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斯·巴德·金斯伯格》是一部由Julie Cohen / Betsy West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美国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RBG在年幼时受到的犹太家庭教育真的是无可匹及。本人坚韧,认真,努力,善良,正直,真的是汇合了世界上最美好的品质。非常牛逼的老太太。
如果我是自己的父母,那么我可以给自己的教育和告诫是什么呢?我是否可以正面引导自己,给予自己足够的爱,时时提醒自己的人生方向?从这点想,我做的还不够好。
《鲁斯·巴德·金斯伯格》观后感(二):迷住美国人的RBG
和美国朋友聊起来,她说,公众只知道RBG,她是很伟大没有错,我也很喜欢,但公众有点过于着迷了(they're obsessed),美国还有很多很好的 female lawyers,希望大家也能关注并看到。
RBG是很有规划和野心的,她不是盲目的一头扎在工作里,而是有非常清楚的蓝图,拣选并将精力投入有意义有判例价值的案件。
《鲁斯·巴德·金斯伯格》观后感(三):如何斗争,如何选择伴侣,以及如何活着
昨天看了村里电影院的RBG首映,这是一部讲述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有史以来第二位女性大法官Ruth Bader Ginsburg的纪录片,观众多为女性,也有一些白发苍苍的伴侣相伴而来。回味后感触有三。
1) 在一个公司可以因为女人怀孕而合法解雇之、女人贷款必须有老公签字的年代,RBG和那个年代的女性们一起身体力行,推进女性的生育自主权、投票权、男女同工同酬的法案,推动了
《鲁斯·巴德·金斯伯格》观后感(四):一个记忆
其实这个纪录片没有什么可以大力称赞的地方,刻画的东西都很流于表面。就连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努力也是草草带过。
但我忍不住想,是因为他们的环境够好,所以只要努力蹦蹦,总会有你发光发亮的时候。所以我这种活在恶劣环境下的人,是无法理解足够努力就能走到高位的。
说到底还是立国之本不一样。
“this is a story only happens in America.”
quot;She had two lessons that she repeated over and over: 'be a lady, and be independent'. "
- “成为淑女”意思是不要让无谓的愤怒等负面情绪占据你的心灵。
- 关于“保持独立”,她是这样解释的:“如果你能遇见白马王子并一同度过余生,这当然很好。但是必须要学会独立生活。”
怎么说呢,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故事,别人的故事引不起大多数的人的感动,两点有感触吧,一是美国法律制度中的异议(DISSENT),由此引申的英美法的当事人主义,真理必须倾听反对者的意见才能显现。这在我国太缺乏了,密尔的论自由在言论自由中强调了反对者的意见的重要性,乌合之众也认可辩护能参透真理,在同样认为老百姓智力有限的情况下,西方选择了麻痹,而我国选择了愚弄,由辩论主义引申到第二点,弱势群体的保护上,我国似乎要么太过,要么太不及,政府在价值取向上总是容易走极端,被情绪引导,无论进步或退步都被时代和民意绑架,缺乏少数人的声音•
《鲁斯·巴德·金斯伯格》观后感(七):Always on her own way
选择如何过完这一生、过怎样的一生,本应该是生命历程中最高层级的问题。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却从未就此难题深思,这甚至不算是个问题。芸芸众生中,大家只是身不由己被周遭人潮推着走,走着走着难免忘了自己身处何地、为何奔走、去往哪里。人为何会迷茫,是因为一味活成了别人想要的样子,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一点点活埋了真实的欲望和特质,一步步杀死了最初的自己。而另一些人,无论看似柔弱抑或强大,一直都知道自己是誰,要走向哪里,as notorious RBG aways on her own way.
《鲁斯·巴德·金斯伯格》观后感(八):女人
表面上看人生坦途似已不少,但当你试图往任何一个方向走,就会发现无数路障横在眼前。它们不但来自社会压力与偏见,甚至就是法律条文本身。至少有178项联邦法律、以及上千条各州法律涉及基于性别之分的区别对待。这些法律保护着据说是“数千年以来”的传统性别角色,或者说,“社会分工”。 从来如此,便对么? 女性不是在20世纪70年代才觉醒的,1776年艾比盖尔•亚当斯在写给约翰•亚当斯的信中说,当你们讨论宪法时,不要忘记女士们。那个时候女性还没有投票权。不同时代对“平等”的定义和要求不尽相同,但它都涉及人的尊严和幸福,因此难以忽视,更无法被压制。
《鲁斯·巴德·金斯伯格》观后感(九):人生而平等
在今天,平等,自由,开放的美国,仅仅是在五六十年以前,有着那么多令我不知道且知道后为之惊讶的不平等的法律条款与现状。而且不仅是美国可能在那个时候——离现在并不远的——乃至全世界几乎是所有的国家都有许多这样的现象存在。中国也不例外。幸运的是,依然有人为此抗争者,依然也被支持着。没有这个金斯伯格也会有第二个金斯伯格。虽然道路困难重重,但是她们依然成功,值得被尊敬,需要被铭记。公正平等是一国之本。像是在部分国家甚至真的是女权社会,在我看,来可能如果绅士们愿意那么做也可以这样。不管是女权,还是同性恋,性少数群体,残疾人,有色人种……等等,甚至是,不是高等动物的其他动物们都应该享有一定的正当的权利。不仅仅美国在改变,世界也在改变,需要改变,也是必须改变。
《鲁斯·巴德·金斯伯格》观后感(十):RBG
金斯伯格是是一位娇小内向的女性,但却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二位女性大法官。从小她就颇受母亲的影响,母亲告诉她“be a lady and be independent”。Be a lady是指不被愤怒等所支配;Be independent是指即使拥有美好的爱情获得依靠也要有独立的追求。 她与丈夫马丁初识于康奈尔大学,在众多的约会对象中,马丁是唯一一个在乎她的思想,称赞她聪明的男性。后来他们结婚并一起考入哈佛法学院,经历生活的风风雨雨。马丁负责在她忘我工作的时候扛她回家吃饭,让她好好睡觉,并在她事业的关键时期为她游说。 在事业上,金斯伯格一直致力于女权工作,任职法官期间,她通过一个一个案子慢慢推动着女性在法律中的平等地位。她说道平权不是为女性争取特权,而是把在女性脖子上的脚挪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