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制造》是一部由Greta Ferro / 雷欧·波瓦执导,剧情 / 喜剧主演的一部意大利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抢鲜看了第一集。字幕组超级给力,有很多的注释。画面色调怀旧,节奏却一点都不旧,信息量很大,超级多的大牌密集出现。还能一睹大师们的风采,学习时尚的内涵。和电影穿prada的女王有点类似,毕竟故事的场景是一样的。但是毕竟是电视剧,在很多细节上有了铺陈和描摹的空间和时间,着眼点也不太一样,电影着重突出人物的个性和行业的一些运作规则。而电视剧则更多的笔墨在行业发展的历程和变革过程中,各种角色的人所起的作用以及在其中的收获和成长,2者相辅相成。
另,豆瓣上另外一个目录的剧情简介是错的,况且还有电影版,还有美国版的《意大利制造》,有点眼花缭乱。大家观看的时候选定正确的版本哈,以免浪费时间。
《意大利制造》观后感(二):气死我了
看完第七集真是气死我了
我第一次看床戏看的想吐,分分钟想到他的妻子和儿子在家等他的画面
好琼瑶哦
他们好爱出轨哦,真的是,杂志社里Andrea 和那个傻婆娘也是婚外情,还不美观,还坏看的人就更生气了。
这女主,先说不能做傻事,然后主动亲人家,亲要人家又主动要求度过快乐床头时光,咋想的呢?la donna è 真*** mobile .
还有Rita,我真的好喜欢她作为上司的样子,可她作为妈妈,也,太太太,我不知道怎么说了,我觉得跟妈不妈没关系了,他就是觉得他儿子干啥她都得负责,咋想的啊,你儿子都多大了,凭啥他杀人了你觉得是你对不起死者呢?你自己也说了,他原来是个优秀的记者,后来变的激进了,那是他成年后,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之后作出的选择啊,不是你没教好啊,别什么都怪自己好吗,我怕你抑郁啊漂亮大姐。
拍摄手法是很优秀啦,道服化也很优秀,意大利人的审美还是绝对在线的。
毕竟只是第一季,可能以后会掰正?唯一顺心的就是吸毒者把自己吸死了。大快人心。
【本文同步微信公众号风和日丽(singthelife),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这双鞋,谁穿谁丑
《意大利制造》观后感(四):豆瓣8.6分的《意大利制造》可不仅是《穿普拉达的女王》的复刻版,兼论意大利的灰暗历史
文|但为美人故
图|电影截图/网络
全文共4100字,预计阅读需16分钟
2006年一部《穿普拉达的女王》风靡全球,电影主要讲述了刚从象牙塔毕业的女大学生安迪在顶级时尚杂志社从主编助理到时尚达人的故事。
气场两米八的梅丽尔·斯特里普和青春逼人的安妮·海瑟薇的搭配为整部剧增色不少。
时间回到2020年,《意大利制造》悄悄登上视频网站。
可能因为Irene和安迪、Rita和米兰达从人设到发型都意外的相似,所以很多人直接拍板,认为《意大利制造》不过是《穿普拉达的女王》的电视剧版。
但仔细看过之后,我发现安迪和Irena有很多的差异,安迪显然是被迫放弃内特,而Irena可是自己主动选择的放弃男友古吉。而且很显然,早在进入Appeal工作之前,Irena和古吉的感情就已经出现裂痕了,分手只是理念不合之下的必然选择。
所以不能说都是时尚职场剧,就认为《意大利制造》是《穿普拉达的女王》的复刻版。
可能是因为时代背景不同,《意大利制造》更为复杂,要刻画的东西更多更深入。
这可不仅仅是一部职场剧。
这是一部关于1975年米兰时尚界的剧。
这是社会与政治动荡的年代女性意识觉醒和成长的剧。
这也是继《我的天才女友》后,意大利文化的再一次全球性输出。
警告,这是一部制作精美,画面引起极度舒适的意大利剧。
看完之后,让我萌生了到意大利去感受下当地人文风情的冲动。
开篇先用灰色调讲述了时下真实的萧条与动荡。
石油危机、恐怖分子、人们争夺自身权利交织的背景下,一场革命正在拉开序幕。
这是所有人都要经历的大时代。
接下来画面切入女主Irene的人生革命。
第一幕场景是Irena拿着别人的邀请函混进了时装秀现场。
所有的观众想必和我一样,一头雾水。
这不是女主么,怎么还要做这样坑蒙拐骗的事情?难道是拿错了剧本?
