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十三姐
我上周发起了一个问卷调查:“你认为婚姻的纽带是什么?”经过了一天的数据收集,我们的结果出炉了。
这个排序出来后,大家的反应分为两派。第一派:为什么爱情排这么后面!第二派:为什么爱情能上榜!
相信爱情的和不相信爱情的两撮人,在不同战线上坚守着自己的堡垒。其实这没什么好争的,没结婚的人一定觉得婚姻的纽带是爱情,因为对他们来说目前没有比爱情更大的事儿......
而已婚多年尤其是有孩子的资深投票者告诉我们:婚姻的纽带能让爱情上榜纯属给个面子,属于传播正能量。
排名第一的是“孩子”,毫无争议。
“孩子的是爱情的结晶,是婚姻的纽带”,这话我们耳熟能详了。我小时候就听过,感觉很神圣很有道理的样子,所以我一直以为自己很牛逼,我是我爸妈婚姻的纽带啊。直到我长大了,结了婚当了妈,才发现这个“纽带”的价值和我想得不大一样——
以前以为“有了孩子之后两人更恩爱了”,现在发现是“有了孩子之后太不方便离婚了”。
孩子让婚姻中的两个人有了利益共同体,合伙机制也产生了不易瓜分的共有财产,而且是回报率可能最高的财产。
于是,就像知道了圣诞礼物都不是圣诞老人送的一样,我顺理成章地知道了一些童话故事背后的真相。也不用谁来讲解,只是因为自己成熟了——
孩子是不是爱情的结晶不知道,我们只能保证孩子是精子和卵子的结晶;孩子是不是婚姻的纽带不知道,我们只能确定他一定是离婚的阻碍。
排名第二的是经济基础,婚姻里的经济不仅是指“有钱没钱”,还包含“经济是否独立”。
以前大家都听过“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小时候我的理解是“为了爱情可以不要面包”,现在才明白原来这么多年又被忽悠了,应该理解为“活着已经很贵,爱情成本更高”。
毕竟谈感情伤钱啊。
爱情存在的时候是不需要吃大餐的,喝水就饱,路边摊麻辣烫方便面足矣。
但婚姻里就不同了,你们吃两顿路边麻辣烫,总有一方会看到谁谁谁夫妻俩在酒店吃着自助餐。你们带娃玩两年免费的公园,总有一方想学谁谁谁家的孩子报轮滑班游泳班篮球班。你们在不要门票的公园遛两次弯,总有一方会眼馋别人家的奢华民宿和海岛游。
经济实力能解决婚内95%的问题,剩下的5%也可以靠金钱缓解。
没钱的时候,反正本来就没什么钱,把仅有的都用于孩子,用于这个爱情的结晶和婚姻的纽带,于是夫妻俩也就没什么底气拆伙了。所以不管有钱没钱,那都是婚姻的纽带,经济基础排第二我认为是这届人民觉悟提高了,不会整天沉迷于爱情了。
当然,爱情的票数并不低。排第三的就是爱情。
我一朋友告诉我,她和老公在结婚前装的WIFI,密码是他们俩昵称的合体。十年过去了,前几天家里修宽带,她老公说“这个密码好恶心哦”......那时她便感觉:爱情真是个笑话啊。
所以有人说“钱是给爱情锦上添花”,但更多人相信:“爱情才是给钱锦上添花”。
因为不管有没有爱,该花钱的时候一次也少不了,既然都要花钱,花完钱一想我们是以爱之名消费,那感觉比纯花钱的消费机器好一些。
其实,选“爱情”这一项的人,都是心地善良的,他们想努力再为人间留一些真善美,想让大家还相信爱情。
有人说:我选了爱情,大概是因为,想离婚时偶尔会想起当初毕竟因为爱情,才热昏走入婚姻。强迫自己想想当初那个人也是很可爱的,反过来想想尼玛换个人时间长了也好不到哪去,于是维系住了婚姻。
排名第四的是“道德与法律”。
一个朋友说:法律要是不拦着,我可能早就抡菜刀了。
道德也起到重要作用,如果道德底线低一些,很多人的婚姻会加速破裂。《婚姻故事》里那段经典的吵架说得很明白,男的说“我明明可以和无数个女人缠绵悱恻的,就因为和你结婚了,我失去了那些快乐。”如果他没失去那些快乐,他肯定会更早失去婚姻。
道德还包括担当和包容,婚姻里的责任心其实没有什么外人来监督的,全靠自觉。如果你道德水准在及格线之上,至少不会见死不救。
排名第五:人道主义。
其实人道主义无处不在。之前我常想,明明横竖看不惯对方,甚至正在生气过程中,为啥做饭的时候还是没忘了给对方盛一碗呢?
