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夜行记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0-03-28 23:1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夜行记读后感精选

  《夜行记》是一本由王小波著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183,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夜行记》精选点评

  ●小屁孩还是看不懂爱情

  ●最喜欢舅舅情人那篇,湿漉漉野猫一般的小女子绿色不带肉欲,沉入铺满绿浮萍青苔池子呼吸,联想到十面埋伏里捕头给盲女铺的露天浴池,有夏天蝉鸣响成一片的柔软 。 从来只有王小波能把长安城写出荒唐辽阔矛盾感,真是非常喜欢舅舅情人这样单纯浪漫行文呢。

  ●也就觉得昆仑奴,舅舅情人好些,其他看着煎熬……

  ●今天返校,把带过来了。初〈舅舅情人〉里揣漏槐蚕踩烂一地的小女孩像绿色汁液一样击中我,数学课上我满脑子都是明眸皓齿影子。我到现在还记得她的样子,薄薄的肌肤透出蓝色紫色血管,像雪山矿脉。小鸟轻盈身体足以让她飞檐走壁。她寻找爱情是浓稠的绿色森林里一具骸骨,是那种扑面而来的窒息感。

  ●王先生门下一条丧家之犬hhh

  ●幽默风趣朴实无华耐人寻味

  ●取材自太平广记的短篇小说集,浪漫奔放,惊艳

  ●熟悉味道

  ●王小波出版的第二本书。如果说《天长地久》和《绿毛水怪》的初试牛刀还很青涩,这本集中的五篇唐人传奇李银河在序中说,可能源自小波自幼熟读的《太平广记》)简直突然就飙升至让人望尘莫及水准语言肆意奔放,叙事一气呵成文言文与现代口语、唐代与当下、洋洋爱情观随意切换至笔到,如果在金庸大侠武功秘籍中找一个对应的,必是独孤九剑无疑。 去年系统地撸了博尔赫斯的一众短篇集,年终写读书报告时,突然冒出一想法:如此风格的,全世界能想到的三人矣——博神、卡神、王小波,今天才发现原来有此观点豆友很多,而且相比前两位,王小波的作品存在翻译问题——我大中国有这么牛叉作家,真是令人激动

  ●近来读过的好书

  《夜行记》读后感(一):读《夜行记》

  夜行记的文风幽默而不失准确,措辞精巧

  “聊天可以问问我困不困。可她根本不想办这个手续。”

  “混账,你说我个儿矮,我就说你腿粗。”

  “试问人身子豆腐做的吗?原来女娲造人是这么一个过程:她老人家补天之余,在海边煮了一大锅豆浆,用海水一点,点出一锅豆腐来,”

  “强盗响马见了你不咳嗽,你是止咳丸吗?我读遍了药书没见过有这么一条,秃和尚,性寒平,镇咳平喘,止痰生津,不须炮制,效力如神。是药王爷爷写漏了,还是你来冒充?”

  《夜行记》读后感(二):就算花开一秒就萎

  舅舅情人高中第一次读,当时只觉得是篇诡丽又灵气小说,很矛盾的感觉

  如今在书上读到才有点点悟到。

  女孩为了体验爱(王安的爱只是凑巧不一定非要不可),偷遍长安待一个情人的追捕,闹得长安一个鸡飞狗跳,可谓“唐代倾城之恋”。

  好吧那我想,她为了个稀疏平常的男人闹个这么大的阵仗,最后如何结篇才是个值当?结果是我庸俗了。

  付出不是要得到,得到也不是求相互占有融合,无论是得到过或是得到着就算如愿了,状态如何不会改变“得到了王安的爱这一存在”。

  而小姑娘接下来,要去寻别一款“爱”了。真是任性又艺高人胆大啊。

  《夜行记》读后感(三):有趣的灵魂唯有你

  这本书一上来还是熟悉的王小波!书中的红线盗盒有点《万寿寺》的小番外之感,看着分外熟悉,还有本书中的《红拂夜奔》是最初的稿子,读来也是简短有趣,最终的完整稿使得故事更加完整,人物也更加立体,读来也很有意思。

  李银河在本书的序中提到“成功艺术与一般艺术爱好者的区别所在:他们必定对事物有一点与众不同的感觉,这才能成就一篇感觉奇特的小说、一幅色彩奇妙的画作、一首旋律奇妙的音乐。”这句话对于王小波的小说风格来讲概括真的是很到位了,对于王小波的小说我属于一见钟情型,看完第一篇就是‘天呐!小说还可以这样写,太有意思了!’。

  果然我沉迷于这种风格无法自拔! 当然,这本书还是一如既往的王小波式幽默,出其不意又在情理之中,故事语言读起来也是好笑有趣!故事的结尾也是读者说的‘雅而不谑,乐而不淫’。

  对于文字应用也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引经据典信手拈来,但又不单单是直接搬运,往往会加很多自己独有的特色。例如‘阿房宫,八百里,未央宫。深如水。自古华厦住佳人,不成咱是个蓬头鬼?’‘我什么都教给她了,就是没教她要脸,因为我自己也不要脸’‘他简直什么都不缺,于是他就得了轻微的抑郁症’这些句子读来就是很王小波啊!

  每次读完王小波总是在想:‘世间怎么会有这么有趣的灵魂啊!’

