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天青色等烟雨》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0-04-06 23:1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天青色等烟雨》读后感锦集

  《天青色烟雨》是一本由方文山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8元,页数:25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天青色等烟精选点评

  ●周杰伦中国经典太多,但我总觉得方文山的歌词写得太“工”,修辞很多,功夫也下到了位,各种引经据典结果就是显得太刻意,每句甚至每词都想要出彩,过于臃肿,没有中国风歌曲应该具备的东方写意之美。这方面甚至更喜欢许嵩的歌词。但这种工笔放在周杰伦的小情歌里,比如里香园游会,告白气球,就听起来很可很甜蜜。如果能再写一本这些歌的歌词创作历程,我肯定还会看!

  ●唉...

  ●在西西弗看完的。里面主要讲了他创作歌词的意象如何构思、审美意象出自哪里,用了什么手法,还收录了他的一些新诗。不得不说方文山和周杰伦真的是天作之合,共同开创了中国风歌曲形式,对当代流行歌坛产生很大影响,但方老师的新诗确实比他和周董合作的歌词差一些

  ●作者诉说了歌词中各种语汇的出处来源,并且详细分析了各种修辞学的运用,还有很多音乐知识讲解 书里涉及文学多方面的知识,特别从歌词表面读到意思很多其实和作者要表达含义同时,很有意思

  ●打开前我以为这本书像他的名字又像作者的词,挑了个下阴天打开读。看着看着我就傻了,怎么是一本干货原本是有些失望,读着读着又不得感慨起来,这样的才子写的东西不会让人失望。看似文笔平平,全本读下来才明白,没有深厚功底又怎么把这些简单道理讲的通俗易懂,又怎么能用文字就把一首歌曲描述出来?这太不可思议了。另外学习到很重要的一点,我们听到的所有方老师所作的歌词都赞不绝口,背后都有他花很多的功夫去收集资料、整理、品味筛选无一例外,若不是下的功夫又怎么能有如此精雕细琢作品?全本读下来,方老师到底积累了多少东西啊,我感慨了。

  ●方文山以与周董合作的中国风歌曲为切入点,为我们解读歌词意义的同时,拓展地讲解了引据的典故。 从唐诗宋词,从书法瓷器,从医药汉服包罗万象。 他利用行文化的传播优势来帮衬宣传我们的传统文化,这才是我们最应该去尊重并庆幸的。

  ●方文山真是个大才子。 “午后的风声 怎么能被形容成一轮皎洁 花的颜色又怎么会带着淡淡的离别 所谓犹豫空气落笔后要怎么写 最后一直到你的微笑在我面前漫山遍野 亲爱的 我这才开始对诗的语言有些了解

  ●买这本书是因为这本书里涉及到一些方文山对写词的看法比较适合不太了解填词或者写词的朋友看。里面有一些相关的基础知识介绍,还是蛮实用的。 除了词,这本书还介绍了所选歌曲的创作背景,作曲、编曲以及演唱部分,由于方文山本人对古风的热爱,其间也有很多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 总的来说内容还不错,但其中有一些错别字,应该算是编辑的锅。 最后,如果有想要填词的朋友,建议多看看其他的书籍。

  《天青色等烟雨》读后感(一):我也在等你

  周杰伦的曲,方文山的词应该是我们这一代人共同的时代记忆。一段旋律,几句歌词,恍惚之中就能梦回当年。但我更多的是记住了旋律,没听清歌词,周董模糊的唱腔是特有的风格,也造成了我从来不懂得欣赏歌词。

  这本书里,方文山对东风破、青花瓷、菊花台等经典歌曲的剖析,回顾了他的创作历程,解释了他的指导方针:一原则,三元素,五结构。对我这类音乐痴来说提供了新的思路也带来了阅读的难度。但全书读下来最大的收益其实是方文山对古典诗词文化的解读和运用,大大开拓了创作的广度和深度,结合修辞手法的穿针引线,有种语文老师讲解知识点的意象感,加上他吟一个字,捻断数须根的精神,一边听着歌一边读着词,终于体会到了歌词的优雅、细腻和传神。

  夸了不少,说点不足吧。流行音乐作为通俗文化有他即有的特性,如“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天青色等的其实是骤雨,如方文山所说,这么写纯粹是因为美,服务于歌曲,终究并非学术论文撰写,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和自由。

  每个章节最后方文山有点画蛇添足的为每首歌词扩展了一篇散文,词句很美,但如同爵蜡。

  读到最后一章时才发现,一首完整的歌曲不仅有旋律,不只有歌词,还有MV。

  哈哈。

  《天青色等烟雨》读后感(二):你的美一缕飘散 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在中国风音乐这一块,方文山和周杰伦无疑互相成就了彼此。

