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之路》是一部由加文·欧康诺执导,本·阿弗莱克 / 詹妮娜·加万卡 / 麦可拉·沃金丝主演的一部剧情 / 运动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说真的,非常好,虽然剧本有些地方有点迷,但是大本确实是本色出演,“人生中不管跌倒多少次都没关系,最重要的是你要爬起来。”很温情,值得一看。
●作为粉丝还是很喜欢这个类似自传的电影的,可能最后和卡西一样还是无法与自己和解会为电影加分,但是还是希望大本能够放下过去好好加油
●让人熟悉的欧康诺。工业镇,赛点时刻,COACH STORY,尊严与一段生涯。从冰上传奇开始,欧康诺无非在讲如此故事,婚姻等于责任,竞技给予完整,深处永远是欢乐颂与莫比迪克,斗牛士的肮脏宿命论再加一点永别了 武器的架势。这一部是最沉稳的欧康诺,以往的兄弟父子情全部逝去,剩一个半开放的牺牲品,甚至于让人想起卡佛,徒劳,球飞在空中,谁又不是呢操。
●7/10,多出来的分是我昧了良心,对不起。本阿弗莱克的演绎很打动人,球赛拍得很精彩,更多的问题没有交代清楚,马尔库兹之后的故事,爱舞跳的小胖子有没有找到篮球的意义,戴安何许人也,坎宁安放弃篮球的真正原因……诸如此类欠打磨的细节太多,整体完成度一般。莫名其妙的工具人一大堆,很有趣很值得深挖的人物却草草一笔带过。总之,不是一个会让我想看看第二遍的电影。 结尾的部分很好哭,从去看心理医生,对妻子的悔过,到最后孩子们为了荣誉一战,以及颓了一整部戏的坎宁安投篮可窥见一斑的当年的风采,每一处都直戳泪点。配乐是一大亮点,余韵也挺值得深思:坎宁安与安吉拉的未来,布兰登的未来,球队的未来。标题叫做《回归之路》,但是路的尽头还是未知。 All in all,有很大进步也有很大提升空间,期待接下来的作品。
●故事不能算完全按套路出牌,因为Jack最后没有被救赎。和本的经历很像,他能把自己的经历拍成电影,真是很勇敢了,说明他走出来了。配乐非常震撼,打击乐的部分指戳人心。最后在LA的海边打球真的太震撼了!
●说真的,不如卡西。。。
●就是完全没有意外没有不好也没有惊喜的电影,而这样的题材也竟然没有任何激情。都是理所应当的中规中矩。和大本这个人一样,好但无特色。
●虽是量身定制,但实际上也没看上去那么好演,生活中的丧和颓,球场上的凶与狠,实则也是两种不同的状态。加文·欧康诺与本·阿弗莱克再携手,比两人合作的上一部《会计刺客》要好,这其中一部分原因得益于欧康诺以往拍摄运动片的经历,而另一个原因则是显而易见的——影片很大一部分观看乐趣都来自于现实中阿弗莱克的经历和状态在其中的映射和重演。以及,四平八稳的球场戏,竟也让我怀念起曾经篮球场上的那段时光。
《回归之路》影评(一):中年大本的自我救赎
剧情有些可以讨论的地方,比如天才的运动员能否在突然成为教练之后让一支三流球队变得特别厉害,现实中基本上不可能吧。另外一点,因为孩子的离去造成男主Jack长期酗酒,连球队进入季后赛都没能让他戒断酒瘾,怎么可能跟心理医生聊一次就好了?所以电影结尾看似,其实我们都知道Jack在失去教练工作后,再次沉迷酒精只是时间问题。这个角色最后的结局可能会很悲惨,只不过电影没拍而已。 应该都知道大本也深陷酒瘾困扰,曾经戒酒多次。从他在电影中的身材来看,拍这部电影期间戏里戏外他应该也喝了不少。我觉得需要戒除酒瘾的大本不应该接这部电影,虽然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能“本色出演”从表演上来说是有优势的,但绝对不值得这么做。 希望他和安娜·德·阿玛斯能好好的吧。
《回归之路》影评(二):一个“普通人”的生活
其实,Jake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的人,年轻的时候有梦想,因为种种原因放弃,生活不算顺利,有缺点,马马虎虎还能过,他就是“我们”的缩影。
