀著了麽,我旅途的終點……認清現實後的自己還有沒有勇氣這樣一問呢,堂吉訶德,或是我們?
《堂吉诃德》读后感(三):流放的国王
人生道路上经过许多险阻而步伐始终不乱,就是因为我对自己的意图深有了解,自己的计划光明正大。 ——(法)蒙田
中世纪以前,随着欧洲封建社会的逐步发展,通过契约和忠诚,骑士和贵族国王结成了联盟,这些骑士被称为骑士阶层,他们拥有土地,尊重领主,又因为后来基督教的熏陶,让他们从莽夫武士,逐步升华成了文雅之士。
后来更是因为十字军东征,让骑士英武正义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骑士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很多反映骑士的诗歌和传奇作品也应运而生(如代表作《罗兰之歌》,法国兴起于民间的吟唱,描述了法兰克骑士罗兰的英勇事迹)。
之后的许多传奇故事中,开始注入诸多爱情元素:骑士为了赢得贵妇的爱情,以及身上的荣誉,而英勇不畏死地出征战斗,更让骑士精神广播,很多人也立志以成为一名骑士为荣。
书中的主要人物堂吉诃德,就是在阅读了大量的骑士小说后,决定以一名骑士身份“出征”,他路上的所作所为完全遵从骑士道,然而这却让他在路上闹出很多笑话,在近似胡闹般的多次“出征”后,他最终黯然回乡,并幡然悔悟。
自从进入中世纪后,原本骑士精神所坚定的那些信念如:名誉、礼仪、谦卑、忠诚、骄傲等,在堂吉诃德的那个时代就已经不合时宜了,因此书中就反衬出了堂吉诃德的迂腐,凸显了堂吉诃德及随从桑丘的可笑,不过另一方面作者塞万提斯似乎也在呼唤一些缺失精神的重新归来。
不恰当的类比骑士小说,有点和中国的武侠小说类似,而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与金庸的《鹿鼎记》里的思想更是有相似之处:《鹿鼎记》是“反武侠小说”的武侠小说 ,而《堂吉诃德》则是“反骑士小说”的骑士小说,一方面两个作者都在说他们笔下的类型小说原本所代表的精神已经脱离于当时的时代,另一方面却也是在呼唤部分精神特质的回归。
其实从书中看,只要不说到骑士,堂吉诃德彬彬有礼而又侃侃而谈,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对文学艺术哲学等多有见地,然而他却时刻沉湎于自己幻想营造出的骑士世界而不能自拔,其实现实社会中这种情形一点也不少,比如澳洲已故演员希斯莱杰,在出演了《黑暗骑士》中“小丑”一角之后,始终无法从阴郁晦暗的氛围里出走,最终酿成悲剧。
所以相对来说,堂吉诃德却要幸运多了:在他的精神世界里,有宝马良驹,有绝世美人,有盖世武功,他在自己的世界里坚定走下去,焉知他没有自己的欢乐?甚至他的欢乐比旁人更多,世间的很多人,总是痛苦多于欢乐,欢乐如过眼云烟,转瞬即逝,快乐却像飘忽不定的火苗,守护不易,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流浪,做个快乐的国王,未尝不是一种高明的解脱。
整部小说通过一个痴人、一个愚人,两个人的眼睛来看当时的世界,周围的人以看热闹的心态看这两个痴人,可在这两个痴人的眼中,也许这些围观的人,才是更痴的,“我颠倒了整个世界,只为摆正你的倒影。”最终归乡的堂吉诃德懊悔万分,然而他这几次离家出走,却让他圆了自己的骑士梦,他的随从桑丘也统治过一个海岛,圆了自己的总督梦,也许除了对自己的疯狂出走懊悔,两个人心中一直以来的很多遗憾,已经得以补全了。
接受欢乐之果,享受我们的人生,有一天你只是尘土、影子与往事。这部小说已经出版了四百多年,是世界现代小说的开端,它当然也有古典小说的特点,比如情节相对简单,按照时间线讲故事,没有后来小说的倒叙蒙太奇意识流等写法;情节相对松散,各个故事段落相对独立,即使跳过中间段落或者打乱故事发生的顺序,也不会影响阅读;很多故事都是在当时流传的,这些民间集体智慧的瑰宝,被作者发现整理,付诸梨枣;中国后来出现的小说如《三国演义》《封神演义》等,也是类似的情况。而作者塞万提斯,这个独臂骑士,也凭借着这部文学史上永垂史册的著作,永远被人铭记。
