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大学时,大家正是青春肆意张扬的时候,也就不喜欢和她这样的人多来往。
要是有看不过去的人,忍不住反驳,她便委屈得要哭,好像别人欺负了她一样。
不要以为这样的女生是个“白莲花”或者“心机Girl”什么的。
恰恰相反,她会去参加学校的公益活动,去福利院照顾老人比谁都耐心,去孤儿院看小孩更是温暖得像个大姐姐。
简单来说,就是我也不想这样,但是我没办法做出改变,只好放任自己去发泄情绪,于是凡是遇到一点不如意,一开口就成了抱怨。
小米亦是如此。
生于、长于祖国西南地区的她,家里贫穷,父母还重男轻女。从小,只要她做错了事就得挨骂挨打,于是渐渐地养成了做事找借口的习惯,这样可以让她少受一些批评和责骂。甚至在今天,造成她的行为做事有点唯唯诺诺。
能上大学还是她那不争气的弟弟的功劳,因为弟弟的成绩不好,她的成绩优秀,或许让父母觉得面子有光,所以她得以逃离了家来到了东北。
从小被拘束惯了,生怕一不小心就犯错,但是懦弱的性格又会作祟,生怕一不小心就担责任,导致她每做一件事都会找一些借口。
有时候她自己也忘记了,她已不是那个砍柴晚回家,就会挨骂的人。
所以,真希望她能努力让自己克服懦弱,坦然的面对真实的自己和世界。
这样才能真正的明白:所有的不快都源于她的懦弱,而不是生活的不公。
02
我们说:
你若跌倒,趴地上哭,没人会伸手拉你。你若摔得半死,还爬起来继续拼搏,大家都会为你让开道路。
毕竟,你若不坚强,懦弱给谁看?
让她也因一句“且行且珍惜”,被骂懦弱,认为她是一个苦苦维系婚姻,甘愿忍气吞声、故作体面姿态的人。
原谅丈夫后,两人偶尔一次的合体亮相,都会被骂成炒作、演戏、作假;
哪怕是在《我的前半生》中,饰演的罗子君一角,塑造角色形象非常成功,也不会被认为是演员的实力,而是感同身受的本色出演。
或许在评论者的心中,马伊琍就应该自暴自弃,成为一个怨妇,才算是一个合格的“被丈夫抛弃的女人”。
所以,当她离婚时,大家都说:“撑不住了吧!”、“没爱的婚姻迟早要散。”之类。
这些,身为当事人的马伊琍不可能不知道,但她顶着“懦弱”的标签,什么也没说。
一如既往,陪孩子学习、带她去培训班,参加国家级舞蹈比赛;
不卖惨、不埋怨,重回荧幕,好好演戏;
为职场妈妈发声,为大家分享育儿经验和故事。
她用无声的行动,慢慢的改变了大家的看法,摘掉了“懦弱女人”的标签。
让我们看到曾经那个自信、独立、真实的马伊琍又回来了。
如今,40多岁的马伊琍一头利落的短发,精神靓丽,神采飞扬。
相信内心强大如她,或许退缩、避让过,却从未懦弱地放弃成长。
因为曾经的遭遇没有将她打败,反而让她蜕变得更优秀、更强大。
03
亚伯拉罕·林肯说过一句话:如果你没有选择,那么就勇敢地迎上去。
在我们生活中,总会有不可避免的人和事难以处理,让我们感觉到力不从心。
但,毫无疑问——避让,从来不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在巴金的“激流三部曲”的《家》中,我们却看到了不一样的存在。
出生于封建家族的巴金,原名李尧棠,年仅19岁的他就曾经冲破令人窒息的封建大家庭,乘船去上海、南京求学,之后踏上了去法国游学的征程。
他的家中还有保全了他自由的大哥——李尧棠,也是《家》中觉新那样的存在,却没有挣脱家族的枷锁,在这部小说还未能完成时,就因为来自封建家庭的巨大压力而服毒自杀。
我们无法去评价巴金的大哥,因为我们不知道他经历了什么。
但,他的自杀却给了巴金一定程度上的冲击。
所以,我们才在《家》中看到了以大哥李尧枚为原型的觉新。
18岁的觉慧和哥哥觉新是接受新思想的青年人,他们蔑视封建礼法,渴望自由与幸福。
但相比,毅然决然离开家,去往上海的觉慧,哥哥觉新却是个矛盾体。
《家》剧照哥哥觉新
若说他放弃喜欢的大学专业,是为了保全弟弟们的自由,那他很伟大。
但当他只要说个“不”字,就可以拒绝高老太爷为他安排的婚事,就能去娶回心爱的姨表妹——梅时,他却没有吭声。
在妻子瑞钰被陈姨太冤枉并赶出高家时,他也没有利用继承人的身份去抗争。
所以,最后这个“不抵抗主义者”成为了封建制度的陪葬者,走向了自我毁灭。
就像巴金在书里写的那样:生活并不是一个悲剧,它是一个“搏斗”。
而我们就是来征服它的。
所以,拒绝懦弱,勇敢反抗不公,你才能赢得有希望的人生。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收听《家》,了解封建制度下的大家族腐朽,懂得懦弱的退让不如勇敢的反抗。
--精选回读--
停课不停学:哲思领读免费开放30天
一边付出,一边心寒,是亲人让我知道自己的廉价
看了《安家》发现:你不是生活迷茫,而是不够有野心
少有人走的路,才是你独有人生的开始
一无所知的人生,我怕你会输在“勇气”上
经历过这场苦痛,我们才知道岁月静好最为可贵
在不确定的世界里,做安定的自己
艰难时刻,幸好,我们还有萧红
图 | 来源网络 侵删
有爱地点一下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