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向死而生,是最高级的活法
日期:2020-04-02 09:15:56 作者:慈怀兹心 来源:慈怀读书会 阅读:

向死而生,是最高级的活法

  慈怀伴读

  各位书友,四月的天气,总让人想起北岛的那句诗“玻璃晴朗桔子辉煌”。慈怀伴读专栏,四月的读书主题是“每天都是读书节”。

  在这样的温度清爽中,最适合读的,莫过于那些藏在电影中,书籍中,以及我们身边的故事。我们在这些文字中,看到了自己,也看到了世界。慈怀四月的伴读书单,就像是收集美好故事的捕手,把最温情真诚一面展现所有人的面前。

  今天我们要分享的书是《入殓师》,快快加入我们的伴读社群,与众多书友一起读书,也读故事中的深情与寡淡,请长按文末海报加入。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念念不忘朗诵

  有人说:中国是一个没有死亡准备民族

  我们总是忌讳于提及死,却不得不承认,死亡是每个人必须注视结局

  在《入殓师》中,主人公大悟原本是一名大提琴手,在突遭乐团解散后,阴差阳错地成为了一名入殓师。

  他亲手送走了一个又一个往生者见证了无数的生离死别,有的人不舍就此告别,有的人留下永远遗憾,有的人走的安然而知足.....

  发现原来,关于活着这件事,死亡是最好的老师

  死亡残酷,更要活得热烈

  《入殓师》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有一次,大悟在河边看见一群逆流而上的鲑鱼,虽然时不时有死亡的同伴从身边流过,们依旧不休不止地奋力向前。

  大悟忍不住感慨:“终究都是死亡,为何还这么辛苦。”

  刚好路过的大爷回答:“这是自然规律,他们天生就这样。”

  生死都是自然规律,是我们无法逃避必然,但正是因为如此,才更要珍惜活着的每一分每一秒,奋力前行,活出属于自己的热烈与绚烂

  苹果教父乔布斯一手推动着世界电子产品革新,是一位改变世界的天才

  其实,他灿烂无比的成就,离不开他少年时的经历的一次死亡教育

  从17岁开始,他在每天早晨都会对着镜子问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会不会完成你今天想做的事情呢?”

  于是,他把每一天都生命的最后一天去生活,最终成为了自己想成为的人。

  正如他所说:“死亡是人类伟大发明。”

  死亡残酷,却也正提醒着我们,在这短暂一生中,要珍惜时光,砥砺奋进,活得热烈,不留遗憾。

  当你怀着对死亡的敬畏一朝一夕之间,才更能活出生的荣光

  点击图片收听更多好书解读内容

  常想死亡,不让遗憾留在永别之后

  《入殓师》中,大悟曾经帮一名自杀的少女入殓。

  他温柔地为她换衣、净身,才发现已故的“少女”其实是个男儿身。

  在征询家人意见后,大悟给往生者化了美丽的女妆,最后将一件红裙盖在他身上,整个过程散发出一种庄重而温柔的美。

  葬礼结束后,“少女”的父亲哭泣着说:“他打扮成女孩模样后,我没有和他说过一句话,可是刚刚,看着他微笑着躺在那里,我意识到,他是我的孩子啊,不管变成什么样子,他一直都是我的孩子。”

  可惜,这个往生者再也听不到父亲的谅解与接纳了。

  徒留生死两端,永远的遗憾。

  在死亡面前,有什么心结不能被打开,有什么过错不能被原谅呢?

  所以呀,常想死亡,是提醒我们,世事无常,也许回头就是永别,记得在来得及的时候,拥抱深爱的人。

  在综艺节目《做务的男人》节目中,张歆艺提到自己跟丈夫袁弘有一个共识,就是“吵架不要过夜”,不管矛盾多大,睡前一定要达成和解,带着对彼此的爱安睡。

  原因便是,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到底哪个先来。

  在死亡面前,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有什么意义呢?既然深爱,就让彼此活在爱中,不要让遗憾留在永别之后。

  死后的一切都变得苍白,更要在活着的时候,多一些爱与理解,珍惜眼前的爱人。

  点击图片收听更多好书解读内容

  向死而生,方能活得从容

  学会了在死亡面前的坦然,也就找到了生活中的那份从容。

  琼瑶在79岁时写下一封公开信,叙述自己对死亡的感悟:

  “这漫长的人生,我没有因为战乱、贫穷、意外、天灾、人祸、病痛......种种原因而先走一步。活到这个年纪,已经是上苍给我的恩宠。所以,从此以后,我会笑看死亡。”

  这份信,让我们看到琼瑶超脱生死之外的洒脱,更看到她笑对生活的从容。

  步入晚年的她,每隔几天,她都要请人到家中洗头梳妆,见客人时一定要画一个好看的全妆,说话温柔而不失笃定的力量,活得精致而优雅。

  向死而生,怀着感恩而乐观的心态,才能好好享受生的恩赐与欢愉。

  季羡林80岁时,在《八十抒怀》里写到:未来的路也不会比过去更笔直、更平坦。但是我并不恐惧,我的眼里还闪动着野百合和野蔷薇的影子。

  我们生涯的终点是死亡,是终将要走向的道路。假若它使我们害怕,那么前行的每一步,又怎能免于恐惧呢?

  《入殓师》中说道:“死可能是一道门,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超越,走下一程,正如门一样。”

  死亡不是终结,而是人生的下一站。

  向死而生,是对人生怀着最深的爱与敬畏。当你学会了与死亡和谐相处,便找到了生命中最从容的姿势。

  点击图片收听更多好书解读内容

  村上春树曾说:“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直面死亡,是让我们积攒更多生的勇气;思考死亡,是帮助我们获得生活的某种真谛。

  死亡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怎样活过。

  注视那条不可回头的路,便不要再给自己随波逐流的可能。

  以上就是我们分享的全部内容。

  *作者:多多,慈怀读书会作者,慈怀讲书人负责人(微信号:chdshdd)。讲书,读一本书的最好方式。本文首发慈怀读书会(),因书明理,以慈怀道,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图片来自摄图网。

  第一周:春天是一面看不见我的

  (4月1日-4月7日)

  4.1《小偷家族》:戏剧又恬淡的一家人

  4.2《入殓师》:一些小人物给予了莫大的同情和尊重

  4.3《沉香屑》:谁甘愿做爱情里低微的尘埃

  4.4《步履不停》:活着,是多么的有趣,多么的悲伤

  4.5《比海更深》:电影大师是枝裕和温情代表作

  4.6《王子与贫儿》: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

  4.7《我是猫》:确立了夏目漱石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慈怀读书会社群式陪伴学习,全国书友都可扫码入群,一起读书,享听四月的好故事!

  慈怀四月伴读愿做小酒馆

  好故事都写在春天的后面

  长按下图识别

  即可进入读书社群,免费听书

  ↓↓↓↓

  慈怀会员

  给自己爱上读书的理由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向死而生,是最高级的活法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