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女孩瘫在地上,沉迷追剧。
唉……
父亲感叹。
它来自日影《女儿的结婚》中的一幕,讲述了父亲一路看着女儿从恋爱到结婚的故事。
没有波澜戏剧的情节,父女之间质朴的情感与羁绊娓娓道来,真实感人。
大概全天下的父亲都一样,看你瘫在家时不修边幅的模样,怀疑可能要养你一辈子了。
而真到了你要出嫁那一天,最舍不得你的还是他。
豆瓣8.3
女孩9岁时,母亲因意外去世。
年幼的她,拉紧父亲的手。
“我再也见不到妈妈了。”
每天清晨,父亲早起,切葱、调味、煎两条鱼、盛两碗饭,在母亲的照片前,点燃一炷香。
等到父亲出门许久,女孩才被闹钟叫醒。
长大后的她,甚至对母亲印象模糊,只记得:“母亲是像向日葵一样的人。”
父亲每天下班,会在超市买回女儿喜欢的双人份生鱼片;女儿每天除了早晚,工作期间也经常和父亲联系。
比如交流。
女孩同我们一样,觉得和爸爸妈妈简单发一个信息,打一通电话,就已足够。
她为此自觉得:“像我这个年纪的女孩,都没几个会和父亲聊得这么勤快的。”
可父亲却不满表示:“我和女儿都没怎么聊过天,我们不再会面对面,静下心来好好聊天。”
和所有父母一样,父亲想要的很少,少到只言片语就满足;父亲想要的很多,多到听不够你的抱怨,你的喜怒哀愁。
比如理解。
可父亲看着她的短信,回复一个表情后,眉头紧皱:“我完全搞不懂她在说什么。”
“女儿的人生,是她自己的。无论是一辈子单身,还是喜欢同性,要和同性结婚,都是她的自由。”
话虽如此,作为父母,他还是希望女儿能正常地结婚,拥有自己的家庭。
他甚至开始担忧:“我女儿会有这么一天吗?”
于是,他对女儿展开了留心观察。
他假装路过,听女儿整天拿着电话,语气温柔地和别人聊天;
他凑巧出现,看到女儿一改风格,晾在院子里的“决胜内衣”。
一番研究后,他终于顿悟:女儿是有男朋友了。
这个消息,让他有点开心,有点放心,又有些失落。
直到女儿跟他摊牌:“你什么时候有时间,我想带他回来。”
父亲拽着衣角,不知所云:“带他来?带谁?”
“我想让你见个人。”
父亲的慌乱,不仅是因为要见未来女婿,更是因为他得知女儿的男友,是她小时候的青梅竹马。
他恍惚记得,对方男生的母亲,曾是邻居们口中的‘麻烦精’。
有人说她太假,有人说她太事儿,说跟她家做邻居真难。
他担心女儿以后和婆婆相处不好。
他不想听信谣传,又担心女儿的幸福。
最后父亲决定一个人先跑到男友家里探访。
熟悉的住宅,熟悉的老邻居,一阵客套寒暄后,他终于了解到真相。
原来当年邻居口中的‘麻烦精’,其实是因热情过度,遭到周围女人们的排挤。
男友的妈妈才是饱受恶意谣传的受害者。
而那时,只有女儿的母亲,像朋友一样维护她。
听着男友爸爸的讲述,父亲突然忆起妻子去世的那天。
一个女人突然冲进来,跪在妻子身旁,哭得泣不成声。
她转身抱着同样哭着的女儿,一直安慰:“没事吧,没事吧。”
原来她就是女儿男友的母亲,是别人眼中热情过度的‘麻烦精’,却是女儿模糊记忆里的善良阿姨。
了解所有实情后,父亲答应了见面。
一个有趣的小片段是——
见面前女儿和父亲说:男朋友挺高的,有1米77,跟爸爸你一样高吧。
父亲一脸傲娇:我1米81。
女儿:啊哈,爸爸你赢啦。
见面那天,男友一脸紧张,女儿一脸期待,父亲一脸:随和淡然。
终于,男友对着父亲正襟危坐——
“您知道我母亲是人们口中麻烦精,虽然这不是她的错,但如果您为此担忧,我们结婚后就会和我妈妈分开住。”
父亲沉默片刻,看着桌子一角:“就算你住的再远,也改变不了她是你母亲的事实,家人不正是如此吗?我了解你珍惜我女儿的心情。”
“但是,你母亲也是比谁都在意你的人。”
“不要理会别人怎么说,希望你们都能尊敬你们所爱之人。”
此情此景,令人动容。
转眼,就到了拔剑告白的时刻——
男友对着父亲鞠躬:“伯父,请把女儿嫁给我吧,拜托了。”
父亲淡淡笑了,随即眼眶微红。
有不舍,也有欣慰。
“虽然她是我一个男人带大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我就把她交给你了。希望你能给她幸福。”
婚事确定。
结婚前的某个夜里,女儿突然得了重感冒,父亲为她铺好床,盖好被,准备了她喜欢吃的酸奶。
他们难得坐在一起,聊着门口地上的潮虫,走廊忽闪的灯,父亲拿手的牛肉饭,女儿头上的卷发和因为上了年纪父亲缩短的身高....
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话,却是父女心中无比重要的日常小事。
这些小事总有一天,会让我们无比怀念。
父亲开心地听着,兴奋地说着,最后有些伤感:“我们好像好久没有这样了。”
像这样的晚上,可能不会再有了。
冬天过去,春天来了,女儿就要嫁人,不再留在父亲身边。
婚礼那天,朋友揶揄父亲。
“把女儿送到别人身旁,肯定要哭了吧。”
父亲帅气地双手插兜:“才没有,一个人以后可以享受放松了。”
直到女儿结婚搬走后很久的某一天。
当父亲下班照常去超市,顺手拿起了女儿喜欢的双人份生鱼片时,才恍然明白:女儿已经嫁人,不在自己身边了。
他盯着手里的生鱼片,终于释放忍了许久的泪水。
父亲换成单人生鱼片后,落寞离开。
此刻他忽然意识到,“夫人去世后,女儿曾是我生活的全部,是支撑我活下来的希望。不是我在支撑女儿,而是她一直在支撑着我。”
我们常说父爱如山,父亲的形象总是高大伟岸,是一家人的依靠。我们知道父亲好像从来都很坚强,我们不知道,父亲也许只是假装不伤心。
电影自始至终也没有拍摄女儿婚礼的画面。
没有刻意煽情,相反用一个十分有趣的段落收尾。
父亲和老友在家中喝酒,开玩笑感叹——
“我一个50岁的男人总和你一起有点悲伤啊。”
随即又兴致勃勃地拿出女儿婚礼的照片,给老友一一介绍。
场面嘻嘻哈哈,又有些落寞。
电影就在这里淡淡地结束了。
《女儿的结婚》其实讲的不是女儿的结婚。
而是一个父亲眼里,女儿的成长,随之,他与女儿的告别。
就像龙应台在《目送》里写的那样:“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话虽如此,有些伤感。
但是啊,家人永远是一家人的。
结婚以后,你爸爸还是你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