把日历拨回到两个月前,这才明白了前因后果。
原来Irene是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却因为在论文答辩中大书特书自己的真实看法,与答辩老师意见相左,所以Irene只能选择再等半年进行答辩。
一方面为了平息来自父亲的怒火,一方面为了自己,
Irene误打误撞之下进入了时尚杂志社《Appeal》工作。
随着工作的推进,Irene发现自己爱上了这份职业。这种工作中的充实感和满足感无可取代。
但是显然Irene走的比时代要快一两步。
1970年的意大利是什么样子的?
那是一个集体跳一场舞放纵一下都能触犯法律的时代;
那是一个崇尚男权崇尚父系的时代;那是一个认为女人毕生的成就就是嫁给一个男人再生几个孩子的时代;
那是一个倘若女人生出要进入社会工作的心,那她就是个异类,就是个怪胎的时代。
所以作为录用Irene的人,同时也充当着Irene导师的Rita警示她,这份职业和美好的婚姻生活不可兼得的时候已经预示着Irene和曾经的男友、守旧的父亲母亲的分道扬镳。
当然作为一部轻松向的剧,Irena和父母的分歧只是道德理念上的分歧。
爸爸提醒妈妈是否记得偷偷把钱塞给Irena
回到工作中来,刚开始Irene只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实习生,面临着任何一个职场菜鸟都要面临的处境,冲咖啡、做剪抄报、接电话这些基础性事物都要做。
但女主毕竟是女主,她毕竟是有过艺术学修养的大学生,所以她很快展现出自己的聪明才智,例如混进时装秀场写下了领导需要的专栏报道等,所以很快Irene由一个实习生晋升为正式员工。成为正式员工之后,很快又拿到一个项目,和心仪的顶级摄影师一起去摩洛哥出差。
在摩洛哥酒店里游泳的Irena
意料之中的发生了一些状况,和他们一起来的模特因为酗酒发生急性肠胃炎,聪明的Irena急中生智,阵前选择了另外一个人做模特。
当然也毫不意外地发生了一些不可描述的事情。
特别推荐这个剧还有一个原因,除了服化道的精美之外,它还展示了一个无比真实又戳心的职场。所以你能在剧里看到职场暗藏的派系之争,以及所有人都应当明确的职场基本法则。
杂志社的所有成员
Appeal杂志社只有十几人,但这十几人中就有明显的两派,主要是两个主编的竞争,一个是时尚女魔头Rita,另一个是一直对Rita不满也谋求上位的Armando。
也能看到工作通常由大领导分配给中层领导,中层领导分配给小领导,小领导再分配给普通的员工。这所有环节中总有人偷懒,但也总有人能突然之间大放异彩。
不过至少剧里表现的是正常的职场,努力就会有回报,金子总能得到领导的赏识。所以在第四集里Irene和她的同事兼同居室友都分别通过努力得到了上级的赏识。
这就是创新的力量吧。
当然办公室文化怎么能少得了娱乐八卦呢,何况杂志社面对的客户多是处在时尚最前沿的这群人。所以你能看到Armando和Andrea的办公室恋情、同性爱情等等。
久处这种环境中,Irene也变了。这里就不多剧透了,还是保留一点悬念吧。
还有一点,至关重要的一点,工作一定要选择自己热爱的行业。
毕竟工作占据了你生活的主要时间,倘若你不热爱,你可能会活得既辛苦又痛苦。
当然从剧中也看到一些基本的职场法则:
1.做任何决定之前都要请示领导。
2.想领导所想,急领导所急。
3.没有人有义务在工作中对你笑脸相迎。
4.如果想要获得尊重,就要努力去争取。
5.你的穿衣打扮决定了很多东西,大家就是这样肤浅而直接。
6.抓住一切机会建立自己的人脉。
除了职场之外,《意大利制造》还重点刻画了两个女主的私生活。
Rita。别看Rita在职场上雷厉风行,动辄发脾气,但在家庭生活中她也不过是一个母亲,而且是儿子离家出走的母亲。按照剧情设定,再结合历史可知,Rita的儿子参加了一个组织,甚至一度成为警察们重点关注的对象,所以作为母亲的Rita也更加关心关注儿子,甚至不惜放弃工作。