  方文山酷爱历史和古诗词,又善于兼收并蓄活学活用,所以他的创作作品里充盈着古色古香。

  《青花瓷》《东风破》《发如雪》,这几首歌的歌词,我蛮喜欢的,应该也算他登峰造极时的作品。

  还有书里提到的其它几首,也都还不错。只是如出一辙的造词风格,久了就会有些审美疲劳,这也在所难免。

  然鹅,方文山这几年似乎真没什么让人惊艳的作品了,《我是如此相信》《说好不哭》就很一般对不对。

  接下来我简单谈谈看这本书的体会。

  方文山把自己创作的部分优秀作品一一罗列,进行详细的剥皮拆骨,介绍其创作动机、背景、理念……总之道尽了每一首歌的前世今生。

  良苦用,用心良苦。可是呢,我还是不觉得他该出这本书。

  原谅我站着说话不腰疼,其实我腰有点疼,那我坚持把它快点说完。

  首先他的文笔不太经看,不能久读,和他写歌词的段位不可比。

  其次,他有天赋,油菜花,写得一手好(歌)词,有几首是可以压箱底的,但他整本书就有点王婆,虽然是个长得有点好看的王婆,但还是王婆。

  最后,也是挺重要的一点:方文山,你什么都说了,你就不神秘了——

  那些出自你手的、令人惊艳的歌词,不疾也不徐,不多也不少,正如“你的美一缕飘散,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其实就足够了。

  《天青色等烟雨》读后感(三):又名《方文山手把手教你写中国风》

  为了节省大的时间,整理出全书精华,看完我下面这些文字基本上就约等于看完整本书了。不谢~

  【冷知识】 1.“上海1943”谐音“上海依旧是伤”。 2.上海1943入选了余光中担任编辑指导的台湾中小学韵文读本补充教材。 3.在2002年,因为《双截棍》的MV透过MTV台的国际音乐频道在全球各地播送,竟在意大利引起一拨不小的回响,因此BMG(Bertelsmann Music Group)唱片决定在意大利发行《范特西》单曲EP,单曲EP只收录《双截棍》《简单爱》这两首歌和《双截棍》的MV。 4.《娘子》歌词最初有两版,一版是《娘子》,一版是普通情歌。周杰伦选了《娘子》,因为歌词与旋律落差大。 5.《红尘客栈》mv除了官方版本外,方文山还自己拍了一个《红尘客栈》西塘版mv 6.《天涯过客》也另有一个书法版mv 【创作灵感篇】 1.《东风破》源自“东风吹破千行泪”。 2.《发如雪》源自“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3.《爱在西元前》源自台北米索不达米亚展。 4.《烟花易冷》源自《洛阳伽蓝记》。 5.青花瓷改名记:《青铜器》→《汝窑》→《青花瓷》。 6.“天青色等烟雨”源自“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7.《本草纲目》源自鲁迅的《药》 8.“岩烧店的烟味弥漫隔壁是国术馆”源自某天晚上方文山和吴宗宪、康康一起吃炭烤。 9.《红尘客栈》源自《天净沙·秋思》 【创作技巧篇】 ✔方文山独创的特殊语法:三等三跟三怨三惹三如。(简单理解就是排比句) 例句: △容我再等历史转身,等酒香醇,等你弹一曲古筝。(烟花易冷) △如你在跟前世过门,跟着红尘,跟随我浪迹一生。(烟花易冷) △又怎么会心事密缝绣花鞋针针怨怼。若花怨蝶,你会怨着谁?(兰亭序) △篱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青花瓷) △我说缘分,一如参禅不说话,你泪如梨花,洒满了纸上的天下。爱恨如写意山水画。(红尘客栈) ✔三种歌名取名技巧: ①取副歌第一行关键词。(最常见) 例句: △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东风破) △你发如雪,凄美了离别。(发如雪) △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千里之外) △爷爷泡的茶,有一种味道叫做家。(爷爷泡的茶) ②取非副歌的关键词。 例句: △烟花易冷,人事易分。(烟花易冷) △快翻开本草纲目多看一些善本书。(本草纲目) △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兰亭序) ③概念式取名。 如《乱舞春秋》,四个字并未出现在歌词中,歌名取整体意象。 ✔歌词创作口诀: 一原则三元素五结构。 ※一原则:歌词为情感服务。 ※三元素: ①人称代词的使用: 方便听者代入,知道感情的发出者是谁。 ②韵脚文字的掌握: 方文山是押韵狂魔,不用多说了。 ③情感的最大公约数: 争取更多人的情感认同,亲情友情爱情,其中爱情是流行歌词亘古不变的主题。 ※五结构:画面、态度、情感、情绪、故事线