  《夜行记》读后感(四):好书带来的

  因为知道要写书评,所以特地反反复复读了很多遍,好像和自己赌气似的非要读出点感悟来。到最后却还是释然,读书干嘛非要读出点儿感悟来呢,你又不是读使用说明,那么较真儿干嘛。其实读一本好书像是在读一本晦涩的工具书一样,它把很多东西隐去了,又把很多东西替代了。那么,读一本好书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你做过的那些看似没有用途的事情,会在生命的某一时刻连接在一起。

  作为小波先生的长期粉丝,我有这种感悟:当你在某件事上的看法与大多数幼稚的人不同时,当你有了被人夸赞的优点自己却从没意识到的时候,当你遇到困难下意识地不退缩时,当你有一天获得了不同寻常的成就时,总而言之,就是你觉得自己有点牛逼的时候,你可能会有那么一瞬间的迷茫,你会想“我为什么能做到?”。继而,你也许就会想到在某个鸣蝉的午后,某个拥炉火而坐的夜晚,你曾读过那么一本书,当时你读完就把它丢到一边了,脑子里根本就没记住一点儿书的内容,更别说是感悟了,那当然是一丝一毫都没有。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许多年后的这一天,你感觉你又记起了那本久远的书,书中的内容更是如在眼前一般。你突然发现你的生活中就有书中的情节,有书中的人物,你许久之前就经历过这一切呀!为什么你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为什么你能坚定地做一个好人?因为你曾在书里走过这些路,书里曾有那么一个偶像在不知不觉地引导你成为他。我想这就是你曾读过的好书带给你的,它就像包裹在胶囊中的药物一样,虽然不会立刻挥发见效,但是它到达艰难之处时将挥发难以想象的奇效。

  再回到这篇小说,一打开就知道是小波的书,可能因为我才疏学浅,只见过小波一个这种风格的作家,所以对我来说小波的写作风格是很亲切的,每次翻开书就像见到了脸熟的老朋友。但是相比较而言,我更喜欢风格更淳朴一些的小说,例如地久天长这样整篇都比较写实的,或者绿毛水怪这样只有结局比较吊诡的。可能我还是个享乐主义者,读小说只求读个痛快而很少想能从书中获得什么感悟,所以更适合读自己喜欢的而非有用的。我年纪尚小,经历不多,尚不能在《夜行记》中读出什么来。也许只有当我自己踏上那段夜路的时候,才能明白其中种种吧!但还是推荐大家读这本书,它或许能让你在踏上这段夜路时不至于太迷茫!

  《夜行记》读后感(五):夜行记

  《夜行记》有五个故事:立新街甲一号与昆仑奴、红线盗盒、红拂夜奔、夜行记、舅舅情人。最喜欢的当然是夜行记了,其次就是立新街甲一号与昆仑奴。

  王小波的文字洒脱幽默,读来畅快淋漓;情节新颖奇特,读来脑洞大开。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文坛少了王小波的文字,该是何等的失色。

  大学时期,应该是每个人闲暇时间最多的一段岁月,那个时候我也特别喜欢泡图书馆,但是却从未深入了解过他的作品。室友爱王小波到痴狂,不断给我推荐他的书,现在我记不清当初她给我介绍的是哪本,尝试的看了几页就搁置了,刚刚从理科苦海中脱离出来的我,那个时候更喜欢一些诗词类、文史类、职场类的书籍。而那本书的背景是农村,我真的不是很感冒(现在回想起来,那本书可能是《黄金时代》)。正如当时对《平凡的世界》爱答不理,现在却爱的不得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每个人来说,书没有好坏、优劣,只有遇到它的时间早或晚。

  夜行记中有段描述是射弓,如同一幅展开的春夏秋冬的画卷。三秋到湖沼中去射雁......虽然是去射雁,但不是志在得雁,意在领略秋日的高天,天顶的劲风,满弓欲发时志在万里的一点情趣。隆冬到大漠上射雕......体会怒马强弓射猛禽时一股冲天的怒意。春日到岭上射鸟雉......体会春日远足的野趣。夏天在林间射鸟雀......困倦时在林间小酌。诗情画意、田园风光,令人驰往。夜行记中的书生和和尚吹牛的你推我搡,就像是一场辩论赛,处于下风的书生总是暗搓搓的有着情绪,在一招一式中又逐渐被和尚的辩论折服。文章最妙之处在于结局两人的和解,就像是一个人的两个对立面,经过一系列的争斗,最终达到息争,自身得到超脱,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立新街甲一号与昆仑奴,也是两面。是古与今的对立。全文中“这种感觉,古今无不同”出现了很多次,就像是时光机,将现今的我与唐朝的王二来回切换。这种超时空的想象力,恐怕非王小波所不能及。

  书中有段话印象特别深刻“以前我们都有凌云壮志,非绝代佳人不娶,非白马王子不嫁。所谓绝代佳人者,自然是身轻如燕,沉默寡言者,而非高大健美,大嘴啦啦者。至于白马王子,身高一米九十以上,面白无须。因此我们结成同仇敌忾的统一战线,立志开拓我们的世界,看今夜的形势,只怕要壮志成灰”。文中的我和不漂亮的小胡在一起了,而古代的昆仑奴却得到了美女获得了自由。字里行间看似我输给了现实,其实是否在隐述虽然小胡不美,但是自己很幸福。因为古今无不同,古代的昆仑奴重获一切,那么现今的我也得到了满足。

  有趣的文字不矫揉造作、辞藻堆砌,而是不受拘束、洒脱自然,让人如饮甘露,如沐春风。

  王小波自然是后者。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夜行记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