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最好的感情,是我需要时你在
日期:2020-04-16 21:17:15 作者:妙元 来源:师父曰 阅读:

最好的感情,是我需要时你在

  越认真生活,生活越美丽

  ——弗兰克·劳埃德·莱特

  片名人生果实

  导演: 伏原健之

  主演: 津端修一 / 津端英子 / 树木希林

  影片简介:这是一部纪录片电影,台湾地区上映名字叫做《积存时间的生活》,由日本导演伏原健之拍摄

  影片展现了90岁的津端修一先生和87岁的津端英子老夫妇的生活日常。

  借由琐碎平凡充实的生活细节记录了老夫妇深居乡下小屋坚持劳作、装点生活的日常,以及对漫漫人生的理解

  观后感:电影开篇旁白一句话

  “风吹落枯叶,枯叶滋养土壤肥沃的土壤帮助果实,缓慢稳定生长。”

  人生的果实有很多,果子味道各异,如同这部电影的英文名《Life is Fruity》一样,人生是果香浓郁的。

  但什么样的人生才能如此让人回味?该片提供了的答案,是陪伴

  陪伴,要耐经营

  

  知县春日井市,是一个居住有四万五千人的城市,这里干净安宁

  在这里,90岁的津端修一(以下简称“修一”)和87岁的津端英子(以下简称“英子”)老夫妇居住在他们四十年建造木屋中,屋子复制了修一先生最喜欢建筑师托尼·雷蒙德房子建成,布局科学,采光较好。

  屋子不大,五十平方,一层平房,四边见方,屋子周围有宽阔田地,种满了各种蔬菜果蔬。包括让小鸟落脚饮水的石缸,都放置有佳。

  老夫妇自己播种,所种之物有竹笋土豆橘子等70种蔬菜和50种水果,以及各种鲜花

  她们用黄色油漆刷在小木板上,写上各种瓜果蔬菜的名称成熟时日

  秋天,修一收集落叶,将其储备发酵肥料春天填入土中;英子采集瓜果,清洗切片晾干腌酿。

  长此以往,土壤才能肥沃,果实得以储存

  大部分食物,在精心耕耘自给自足。并且,坚持每日劳作,使得两夫妇即便年迈,也依然精神抖擞

  老夫妇中用齐全,看上去虽陈旧,但显然很耐用。英子说,她们尽量不买东西,也不扔东西,所用之物尽可能选择耐用的。

  英子负责丈夫和自己的一日三餐。餐食量小,但颇为丰富白米饭配上各式炖煮的食物,以及水果,清淡且不失营养

  照顾先生,日常起居维护家中生活琐碎,成了英子婚后大部分分内之事。

  先生的踏实勤劳,让她觉得自己为家庭婚姻身心投入,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按她的话说,照顾先生是她的责任

  即便年轻之时,修一两夫妇并不会参与太多聚会,除了养育子女,多半都是在家中劳作和忙碌

  静好之日,是需要用心经营和守护的,否则,一不小心岁月就匆匆流逝回忆都难以挽留

  陪伴这件事,和世间多事情一样,看似稀松平常实则需要长期的投入、长久的坚持,才能见到出路

  于此,陪伴也是一种人生的修行。没有寄托,就不会恒久坚持;没有真善美,便不得爱相随。

  陪伴,以及经营这份陪伴,不仅局限于夫妻之间,父母子女之间、挚友同参之间,也需要陪伴。

  并且,长久、稳定的陪伴,能够使得建立亲密关系的同时,让人感到安全和安心。

  大部分的陪伴,需要彼此共同的倾囊。若只有一方在忍受、在牺牲,终究会失衡、会垮塌。

  不论世界再大,心中深知唯有一隅能安身放心,那就是一种无以言喻的美好寄托。

  这就像四海游子,终日漂泊,想到温暖的家和家人还在,就如同看到了港湾。

  陪伴,需忍受乏味

  

  自从有了自己的房子和田地,作为建筑师的修一退休之后,两人便就此安住,过上了半隐居的生活。

  平日,除了在田地干农活,照料日常,夫妻俩都有自己的空间。

  修一擅长手工,除了给儿时子女做的各种玩具,还喜欢动手设计各种生活所需。大到居住的房子,小到各类日常工具等。

  除此,他坚持以写信的方式和友人交流,包括一些类似明信片之类的信件,简单的文字,配上生动的简笔画,彩色的信件,充满了质朴的问候。

  90岁的修一自己骑自行车到邮局寄出。甚至会写信夸赞卖鱼店的生鲜,夸赞食物的美味。

  英子则定期将腌制的食物、晾晒的果干一一包装好,自己拉着小车寄快递给儿女和好友。顺带乘坐公交车,进城购买日用。

  夫妻两人各自行事,互不牵绊。这是陪伴所需要的空间感。

  人活着,总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以此填充生活,增加幸福感。哪怕这些事情再不起眼,所行之善再渺小,但终究能够获得成长和自足。

