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罪》是一部由董玲执导,王洛勇 / 尤勇 / 胡明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无罪》观后感(一):所谓的法律
好故事,但是结尾的交代不好。完整的故事更复杂更艰难,这样的影视作品能播出肯定会对事实有所选择的去展示。然而并不难让大家看到这样一个官僚主义,臃肿的司法系统。无法伸张的正义不是因为证据不足,而是因为司法人员的不作为。如果只是想依靠那么一两个心怀正义的检察官,那么正义对于大多数来说正义永远会缺席。
《无罪》观后感(二):希望中国多一些这样反应现实的影片
根据张叔平叔侄的案子改编。非常好的一部片子,但是美中不足就是对女神探那端没下点笔墨,应该对为什么造成错案有个交代,同时,对10年的时间一笔带过,10年,多绝望的一个数字呀。我认为我国影片能关注现实,反应民生,还是很好的,片子拍的也很感人,虽然布满绝望,总之是个瑕不掩瑜的一个好片子。对了,王洛勇演的非常好。
《无罪》观后感(三):十年冤狱,家破人亡,有没有人付出代价!
祸从天降,一个小意外惹来滔天大祸。十年冤狱,一人未婚妻改嫁,一人妻子堕掉骨肉后离婚,母亲含悲投河自尽…… 如果不是家中还有一哥哥忍辱负重十年卖房卖地,走南闯北餐风露宿四处申冤,检察官和律师相助,最终也可能就再也没有昭雪之日了……可是即使平反了,也是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了!!!我只想看到追责的一幕,可是很遗憾,并没有!看到法院门口那些手拿冤字,满身风尘愁苦的人,也许每个人手里都有这样一个剧本吧,不过不是每个人都能那么幸运啊…
《无罪》观后感(四):如果不是兵团的特殊地位,这个片子能否过审大打问号
最初名字叫《检察官》,完全是站在检察官的角度去讲述如何平反一宗冤案,后来改名《无罪辩护》,最终定名《无罪》。
这是新疆兵团首部独资电影。
电影根据浙江张高平、张辉叔侄案改编。2003年5月,二人因涉嫌强奸并致人死亡,被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区分局刑事拘留。在缺乏客观证据的情况下,杭州市中级法院一审判处张辉死刑、张高平无期徒刑;浙江省高级法院二审改判张辉死缓,张高平有期徒刑十五年。在各方努力下,历经十年申诉,终于无罪释放。而当年一手操办此案(预审责任人)并且称之为铁案的“女神探”聂海芬如今不但没受到处分,还从警督晋升警监了。
二张错案主要是警方利用牢头狱霸协助侦查取证,迫使诱逼作出有罪供述。
其实二张被平反,不仅仅是检察官的作用,而是新疆石河子市检察院监所检察科原检察员张飚、北京律师朱明勇、《东方早报》原记者鲍志恒等人的帮助下,经过十年申诉,终得平反。所以《无罪》显然比《检察官》更适合做片名。不过目前的内容做了大量修改,有很多敏感话题都没有触及,或者很隐晦。这也是这个片子力度还不如一篇报告文学的原因。但在当下的中国,这部电影能拍出来并上映,已经代表了某种进步。未来,希望看到更多维权者包括律师等形象、更多关注老百姓的现实题材出现,例如郭利案。
《无罪》观后感(五):迟来的正义还算正义么?
剧中检察官张红旗鼓励张军道:“正义可能会迟到,但正义永远不会缺席。”其实我很想替张军反问一句:迟到的正义,对我而言,还有什么意义?因为一个“强奸罪”的罪名,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当初说好的买辆解放车好好生活,发家致富,一夜之间因为一纸错误的判决而付诸东流。我的好意施惠怎么就成了为自己铸就的铁笼?我做错了什么?社会上还有人敢做好事了么?
正义是社会需要和倡导的,是公民毕生都在追求的,实现完全的公平正义并非一蹴而就,这条路上,需要量的积累,才能带来质的飞跃。也许我们会因为它的迟到而有所牺牲,有所寒心,但是它的到来说明了人们在追求正义的社会氛围的路上越走越近,社会在进步,法治社会在完善,公民法律意识在增强……这都是质的改变。不要对法律失望,它的机能是保护法益,保障人权,它的终极目标是惩恶扬善。它是身陷囹圄的人儿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它就是中国版的钢铁侠!
