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曾国藩坚持一生的两个习惯是什么?最终却能助他破茧成蝶(4)
日期:2020-03-26 14:30:39 作者:阳明悟行学宫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曾国藩在京为官期间,仍然刻苦自律,勤勉踏实,不过他身上也有很多毛病,诸如脾气暴躁、好游玩嬉戏等。

  不过他有幸结识了两位理学大儒,是对曾国藩影响极大老师。一位是倭仁,他教曾国藩写日记;另一位是唐鉴,他教曾国藩打坐。

曾国藩坚持一生的两个习惯是什么?最终却能助他破茧成蝶(4)

  在曾国藩这一时期的日记中,有很多对于严于律己愿望和贪玩好耍的习性之间思想理斗争的描述

  所以说正是这两个坚持一生习惯让他能时时反省,勇于直面自身不足,在经年累月的积淀中,最终助他破茧成蝶成长伟大战略

  曾国藩从27岁进入翰林院,之后的13年里他跟随倭仁等习程朱理学,任翰林院庶吉士、侍讲学士、文渊阁直阁事,后擢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升礼部右侍郎、署兵部左侍郎。

  曾国藩从一个不甚谙世事青年,成长为一个沉着干练官场老手。在京为官的仕途虽然一帆风顺,但是在这个时期曾国藩并没有什么大的功绩

  这并不是因为他自己甘于平庸,而是在这个时期,曾国藩的资历还不足以让他参与帝国最高决策,这时的曾国藩也就是一位能员而已。

  大清朝在这13年中显得暮气沉沉经历了鸦片战争的败绩,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清政府已经是日薄西山

  1850年,清朝的第九位皇帝——丰帝登基,即位之初,咸丰帝表现出一种革旧布新、励精图治气象,他广开言路,鼓励大臣朝政以及皇帝本人提意见

  起初,咸丰帝对大臣提意见的奏折总是认真批阅,给予表扬时间久了,他就开始懈怠了,很多时候臣子们递上来的奏折,他只在折子上朱批“已阅”两字表示知道,就再没有下文

  有一次,曾国藩给皇帝上了一道奏折,结果石沉大海一般,没有一点回响。早朝上,曾国藩单独出列,表明有事启奏,获准后曾国藩操着一口湖南话,不紧不慢,一字一句地把几天前指出皇帝过失的奏章通背了一遍。

  奏章中对咸丰帝个人生活以及治国理政列出了十大过失,皇帝气得脸色铁青,站起来痛斥曾国藩为“狂悖”,还要治他的罪。这件事情传出去以后,朝野哗然,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大臣的要求主要就是“忠孝”,“忠”的最高体现就是“武死战,文死谏”。

  曾国藩敢于在朝堂之上公然指明皇帝的过失,这就是文臣谏不畏死的表现,他的这一举动大大提升了他在学子士人中的忠义形象,湖南籍的士大夫们更是将其奉其为楷模,这对日后曾国藩在湖南办团练起到了非常好的先导作用

  “1851年咸丰帝为抗拒太平天国全国大兴团练,而最后仅有湘军“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曾国藩到底有什么独到之处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曾国藩坚持一生的两个习惯是什么?最终却能助他破茧成蝶(4)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