  当然,对传统文化和古诗词感兴趣的朋友还是推荐大家阅读全文,文中都有较为详尽的介绍。

  《天青色等烟雨》读后感(四):诠释了中国风的经典作词

  对于方的词、周的曲,我们常常赞誉有加,称二人是相互成就。然而,创作背后是文化底蕴的堆积、是创作的用心和不易,如周董从小钢琴的基础和出众的乐感,如方文山古诗词的积累和对创作背景资料的大量搜集研究。

内容

  方文山围绕《东风破》《发如雪》《青花瓷》《天涯过客》等14首经典中国风作品,讲述作曲、作词背后的文化底蕴与交融以及精彩故事,并于结尾附录29首精选的素颜韵脚诗。

作词

  听得创作者娓娓道来,才知歌词不仅是押韵和优美那么简单,其中有考究行文的修辞、诗词的借用、故事的布局等,还有3个创作技巧:一原则(为情感服务,通俗化)、三元素(人称代词、韵脚文字、情感共鸣最大化)、五结构(画面、态度、情感、情绪以及故事线)。

  如修辞有比喻、转化、转品、拟人、夸张、排比、摹写、借代、倒装、析字等,而《烟花易冷》中,仅有“我听闻你仍守着孤城”“而你在问我是否还认真”这两句是白话,其余全部都用到了修辞技巧来创作;又如《烟花易冷》中“容我再等历史转身,等酒香醇,等你弹一曲古筝”、《青花瓷》“篱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红尘客栈》“我说缘分,一如参禅不说话,你泪如梨花,洒满了纸上的天下。爱恨如写意山水画”分别运用了三等、三惹、三如的排比;又如《发如雪》为五音(宫商角徵羽,即没有fa和si)创作,却是先填词后谱曲。

  ——想来这14首都是耳熟能详的歌,所以建议先自己哼唱一遍,看完方的解读再听一遍、品一遍。此外,如果你有乐感、懂作曲,也可以根据文中关于乐器的切入转化,印证一番中西方乐器的交融,想来能品味到如榫卯咬合一般舒适的环环相扣。

附录的散文和诗歌

  散文根据歌词而来,但描绘的故事没有舒展开,跳跃性太强,不如简约的歌词来得美;素颜韵脚诗则相反,又回到了歌词中去,长篇的拟化句,会让人的思想一直飘离在外,很难形成诗歌慢性的起伏节奏,这与歌曲的轻快起伏还略有不同,且会显得相对刻意,不如分成三四句的修辞句来得有感觉,幸好长篇不是太多。如:

当故事里的结局 已经很接近此刻的阅读就该属于暖色系 带点恬静翻开书页的声音很软 很柔 很轻让所有曾经 在你的心里旅行

歌词内容与史实

  看很多人针对歌词对史实的不严谨,我同意方文山的说法,这不是学术研究,是音乐(艺术)的创作,需要以背景为依托演绎而来,而不是完全照搬,就像演义小说,没人会真正拿它当历史事实作依据的;也如朱光潜所言,艺术是在自由的基础上加工而成,不是如照片一样完整呈现。

评分

  读之前,就在想这本书评分为何三星如此多;读之后,我还是不能太确定。于是,我去翻了翻打3星的评语,大致有3种人,一是批评方文山的,二是认为音频向书转化一般的,三是认为解读一般或是无故打分的。就我而言,我支持第2类,作为音频的讲稿,边讲边听是不错的体验;但作为书籍,语句的冗长、文章的连贯确不如人意——所以,我想给内容5☆、书3.5☆。

  《天青色等烟雨》读后感(五):方文山|人生转弯故事作料,却碰上“唱不清”的周杰伦

  人最怕的就是没有故事没有了故事,就没有创作的灵感缪斯没有值得苍老的人回忆的发黄青春 ——方文山方文山,一个最怕没有故事的人,于是将自己的故事以文字的形式付诸于笔端,贯穿于生活。

一辈子这么长,转几个弯又怎样

  赶着60年代的尾巴,方文山出生在台北一个偏僻小镇的蓝领之家,自幼勤工俭学,逢假期便要外出打工:派送过广告,当做餐厅服务生,做过业务员、高尔夫球童。学业不佳却对写作有着一腔热血,长大接受过服兵役之后,更是开启了“开窍式”的读书模式,自此稳妥的成为了一个爱好文字的无名之辈。

  而衣食尚未足,只有职高学历的他去做了纺织厂的机械维修工、百货物流送货司机、防盗系统安装工,就这样,似乎每一条道路都与如今他身上加持的标签背道而驰,就连那时自己的最大志向都是电影,而命运却偏偏在这时转了弯。