答案是:好兄弟 讲义气。
在婚姻里我们可以为各种琐事争吵,可以因为不同的三观而不喜欢对方,但当我们一触及生存和关系,又不免要从最基本的人道角度去考虑,这就是人的善良吧。
另一方面,可能大多数人想明白了:人生本来就是很多事情在无奈之中,婚姻又何尝不是一种和自己的妥协?
我觉得吧,长期的婚姻早就磨平了各种形而上的意识,取而代之的是潜意识里的“互相支撑”。有的中年老母,可能更爱荧屏中的某款小鲜肉,但早起给身边的老先生弄碗热乎粥喝也已成了习惯。
还有一方面,女人对待婚姻有时有点像精忠报国,毕竟未来有3千万剩男,帮忙解决掉一部分单身狗,也是为社会做贡献。抱着一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慈悲心,接纳了现实。
人道主义精神还包含很多,有无奈,有同情,有包容,有退让,也有利益的掺杂。上一代的好多女人都爱这样说:“要不是我,谁跟你过啊?”这样说姿态高一点,良心和面子都过得去。
真正伟大的人道主义,都是早就已经融化在了柴米油盐里的。
还有其他少量票数投给了“作业与补习班”,“保姆与家电”。
前者是在辅导作业和接送补习班的强关联体系内促进夫妻关系,保持婚姻不被撕裂;后者是有后勤保障的基础之上,被家务琐事和鸡毛蒜皮缠绕的恩恩怨怨渐退,从而为婚姻减负。
有人说:当初结婚的时候没弄清楚,反正现在只剩下孩子和补习班。
感觉婚姻有面包和奥数题就够了,其他的都是锦上添花。
“要是孩子爸爸天天下班后把娃的作业和辅导都整完,那他就老爱我了。”
“要是我老公能把所有家务都包了,甚至可以请个保姆处理一切,那我觉得我也没什么好跟他吵的了。”
所以每个人对婚姻的要求其实都不是很高,即使这样,也很少有人对自己的婚姻满意,总能挑出这样那样的毛病,但总是无伤大雅,能说出来的都矫情。
除了这些高票项目,还有17%选择“其他”的人,写出了他们认为的婚姻纽带,主要有这些:
三观一致
志同道合
沟通
性
安全感和信任
双方家庭
其实对婚姻的理解,一百个人有一百零一种解读,大部分人觉得首先得有比较平衡的经济基础免去贫贱夫妻百事哀的问题,然后呢有个孩子,给离婚设置障碍,再然后呢,守住道德底线让日子变得简单一些,再抱着人道注意精神让双方过得精彩一些,最后,跌爬滚打的战友情让人留恋,婚姻真正变得结实了。
婚姻,看起来是两个人相处,其实更重要的是跟自己相处。
拿我来说,我觉得大家在能接受的范围内尽量让步,但其实改变双方的观念确实没意义,哪怕企图沟通最后也变成互相的批斗会。所以婚姻更像是合伙完成一些事,而另一些事最好看淡,带好娃,各自尽量注意好自己的身体,这些是关键。
婚姻也有点像开公司,不同部门各自为营,谁管谁多了都有点嫌烦,但是必须得加点企业文化,否则也不像个好公司。
企业文化搞得好,员工才能混得好。
思考题:
你们家的“企业文化”是什么?
↓点阅读原文,看精选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