  但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对方的参与而不论喜好与否。

  留有独处的空间,存下自己一些心事,省去多余话语,适度的距离感和宁静感,会让人感到舒适。

  相互黏连太紧,不是好事。纠缠意味着依赖,精神和能力上的非独立个体,会让人感到相处时的负重。

  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活得很累了,亲密关系本应该是释放压力和寻找共鸣的,而非给对方施压。

  由此不难看出,世界上除了死别之外,大多数的生离,都不外乎一方任性,另一方不愿宽容;

  一方时刻需要,另一方在持续给予中厌烦;一方粘的太紧,另一方无法呼吸。

  恋人、爱人、家人、友人,大抵相当。

  两位老夫妇曾谈论过谁先死的问题。

  修一认为,这样的事,迟早会到来,无需想太多。英子则认为,若是丈夫先死,她就失去了大部分的希望了。

  不久,90岁的修一,真的先走了。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午后,劳作后的修一感到胸部不适,想要小睡一会儿。

  结果一觉不醒,安祥而逝。虽说,这是让人羡慕的死亡,年老无病、走时不痛。

  但修一的突然离开,让英子花费了很长时间才适应过来。

  英子遵照修一生前的主张,免去了繁文缛节的葬礼,通知必要的家人和友人到场送别。

  此后,她坚持每天三餐供奉食物在修一的遗像前,因为他喜欢吃她做的饭,她喜欢为他做好吃的。

  其后,英子也不让自己闲下来。她开始承担修一生前的日常作务,尽力维护好他们四十年来居住的这方屋舍和田地。

  她定期将大部分的蔬菜瓜果打包,快递给大家。如此等等,排遣孤独。

  陪伴,是我们在这个磨难星球的茫茫暗夜中燃起的火堆,是我们在广阔湛蓝的海边光脚前行时捡拾的贝壳,是我们在寒风萧瑟的行路荒野中搭起的帐篷。

  但是,我们需要承认,火堆会燃尽,贝壳将碎裂,帐篷终破旧。

  即使我们对陪伴再如何寄予厚望,风景看透时,细水终究不能长流。

  有聚便有散,有陪伴便难免分离。

  做好准备,既然苦心付出是为了日短情长,那也需要具备面对分离的勇气,否则,一切陪伴,都会在分离后的郁郁寡欢中失去意义。

  由此,我仍然认为,对一个人最好的怀念,就是带着他留下的美好品质,坚强地走下去。

  这是对彼此相伴过往,添上的最妥当的句号。

  陪伴,能看到真心

  

  修一曾任日本住宅公团首席建筑师,早在上世纪60年代,他便提出城市建设要保留树林的理念,希望人与自然共生,却不为当时以发展经济优先的政策所采纳。

  于是,他以自己后半生的大部分精力,和妻子一点点构建自己的林地和家宅。

  英子是一个顺从、懂事的女子,她知道自己丈夫的脾气,他想要做的事就一定要完成才罢休,所以,她从不轻易在事情上阻挠,包括一切她不愿意的事,也会藏于心里。

  平日,若是英子问一个问题,一般不回需要丈夫马上回答,她给他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慢慢地,时光流逝,就连他们自己也从没想到,彼此陪伴会经历六十余年光阴。

  陪伴是一门艺术,创造一门艺术,有灵感的开发(感性),也有技术性的支持(理性)。但后者似乎更为重要。

  人与人的相处,需要智慧。要能看到对方的底线,以及弱点。

  不要轻易触碰底线,这是尊重,不要攻击弱点,这是慈悲。

  同时,懂得忍让、愿意迁就、能够妥协,生活中的大事小事,都是对彼此修为的时刻考验。

  反之,若是不愿共同成就,那就彼此成全。成就是守望,成全是相忘。二者不可两全。

  在整个《人生果实》影片中,有的人,看到了未来的憧憬,但太难得到;有的人,看到了曾经的自己,但早已物是人非;有的人,读懂了当下。

  你属于何者?

  要问陪伴对于自己,属于过去时,还是未到来,不如先问问自己,你是否需要陪伴?

  需要什么样的陪伴?以及,你为了这份陪伴,自己愿意付出多少?

  当下的你,以及你对面的他,值不值得?

  (注:该片有一部番外纪录片,名叫《树木希林的居酒屋“婆婆”》(樹木希林の居酒屋ばぁば),同样是伏原健之拍摄,记录了津端英子和树木希林的对话,交谈中,两位年迈婆婆,以自己的生活经历,各自阐述了对于家庭、婚姻、感情等等的看法,值得一看。)

  祝愿天下所有陪伴,都如愿以偿。

  妙元 合十

  ©文|师父曰原创

  图|源于网络,侵删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最好的感情,是我需要时你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