  电影圈难易跻身,方文山选择了退而求其次,用文字替代影像讲述自己的故事,在没有电脑的情况下,方文山手写稿件并排版,然后找人把自己的歌词敲字并做好索引目录复印成了100份,并取名为《歌词工厂》,在他自创的概率计算之下,最终可以到达歌手、制作人、助理手中的大概为5-6份,而有一份便到了他的伯乐——吴宗宪的手中。而此刻,被吴宗宪签约的词曲作者,便包括他的“黄金拍档”周杰伦。

词深意切,却碰上“唱不清”的周杰伦

  “互荣”

  方文山在新作《天青色等烟雨》中说:”流行音乐是情感的催化剂,流传度够广的歌曲,总是会形成某个世代的共同记忆,那些旋律换出来的情愫总能触及我们心灵深处。”

  除此,方文山亦在书中不吝笔墨的讲述了他和周杰伦之间诸多的合作往事。从两人最初互看不顺眼,到2001年两人合作的《娘子》、2003年的《东风破》、2004年的《七里香》……2008年的《青花瓷》,方文山和周杰伦合作的每一首歌总能最击人心,都成了华语乐坛最具代表性的符号。在两人的互相成就之下,周杰伦成了“天王”,方文山成了“词圣”,并被冠之“周杰伦御用金牌作词人”,两人名字就此被“牵扯”在了一起,形成一种令人期待的、解不开的“羁绊”。

  “互怼”

  2013年,同为《开讲啦》嘉宾的方文山和周杰伦,逃过了同框却都没逃过关于彼此的话题:

  撒贝宁:“你帮很多明星写过歌,创作了这么多的歌词,美丽的歌词,耗费了这么多的心血,而当周杰伦在演唱的时候,旁边人根本听不懂他在唱什么,你有没有觉得想打他”。

  方文山:“没有我觉得我要感谢周杰伦,因为就是他唱的不清楚,人家才好奇说到底写些什么,才开始看歌词,我觉得很好,如果歌词唱的太清楚了,反而一下子让人失去了想象和好奇的空间就没有朦胧美。

  撒贝宁:如果你咬字清晰地去唱一首歌,会是怎么样的?

  周杰伦:我跟你讲,其实我觉得我自己唱的还蛮清楚的,是方文山写的歌词太深了,一般人听不懂,如果我今天唱我爱你你爱我你觉得会听不清楚吗?

  方文山和周杰伦就是这样一对欢喜“冤家”。周杰伦被粉丝cue着发专辑,转身沦陷在方文山的微博之下,方文山撰写着自己的故事,周杰伦将自己的情感付诸词中,从此开启了“中国风”式的华语乐坛。

“你总是不会知道方文山会给你写出什么东西来”

你终于还是开了口 淡淡一句还是朋友 撕裂的心犹如刀割 知道分手后你不难过你比从前快乐 ——《你比从前快乐》

  记得这首歌在《吐槽大会》的一个颇有意思的插曲,管他是御用词人亦是词圣,都难逃沈玉琳的“毒舌”和《吐槽大会》的属性:“方文山的歌词灵感来源,据说都是亲身经历,看到女友跟别人吻别,就写了《你比从前快乐》,之前我们都以为那是周杰伦的情感故事,没想到是方文山,这样想想,就很合理了,那个女孩离开的是方文山,她肯定要比从前快乐。”

  其实(为方文山正名!),除了来源于方文山自身的故事,词意内容仿古典诗词的歌词创作也是他的灵感之一,如《东风破》歌词中的“就暖回忆思念瘦”这句话的创作灵感来自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昨夜雨疏风骤》,除此之外,他还曾用写小说的全知观点来撰写歌词,以此来增强歌词的画面感,像《上海一九四三》中的吴侬软语,白墙黑瓦。《娘子》的第三人称写法被高晓松式赞誉要沐浴焚香的去听一张唱片。亦有《青花瓷》为了保持歌词的意境,而任性的把汝窑颜色扣给了青花瓷,违背逻辑的把“等骤雨”化为了“等烟雨”。

  诸如以上,无法让人把持写词风格的方文山就如吴宗宪曾说的:“你总是不会知道方文山会给你写出什么东西来。”

他们说 我写诗的背后怎么 那么多忧伤我颓然的把笔斜放在 稿纸上将手中那未完的诗篇 中断望着窗外皎洁如水的 月光以及 夏夜里满园的茉莉馨香开始认真 认真的想答案是啊 人世间哪那么多 风霜若不是 若不是 你转身离去的模样让这个没有枫叶的季节看起来 都那么沧桑我又怎么会 怎么会 想赶在短绌的青春消逝前将关于爱情种种的 离合悲欢一次 写完 ——方文山《天青色等烟雨》之《我又怎么会》

  似乎方文山的故事只有开场,没有终场。

  就像他的素颜韵脚诗。

  就像他和周杰伦一同缔造的“中国风”。

  就像他的《天青色等烟雨》。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天青色等烟雨》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