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朱之文被“土匪”绑架的第3000天,500万血汗钱一抢而空
日期:2020-04-21 22:45:19 作者:才华水木君 来源:水木君说 阅读:

朱之文被“土匪”绑架的第3000天,500万血汗钱一抢而空

  我是水木君

  最近,大衣哥朱之文的遭遇太让人怜惜痛。自小院木门,在喊着一、二的起哄声中,被陌生人生生地踹开。

  围观的邻里乡亲们伸长了脖子热闹,生怕弹指一挥间错过一丝精彩

  朱之文在这个村庄生活了50多年,大半辈子的生活都扎根在这,一朝成名,从未本却换不来村民们的一丝情分

  四面八方声音都在劝朱之文搬家吧,有钱有才有格局何必圈养这群似吸血蚂蝗般的村民。

  这恐怕是很多人的心声和劝慰。

  人间值得,这批村民不值得。

  后台收到一封写给山东省菏泽市单县郭村镇村民的,不禁让人停下来思考,大衣哥安土重迁无法离开这片土地,而这批村民是否还有抢救可能

  

  一封写给村民的信

  从未谋面的村民们,这几天你们彻底成了网络红人

  戴着口罩走街串巷时,饭后茶余掏出手机扒拉几下,定睛一看发现自己成了“忘恩负义”的家伙

  朱之文成了烂老好人,你们几个眼神对视,成了蛇鼠一窝的大坏蛋

  成堆的不解在心里发酵,想抓个明白人问问为什么?

  不得不说,知错能改的前提是,人不能蠢。

  什么是蠢?

  就是愚昧而不自知。

  人心总会选择性遗忘一些东西,人心大多利己。但时间不会,那些已经发生真实,太需要翻出来好好唠唠。

  朱之文幼年丧父,家中赤贫,长相一般,熬到三十多岁才娶上媳妇

  平时刨地种田,不忙的时候,就去城里打工。朱之文爬到40层的高楼,给人家立竿。

  即使这样,一年的收入,也不足5000块。

  生活实在艰难的时候,老婆跟着村里人去新疆摘棉花,一斤5毛钱,补贴家用

  朱之文生病了,家里没钱,老婆卖掉长发换了一百多块,才能让他上医院看病。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的事,经常在朱之文家发生。

  那时候,身为乡里乡亲的你们在哪?

  你们一直都在。

  你们喊着他三大嘴外号,对于他的本名却十分陌生

  谁也不想在这个世界忽视,甚至连名字都不被重视。但时的朱之文是你们并不待见,你们更热衷于看他的笑话

  庄稼命却上了唱歌,太不搭调,所以在你们眼里是错的。

  朱之文站在田埂上开嗓,你们觉得是鬼哭狼嚎。朱之文在自家土坯房里建了练歌房,你们觉得是穷折腾

  人弱的时候,敌人总是特别多,好像谁都能上来踩上一脚。

  你们欺负朱之文,欺负得心安理得

  但没成想,这穷汉子因为参加某草根节目,以一首《滚滚长江东逝水》,让台下专业音乐评委都为他叫好。

  记者村里采访,你们面对镜头絮絮叨叨地说:“谁能想到呢,谁能想到他有今天?谁也想不到。”

  草堆里出了凤凰,怎么轮到他了。

  这凤凰不仅飞出了朱楼村,还飞上了央视春晚舞台,成了全中国家喻户晓的明星。

  之前觉得明星总是遥不可及,现在大明星就在身边。朱之文参加一次春晚得多少钱?

  虽然朱之文憨憨地笑着说:“只有三千块。”

  但村里没人相信,有人说上千万的,有人说上亿的。

  人对于知之甚少的事情总有一种盲目的自信,只要旁边有人认可,就能把自己的猜想说得斩钉截铁,确有其事。

  一传十,十传百,朱之文是亿万富翁的消息不胫而走。

  你们扎堆凑在一起,语气里的酸涩撞在一起,负负得正,竟都觉得朱之文这天大的运气应该拿出来一起分享。

  一个人肚子里的坏水晃荡几下,可能良心发现,打消念头。一群人的坏水相互认领,恐惧消失了,勇气倒是被激发出来。

  有朱之文这个“提款机”在,孩子结婚找朱之文,家里买房找朱之文,创业找朱之文,买车找朱之文……

  有苦难找之文,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找之文。

  反正他有钱,又不会被借穷。

  朱之文仅一年的借条,上面数字加在一起就有上百万。

  那什么时候还?

  你们面对头,特理直气壮地说:“他的钱还花不了呢,谁还想着还给他。”

  这就是赤裸裸的土匪,和社会上受人鄙视的老赖有何区别?

  可我们记忆中的农村不是这样子的。

  

  理直气壮的眼狼

  古代的农村,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

  近代的村民在沈从文笔下,生活在大自然的包围中,烂漫如花,清纯如水。

  就算在农民最苦的年代,余华小说《活着》里的徐富贵也经常得到村民的善意。

  “到了那个年纪,人累了睡上几觉也补不回来,干活时手臂都抬不起来,我混在村里人中间,每天只是装装样子,他们也知道我的难处,谁也不来说我。”

  为什么朱楼村的风气被你们弄得如此“特别”?