谨以此片献给学完刑法后的自己
《无罪》观后感(六):2014年夏天写了初稿,然后就没动静了
2013年秋天接到一个项目,改编一个案子,杭州萧山叔侄冤案,也就是本片的原型故事。2014年8月拿出初稿,就再没联系过我。直到今天,才有人告诉我这片子在2016年拍了。
咱不已狭小的胸心去拽度别人,但是当年行不行都好歹给我个说法啊,渺无音讯是个什么操作?
贴点跟案子有关的剧本节选。初稿,格式糙,凑合看吧
《无罪》观后感(七):《无罪》:直击现实,迟到的公正毁掉的却是人生
《无罪》的剧本一稿出炉时还叫《检察官》是2014年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广播电视台副台长王安润被张飚的事迹感动、惊讶于铁案平反,在报告文学和广播剧的基础上,扩展、润色而成。电影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由董玲执导,胡明、王洛勇、尤勇等实力派演员倾情出演。
实力派演员胡明剧中饰演含冤入狱十年,终得平反的男一号张云平。戏骨尤勇饰演正义感满满的京籍律师朱智勇,石河子检察官张红旗由王洛勇饰演,精湛演技还原真相,引众人落泪。电影题材是一段正义满满的真实故事,情节丰富,电影细节设定及心情变化尤为突出。
电影中涉及到的刑事法规的程序性事项是真真切切符合现实生活的,反映出了现实中法制的优缺,朱检察官对张军平的最后一次申诉记录中,演员的哭诉演得很有张力,哥哥终于在重审申请书上签字后,站在空荡荡的议事厅哭笑颤栗着的镜头触动人心。
叔侄二人被冤强奸,谋杀搭车人,在严酷逼供、伪证下被迫认罪。亲人风里雨里各种阻力下伸冤上诉,在正义坚持不懈的检察官,还有正义坚持不懈的律师的帮助下,最终正义得到伸张。电影剧情细节对蒙冤入狱的“罪犯”在狱中的撕心裂肺和出狱后的迷茫脱节有深刻的描绘。
诸如此类题材比较,这部电影尤为打动观众。总体上非常不错,虽然结尾有些仓促,但朴实的结局镜头也足够衬托出影片的真实还原。申诉路途坎坎坷坷,情节慢慢推进,让人一步步看到绝望生活中的希望,也让我看到了社会普法的希望,着实是一部值得推荐的好电影。
哥哥忍辱负重数年,卖房卖地,走南闯北餐风露宿四处申冤,贵在一个充分相信亲人。检察官和律师的路见不平一路相助,最终即使得以平反可还是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了,现实生活中匡扶正义的检察官肯定有,但是极少见,现实生活里不为利益的律师肯定有,但是或也难以活下去。
如果没有这极少数的心存善念胸怀良知的人出现,没有这如此坚韧与如履薄冰的坚守坚信肯定是不可能会有昭雪之日的。虽说迟到的正义不是真正的正义,但还是有为之努力、心怀善良的人们为之战斗。所以,央视能够如此重视这部电影、宣传这部电影,作为国人甚感欣慰。
不赞同剧中王洛勇说的:“正义可能会迟到,但不可能会缺席。”事实上,正义可能会迟到,也可能会一直缺席,而且对于很多人来说,即使是迟来的正义,又有什么用呢?含冤者的家庭和命运都被无情的彻底改变,其中的艰辛无经历者是不可能想象感知到的,只希望中国的法制越来越健全。
当然,这世界的阴差阳错难以避免,但作为公职人员、公检法机关一定要严肃认真对待经手的每个案子,要有极强的责任心,要减少人的干扰因素,把错误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从事这种工作的人就不仅是在做一件普通的工作,还是在主持世间的正义,容不得半点疏忽。
一个冤假错案对人、对一个家庭的伤害都是毁灭性的,要建立有效的容错纠错机制,要运用新技术替代人,降低错误出现的概率。毕竟人命关天,愿世间没有冤案。当然,还是要向片中各位出色的演员致以最高的敬意,因为你们的出色表演,让我不仅看到了正义还看到了绚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