Rita来寻找儿子
只是不知道Rita和儿子之前有什么其他的过节么?还是仅仅是因为Rita是一个顶级的时尚专家,所以她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资本家,她就是无产阶级的对立面。
Irene。自从踏入时尚圈的那一刻开始,已经注定了Irene和以往生活画上了句号,她是一个新时代的职场女性,她是要见证整个意大利时尚巅峰的女人,她才不是老老实实的家庭主妇。所以Irene的感情生活、Irene和父亲的和解都是一大看点。
题外再讲四点细节吧。
第一点Irene的母亲叫朱赛平娜,父亲叫帕斯卡莱,总是让我瞬间穿越回《我的天才女友》中去。《我的天才女友》中帕斯卡莱是喜欢着lila的年轻小伙子,而他的母亲叫朱赛平娜。回到《意大利制造》,虽然父亲动不动就扬起手,甚至一次直接打了Irene一巴掌,还傲娇地不肯接Irene的电话,但是还是能看出这个家庭里父亲和母亲对女儿的宠爱,暴躁父亲对柔弱母亲的尊重和听从。
真是奇怪呀,男人可以无限爱护尊重女人,但就是不允许女人去工作。
所以这种爱和尊重是有条件的,有限度的,是不可以越界的。
第二点是关于演员本身。总觉得Irene的演员Greta Ferro在某个角度迷之相似安妮·海瑟薇;
左为安妮·海瑟薇,右为本剧主演Greta
摄影师的小男友迷之相似小李子迪卡普里奥。
第三点是(第一集里)Rita认为所有的革命者都是空想家,而她的儿子却选择义无反顾地投入这一场革命中去,甚至不愿意再和她联络。多么讽刺而让人难过啊。
第四点剧情真是很充实饱满啊,饱满到每一个多余的人物都没有。
譬如门房的女儿angela如无意外将成为第一批时尚界的专业童模;
譬如摩洛哥酒店里的女侍可能将引领潮流。
当然,我相信看了这部剧个人审美也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不过这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啦。
因为剧里涉及到一些政治背景,就是片头灰色调的画面。
所以这里特地梳理下意大利的历史。
我对意大利的了解仅止于它是一个地图上看起来像靴子的小国,
意大利与靴子
它的高定总是贵的令人咋舌,
它曾经出了一部著名的电影《罗马假日》。
《罗马假日》里的安妮公主和记者乔·布莱德里
所以了解这个国家的历史后还有点意外,这个国家可不仅仅是浪漫与艺术之都,它也经历过血雨腥风。
成立于1946年7月12日的意大利共和国也曾经历真正的辉煌,20世纪60年代意大利经济飞速增长,创造了“阿尔卑斯山南面的奇迹”,也让意大利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第三高的国家。
但好景不长,意大利经济开始出现崩坏,原因不过是老生常谈的内忧外患。
石油能源产品的涨价等多重因素,使得意大利经济在70年代开始疲软,加之90年代的经济政治危机,意大利成为了 “笨猪五国”PIIGS之一。
“笨猪五国”可不是什么褒义词,确切地说这是国际债券分析家、学者和国际经济界媒体对欧洲的葡萄牙、意大利、希腊、西班牙和爱尔兰这五个主权债券信用评级较低的经济体的贬称。
而《意大利制造》中的故事正好发生在70年代意大利经济疲软的时刻。
【因为豆瓣社区规定,部分内容不作展现】
死去的意大利总理莫罗【因为豆瓣社区规定,部分内容不作展现】
剧中就处于经济萧条的时代,所以会有大量的失业潮,【社区规定】
猜测剧中Rita的儿子就是这样一位怀着救国之心的所谓“革命家”。
讲完这些沉重的历史,还是让我们回到剧中来吧。
毕竟生活已经很南了,如果看的剧也如此,对我而言实在是无法忍受。
让我们以美丽的意大利模特Greta Ferro结束今天的推送吧。
公众号:美剧迷的自我修养。
《意大利制造》观后感(五):豆瓣8.9的神仙时尚剧,我要刷十遍!