  大概是因为远方的富裕与你们无关,亲近人的暴富惹人眼红。

  见不得人好,是人性的恶在开闸放水,你们明知不对,却死活不改。

  朱之文帮村里办的实事,你们都知道,你们本就是局中人。

  但你们只当是朱之文的本分,而非情分。

  朱之文给村里修路,几十万元自掏腰包。

  朱之文给村里买健身器材,拿出三万元。

  朱之文给村里买变压器,方便农田灌溉用电。

  朱之文捐款140万,用于家乡建设。

  朱之文捐款20万,用于当地疫情防控。

  但你们并不知足,他修的路为什么没到我家门口,我向他借钱为什么推三阻四,他那么有钱为什么不再多做一点,为什么我占得便宜比别人少……

  比起“人心不足蛇吞象”,更恐怖的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所以你们说,只要朱之文给你们每个人发一万块,再家家户户配上辆小轿车,村里男女老少才会说他好。

  但是扪心自问,凭什么?

  你们罗列了好多理由,听起来有模有样,细细琢磨,却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朱之文热心公益,而这份善良,你们觉得碍眼。

  朱之文为了帮一位白血病患者筹医药费,拍卖了军大衣,又从自己账户支出10万元添上。

  朱之文捐给扶贫基金会10万元。

  朱之文拿出20万现金,委托镇里捐给新冠疫区武汉。

  这些年,朱之文还舟车劳顿地去参加好多个不给钱的公益演出。

  ……

  帮“外人”都这么尽心尽力,对自家人当然要更好。

  你们的带头人村长也有相同的抱怨:“俺村里找他捐建个学校,他一分钱没出。”

  三番五次朝朱之文借钱的你们,只要失败一次,就像失了天大的面子,心生怨怼,半夜朝着人家窗户扔砖头,玻璃碎了一地。

  你们是如此,武大新闻系博士陈铭的那帮村里亲戚也是如此。

  陈铭的父亲在公安系统任职,算得上村里出人头地的人物。村里乡亲们总找陈父帮忙,工作或转户口等人生大事都托付给陈父。

  陈父劳心劳力帮乡亲们解决了这么多事,却没人念得他好。

  乡亲们挂在嘴边的总是那几句:“一碗水要端平啊,四叔”,“四叔你看,那个就搞成了,我的这个就没搞成”,“四叔,这个工作不好,再帮我找一份”……

  这些话是不是很熟悉,你们对朱之文的口头禅也大多如此,也许更“朴素”更直白,但内核都是一样的。

  

  人间值得,但你们不值得

  白眼狼,也许真的活跃在人间。

  之前上门借朱之文的钱,是求求人办事,姿态太被动。

  如今短视频火爆,只要把手机怼朱之文脸上,粉丝就能蹭蹭涨,养肥了账户还能做些小生意。

  最早直播朱之文生活的那批已发了家,买了车,有了存款。

  这钱挣得轻轻松松,你们一窝蜂似的簇拥而上。

  有人拿着手机炫耀,直播朱之文干农活,挣了一万三千多。

  连74岁的大爷也买了智能手机从零学起,不到三个月,手机钱就挣回了本,之后的都是赚头。

  年轻人也不出去打工了,在工地当壮劳力,累得要死,还不如到朱之文家直播挣得多。

  朱之文心疼你们挣钱不容易,允许你们拍摄,但做人不能太得寸进尺。

  你们把朱之文的好脾气当软柿子捏,直播人家吃饭,下田还不“过瘾”。为了博眼球,半夜跳进朱之文家里,企图直播人家睡觉。

  善良没长出牙齿,免不了成为恶的下酒菜。你们吃得尽兴,咀嚼时,还发出把咂嘴的声音。

  “视奸”他生活的同时,还在网络上冒名顶替人家名字,为了表达和朱之文关系匪浅,自称是朱之文的经纪人,经理人,哥哥嫂嫂,甚至他本人。

  你们朝九晚五风雨无阻地跟随朱之文的影子,人家想清净一会儿,你们就像被惹急了就炸毛弓腰的野猫,立马进入防御进攻状态。

  爬上墙头大喊大叫,或拳头砸门,或隔着木门扔砖头……

  他不出来,你们的生计就断了“粮”,却从未想过这样的谋生手段正不正常,你们的欢乐是否建立在人家的痛苦之上。

  出了名的朱之文,依旧是几间平房,挽起袖子下地干活,吃的是粗茶淡饭,开的是破旧电三轮。

  他没飘,你们却飘了,全村玩起了直播,将他的生活隐私平铺在网络。

  朱之文现在是你们的“摇钱树”,千万不能离开这村。

  听说你们威胁朱之文,如果他搬家,你们就挖人家祖坟。

  真希望,这只是谣言,你们不会这么丧尽天良。

  如果是真的,当我没说。

  《罪与罚》里说:“人能从洁白里拷打出罪恶,也能从罪恶中拷打出洁白。”

  罪犯尚且还有改过自新的机会,你们迷途知返,为时不晚。

  但人人都说你们无药可救,你们看不得亲近的人咸鱼翻身,你们太贪,你们欺负老实人……

  种种劣行,历历在目,不可狡辩。

  是继续堕落,还是悬崖勒马?

  请好自为之。

  点个“在看”,让那些把朱之文当摇钱树的人都清醒一点。

  资料来源:微博信息、抖音信息

  未标注图片来源:网络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朱之文被“土匪”绑架的第3000天,500万血汗钱一抢而空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