《堂吉诃德》读后感(四):古道,西風,瘦馬,堂吉訶德,勇闖天涯
很小就聽說過堂吉訶德大戰風車,大概初中的時候我買了一本#堂吉诃德#,800多頁,厚的像一塊磚。翻看過大概兩三次,最遠看到堂吉訶德救下牧羊男童,也就幾十頁。十幾年過去,一直沒有看這本書,最近幾個星期看完了一個電子版,一共花了24個小時,原來啃下這本巨著也用不了多長時間。唐民權這個版本翻譯的不錯,讀起來不枯燥,多數十四行詩韻腳能押的上,而且很接地氣,用了很多中國方言詞,甚至還看到了「高,實在是高」這種梗。
『堂吉訶德』被公認為是面世至今410多年最偉大的西班牙小說,也是世界上第一本現代小說,影響深遠,被無數大師推崇。如今讀起來,雖然沒有驚為天人的感覺,不過還是感覺比同時期的『巨人傳』『十日談』有意思的多,這本書劇情衝突不斷,文字詼諧幽默,話題非常廣泛,涉及政治文學商業民俗等等。『堂吉訶德』這本書分上下冊,當年出版時間間隔了十年,第一本書出版後引起轟動,後來社會上就流傳著別人寫的粗製濫造的續集,塞萬提斯看不下去於是又寫了第二部。很有意思的是,第二部書裡堂吉訶德和桑丘走在路上會被陌生人認出來,他倆很奇怪,別人就說因為他看了『堂吉訶德』第一部小說,也看了冒牌的續集。於是堂吉訶德和桑丘就饒有興致的翻看著描寫他們自己故事的小說,不斷的評頭論足,說這續集上的事是胡扯我們沒做。故事中的角色成了觀看自己的觀眾,而且又對角色的行為產生了影響。
這本書兩個主角,憨憨的主人堂吉訶德,雞賊的侍從桑丘,都是時而清醒時而糊塗。兩人的戲份不相上下,精彩程度各有千秋,這本書其實是雙主角。
堂吉訶德這人不壞,就是傻,他做事有原則,面對公爵侍女的勾引無動於衷,始終忠貞於自己幻想出來的世界第一美人溫柔內雅,也許這就是他的騎士精神。堂吉訶德只要談及騎士精神以外的話題,就相當有見地,看問題既深刻又廣博。一談到騎士精神就猶如被施了魔法,滿嘴跑火車,行為匪夷所思。脾氣也不好,前一分鐘還在和別人談笑風生,別人一說騎士精神不好,他就立馬要把對方砍了。一遇到不正常的事情堂吉訶德就會歸因為魔法師使壞,大概和當代人歸因於水逆一個道理。
桑丘不一樣,是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他腦子也不太好使,用書中人物的評價就是「傻中有灵,灵中有傻,又傻又灵」。他知道堂吉訶德心中溫柔內雅純粹是幻想出來的,知道堂吉訶德面前的千軍萬馬只不過是羊群,也知道戰利品頭盔不過是個臉盆,他心裏面對於主人的瘋病一清二楚,卻還是幻想著堂吉訶德建功立業當上一個國王,然後封自己當一個海島總督。讓人無法理解。最讓人瞠目結舌的是第二部裡桑丘當上總督之後,斷案之精準,手段之高超,簡直就是包青天附體,一點也看不出是個不認字的鄉村大老粗。讓人感覺割裂感特強,也許塞萬提斯就是要用這種效果表達一個想法:一個人沒有受過多少文化教育,他的生活經驗依然可以帶給他很多解決未知問題的方法。桑丘還有一特點就是,滿腦子的俏皮話,不去當個相聲演員真可惜了。
桑丘雖然身份是侍從,但一點也看不出來低人一等。他對堂吉訶德又哄又騙,還經常耍脾氣,不待見堂吉訶德,有天晚上堂吉訶德勸他履行諾言,抽自己三千鞭子好解除溫柔內雅的魔法,氣得桑丘和堂吉訶德大打出手。我不太明白桑丘跟隨堂吉訶德到底圖什麼,常常餓的夠嗆還遍體鱗傷,明明當上了總督卻還是願意回到堂吉訶德身邊去冒險,為什麼?我有時候甚至認為桑丘是神父派來照顧堂吉訶德的。
堂吉訶德歷經三次出走,被揍過不知道多少次都初心不改,臨終前終於醒悟騎士精神是神經病,多少有點強轉的味道。我不是很喜歡這個結局,卻也想不出一個更完美的ending。
tw,常常覺得小時候學的那句「古道,西風,瘦馬」,指的就是堂吉訶德。
《堂吉诃德》读后感(五):《堂吉诃德》与《三国演义》