前一阵,HBO《我的天才女友》第二季的火爆播出,让大家注意到了意大利剧集的魅力。
鲜活的人物形象,真实的剧情故事,还有那超还原、超复古的那不勒斯小镇,都让你流连忘返。
意剧似乎就真的有一种自己独特的魅力;
它复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给我们带来的是另一种不同于美剧和英剧的味道。
虽然节奏缓慢,却更优雅,更有格调。
意大利人非常喜欢将历史背景融进故事中去讲,那不勒斯随着两个女孩的成长改变。
而意大利另一个城市——米兰 的1974年,同样也是充满了故事的一年。
意大利虽然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历史悠久,文化繁荣,但曾经,意大利也和中国一样是个「代工大国」。
凭借着出色的工人技艺和性价比适中的人力成本,意大利曾经为一些高端品牌(尤其是法国)提供服装代工制造。
那时的意大利,根本谈不上时尚。
意大利不满足于代工,急需属于自己的时尚特色。
于是像乔治·阿玛尼、詹尼·范思哲这样年轻的设计师们涌现了出来,创立了自己的时尚品牌。
乔治·阿玛尼
詹尼·范思哲
纵观意大利的这些时尚品牌,其实存世的时间并不长,除了 Gucci 和 Prada 成立于20世纪初,其它品牌大都诞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后;
这正是米兰开始进行时尚革命的时候。
正是这场革命,奠定了「意大利制造」在世界上的地位;
让「意大利制造」不再是代工的代名词,而是高级定制的代表,是匠心设计的代表。
这些意大利设计师将文化与传统再设计,融进了时尚之中;
让意大利的时尚既有着传统工艺的精致感,也有现代设计的惊艳感。
而这部意大利新剧,就为我们完美的还原了米兰的1974年,还原了那段惊艳世人的时尚革命。
意大利制造
Made in Italy
二战后,工业文明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种种危机。
反战游行、工人罢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
在这些社会新景观的强烈刺激下,世界各国都开始了自己的革命之旅,意大利也不例外。
石油危机、恐怖袭击频发,米兰的所有人都置身在这动荡的环境之下。
女主角伊莲妮·马斯特兰杰洛(Irene Mastrangelo)是一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专业是艺术史。
在毕业论文答辩时,她与老师产生了分歧。
她对卡拉马乔(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画家)的一幅画表示了自己的看法,但老师却认为这全都是胡言乱语,将她狠狠的批评了一顿。
不服气的伊莲妮当场表示,既然你不在意我的看法,那么我也不在意你的评分,之后便扬长而去。
任性而为的后果就是,毕业又要延期了。
伊莲妮并不烦恼无法毕业,让她感到烦恼的是,这件事该怎么向家里开口。
本身家庭就不富裕,延期毕业意味着需要继续交付昂贵的大学学费。
在与爸爸争执了一番过后,伊莲妮决定找个工作自己挣学费;
阴差阳错,她来到了《Appeal》杂志社应聘实习助理。
那时,意大利的时尚行业还不似现在这般如火如荼,男权社会根深蒂固,女权运动刚刚开始,人们的思想都非常保守。
在男性的眼中,女人就应该在家相夫教子,如果要出去工作,那就是一个“怪胎”。
而时尚行业更不用说,普通人根本不理解他们在做什么;
就连杂志社大楼的门房都看不起这些时尚界人士,连连叮嘱自己的女儿离他们远一点。
但伊莲妮却并不在意,当她踏进杂志社的门时,她就爱上了这里的环境。
快速的工作节奏,来来往往的人群,漂亮的模特和衣服;
所有的一切都让伊莲妮感到非常新奇有趣,她喜欢这里的氛围和人们身上的活力。
巧的是,上一个应聘上的实习助理前两天刚好被辞退了,于是学习艺术史的她有了这个顶替的机会,成为了《Appeal》杂志社的一位实习助理。
