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的世界》是一部由段锦川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话说第四集:历代以来关羽的仁义、义勇、诚信,无人能出其右的关羽,五千年的历史中,逐渐成为上至庙堂下至村落,帝王和人民的信仰,无论经历时间的考验,无论对历史的考证,义-勇-诚才是中国人自己的价值观,中国人自己的信仰。这也是对当代最大的讽刺。大浪淘沙最终海纳百川,没有谁能够抵挡历史的洪流,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三国的世界》观后感(二):《三国的故事》(字数太多被要求写成剧评,无奈)
还蛮好的啊,虽然可能不太严谨,但是对于了解真正的三国还是有些帮助。之前对这段历史没有多大的研究,我以为就是三国演义那样的,看完此片至少让我开拓了思维,而且画面镜头和BGM让人看着不沉闷,对于大众来说,可以起着一个很好的入门作用。就像之前被狂批的《京剧》,正是因为这部纪录片和春晚的《同光十三绝》才让我和很多年轻人关注并喜欢上京剧等中国传统戏曲,慢慢开始深入了解。。。片中不严谨的地方指出来,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对于一竿子打死的做法,我觉得有待商榷。
《三国的世界》观后感(三):值得一看
《三国的世界》居然是央视和四川电视台联合录制的?!名儿取的很大很空泛,仅有六集,所以我认为拍成什么样题材都不为过。虽然影片文案透着浓浓的央视官方味,摄影也缺乏新意,但人物及事件描写还算客观公正,没有一味的恭维或者批判,基本是以真实的历史还原演义的讹谣。另外我也不认为片子里的教授专家就一定是叫兽砖家,哪种否定一切态度很不虚心很恶心。片中呈现了很多有趣的细节和多角度的观点,看的出编导的用心,每集信息量大,基本干货,所涉及的历史人物事件地点也是实地拍摄,可以窥见许多冷僻的地点,值得4分,留一分进步空间。
《三国的世界》观后感(四):历史与文学
最后一集讲历史与文学的关系倒讲得不错,三国的历史文学不仅反映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也表现了民间老百姓对历史的价值评判。三国不仅是冰冷的历史,更在历史长河中演变成了一种精神文化,以映射个人、社会、国家。 尊刘贬曹符合儒家的道德标准,所以才受到历代的追捧,反观当代,网络上的一股不客观的吹曹贬刘风气,还有jslm这种洗白之作,又代表了什么呢?叛逆?反传统?
总之,大众普遍都是正史野史傻傻分不清,英雄已逝,是非功过自由后人评价,且就这么吵下去吧~毕竟能掌握的唯有此心而已,心中自有评判即可。
《三国的世界》观后感(五):文学气质,言之无物的纪录片
在我看来,这个纪录片,除了李立宏老师的这个亮点,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
名字就很让人产生歧义,三国的世界,那你说的是真实的三国世界呢,还是三国演义的世界呢?而看了片子才知道,其实主创根本没打算把这个问题界定清楚,所以有很多的所谓故事,直接引用的三国演义(例如煮酒论青梅。。。这事儿完全是罗贯中在扯淡好么)。
一方面引用三国演义的故事,另一方面则主要做的工作就是说明三国演义里面杜撰的部分,什么鞭打督邮的是刘备啦,什么草船借箭的是孙权啦,什么周瑜其实雄才大略啦,什么鲁肃其实是战略家啦。信息时代了,这种类似于扫盲的内容是不是就可以少一些呢?
作为一个深度知识的节目,还仅仅把自己的主题放在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这种层次的差距上,是不是有点low。没有带来新鲜的观点,也就罢了,但是在影片更多的时间里,主创都是用那种言之无物的方式去感叹所谓的三国人物,甚至在最终一集中说这是中华人的精神。。。
这就有点假大空了,说了这么长时间,其实主创也没有说明所谓的那种精神,到底是什么精神,是史诗当中历史人物表现出来的精神?还是三国演义当中文学人物体现出来的精神,抑或是历史传说中给予三国人物的那种精神寄托。系列片在不少的地方都在说明,所谓的历史人物、文学人物和民间人物之间的差别,但是当要真正的区分其中差别,梳理深层次原因的时候,往往使用文学气质的那种情怀一带而过,感叹一下,就此收工,这真的好么?
算是我看过的内地纪录片当中,比较差的。通篇言之无物。严格来说这不是个纪录片,这是个历史学家,文学家领衔的三国演义主题的国内游线路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