不喜欢讲剧情,还是说说细节。
1.Jake和妹妹的谈话
这次谈话把Jake的问题暴露在观众面前,酗酒,暴躁,死要面子。不满前妻通过问妹妹询问自己的现状,妹妹希望他能找个人约会,能走出自己的世界。与后面的家人情节照应,Jake还有爱自己的家人。
2.布兰登(好像叫这个,Jake很喜欢的那个篮球队员,后来当队长了)
Jake在布兰登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导演也有意在把布兰登和Jake向同一个方向塑造,有天赋,努力,热爱。同时也都有个和自己有着微妙关系的父亲,我认为,最后布兰登的父亲来看布兰登打球,写出了父亲对孩子的爱,也侧面指出,Jake的父亲也是爱Jake的。
3.孩子
Jake的孩子因为疾病去世,同患病的另一个孩子活了下来,对夫妻二人的打击都是很大的,“我希望他们的孩子也去世”,这种想法是很正常的,但是当另一个孩子真的出事了,Jake也意识到自己真的不是这么想的。
4.结局
我个人很喜欢电影没有把最后一场比赛详细刻画 ,而是通过几句旁白,交代了所有事,我很喜欢这个结局,Jake明显会回去接着当教练,他也改变了,正如最后的光,一切都在变好。
最后表白大本吧,虽然我最爱还是卡西
《回归之路》影评(三):活着也就那么回事
杰克把车停在酒吧门口忧郁了一会,再调头离开的时候,感觉自己也长舒了一口气,以为故事从这里就转折了,The way back,回归之路,总算是开始往救赎的方向前进了,电影终归要有个好的结尾是吧。于是他的球队开始赢球;他不再漠然开始帮助一个像他年轻时候的孩子;他和侄子侄女甚至关系一般的姐姐大舅哥开始说笑;再然后他和他的高中球队击败了另一支很强大的球队并奇迹般的进入季后赛……可是生活不是故事——所以我给4星,因为这故事让人觉得真实。挫折又很快出现在杰克的人生里,他看到了脑瘤死去的儿子的病友再次入院,医生带给了那对父母让人奔溃的消息时候,他又一次被悲伤和愤怒击倒了,他开车去了熟悉的酒吧,宿醉后去球队迟到被神父发现开除。更难过的他又去喝酒——这是他最熟悉的路,然后晕倒在大街上。
宗教的目的是给人的生活做出解释,这样有了信仰便有了寄托。上帝要亚伯拉罕去杀自己的儿子他便去杀。可冷静下来还是很难让自己信服的接受为什么一个善良的人要失去他无罪的孩子。《回归之路》比《海边的曼彻斯特》更像生活的地方是它不是意外,是无数个因为悲伤绝望被击倒的中年人里的其中之一而已。成年人的生活里没有容易二字,即使不用酒精,也需要别的出口去麻醉这操蛋的生活吧。毕竟:“we are have our cross to bear“。
不太喜欢故事的结尾,好像非得有阳光。让人鼓舞的画面,父亲接受了热爱篮球的儿子,球队惊艳的进入更多人的视野,这是大家希望的结尾。童话总得有个好的收场。还是留给年轻的孩子们去看吧。
《回归之路》影评(四):回归之路
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故事套路,一个陌生人突然闯入一些人的生活,那些人惊讶,不安,他们之间通常会有冲突,但是最后大部分都以煽情的和解作为结局,皆大欢喜。而这部荣获2003年金狮奖的俄罗斯影片《回归》却以一种悲剧的形式表现了一个陌生人闯入平静生活的故事,以一种令人惆怅的剧情让人久久无法平静。 其实,片子的陌生人并不“陌生”,安德烈和伊万兄弟俩突然面对出走十二年的父亲的回归,而此时的兄弟俩都还是孩子,与父亲过早同时过长时间的分离使父亲成了陌生人,这样一个本应是他们最熟悉的人以一个陌生人的身份介入他们的生活,而冲突显然不可避免。当父亲带上两个儿子出去游玩时,一场前途未卜的父爱追寻之旅似乎就此展开。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悲哀的发现,兄弟俩面对的是父亲的回归,而非父爱,父亲是一种你无法排斥的身份,而父爱不然,这是后天培养出来的一种爱。