一开始,她只是负责帮忙做标题简报和泡咖啡,顺便熟悉一下办公室的环境。
在同事们的科普下,伊莲娜也了解到,女主编丽塔是一个女强人,整个杂志社最雷厉风行的时尚女魔头。
她妙笔生花并且人缘也很好,但工作要求超高,上一个实习助理就是被她一脚踢走的。
和她不对付的副主编那瓦,则是一个金钱至上主义的人,在他的眼里一切都以利益为重。
幸运的伊莲妮,在上班的第二天就获得了和丽塔一起出去协助拍片的机会。
她唯一要做的,就是清点这次带去的服装和配饰,拍摄完成之后一件不落的带回去,这就是她的任务。
丽塔则拿出自己的笔记本,记录各种细节问题,顺带着说几句自己的看法。
时不时的还会向伊莲妮科普一下关于时尚的知识,衣服的来历。
正当伊莲妮以为自己已经进入了时尚的世界的时候,现实又给了她当头一棒,带去的项链少了一条。
不知所措的她向丽塔汇报,马上就被骂的狗血淋头。
好在最后,门房的小女儿安洁拉帮她找到了。
正巧丽塔的笔记本忘在了现场,她翻开之后发现,今天丽塔与沃尔特·阿尔比尼有约。
即使她是个职场新人也知道,这可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虽然意大利70年代早期已经有了很多知名的服装设计师,但沃尔特·阿尔比尼却只有一个。
他是「时尚成衣之父」,一个品牌先锋,也是第一个从工作室走进成衣制作工厂的意大利设计师,正是他将时尚带进了米兰。
在他之前,根本就没有「时装设计师」这个词,人们为了形容他,专门创造了这个词。
他创造了双层服装样式,这种样式只用一根简单的线条就可以支撑服装主体,从而使其适合更多的人群。
如果没有他,时尚将会永远被囚禁在时装店里,供外行们评头论足。
能见到这样的时尚大师,不知道是多么荣幸的事情,伊莲妮鼓起勇气,走进了他的工作室,也走进了时尚的大门。
● ● ●
只看第一集的话想必大家都会想说,这不就是电视剧版的《穿普拉达的女王》吗?
安妮·海瑟薇与梅姨合作出演的这部电影,无疑是最经典的时尚类题材的影视作品。
土气的小助理不小心踏进了时尚的大门;
在女魔头的教导下,摇身一变成为了时尚达人,这样的故事怎么看都怎么让人心动。
但《意大利制造》却不是这样的一部片。
虽然剧情设定都非常像,但是意剧就是意剧,它独树一帜,有着属于自己的风格。
模特赖求华饰演的女主角,与安妮·海瑟薇饰演的角色有着天壤之别。
首先,她是被时尚吸引自己主动进入了时尚界,而安妮则是被迫进入,最后还辞职了,本质上就并不相同。
并且她还有着不服输、敢于抗争的性子。
从毕业答辩就可以看出,她思想独立,有着自己对事物的看法。
时尚只会拓宽她的见识,增长她的阅历,她天生就适合这一行。
而另一位主角,丽塔看似是梅姨那样冷酷的女强人设定,实际上却并不是。
她虽然工作认真严厉,骂人绝不嘴软,但却也乐意教导下属;
在面对新人助理伊莲妮时,她会热心科普任何有关时尚的知识,是个刀子嘴豆腐心的人物。
再说剧集的服化道,近乎完美地还原了那种70年代的复古风格。
时尚剧,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时尚。真正的时尚大片是永不褪色的,你无论何时看,都是永恒的经典。
而《意大利制造》做到了。
不仅整个画面色调非常复古舒适,在道具的使用上,剧组也用了很多小巧思,使用了很多复古设计。
比如在女主角等候面试时,旁边的那盏灯,就是Martinelli公司生产的立灯,由Elio Martinelli于1965年设计。
Elio Martinelli于1965年设计
那瓦办公桌上使用的台灯,也是Castiglioni兄弟于1967年为Flos公司设计的名为Snoopy的台灯;
底座是卡拉拉大理石保持重心,灯罩是反光的黑色金属板。
oopy台灯与概念草图
细节决定成败!就冲这用心程度,这部《意大利制造》就值得一追!
意大利,与意大利制造,里面充斥着的满是故事;
也许当你打开这部片,你就会爱上意大利,更会爱上《意大利制造》中的这个意大利。
-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