这两部书都极负盛名,《堂吉诃德》我读大学的时候翻过一部分杨绛先生的译本,当时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有看完,这次读的唐民权先生的译本,读完了,译文很不错。在文学史上,《堂吉诃德》作为人文主义经典,是里程碑一样的存在,但是放在我个人的阅读序列中,我读过了《一千零一夜》、唐传奇、《聊斋志异》以及卡尔维诺、王小波等人的作品后,再来阅读这本书,就会觉得它的故事已经不吸引人了。从幽默的层面上说,当今时代的幽默从那些时代发展而来,但是我们习惯了周星驰以及网络时代的幽默之后,发生在堂吉诃德身上的故事,也就不再那么好玩了。这也能反映时代毕竟是进步的吧。在多年以前,我会为一个人居然能够手执长矛冲向风车十分感动(或许我也做过类似的事情),但是还原到故事本身,也就是一个幻想者的一次常规表现而已。时间会磨蚀掉许多只会存在于某一时期的阅读体验,我接受。于是现在似乎可以这样说,如果以后不再阅读这本书,对我也没什么损失。当然,这无损于《堂吉诃德》本身的经典价值,它的价值是多维度的。
《三国演义》这次是第三次阅读,以前每次读到诸葛亮之死,就觉得没意思了,这次倒觉得后面的特别有意思。没有大英雄的时代,故事依然强力地向前推进着,这种宿命感可能作者在写作的时候也感受到了吧。故事的引用的词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旁观三国故事,我们似乎是清醒的,也很容易发几句感慨或牢骚,但是在我们自己的人生之局中,我们的表现未必有三国人物在他们的局中表现那么好。
《三国演义》重点讲英雄,对于普通人几乎没仔细用笔,这是它由它的题材决定的,如果想从里面读出许多哲学的、历史的东西恐怕并不十分明智。从通俗小说的角度去看它,它非常有趣,人物的命运能引人思索,我觉得它属于那种包含了许多经典故事模式的作品,这些故事模式可以被翻新,这就与《堂吉诃德》不同,《堂吉诃德》中的故事几乎不具备复制性,而《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可以在我以后创作的时候给我许多参考。当然,这些都只是个人的观感。吕布之有勇无谋、曹操之奸智并绝、诸葛亮之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几个人算是《三国演义》中塑造得比较好的,但是塑造人物不是作者最擅长的,本书最精彩的还是将时代的滚滚洪流呈现得既势不可挡又让你看到重要人物们的拼杀与挣扎,或者说,是一幅宏大绘图下的诸多精彩细节,让《三国演义》成为了既是宏观的又是微观的画卷,不是人物产生了细节,倒是某些细节成就了人物。比如:
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
类似的著名细节不少,吕布辕门射戟,刘备叹髀肉复生,它们可能发生在每一个试图超越平庸生活的人身上。《三国志》是历史,《三国演义》是演义,也是人生——粗线条勾勒的人生。
最后附上书末的长诗:
高祖提剑入咸阳,炎炎红日升扶桑。光武龙兴成大统,金乌飞上天中央。哀哉献帝绍海宇,红轮西坠咸池旁。何进无谋中贵乱,凉州董卓居朝堂。王允定计诛逆党,李傕郭汜兴刀枪。四方盗贼如蚁聚,六合奸雄皆鹰扬。孙坚孙策起江左,袁绍袁术兴河梁。刘焉父子据巴蜀,刘表军旅屯荆襄。张燕张鲁霸南郑,马腾韩遂守西凉。陶谦张绣公孙瓒,各逞雄才占一方。曹操专权居相府,牢笼英俊用文武。威挟天子令诸侯,总领貔貅镇中土。楼桑玄德本皇孙,义结关张愿扶主。东西奔走恨无家,将寡兵微作羁旅。南阳三顾情何深,卧龙一见分寰宇。先取荆州后取川,霸业图王在天府。呜呼三载逝升遐,白帝托孤堪痛楚。孔明六出祁山前,愿以只手将天补。何期历数到此终,长星半夜落山坞。姜维独凭气力高,九伐中原空劬劳。钟会邓艾分兵进,汉室江山尽属曹。丕睿芳髦才及奂,司马又将天下交。受禅台前云雾起,石头城下无波涛。陈留归命与安乐,王侯公爵从根苗。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
2020年2月10日记于归云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