显然,十二年的分离造成了隔阂无法在一次几天的游玩中弥补,而那本应深厚的父爱也无法在几天内结成。所以,冲突不断发生,不断激化,年长的安德烈更成熟稳重些,他对父亲也有更多的期待,所以他对父亲言听计从,这也表现了他对父爱的一种渴望。而伊万则更乖僻些,他从一开始就对突然出现的父亲有种抵触,他的身上也充分体现了一个长期缺乏父爱的孩子的心理缺陷。两个孩子以不同的方式表现着缺乏父爱的孩子的心理,对于一个突然出现的父亲,他们不知所措,同时充满期待。 父亲是个复杂的角色,在离家的十二年中他无疑具有了丰富的阅历,他在钱包被抢时能成熟冷静的驾车将钱包追回,他能熟练的处理旅途中遇到的种种麻烦,他能在一天内就批装出一艘小船。但是,他显然不知如何去对他的孩子,他总是沉默而严厉,用一种近乎冷酷的态度对待着孩子,从他的表现上我看到的更多是一种父权,而非父爱。我们习惯了“严父慈母”的角色分配,但是这两个十二年不见父亲的孩子需要的恰恰是一位“慈父”,一位能诚心去弥补十二年未尽父亲之责的父亲。从一些细节看,这位父亲对他的儿子也关心,也有着些许的爱,但是他时刻表现出的冷漠和粗暴使得他与孩子的关系日渐紧张,以至于在小岛上到达了愈加不可调和的地步。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等待着一个煽情的父子理解抱头痛苦的情节,但是导演用一种惨烈的方式将父子的冲突推向了最高潮,在一次冲突后,伊万不顾一切的爬上高高的灯塔,而父亲在追赶上灯塔时,失手从灯塔掉下,结束了生命
《回归之路》影评(五):也是自己的正在进行时…
《回归之路》一部关于戒酒重生的电影,也是为在生活中正在戒酒的“本·阿弗莱克”量身打造的一部电影(好羡慕,拍个电影就是帮助戒酒),虽然影片整体很平但是内心却完全被揉得细碎,这应该就是彻底感同身受的原因,因为自己正在经历着戒酒这件万分痛苦且折磨人的过程,所以非常理解主人公为何成为当下的原因:酒龄已经整整20年了,少年的酒喝的是莽撞喝的是冲动喝的是自信,虽然都是盲目的但是不害怕犯错,年龄就是敢于犯错的理由;青年的酒喝的是情谊喝的是面子喝的是胆量,虽然也没交下多少深厚的感情还好有些珍贵还是留存至今,但是当时的不可一世是醉时最享受的状态,年少轻狂因为酒精占据了人生重要的两个阶段,也因此狂躁的只有酒后的态度却没有醒后的积累与成就;中年的酒喝的是不安喝的是回忆喝的是逃避,越来越没有机会犯错的人生阶段却因为之前喝得耽误了太多终于酿成了大错,看着还不起却板上钉钉的人生债,唯有用酒精麻醉意识,但债台高筑越压越多,恶性循环的最后就是一个字“慌”!为自己爱的人带来不了幸福而感到恐慌;为爱自己的人只能带来创伤;为曾相信自己的人带来失望;为眼前的未来只会增添绝望,所有和自己有关的一切都是那么黯淡无光,所有自己热爱的一切都沦落他乡,那颗看似还在跳动的心早已荒凉,满是酒味儿的躯壳下千疮百孔的灵魂只能流浪,面对就是哀伤,双眼哭到干痒,怎么疗伤?酒入柔肠,把所有遗忘!醉生梦死般的从白天喝到晚上,喝到地老天荒直至死亡,因为骨子里已经承认失败就是今生的模样,没有任何想去振作的的勇气和力量,恍恍惚惚昏昏沉沉晕晕乎乎得演绎着亲手制造的各种荒唐。其实,振作谁不想?!面对重重困难感觉第一步就是那么不自量!这就是戒酒前所有的精神思想,不想再辜负更多人的希望,同时也不想让自己在连自己都鄙视的状态下灭亡,即使未来不会子孙满堂,也希望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能有点人样!回归的不仅是戒酒后所焕发的容光,回归的还有品行道德的标榜,只有真的摘除藏匿在深处的毒瘤才有资格谈及适当。回归的路虽长,但是方向有光!Q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